百年孤独读后感

来源 :唐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s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这本书我仅看了一半,也许不该这么早评论,但我害怕现在的想法被遗忘,所以仍将这些半生不熟的结论罗列出来。更何况一本真正伟大的书,无需看到结尾,作者的观念与体会就已表达得一清二楚了。许多人翻开这本书,阅读两三遍却看不下去,原因不外乎人名太乱或者情节交织复杂。的确,几代人重复命名,都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乍一看令人抓狂,想要单凭记忆就厘清人物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正因为如此,只有放弃纠缠于枝蔓纷繁的家族谱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青藏高原与华南地块,巽他地块和印度地块的交汇部位,有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红河断裂,实皆断裂等大型走滑断层系统,是印-亚碰撞,高原扩展,缅甸微板块俯冲,菲律宾板块俯冲,苏门答腊板块俯冲等多种构造作用共同交汇的部位。中生代以来随特提斯洋的开合演化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形历史。复杂的继承性构造交织于现今多种动力学过程,使人们对该研究区的现今地壳变形模式至今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高原向外扩展的前缘部位,是亚洲大陆内部显著的地形过渡带。同时,青藏高原东北缘还是东亚季风区和亚洲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带。于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扩展过程对检验高原生长动力学模型、理解高原生长过程、探索高原隆升与亚洲大陆内部气候、环境演化之间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生长过程却备受争议。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北缘内最主要的两条山系-东昆仑山和祁连山作为研究对
21世纪以来,发生在俯冲带的震颤与慢滑移事件(ETS)越来越引发研究者们的关注。ETS在非常年轻而且热的俯冲板片的俯冲带的地幔楔处最多。地幔楔是大陆莫霍面与俯冲带界面的相交处的地幔部分。目前认为在此处ETS多发的原因是地幔楔附近的极高孔隙流体压力(可能近乎静岩压力)导致了产生ETS的一个独立的滑动摩擦区域。在上述背景下研究俯冲带中何种矿物有可能跟震颤和慢滑移事件有关,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含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GPS由于高精度、大范围、全天候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的许多领域,揭示了许多其它手段难以认知的地球物理现象。GPS观测的位置变化完整地捕获了整个地震周期的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应力积累引起的震间形变,断层突然破裂产生的同震形变,地壳和上地幔逐步恢复到稳态的震后形变,从而成为了地壳形变主要监测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GPS连续站的广泛应用,高时间分辨率的时间序列捕捉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一条主控边界断裂,也是欧亚板块内部规模最大、走滑作用最显著的板内活动断层。作为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西段一系列走滑和逆冲断裂构造转换的关键部位,阿尔金断裂带东段一直以来都受到地震地质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沿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线性地貌清晰,但该地区震级大于6.5的地震完整记录不足百年,历史上沿阿尔金断裂带东段没有地表破裂型地震发生,其大地震复发模型仍不清楚。此外,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穿
西秦岭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华南地块的过渡区,晚新生代以来,在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的构造背景下,受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龙门山断裂围陷的西秦岭造山带发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显著的构造地貌,并在先存构造的基础上发育走向NWW和NE两组活动断裂。其中,NWW活动断裂系(白龙江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和临潭-宕昌断裂)是研究西秦岭构造变形的关键,对讨论块体过渡区的相互作用、东昆仑断裂东端的构造
活动块体理论将中国大陆构造划分为一系列一级或二级活动块体单元。活动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大陆晚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大陆内部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以及地震类型起着直接控制作用。对于不同块体之间构造边界以及块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是理解青藏高原扩展与周缘地块响应过程、以及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关键所在。随着青藏高原不断向北扩展,现今祁连山—河西走廊以及阿尔金断裂系共同代表了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
青藏高原分布着一系列由大型走滑/逆冲断裂带围限的活动块体。其中,横贯青藏高原的东昆仑断裂带作为巴颜喀拉块体北部边界的重要活动断裂,其地震活动性、危险性一直备受关注。时序InSAR技术以及不断积累的长时间尺度大地测量数据成为研究东昆仑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揭示东昆仑断裂带两侧岩石圈流变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基于D-InSAR和时序InSAR技术处理和分析2003-2010年的ENVISAT/ASAR
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现今的构造活动被认为是正在进行中的印度和欧亚大陆之间碰撞的结果。青藏高原的侧向生长、隆升及其深部过程,是了解大陆碰撞变形与演化机理的关键。基于地质或地球物理观测的研究,众多地球科学家提出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几种不同的物理模型,主要可分为挤压增厚、构造挤出、下地壳流动、拆沉及地幔上涌、印度板块俯冲或双向俯冲等。近年来通过面波成像、接收函数反演或联合反演、地震环境噪声以及走时层析成像等
近年来在圣安德烈斯断层及俯冲带上发现的震颤等大量深部的不稳定滑动现象引发对下地壳断层力学性质的关注,尤其是实验室中对与其孕震机制密切相关的岩石摩擦滑动特征的研究。本论文以下地壳广泛存在的辉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普通辉石和透辉石两种代表性辉石矿物作为实验样品,在100-600°C之间以及200 MPa(和100 MPa)有效正应力(30 MPa孔隙水压)的热水条件下进行速率阶跃摩擦滑动实验研究。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