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通用电气公司执行总裁(CEO)杰克•韦尔奇在其畅销书《赢》中认为:“企业争取赢的手段必须是光明正大的,应该很干净和遵守规则——这是先决条件。那些用不公平的手段去竞争的公司和个人没有资格谈赢。”然而,这一信条在过去十年的华尔街被“贪婪”严重破坏,最终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进入2010年,在金融危机中逐渐好了“伤疤”的美国社会要求对危机的始作俑者进行追究的呼声日渐高涨,加之锐意改革的奥巴马总统在取得新医保改革的成功后,决心趁热打铁,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自此,向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银行家们“讨要说法”的听证会依次举行。
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高盛集团在担保债务凭证(CDO)买卖中涉嫌欺诈顾客向纽约南区法院提起正式民事诉讼。
4月20日,两名民主党国会议员写信给SEC,要求扩大对高盛的调查范围直至发现任何可能报告给司法部门的刑事犯罪行为。
4月27日,国会调查委员会在国会山,就高盛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一事召开听证会。
4月27日的这场听证会可谓影响深远,对高盛高管的“拷问”发人深省,听证会引发的“后续反应”让人们共同见证了违反商业道德的代价。
此次听证会的主席卡尔•莱文在听证会之前已经对金融危机的祸因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调查。高盛方面应要求到场的是CEO劳伊德•布兰克费恩、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和前抵押贷款部主任丹尼尔•斯帕克思等人。他们均在危机中依然拿到了巨额分红。
莱文:高盛责任不可推卸,需派警察到华尔街
莱文首先报告了他一年半以来的调查结果。他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如下原因造成的:第一,众多的抵押贷款机构为追求短期高额利润,不断设计出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并推销给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客户,然后再将这些不合格的贷款打包转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第二,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但却没有及时采取阻止措施,甚至相互擎制,耽误共同行动。第三,所有的信用评级机构均没能在准确、公平的基础上履行各自的职责。
对于此次危机中高盛的问题,他指出,高盛为了自己的利益,把顾客和社会的利益“抛之脑后”,设计出众多复杂的金融产品,助长了“有毒资产证券”的传播扩大。例如,高盛设计的合成抵押债务证券(SCDO)即是一种对基础建设毫无用处的“赌博”,赌的是高盛自己客户的投资亏损。高盛向客户隐瞒信息,一方面向客户推销SCDO,另一方面却又做空SCDO背后的资产。最后,当市场崩溃时,高盛从卖空中大发横财。
对于高盛为何要“赌”自己客户的投资亏损,莱文指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假定投行卖出证券后会希望那份证券给客人带来成功,市场曾经确实也这样运作过,但华尔街现在不这样做了,华尔街的文化已经从服务客户、造福客户转变为现在的自我牟利!”
因此,莱文认为,这场危机完全是人为制造的(Man-made),高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高盛(华尔街)的这些行为,莱文希望:“这届国会能向八十年前的另一届国会学习,改革金融,派警察到华尔街(意为实施监管)!”
