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中医角度出发论述了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治疗要点以及有关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相关研究,并进行展望和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补充中医有关抑郁症治疗中的不足提供基础,为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多样的视角和思路。
[关 键 词] 中医药;抑郁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60-01
本文主要论述从中国传统医疗角度出发,对以抑郁症为代表的情志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特点,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多样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一、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实证研究
西药虽然在短期内对较少抑郁症状效果显著,但长期以来疗效并不持久,且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与此相比,中药对人体危害较小,疗效不是如此猛烈。贾庆进(2006)将施测SDS量表得分低于三个标准差的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中医组,施以安神定志汤和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正常西药组,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都持续8周。治疗结束后立即对所有抑郁症患者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显示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即时性疗效上二者差异不大。但在两周之后再次对两组施测后发现,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明在后续性疗效上,中医好于西医。
二、中医对于抑郁症的病理分析
西医认为,抑郁症是精神性疾病,病理性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活动过低或抑制性递质活动过度导致的,所以要选择性激活兴奋性递质的活动强度以及通过阻断神经末梢的重摄取来增加兴奋性递质。
与西医理论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各种人体的本源理论都认为人体最根本的基础是气、血、津、液、精,人的神志活动都是在这基础上的,气、血、津、液、精都是同源互生的。早在汉代名医张仲景就在其著作《医方精要·金匮篇》中以中医角度对抑郁症进行了论述,从中医角度来看,五脏皆主情志,而这其中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调节情志活动,因此多数以抑郁发作为代表的情志疾病其病理机制也都可以归属肝脏。同时,由于肝肾同源,互为滋养,肝主泻於,肾主藏精,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肝郁必使肾精不济,易生忧虑之感、心慌之象、不宜之体。另外,阴虚火旺和久郁伤神也是虚以致病的一种,会影响到人的神志活动,致使抑郁产生。
三、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要点
从中医角度讲,就治疗抑郁症而言,从肝论治是治疗最理想的途径。肝气不足、肝血气虚会导致消极情绪,缺乏人际交往兴趣。所以,本体虚弱乃是抑郁症的根本,是内因;与此同时,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外部事件造车的压力也会通过其思绪和感知影响本体,使得本体虚弱更加严重,正是这种内、外部双重作用下,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形成。
在中医角度看来,抑郁症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病理性疾病,按照其起病特点、发病方式、主导症状、起病缘由等抑郁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类型的不同,治疗上分别处方以逍遥丸方药、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丹栀逍遥散、滋水清肝汤和知柏地黄丸等不同治疗方式。中医认为,抑郁症当前疗效不突出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患者的个人忽视拖延,致使病情加重延误治疗;另一方面是单纯西医治疗可能会忽视其特异性,长期治疗不得法导致的。
四、总结和展望
中医方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就目前来看,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中医对相关病理机制的理论论述多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较为模糊,无可否认,该症是与当前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的,这些传统的理论是否可以完全适用于当前的治疗,是有待商榷的。另一方面,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是开始于近几年并仅仅是在实验患者和小范围中开展,其效果的长期性和适用的普遍性仍需要检验。
参考文献:
[1]杨坤,谢光荣,贺达仁,等.抑郁症病因学研究及其哲学思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5):395-398.
[2]张丽萍.抑郁症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探讨[J].陜西中医,2005,26(1):45-47.
[3]Song X,Li N,Liu J,et al.Depress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Birth Defects in China[J].Matern Child Health,2010,68(4):1-6.
[4]刘兰英,王玲玲.“脑为元神之府” 理论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的指导意义[J].临床杂志,2003,19(8):8-10.
[5]赵燕.王天芳.于春光,等.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9):691-693.
[关 键 词] 中医药;抑郁症;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060-01
本文主要论述从中国传统医疗角度出发,对以抑郁症为代表的情志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特点,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多样的视角和研究思路。
一、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实证研究
西药虽然在短期内对较少抑郁症状效果显著,但长期以来疗效并不持久,且对患者身心危害较大。与此相比,中药对人体危害较小,疗效不是如此猛烈。贾庆进(2006)将施测SDS量表得分低于三个标准差的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中医组,施以安神定志汤和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正常西药组,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治疗都持续8周。治疗结束后立即对所有抑郁症患者施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结果显示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即时性疗效上二者差异不大。但在两周之后再次对两组施测后发现,差异极其显著(p<0.01),表明在后续性疗效上,中医好于西医。
二、中医对于抑郁症的病理分析
西医认为,抑郁症是精神性疾病,病理性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活动过低或抑制性递质活动过度导致的,所以要选择性激活兴奋性递质的活动强度以及通过阻断神经末梢的重摄取来增加兴奋性递质。
与西医理论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各种人体的本源理论都认为人体最根本的基础是气、血、津、液、精,人的神志活动都是在这基础上的,气、血、津、液、精都是同源互生的。早在汉代名医张仲景就在其著作《医方精要·金匮篇》中以中医角度对抑郁症进行了论述,从中医角度来看,五脏皆主情志,而这其中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调节情志活动,因此多数以抑郁发作为代表的情志疾病其病理机制也都可以归属肝脏。同时,由于肝肾同源,互为滋养,肝主泻於,肾主藏精,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肝郁必使肾精不济,易生忧虑之感、心慌之象、不宜之体。另外,阴虚火旺和久郁伤神也是虚以致病的一种,会影响到人的神志活动,致使抑郁产生。
三、中医治疗抑郁症的要点
从中医角度讲,就治疗抑郁症而言,从肝论治是治疗最理想的途径。肝气不足、肝血气虚会导致消极情绪,缺乏人际交往兴趣。所以,本体虚弱乃是抑郁症的根本,是内因;与此同时,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等外部事件造车的压力也会通过其思绪和感知影响本体,使得本体虚弱更加严重,正是这种内、外部双重作用下,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形成。
在中医角度看来,抑郁症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病理性疾病,按照其起病特点、发病方式、主导症状、起病缘由等抑郁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类型的不同,治疗上分别处方以逍遥丸方药、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丹栀逍遥散、滋水清肝汤和知柏地黄丸等不同治疗方式。中医认为,抑郁症当前疗效不突出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归结为患者的个人忽视拖延,致使病情加重延误治疗;另一方面是单纯西医治疗可能会忽视其特异性,长期治疗不得法导致的。
四、总结和展望
中医方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就目前来看,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中医对相关病理机制的理论论述多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较为模糊,无可否认,该症是与当前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的,这些传统的理论是否可以完全适用于当前的治疗,是有待商榷的。另一方面,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是开始于近几年并仅仅是在实验患者和小范围中开展,其效果的长期性和适用的普遍性仍需要检验。
参考文献:
[1]杨坤,谢光荣,贺达仁,等.抑郁症病因学研究及其哲学思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5):395-398.
[2]张丽萍.抑郁症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探讨[J].陜西中医,2005,26(1):45-47.
[3]Song X,Li N,Liu J,et al.Depress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Birth Defects in China[J].Matern Child Health,2010,68(4):1-6.
[4]刘兰英,王玲玲.“脑为元神之府” 理论在针灸治疗抑郁症中的指导意义[J].临床杂志,2003,19(8):8-10.
[5]赵燕.王天芳.于春光,等.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9):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