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中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本文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兴趣培养的前提、基础、根本途径、有效手段、重要措施、不竭动力、有益补充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课 兴趣
一、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意义,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前提
对一名学生而言,如果不了解所学课程的目的及意义,自然就不可能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意义,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对体育课的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心情愉悦地参与学习和锻炼。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的意义不明确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就不可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心理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圆满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尊重学生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以及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和延伸。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挖苦、打击、羞辱学生,要耐心、细心地指导他们,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带着爱心到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要教师能想到、做到,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其次,一个体育教师能在课堂上做到灵活生动、有条不紊,辅助以适当的放松,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当学生受批评时,在心理上会对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产生畏惧或者抵触情绪,还会对体育锻炼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一些后进生,教师还可以降低技能难度,精心辅导,多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是激发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根本途径
要想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课教学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教材内容,以便使学生都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泛兴趣,克服片面发展。此外,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多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从而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四、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体育课教学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场面,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通过语言描述、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掌握运动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既锻炼身体,又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的目的。
五、多做趣味游戏,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措施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是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同样也会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比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迎面接力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比赛结束后,让输者给赢了的同学们表演节目,这样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乐于参与进来,就会把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成学生游戏的天堂,这样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六、教师树立榜样,是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不竭动力
体育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就一定先要做个有心人。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典型的任务和事例都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健康频频出问题,更是与我们的体育课以及平时的锻炼分不开。利用身边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从榜样身上获得启示。另外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接近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士。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体育界成功人物和先进体育集体的事迹,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七、看体育实况转播,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益补充
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精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其次还要掌握学科的最新信息和体育发展趋势,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国内外重要体育新闻,让学生了解体育动态,产生爱好。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武术、田径等赛事,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时,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能满怀信心、舒畅愉快地去完成,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基础上,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提出经过努力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第二,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要考虑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第三,在确定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既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三者有机地结合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如把教学任务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不能恰当地适应学生的生理负荷,往往会造成纪律松垮、懒散或精疲力竭,此二者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第四,被授课整体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样教师在特别关怀“两头”之外,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同学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率,调动起整体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合理的教学要求是保护学生练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总之,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与总结,这样才能使体育课教学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责编 张宇)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课 兴趣
一、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课的重要意义,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前提
对一名学生而言,如果不了解所学课程的目的及意义,自然就不可能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意义,才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对体育课的目的有了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了上体育课的重要性,他们就会心情愉悦地参与学习和锻炼。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的意义不明确或者存在错误的认识,就不可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心理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圆满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尊重学生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以及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和延伸。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挖苦、打击、羞辱学生,要耐心、细心地指导他们,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带着爱心到课堂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要教师能想到、做到,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其次,一个体育教师能在课堂上做到灵活生动、有条不紊,辅助以适当的放松,也能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当学生受批评时,在心理上会对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产生畏惧或者抵触情绪,还会对体育锻炼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体育课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一些后进生,教师还可以降低技能难度,精心辅导,多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三、因材施教,是激发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根本途径
要想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课教学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教材内容,以便使学生都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广泛兴趣,克服片面发展。此外,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技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多组织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从而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
四、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体育课教学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生动的场面,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通过语言描述、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等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掌握运动技能,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既锻炼身体,又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的目的。
五、多做趣味游戏,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措施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是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同样也会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比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迎面接力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比赛结束后,让输者给赢了的同学们表演节目,这样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学生也乐于参与进来,就会把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变成学生游戏的天堂,这样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六、教师树立榜样,是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不竭动力
体育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就一定先要做个有心人。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典型的任务和事例都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特别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低下,健康频频出问题,更是与我们的体育课以及平时的锻炼分不开。利用身边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从榜样身上获得启示。另外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接近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士。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利用体育界成功人物和先进体育集体的事迹,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七、看体育实况转播,是培养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有益补充
体育教师首先要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精通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其次还要掌握学科的最新信息和体育发展趋势,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国内外重要体育新闻,让学生了解体育动态,产生爱好。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大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武术、田径等赛事,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要求时,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能满怀信心、舒畅愉快地去完成,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这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在学生现有的水平基础上,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提出经过努力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对于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第二,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要考虑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身体素质发展的全面性,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第三,在确定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既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三者有机地结合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如把教学任务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不能恰当地适应学生的生理负荷,往往会造成纪律松垮、懒散或精疲力竭,此二者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第四,被授课整体学生能力参差不齐,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样教师在特别关怀“两头”之外,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同学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率,调动起整体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合理的教学要求是保护学生练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总之,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实践、反思与总结,这样才能使体育课教学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