高盛高管:自身表现“优秀、诚实和正直”
在参议员们发言后,高盛的四位高管在发言中均表示自己在公司中的行为正常、待客诚恳和绝无欺诈。其中,斯帕克思还高度夸奖了高盛集团的“优秀、诚实和正直”,并为其在高盛的工作经历而自豪,而图尔更是完全否认了之前证交会对他的欺诈指控。
对高盛的拷问:所谓的“诚实和正直”Anderson交易中的“诚实和正直”
在听证会质问阶段,莱文作为主席主持对高盛高管的质问。
他首先对高盛在2007年3月组合发售的Anderson(即Anderson Mezzanine Funding 2007-1,是一个SCDO产品)交易进行提问。Anderson的标的物是约三亿美元的BBB级的房屋抵押贷款证券,而这些证券背后的抵押贷款则是由信用和财务状况都欠佳的美国New Century Mortgage次贷公司发放的,风险很大,极不可靠。高盛对此非常清楚,因此高盛对其进行了约1.4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卖空操作。随后,当高盛察觉到美国房市衰败到来时,抛售了部分Anderson证券,其损失则通过另一半的CDS保险赚回来,这是一种既让下家(证券买入方)吃亏,又让上家(证券保险方)倒霉的,唯我独赚的“投资”策略。
但是,客户也知道Anderson证券的“背后”是不好的资产,因此有三家客户拒绝了高盛的交易请求。然而,高盛的管理层“知难而进”,在被拒绝后继续催促其销售人员缠说客户,软磨硬泡,并最终得逞。
“因为和New Century Mortgage有关联,客户不愿意买Anderson,但你们却仍然大肆推销。那么,在你们拼命叫卖时,为什么不告诉客户,你们自己已卖空了将近一半的Anderson证券?”莱文质问高盛。对此,高盛的高管都无法给出正面回答,斯帕克思则辩称,Anderson作为合成CDO,意味着其中的资产会发生变化,参加交易的客户应该自己去了解这些资产。
Timberwolf交易中的“诚实和正直”
结束对Anderson交易的提问后,莱文开始对Timberwolf交易进行提问。Timberwolf是一个合成混合型的SCDO,被高盛在2007年第一季度售空,市值约十亿美元。根据高盛的内部文件,高盛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标的证券购买了赌空头的CDS。
2007年初,与Anderson证券一样,高盛为应对房市下跌,决定抛售Timberwolf。莱文查到,斯帕克思在其发给下属的电邮中催促盡快卖空并许以巨额奖励。
到2007年春,高盛把市值三亿美元的Timberwolf证券卖给了贝尔斯登,而这些证券的市值在贝尔斯登接手后仅5个月便狂跌约80%,一年后全部降为垃圾股,贝尔斯登因此宣告破产,而高盛却从CDS中大获其利。这又是一起高盛坑害自己客户的赌博行为。对这种赌博行为,高盛自己的员工都“看不下去”。莱文调查发现,高盛的一位雇员在2007年6月22日的电邮中写到:“这笔Timberwolf交易卖的是一包狗屎!”
在自己都觉得所卖产品是“狗屎”之后,高盛却依然大力推销Timberwolf,并把它安排在各项工作之先,极力转嫁风险。据此,莱文质问:“高盛该不该推销狗屎交易?”对此问题,高盛主管无法回答。高盛的赚钱之道和其所宣扬的“诚实和正直”间存在着很大距离。
在此提问中,莱文一共11次引用高盛信件中粗俗的“狗屎”一词,开了国会“粗口”之“先河”,在美国社会引起不小震撼。
Abacus交易中的“诚实和正直”
在其他议员发表提问之后,莱文主要就Abacus交易,对之前已被证交会指控欺诈的法布里斯•图尔进行提问。
曾自称“超常优秀”的图尔与斯帕克思相似,在2007年4月,亦即高盛决定集中大量抛售有毒证券期间,负责进行了一笔名为“Abacus
2007-ACI”的合成CDO交易。这笔交易的最初发起人是华尔街有名的Paulson对冲基金公司,它请高盛代理这笔证券交易。但在高盛的运作下,Paulson作为发起人,最后居然加入到了“中立”的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证券组合挑选中,并同时把部分自己挑选的证券暗中赌了空头。图尔本人以及高盛管理层均明知内幕,却有意向担当SPV的ACA管理公司隐瞒了此事,从而构成欺诈。这笔交易的最终结果和前述的交易一样——客户亏了大本,高盛和Paulson却赚了大钱。
听证会上,莱文根据文件质问图尔,是否确实没把Paulson在背后赌空头的事实告知客户。图尔则完全否认,坚称自己曾对客户提起过Paulson赌空头的做法,没有误导客户。但图尔的回答无法从文件和客户的证词中得到旁证,只能被视为自说好话。
CEO口中的“诚实和正直”
在听证会的第二部分,由高盛的“出色管家”——CEO劳伊德•布兰克费恩——出场作证。
莱文在简述之前的Anderson、Timberwolf和Abcaus交易后,又把反复提问过的问题提给了布兰克费恩,即高盛为何把赌空头的证券又卖给自己的客户。
和之前斯帕克思等人的回答不同,布兰克费恩没有刻意推拖和回避,他指出:第一,客户的信任对高盛来说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第二,作为中间商,高盛完全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买进或卖出风险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客户依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的选择。第三,作为议员,通过从个别雇员的信件中挑出的话语来指责高盛是不公平的。高盛有三万多名雇员,他們不可能都了解交易的全貌。第四,作为交易伙伴,对方不应介意高盛对某个产品的看法,而应该有其自己的观点,高盛没有义务透露自己赌空头的情况。对于布兰克费恩的说法,莱文一一进行了反驳。
