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推动了中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民航业对民航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但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不能很好的实现航空服务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我们从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市场需求、教学现状着手,制定相关完善的航空服务选人用人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计划[1]。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研究
一、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一)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培训的主要方面包括人才的身体素质是基本,文化素质是基石,政治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是精髓。同时,不能忽视对航空人才的应变能力培养,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要求进行危机公关的培养,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发生应急情况时,可以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当然最主要的是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航空乘务、民航运输与管理、安全检查和机务维修、票务服务工作的培养。实现了航空服务的培养目标,意味着航空服务的成熟。
(二)航空服务人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航空服务人才的来源主要是各大中学和高等教育院校的在校生,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培训生,所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所设课程也比较全面,但是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较为充分的实践课程,没有较大的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将教育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培训的结果也以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判定是否符合航空服务人才的标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亟需要改变了一个教育现状。当前,我国对于该专业培养的学校有
二、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框架及内容
(一)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框架
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框架包括:基本素养、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乘务基础知识、公关能力等[2]。
(二)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内容
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是对培训框架的具体化分析,其中基本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基本工作技能等,是航空服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计算机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熟练操作技能、常用软件使用技能、网络基础等。英语能力包括专业英语应用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其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等。乘务基础能力,是考验是否成为优秀乘务人员的主要参考因素。公关能力包括航空礼仪、人际交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航空法律法规等,需要航空服务的专业人员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客舱服务能力包括客舱服务计算机软件教学、特殊旅客服务、客舱设备使用、常用卫生防疫工作能力等,是航空服务人才培训的重要内容[3]。
三、完善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1)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国家要重视全能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航空服务培训课程和应试规则的改革,改革航空服务业的门槛,重视实践型、创新性、实干型人才的培养,如下一步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就是对航空服务行业要求做出的重大变革[4]。(2)学校重视教育。学校应根据当前航空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制定和修改各项教学计划,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教师作为航空服务人才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改革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队伍应该有中选优,选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进行职称考试,不断学习等等,跟上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3)航空服务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航空服务从业人员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违法的事情不干,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适应航空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全能型的专业人才[5]。(4)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轴心、以理论教学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跳出基于学科逻辑的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确保工与学的深度结合。企业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坚力量,应该充分认识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工学结合”可以有利于企业吸收大量年轻有活力的人才队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6]。
四、总结
改革和完善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结构已成为各大开设航空服务专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航空服务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消极应对,而应该积极有为,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教兴国[7]。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影等.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06):25-26.
[2]丁永玲.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8,(10):252-253.
[3]姚虹华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整体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01):6-9.
[4]朱燕子.航空服务企业的服务补救管理研究[J].消费导刊,2008,(06):78-79.
[5]王晓舟.论新媒体在航空服务品牌管理中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237-237.
[6]刘梦华,张开源,易顺.基于扎根理论的航空服务质量评估及其平台构建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03):47-53.
[7]刘向英,路紫,张秋娈.航空服务学学科体系建设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117-120.
关键词: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研究
一、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一)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航空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培训的主要方面包括人才的身体素质是基本,文化素质是基石,政治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是精髓。同时,不能忽视对航空人才的应变能力培养,当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要求进行危机公关的培养,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当发生应急情况时,可以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当然最主要的是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航空乘务、民航运输与管理、安全检查和机务维修、票务服务工作的培养。实现了航空服务的培养目标,意味着航空服务的成熟。
(二)航空服务人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航空服务人才的来源主要是各大中学和高等教育院校的在校生,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培训生,所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所设课程也比较全面,但是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较为充分的实践课程,没有较大的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将教育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培训的结果也以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判定是否符合航空服务人才的标准,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亟需要改变了一个教育现状。当前,我国对于该专业培养的学校有
二、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框架及内容
(一)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框架
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框架包括:基本素养、计算机能力、英语能力、乘务基础知识、公关能力等[2]。
(二)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内容
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是对培训框架的具体化分析,其中基本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基本工作技能等,是航空服务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计算机能力包括计算机基础、熟练操作技能、常用软件使用技能、网络基础等。英语能力包括专业英语应用技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其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等。乘务基础能力,是考验是否成为优秀乘务人员的主要参考因素。公关能力包括航空礼仪、人际交往、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航空法律法规等,需要航空服务的专业人员在突发状况发生时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客舱服务能力包括客舱服务计算机软件教学、特殊旅客服务、客舱设备使用、常用卫生防疫工作能力等,是航空服务人才培训的重要内容[3]。
三、完善航空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1)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国家要重视全能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航空服务培训课程和应试规则的改革,改革航空服务业的门槛,重视实践型、创新性、实干型人才的培养,如下一步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就是对航空服务行业要求做出的重大变革[4]。(2)学校重视教育。学校应根据当前航空服务行业的发展需要,适时制定和修改各项教学计划,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教师作为航空服务人才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改革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教师队伍应该有中选优,选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在职教师进行职称考试,不断学习等等,跟上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3)航空服务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素质。航空服务从业人员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违法的事情不干,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适应航空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做全能型的专业人才[5]。(4)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轴心、以理论教学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跳出基于学科逻辑的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确保工与学的深度结合。企业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坚力量,应该充分认识到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工学结合”可以有利于企业吸收大量年轻有活力的人才队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6]。
四、总结
改革和完善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结构已成为各大开设航空服务专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航空服务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消极应对,而应该积极有为,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教兴国[7]。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影等.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17(06):25-26.
[2]丁永玲.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8,(10):252-253.
[3]姚虹华等.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整体开发[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01):6-9.
[4]朱燕子.航空服务企业的服务补救管理研究[J].消费导刊,2008,(06):78-79.
[5]王晓舟.论新媒体在航空服务品牌管理中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237-237.
[6]刘梦华,张开源,易顺.基于扎根理论的航空服务质量评估及其平台构建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22(03):47-53.
[7]刘向英,路紫,张秋娈.航空服务学学科体系建设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