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中的误区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创造性的解读文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可以随意发挥。可以说,个性解读是我们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人本主义的理念。问题是我们必须回归文本的本身,从中读出对今天的孩子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来。我们考虑文本的教育价值时,更要把握文本的主导倾向,在文本原意和个性解读之间需要作一个平衡,从而寻找到基于特定文本阅读意义,也就是说个性解读不等于随意解读。
  将文本的“个性解读”理解为“随意解读”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之一。在随意解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会将学生引向歧途。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越来越多,但在个性解读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与表现形式不一而足:教师放手让学生理解课文,不加引导;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情况下任意发挥;教师自身的解读偏离轨道,致使学生解读失误……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些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学科性质方面理解的一定偏差,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孩子愿意做狐狸(违背社会道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解放,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也趋于多元化。但是我认为,思想与方法的解放,并不意味着道德伦理的丧失,反而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符合时代和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引导。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在分析完课文即将对课文进行收尾时,老师鼓励学生对狐狸和乌鸦进行个性解读,说说自己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收获,于是孩子们便纷纷发言。不少孩子从同情乌鸦的角度说以后要汲取教训,不能让坏人得逞。老师见回答没有什么出彩的,只是点头示意孩子坐下。后来一个孩子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如果想得到一样东西,直接向别人要,人家可能不会给你,你得想办法和别人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老师听了以后对学生的个性解读大加赞赏,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不错,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能联系生活来解决问题,真聪明!”接下来,老师再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愿意做狐狸还是乌鸦呢?”结果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要做狐狸,做那只会说好话会骗人的狐狸。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却不难发现:这则寓言中的狐狸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也十分清楚,那就是“爱听好话就容易上当!”这位老师想突破原有的解读也是可以的,因为如果对自然界的各种动物进行评价,就不能简单地分“好动物”和“坏动物”两类。但是像这位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解读,不仅严重地扭曲了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还玷污了那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孩子们只知道对自己有利,却没有考虑到除了个人利益还有社会公德、正义。他们解读视野的狭隘我们可以原谅,但是作为教师,在学生个性解读发生重大偏差的时候非但没有及时点拨、引导,反而推波助澜,加以肯定与赞赏,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恐怕就不限于阅读本身了。
  二、“花生派”败给“苹果石榴派”(有悖作者初衷)
  课文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文价值是价值的核心。阅读中如果这一核心不能得以体现,那么,无论学生的个性解读多么出色,这节课都不能成为一节成功的课。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位教师教《落花生》。这位教师在讲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平心而论,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问题,学生们也非常配合,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由于争论没有什么结果,于是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开展辩论,最后“花生派”败给“苹果石榴派”,“做人不仅要有用,而且还要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
  从过程上来看,这位教师看起来确实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让学生充分地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可是却忽视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违背作者的初衷。可以说,文本本身并没有否定苹果石榴的价值,而是突出的赞扬了落花生的朴实无华、更加实用。作者借落花生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品格,就是默默无闻、不图虚名、不求炫耀。这种品格在现在仍然是值得小学生学习与倡导的。
  再往深度想,即使真的只在苹果石榴与花生之间选择,充满理想色彩的小学生选择前者的可能性大概要大得多。但是在现实中,真正成为苹果石榴似的风光人物毕竟少数,大部分人将成为花生式的默默无闻的、却是社会脊梁的普通劳动者。只要有用的,就是值得尊敬的。我想,这才是这篇文章想要给的价值观。
  三、王母娘娘值得学习(研读不够透彻)