随后,参议员麦凯恩开始提问。麦凯恩的提问主要针对为何高盛一方面在危机中接受政府救助,另一方面却实现了巨额盈利的事实。
高盛在危机时期作为“牵涉进救助计划的银行”之一,接受了100亿美元的TARP(不良资产处置计划)资金,却并没有直接用来发放房屋贷款。房市破灭后,高盛一方面获得了100亿美元救助,另一方面却在市场上大获其利,对外公布的2009年赢利约为130亿美元,并给予了高管巨额分红。其中,给予CEO布兰克费恩的分红为900万美元。就麦凯恩对其巨额分红的质问,布兰克费无法回答。在全美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个人却能赚到如此多的钱,并且其公司还要索取TARP款项的帮忙,这让民众深感愤怒。
麦凯恩调查发现,在美国很多社区银行接连倒闭的情况下,高盛的情况却非常之好。2007年11月,在高盛接受TARP资金之前,布兰克费恩在一封电邮中写到:“当然,我们也掉进了房市的陷阱,我们亏了钱,但我们又从做空中赚回了比损失更多的钱!”麦凯恩要求布兰克费恩对“赚钱”的数额做出说明时,布兰克费恩却回答高盛在危机时的房市上总体仍然亏钱,他邮件中所说的“赚钱”仅仅是指个别小案例。
麦凯恩提问完后,在听证会的最后阶段,莱文着重就两个问题向布兰克费恩进行了提问。
第一个问题涉及在危机期间,高盛从AIG(美国国际集团)获得的一笔数额为129亿美元的保险赔款。这笔钱实际上是美国政府提供的救助款,也即美国纳税人的钱。莱文指出,高盛和AIG两家私人公司做生意,最后却从政府也就是从纳税人处拿钱“买单”是非常不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布兰克费恩一开始就否认的“故意大规模做空资产”一事。对此,莱文通过部分高盛的内部图表文件,逐一证明了高盛确实在2007年大规模、有计划地采取了为自己牟利的做空行为。对此,布兰克费恩无法否认。
最后,莱文在总结中再次强调了银行家们应坚持的道德原则,即决不应把自己都认为不好的金融产品卖给客户。至此,这场历时11个小时的听证会“落下帷幕”。
“拷问”后续:金融改革法案通过
听证会后的第二天,美国及世界主要媒体均大幅报道了这场“超级”听证会。美国的许多网站上也出现了这场听证会的视频截图,其中尤以莱文质问高盛卖了多少“狗屎”这段视频特别突出,成为本场听证会的一个标志性亮点。俄罗斯国际电视台在此次听证会后,组织了专题电视讨论会,与会人员一致认同听证会所揭露的高盛坑害客户的“丑行”。
至此,国际上形成了一股针对高盛的强大舆论压力,不仅使其宣扬的由所谓“诚实和正直”构成的“信誉”严重受损,而且还迫使一部分本来想为其“背书”,反对多德(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的金融改革法案的国会议员迅速改变立场,惟恐被认作是“华尔街党”(Party of Wall Street)。
例如,来自亚拉巴马州的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作为共和党内的领袖性人物,一直反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完全拒绝多德法案在参议院的通过。然而就在听证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即4月28日,在目睹了强大的民意压力之后,为避免被抨击为“华尔街党”的代言人,谢尔比迅速放弃之前的立场,主动向多德本人“妥协”,终于使多德法案在修改后,于5月中旬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此外,还有一些议员虽然并不是金融改革的反对者,但对金融改革法案的通过“积极性”不高。在听证会后,这些议员“醒悟”过来,积极加入到了对高盛的“讨罚”队伍中,从而间接推动了金融改革法案的通过。如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议员斯蒂芬•林奇,在听证会后的第三天,联合另外九名议员共同“上书”国会的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要求对高盛经营的金融产品,特别是CDO做更进一步的调查,从而进一步把高盛及其“背书者”推向了公众舆论的对立面。
面对这股强大的舆论“黑潮”,高盛不得不迅速做出回应。5月初,布兰克费恩三次在媒体和股东大会上高调亮相,频频发表演讲,以图改善形象,恢复信誉。同时,布兰克费恩还“破天慌”地宣布,高盛愿意就华尔街一直反对的“沃克尔原则”(即分离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功能和投资银行功能)做出让步。
此外,对于证交会4月中旬指控高盛“欺诈”一事,高盛原本是要“抵抗到底”——这也是华尔街的一贯做法。然而在听证会后仅一周,就传出了高盛准备向证交会认罚以换取和解的消息,此消息在7月得到了证实,开了华尔街“屈服”证交会之先例,这不可谓不是听证会的“功劳”。
正是如此,借着4月27日听证会的“旋风”,《多德-弗兰克法案》及其修正案于5月中旬在参议院获得通过,随后被转交给国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Conference
Committee)。这个委员会再把参众两院的批准版本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最终的报告,于6月底再返回参众两院,经这两院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15日最终批准,再于7月21日经总统奥巴马签字后,报告最终成为美国的正式法律。
