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加快护生角色转变, 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我们进行了基于《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方法:以121名护生为对象。在康复护理学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5.6%的学生非常喜欢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其中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与技巧、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的认同率均在50%以上。结论:“早期接触临床” 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康复护理专业的认识,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并锻炼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词】早期接触临床;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灵魂[1]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但目前我国较陈旧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了基础与临床教育的严重脱节。因此, 如何帮助和指导护生实现从学生到临床的过渡与转变, 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院校结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9班共121名护生为对象。其中女生113人,男生8人。年龄19岁~22岁(19.1岁±0.5岁)。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3年。
1.2 实践教学组织:采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方法,将理论课、校内实验课、病例讨论与临床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康复护理学》教改计划及新疆省某三甲医院的实际情况, 为课外实践活动开放的临床科室定为康复科及康复理疗室。进病房的时间安排在双休日全天。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师示范法、具体案例讨论法等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使理论授课与临床体验紧密结合。学生被划分成小组,每组10-15人, 每周两个半天,共9周.科室护理总带教为带教老师在每个教学内容中都配合相应的临床实地体验课,先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指导教师给予指导,进行点评分析。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示范教学。结合“康复护理学”教学,熟悉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锻炼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内容。
1.3 效果评价:在康复护理学课程结束后, 采用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问卷,对121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包括专业思想、临床思维能力等共8条.发放调查表121份,收回121份,有效问卷119份 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3%。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1。结果显示,75.6%的学生非常喜欢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其中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与技巧、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的认同率在50%以上,6.7%的学生不喜欢, 7.6% 的学生认为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3 讨论
3.1 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加深对康复护理专业的认识
康复护理工作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2]。我们在该课程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 希望能培养提高护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本研究通过院校联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尝试,结果显示:92.4%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对将来的知识应用有所启发,88.2%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有助于巩固专业思想,58%的学生认为此法能明显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由于护理工作本身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时刻守护在患者的身旁, 这一过程是乏味和重复的,易使人产生厌倦、焦虑的情绪,影响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较早了解到自己的职业特点, 能够处理学习与职业的关系, 提高自我能力。学生经过课堂理论课的感性认识、实验课的初步尝试以及临床的“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渴望知识的热情,加深了对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提高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2 早期接触临床能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仍是“基础- 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法,出现基础与临床之间教学内容脱节现象。本研究采用基于《康复护理学》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使理论课时大大缩减,实践学时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更大的比例。经调查,89.9%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法的实施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97.5%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由“理论到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较早地进入病区,较早地面对病人,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也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3 早期接触临床锻炼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作为服务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临床沟通能力是现代护理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已能与病人成功沟通,59.7%的学生还能主动与带教老师沟通,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能尽可能快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操作的目的,了解病人的特殊要求和取得病人的信任及理解。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临床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适时点拨,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启发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喻 田.麻醉专业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8):67-68.
[2] 劉永兵,李晖.《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23(3):271-272.
[3] 宋燕.王菊香.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14.
【关键词】早期接触临床;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灵魂[1]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但目前我国较陈旧的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导致了基础与临床教育的严重脱节。因此, 如何帮助和指导护生实现从学生到临床的过渡与转变, 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是搞好教学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院校结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9班共121名护生为对象。其中女生113人,男生8人。年龄19岁~22岁(19.1岁±0.5岁)。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3年。
1.2 实践教学组织:采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方法,将理论课、校内实验课、病例讨论与临床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康复护理学》教改计划及新疆省某三甲医院的实际情况, 为课外实践活动开放的临床科室定为康复科及康复理疗室。进病房的时间安排在双休日全天。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师示范法、具体案例讨论法等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使理论授课与临床体验紧密结合。学生被划分成小组,每组10-15人, 每周两个半天,共9周.科室护理总带教为带教老师在每个教学内容中都配合相应的临床实地体验课,先分组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指导教师给予指导,进行点评分析。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示范教学。结合“康复护理学”教学,熟悉康复护理操作技术,以锻炼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主要内容。
1.3 效果评价:在康复护理学课程结束后, 采用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问卷,对121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题均为封闭式问题,内容包括专业思想、临床思维能力等共8条.发放调查表121份,收回121份,有效问卷119份 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3%。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详见表1。结果显示,75.6%的学生非常喜欢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其中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提高临床沟通能力、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与技巧、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的认同率在50%以上,6.7%的学生不喜欢, 7.6% 的学生认为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3 讨论
3.1 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加深对康复护理专业的认识
康复护理工作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 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越来越高[2]。我们在该课程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 希望能培养提高护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本研究通过院校联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尝试,结果显示:92.4%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对将来的知识应用有所启发,88.2%的学生认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有助于巩固专业思想,58%的学生认为此法能明显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由于护理工作本身的工作性质要求护士必须时刻守护在患者的身旁, 这一过程是乏味和重复的,易使人产生厌倦、焦虑的情绪,影响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较早了解到自己的职业特点, 能够处理学习与职业的关系, 提高自我能力。学生经过课堂理论课的感性认识、实验课的初步尝试以及临床的“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渴望知识的热情,加深了对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提高护理专业价值的认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3.2 早期接触临床能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仍是“基础- 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法,出现基础与临床之间教学内容脱节现象。本研究采用基于《康复护理学》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使理论课时大大缩减,实践学时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更大的比例。经调查,89.9%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法的实施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97.5%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由“理论到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较早地进入病区,较早地面对病人,帮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也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3 早期接触临床锻炼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
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作为服务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临床沟通能力是现代护理人员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已能与病人成功沟通,59.7%的学生还能主动与带教老师沟通,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是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能尽可能快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操作的目的,了解病人的特殊要求和取得病人的信任及理解。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临床带教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适时点拨,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启发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喻 田.麻醉专业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8):67-68.
[2] 劉永兵,李晖.《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23(3):271-272.
[3] 宋燕.王菊香.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