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惠州市惠城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与部分学校基础教育设施落后之间的矛盾;三是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一、创建品牌,打造特色,不断扩充优质教育总量
创建教育品牌,打造学校特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1.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实现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确保全区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在惠州市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 创建品牌特色学校。目前,惠城区优质学位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此,我们树立“改革促发展、创新树品牌”的理念,大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2008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惠州市学府实验学校;发展城区义务教育的优势培育几所知名度高、教学质量优、学位资源足的品牌初中;努力打造1-2所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区品牌完中。
3. 大力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依据省教育强镇评估指标的要求,指导相关镇办学校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打好强校、强师、强生品牌,提升学校“软实力”,大力协助相关街镇创建“教育强镇”,增强城区教育综合实力。
4. 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在总结、推广第一批教学水平合格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二批学校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深入学校核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逐步缩小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当前惠城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实际,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启动片区小学建设。坚持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资源整合工作。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区62所农村小学和5个教学点进行撤并,建设片区小学,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2. 推进城乡教育联动发展。继续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开展送课下乡、首席教师送示范课下乡、支教、跟班学习和“捆绑式”考核评价,切实增强城市学校的“带动责任”和农村学校的“跨进义务”,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
3. 抓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做好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让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重点做好了中小学实验室的二次改造工作,按标准逐步配齐教学仪器。
4. 逐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结合新一轮校长聘任和公开招聘教师,选拔了一批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引进了一批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定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三、铸强队伍,高效管理,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才能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的同时,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和交流轮岗制,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到民办学校任职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公开招聘教师方案,继续实行教师“逢进必考”制度,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实行“全员聘用制”,根据学校的性质及规模等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2. 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制订了符合城区教育实际的教师发展规划,实行区内教师交流、调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坚持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把好教师资格审核、认定关,把有真才实学、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
3. 加大教师队伍学习培训力度。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培训工程;抓好农村教师学科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等培训的开展,全面提高学校领导的政治敏锐度、管理水平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发展动力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建设,广泛开展向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以整顿作风、教风、学风、校风为主题,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时期发展,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
一、创建品牌,打造特色,不断扩充优质教育总量
创建教育品牌,打造学校特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
1.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整合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实现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确保全区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在惠州市率先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 创建品牌特色学校。目前,惠城区优质学位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此,我们树立“改革促发展、创新树品牌”的理念,大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2008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惠州市学府实验学校;发展城区义务教育的优势培育几所知名度高、教学质量优、学位资源足的品牌初中;努力打造1-2所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区品牌完中。
3. 大力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依据省教育强镇评估指标的要求,指导相关镇办学校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打好强校、强师、强生品牌,提升学校“软实力”,大力协助相关街镇创建“教育强镇”,增强城区教育综合实力。
4. 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在总结、推广第一批教学水平合格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第二批学校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深入学校核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逐步缩小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二、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当前惠城区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城乡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实际,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启动片区小学建设。坚持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一轮资源整合工作。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区62所农村小学和5个教学点进行撤并,建设片区小学,为农村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2. 推进城乡教育联动发展。继续实施城乡教育联动发展计划,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开展送课下乡、首席教师送示范课下乡、支教、跟班学习和“捆绑式”考核评价,切实增强城市学校的“带动责任”和农村学校的“跨进义务”,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
3. 抓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做好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让广大农村中小学学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08年重点做好了中小学实验室的二次改造工作,按标准逐步配齐教学仪器。
4. 逐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结合新一轮校长聘任和公开招聘教师,选拔了一批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引进了一批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定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三、铸强队伍,高效管理,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才能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的同时,推行校长竞争上岗和交流轮岗制,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到民办学校任职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公开招聘教师方案,继续实行教师“逢进必考”制度,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实行“全员聘用制”,根据学校的性质及规模等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2. 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制订了符合城区教育实际的教师发展规划,实行区内教师交流、调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坚持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把好教师资格审核、认定关,把有真才实学、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岗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
3. 加大教师队伍学习培训力度。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培训工程;抓好农村教师学科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校本培训等培训的开展,全面提高学校领导的政治敏锐度、管理水平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发展动力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建设,广泛开展向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以整顿作风、教风、学风、校风为主题,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创新意识,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时期发展,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