中国也需“拷问”高盛
2010年11月,中国股市连遭重挫。12日,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大跌5.16%和7%,双双创下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16日,沪深两市再度暴跌,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重挫3.98%和4.61%。整个11月,A股市场累计跌幅达5.33%。
在此次股市巨幅震荡中,高盛的“身影”最终浮现。11月12日,高盛以邮件形式提醒境外客户,表示中国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的中国股票,当日A股即暴跌。但之前,在10月底时,高盛发布了一份积极看好中国2011年前景的投资策略报告,报告内容与11月12日高盛邮件中内容完全相悖。舆论一致认为,在《人民日报》中提到的“某国际知名投行”即是高盛,高盛建议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是此次大跌的“导火索”,并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高盛在股市敏感时期通过发布“阴阳报告”趁机牟利的行为,与前文所述的其在美国市场上的种种“赌客户”的做法如出一辙。
高盛先以“缺德”发财,后又因“缺德”而失财的行为昭示出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如果坚持把自身利益放在社会公众利益之上,把“德者,才之帅也”变为“财者,才之帅也”,那么终有一天会像本文中的高盛一样走进“国会”,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作者为留美华人学者)
进入2010年,在金融危机中逐渐好了“伤疤”的美国社会要求对危机的始作俑者进行追究的呼声日渐高涨,加之锐意改革的奥巴马总统在取得新医保改革的成功后,决心趁热打铁,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自此,向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推波助澜”、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银行家们“讨要说法”的听证会依次举行。
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高盛集团在担保债务凭证(CDO)买卖中涉嫌欺诈顾客向纽约南区法院提起正式民事诉讼。
4月20日,两名民主党国会议员写信给SEC,要求扩大对高盛的调查范围直至发现任何可能报告给司法部门的刑事犯罪行为。
4月27日,国会调查委员会在国会山,就高盛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一事召开听证会。
4月27日的这场听证会可谓影响深远,对高盛高管的“拷问”发人深省,听证会引发的“后续反应”让人们共同见证了违反商业道德的代价。
此次听证会的主席卡尔•莱文在听证会之前已经对金融危机的祸因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调查。高盛方面应要求到场的是CEO劳伊德•布兰克费恩、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和前抵押贷款部主任丹尼尔•斯帕克思等人。他们均在危机中依然拿到了巨额分红。
莱文:高盛责任不可推卸,需派警察到华尔街
莱文首先报告了他一年半以来的调查结果。他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是如下原因造成的:第一,众多的抵押贷款机构为追求短期高额利润,不断设计出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并推销给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客户,然后再将这些不合格的贷款打包转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第二,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但却没有及时采取阻止措施,甚至相互擎制,耽误共同行动。第三,所有的信用评级机构均没能在准确、公平的基础上履行各自的职责。
对于此次危机中高盛的问题,他指出,高盛为了自己的利益,把顾客和社会的利益“抛之脑后”,设计出众多复杂的金融产品,助长了“有毒资产证券”的传播扩大。例如,高盛设计的合成抵押债务证券(SCDO)即是一种对基础建设毫无用处的“赌博”,赌的是高盛自己客户的投资亏损。高盛向客户隐瞒信息,一方面向客户推销SCDO,另一方面却又做空SCDO背后的资产。最后,当市场崩溃时,高盛从卖空中大发横财。
对于高盛为何要“赌”自己客户的投资亏损,莱文指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假定投行卖出证券后会希望那份证券给客人带来成功,市场曾经确实也这样运作过,但华尔街现在不这样做了,华尔街的文化已经从服务客户、造福客户转变为现在的自我牟利!”
