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语法主体性教学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精神中的一种尝试,它有别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它需要教师设计问题,提供感性材料,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讨论、课堂评价、自主练习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导演”的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演员”。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师直接讲解的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法教学呢?
一、 设计情境,提供感性语言材料,让学生发现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总是由好奇引起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实际语法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来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知道这节语法课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探索性、规律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如在教被动语态时,我就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 What's the active voice?
2. What's the passive voice?
3.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edicates of the active voice and the passive voice?
通过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的语法规律——被动语态的好奇心,为学生自主思维和积极探索提供了动力。另外,教师应再提供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能帮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的材料,这些感性材料的提供,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探索、讨论。例如:
The active voice:
1. We speak English.
2. He often uses a recorder in class.
3. They plant many trees on the hill every year.
The passive voice:
1. English is spoken by us.
2. A recorder is often used in class by him.
3. Many trees are planted on the hill by them every year.
以上语言材料的呈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提供了依据,学生不难发现由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的规律,从而获得的新的语法知识。
二、 自主探索、合作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自主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条件。因此,在学生明确问题和交给学生感性材料以后,教师要把自主探究的权力交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归纳、分析、判断和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独立探讨语法规律。当然,在自主探讨中自然会遇到疑惑或新问题,这时,可以让他们集体合作,共同讨论思考,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同时,通过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自动矫正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自主探索的语法知识的理解记忆长久。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此时,他们通过寻找语法知识内在的规律,产生了成就感,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教师应抓住时机,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演,说出或写出自己对新问题的见解和总结出的规律,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学生对语法现象有错解或误解,教师一定不能否定和讽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给予善意的诱导和点拨,让他们继续探索,从而发现语法规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 认真评价,及时巩固,让学生能灵活运用
学生通过探索合作讨论得出的语法规律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认真评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和规律结论进行评价,允许学生质疑;最后,由教师点评,展示规律,并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给全班同学一个准确科学的语法知识和规律。
学生获得了语法知识和规律后,要及时巩固,认真学习,以确保他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也是语法教学课中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在教学中这些巩固练习可以自主命题,自主训练,教师指导,从而确保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般来说,语法课是较枯燥乏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法,学生只能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他们也不可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通过设计情景——提供感性材料——主动探索——合作讨论,展示语法知识和规律——课堂评价和及时巩固等环节,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也体现了主体性教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一、 设计情境,提供感性语言材料,让学生发现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总是由好奇引起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实际语法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来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知道这节语法课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探索性、规律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如在教被动语态时,我就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 What's the active voice?
2. What's the passive voice?
3.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edicates of the active voice and the passive voice?
通过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的语法规律——被动语态的好奇心,为学生自主思维和积极探索提供了动力。另外,教师应再提供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能帮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的材料,这些感性材料的提供,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探索、讨论。例如:
The active voice:
1. We speak English.
2. He often uses a recorder in class.
3. They plant many trees on the hill every year.
The passive voice:
1. English is spoken by us.
2. A recorder is often used in class by him.
3. Many trees are planted on the hill by them every year.
以上语言材料的呈现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提供了依据,学生不难发现由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的规律,从而获得的新的语法知识。
二、 自主探索、合作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自主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条件。因此,在学生明确问题和交给学生感性材料以后,教师要把自主探究的权力交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归纳、分析、判断和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中独立探讨语法规律。当然,在自主探讨中自然会遇到疑惑或新问题,这时,可以让他们集体合作,共同讨论思考,让他们在讨论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同时,通过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自动矫正探索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自主探索的语法知识的理解记忆长久。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此时,他们通过寻找语法知识内在的规律,产生了成就感,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教师应抓住时机,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演,说出或写出自己对新问题的见解和总结出的规律,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学生对语法现象有错解或误解,教师一定不能否定和讽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给予善意的诱导和点拨,让他们继续探索,从而发现语法规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 认真评价,及时巩固,让学生能灵活运用
学生通过探索合作讨论得出的语法规律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认真评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和规律结论进行评价,允许学生质疑;最后,由教师点评,展示规律,并指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给全班同学一个准确科学的语法知识和规律。
学生获得了语法知识和规律后,要及时巩固,认真学习,以确保他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也是语法教学课中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在教学中这些巩固练习可以自主命题,自主训练,教师指导,从而确保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般来说,语法课是较枯燥乏味的,按照传统教学法,学生只能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他们也不可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通过设计情景——提供感性材料——主动探索——合作讨论,展示语法知识和规律——课堂评价和及时巩固等环节,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也体现了主体性教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