因此,莱文认为,这场危机完全是人为制造的(Man-made),高盛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高盛(华尔街)的这些行为,莱文希望:“这届国会能向八十年前的另一届国会学习,改革金融,派警察到华尔街(意为实施监管)!”
高盛高管:自身表现“优秀、诚实和正直”
在参议员们发言后,高盛的四位高管在发言中均表示自己在公司中的行为正常、待客诚恳和绝无欺诈。其中,斯帕克思还高度夸奖了高盛集团的“优秀、诚实和正直”,并为其在高盛的工作经历而自豪,而图尔更是完全否认了之前证交会对他的欺诈指控。
对高盛的拷问:所谓的“诚实和正直”Anderson交易中的“诚实和正直”
在听证会质问阶段,莱文作为主席主持对高盛高管的质问。
他首先对高盛在2007年3月组合发售的Anderson(即Anderson Mezzanine Funding 2007-1,是一个SCDO产品)交易进行提问。Anderson的标的物是约三亿美元的BBB级的房屋抵押贷款证券,而这些证券背后的抵押贷款则是由信用和财务状况都欠佳的美国New Century Mortgage次贷公司发放的,风险很大,极不可靠。高盛对此非常清楚,因此高盛对其进行了约1.4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卖空操作。随后,当高盛察觉到美国房市衰败到来时,抛售了部分Anderson证券,其损失则通过另一半的CDS保险赚回来,这是一种既让下家(证券买入方)吃亏,又让上家(证券保险方)倒霉的,唯我独赚的“投资”策略。
但是,客户也知道Anderson证券的“背后”是不好的资产,因此有三家客户拒绝了高盛的交易请求。然而,高盛的管理层“知难而进”,在被拒绝后继续催促其销售人员缠说客户,软磨硬泡,并最终得逞。
“因为和New Century Mortgage有关联,客户不愿意买Anderson,但你们却仍然大肆推销。那么,在你们拼命叫卖时,为什么不告诉客户,你们自己已卖空了将近一半的Anderson证券?”莱文质问高盛。对此,高盛的高管都无法给出正面回答,斯帕克思则辩称,Anderson作为合成CDO,意味着其中的资产会发生变化,参加交易的客户应该自己去了解这些资产。
Timberwolf交易中的“诚实和正直”
结束对Anderson交易的提问后,莱文开始对Timberwolf交易进行提问。Timberwolf是一个合成混合型的SCDO,被高盛在2007年第一季度售空,市值约十亿美元。根据高盛的内部文件,高盛为其中的绝大部分标的证券购买了赌空头的CDS。
2007年初,与Anderson证券一样,高盛为应对房市下跌,决定抛售Timberwolf。莱文查到,斯帕克思在其发给下属的电邮中催促盡快卖空并许以巨额奖励。
到2007年春,高盛把市值三亿美元的Timberwolf证券卖给了贝尔斯登,而这些证券的市值在贝尔斯登接手后仅5个月便狂跌约80%,一年后全部降为垃圾股,贝尔斯登因此宣告破产,而高盛却从CDS中大获其利。这又是一起高盛坑害自己客户的赌博行为。对这种赌博行为,高盛自己的员工都“看不下去”。莱文调查发现,高盛的一位雇员在2007年6月22日的电邮中写到:“这笔Timberwolf交易卖的是一包狗屎!”
在自己都觉得所卖产品是“狗屎”之后,高盛却依然大力推销Timberwolf,并把它安排在各项工作之先,极力转嫁风险。据此,莱文质问:“高盛该不该推销狗屎交易?”对此问题,高盛主管无法回答。高盛的赚钱之道和其所宣扬的“诚实和正直”间存在着很大距离。
在此提问中,莱文一共11次引用高盛信件中粗俗的“狗屎”一词,开了国会“粗口”之“先河”,在美国社会引起不小震撼。
Abacus交易中的“诚实和正直”
在其他议员发表提问之后,莱文主要就Abacus交易,对之前已被证交会指控欺诈的法布里斯•图尔进行提问。
曾自称“超常优秀”的图尔与斯帕克思相似,在2007年4月,亦即高盛决定集中大量抛售有毒证券期间,负责进行了一笔名为“Abacus
2007-ACI”的合成CDO交易。这笔交易的最初发起人是华尔街有名的Paulson对冲基金公司,它请高盛代理这笔证券交易。但在高盛的运作下,Paulson作为发起人,最后居然加入到了“中立”的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证券组合挑选中,并同时把部分自己挑选的证券暗中赌了空头。图尔本人以及高盛管理层均明知内幕,却有意向担当SPV的ACA管理公司隐瞒了此事,从而构成欺诈。这笔交易的最终结果和前述的交易一样——客户亏了大本,高盛和Paulson却赚了大钱。
听证会上,莱文根据文件质问图尔,是否确实没把Paulson在背后赌空头的事实告知客户。图尔则完全否认,坚称自己曾对客户提起过Paulson赌空头的做法,没有误导客户。但图尔的回答无法从文件和客户的证词中得到旁证,只能被视为自说好话。
CEO口中的“诚实和正直”
在听证会的第二部分,由高盛的“出色管家”——CEO劳伊德•布兰克费恩——出场作证。
莱文在简述之前的Anderson、Timberwolf和Abcaus交易后,又把反复提问过的问题提给了布兰克费恩,即高盛为何把赌空头的证券又卖给自己的客户。
和之前斯帕克思等人的回答不同,布兰克费恩没有刻意推拖和回避,他指出:第一,客户的信任对高盛来说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第二,作为中间商,高盛完全是按照客户的要求买进或卖出风险产品,所有的产品都是客户依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的选择。第三,作为议员,通过从个别雇员的信件中挑出的话语来指责高盛是不公平的。高盛有三万多名雇员,他們不可能都了解交易的全貌。第四,作为交易伙伴,对方不应介意高盛对某个产品的看法,而应该有其自己的观点,高盛没有义务透露自己赌空头的情况。对于布兰克费恩的说法,莱文一一进行了反驳。
随后,参议员麦凯恩开始提问。麦凯恩的提问主要针对为何高盛一方面在危机中接受政府救助,另一方面却实现了巨额盈利的事实。
高盛在危机时期作为“牵涉进救助计划的银行”之一,接受了100亿美元的TARP(不良资产处置计划)资金,却并没有直接用来发放房屋贷款。房市破灭后,高盛一方面获得了100亿美元救助,另一方面却在市场上大获其利,对外公布的2009年赢利约为130亿美元,并给予了高管巨额分红。其中,给予CEO布兰克费恩的分红为900万美元。就麦凯恩对其巨额分红的质问,布兰克费无法回答。在全美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个人却能赚到如此多的钱,并且其公司还要索取TARP款项的帮忙,这让民众深感愤怒。
麦凯恩调查发现,在美国很多社区银行接连倒闭的情况下,高盛的情况却非常之好。2007年11月,在高盛接受TARP资金之前,布兰克费恩在一封电邮中写到:“当然,我们也掉进了房市的陷阱,我们亏了钱,但我们又从做空中赚回了比损失更多的钱!”麦凯恩要求布兰克费恩对“赚钱”的数额做出说明时,布兰克费恩却回答高盛在危机时的房市上总体仍然亏钱,他邮件中所说的“赚钱”仅仅是指个别小案例。
麦凯恩提问完后,在听证会的最后阶段,莱文着重就两个问题向布兰克费恩进行了提问。
第一个问题涉及在危机期间,高盛从AIG(美国国际集团)获得的一笔数额为129亿美元的保险赔款。这笔钱实际上是美国政府提供的救助款,也即美国纳税人的钱。莱文指出,高盛和AIG两家私人公司做生意,最后却从政府也就是从纳税人处拿钱“买单”是非常不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布兰克费恩一开始就否认的“故意大规模做空资产”一事。对此,莱文通过部分高盛的内部图表文件,逐一证明了高盛确实在2007年大规模、有计划地采取了为自己牟利的做空行为。对此,布兰克费恩无法否认。
最后,莱文在总结中再次强调了银行家们应坚持的道德原则,即决不应把自己都认为不好的金融产品卖给客户。至此,这场历时11个小时的听证会“落下帷幕”。
“拷问”后续:金融改革法案通过
听证会后的第二天,美国及世界主要媒体均大幅报道了这场“超级”听证会。美国的许多网站上也出现了这场听证会的视频截图,其中尤以莱文质问高盛卖了多少“狗屎”这段视频特别突出,成为本场听证会的一个标志性亮点。俄罗斯国际电视台在此次听证会后,组织了专题电视讨论会,与会人员一致认同听证会所揭露的高盛坑害客户的“丑行”。
至此,国际上形成了一股针对高盛的强大舆论压力,不仅使其宣扬的由所谓“诚实和正直”构成的“信誉”严重受损,而且还迫使一部分本来想为其“背书”,反对多德(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的金融改革法案的国会议员迅速改变立场,惟恐被认作是“华尔街党”(Party of Wall Street)。
例如,来自亚拉巴马州的参议员理查德•谢尔比作为共和党内的领袖性人物,一直反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完全拒绝多德法案在参议院的通过。然而就在听证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即4月28日,在目睹了强大的民意压力之后,为避免被抨击为“华尔街党”的代言人,谢尔比迅速放弃之前的立场,主动向多德本人“妥协”,终于使多德法案在修改后,于5月中旬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此外,还有一些议员虽然并不是金融改革的反对者,但对金融改革法案的通过“积极性”不高。在听证会后,这些议员“醒悟”过来,积极加入到了对高盛的“讨罚”队伍中,从而间接推动了金融改革法案的通过。如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议员斯蒂芬•林奇,在听证会后的第三天,联合另外九名议员共同“上书”国会的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要求对高盛经营的金融产品,特别是CDO做更进一步的调查,从而进一步把高盛及其“背书者”推向了公众舆论的对立面。
面对这股强大的舆论“黑潮”,高盛不得不迅速做出回应。5月初,布兰克费恩三次在媒体和股东大会上高调亮相,频频发表演讲,以图改善形象,恢复信誉。同时,布兰克费恩还“破天慌”地宣布,高盛愿意就华尔街一直反对的“沃克尔原则”(即分离金融机构的商业银行功能和投资银行功能)做出让步。
此外,对于证交会4月中旬指控高盛“欺诈”一事,高盛原本是要“抵抗到底”——这也是华尔街的一贯做法。然而在听证会后仅一周,就传出了高盛准备向证交会认罚以换取和解的消息,此消息在7月得到了证实,开了华尔街“屈服”证交会之先例,这不可谓不是听证会的“功劳”。
正是如此,借着4月27日听证会的“旋风”,《多德-弗兰克法案》及其修正案于5月中旬在参议院获得通过,随后被转交给国会的一个特别委员会(Conference
Committee)。这个委员会再把参众两院的批准版本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最终的报告,于6月底再返回参众两院,经这两院分别于6月30日和7月15日最终批准,再于7月21日经总统奥巴马签字后,报告最终成为美国的正式法律。
中国也需“拷问”高盛
2010年11月,中国股市连遭重挫。12日,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大跌5.16%和7%,双双创下14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16日,沪深两市再度暴跌,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分别重挫3.98%和4.61%。整个11月,A股市场累计跌幅达5.33%。
在此次股市巨幅震荡中,高盛的“身影”最终浮现。11月12日,高盛以邮件形式提醒境外客户,表示中国政策调整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的中国股票,当日A股即暴跌。但之前,在10月底时,高盛发布了一份积极看好中国2011年前景的投资策略报告,报告内容与11月12日高盛邮件中内容完全相悖。舆论一致认为,在《人民日报》中提到的“某国际知名投行”即是高盛,高盛建议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是此次大跌的“导火索”,并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高盛在股市敏感时期通过发布“阴阳报告”趁机牟利的行为,与前文所述的其在美国市场上的种种“赌客户”的做法如出一辙。
高盛先以“缺德”发财,后又因“缺德”而失财的行为昭示出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如果坚持把自身利益放在社会公众利益之上,把“德者,才之帅也”变为“财者,才之帅也”,那么终有一天会像本文中的高盛一样走进“国会”,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作者为留美华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