  在执教《牛郎织女》时,我预设一个问题:“你喜欢文章里的谁?”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发言,说喜欢牛郎的、织女的、老牛的不一而足,这些是意料之中的回答并且他们还都有充足的理由。但是偏偏有个学生说自己更喜欢王母娘娘,而且理直气壮:因为王母娘娘是美的使者,她让仙女织出彩霞,才有美丽的天空;王母娘娘年严格执法,织女触犯天规,理应受到处罚;王母娘娘善良仁慈,每年她都让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孩子们所表现的个性解读、个性解读的意识和能力都令人刮目相看。我很欣赏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行为,也赞赏他们多元理解和独特体验。但是这种理解显然是对课文的误解,它严重偏离、曲解课文的原意与本质,而且出现价值的偏差。于是我略加思索后问学生:“你们认为王母娘娘的真、善、美与牛郎、织女的真、善、美在本质上一致吗?”经过学生的再次研读与交流,学生明白:织女织就的装饰天空的灿烂云霞是王母狠心相逼、残酷剥削的产物;王母娘娘依照天条惩罚织女,是对人间真情的摧残;王母娘娘所谓的仁慈,让牛郎织女每年鹊桥相会是牛郎织女努力抗争的结果。王母并不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而是一个备受批判的角色。
  我想,如果我一味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势必会误导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我生硬机械的加以否定,一定会打击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他们内心会永远结着疙瘩。这样的二次研读所形成的个性解读,凸显了文本的价值,澄清认识上的迷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长城是“民族骄傲“还是“害人工程”(教师偏离重点)
  如果说教师在学生进行个性解读是没有合理进行引导是失误的话,那么教师自身对文本进行个性解读时如果出现了偏差,可以说就有误人子弟之嫌。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教学录像学习活动中,笔者看到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长城》一文。他们在处理同一教材内容(第二自然段),甚至教学设计都有相似之处的教学情境中,因两位教师思想引领的迥异,却使学生“透过同样文字”发现了不同的“风景”。
  第一位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了“长城是鲜血凝成的”,而第二位教师则让我们读出了“长城是智慧凝成的”。这真是“血”和“智”的交锋,“恨”与“赞”的对垒。这让我们不得不沉思:我们引领学生感悟文本后,长城留在学生心中的,到底应该是“民族骄傲”还是“害人工程”?
  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回到个性解读文本的问题上来。的确,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给了我们大而自由的解读空间。还原史实本身,长城建筑作为防御工程,应该说有其当时的时代意义。当然,修筑长城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来说,在现代人的眼中,不能不算一个“害人工程”。第一位执教教师,着力渲染了“血”的场面,大概在引领学生体会建造长城的艰难,悲天悯人地“注视”着我们的先祖,进而落实对文中“劳动人民的血汗”的感悟,致使后来先入为主的“害人工程”的阅读趋向,已经无法“承”其“民族骄傲”之重。而第二位执教教师,则在引导学生体会修筑长城艰辛的基础上,放大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个性解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新课程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新任务。然而,无论怎样解读,都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不能因为创新,而悖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因为强调个性化体验,而迷失了阅读材料给予我们的价值指向。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提倡多角度阅读,或有创意阅读,但基本的是非观和道德标准不能被扭曲,教材本身具有的人文性不能被削弱,我们应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让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把“学文”与“做人”真正统一起来。
其他文献
男婚女嫁,几乎每个月、每天都有,一般地构不成上报纸的新闻,只是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有“口头报道”.按照现在的习俗,被通知的人就随份子,有的出钱,有的买礼物,有的花钱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它对于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值得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从2+2=2×2谈起  这个等式是学生在小学时就会学习的一个简单运算,仅从小学单纯运算的角度加以理解的话,就是从加法运算向乘法运算的过渡,同时可以加以推广:2+2+2=2×3;3+3+3+3=3×4……总之,最后我们可以归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诚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离不开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保证,中国教育改革也不是课程改革的“单枪匹马”所能一了百了.目前这种以课程改革为主宰的独角戏的局面让我们质疑
数学复习课是数学课的重要课型。“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上复习课难,是因为复习课没有新授课的新颖性,缺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上复习课难就难在时间紧、内容多、侧重点不明,学生感觉平淡无奇,效率低下;上复习课难,最重要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种公认有效的复习课教学模式。本文试着从三个课堂教学设计谈一下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一、归纳化模式  所谓归纳化模式,简单地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作文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文的教学及其指导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作文没有兴趣,并且在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方面有所缺失,所以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语文写作问题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加强写作技巧和素材的练习与积累,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去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旨在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情况,提
在无线、有线大合并,众多频道重新定位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数百家以经济定位的电视频道应运而生,但没过多久经济频道逐渐成为配角,有的艰难维持,有的虽打着经济频道的旗号,但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认为小学生对音乐课和体育课的兴趣最大。事实并非如此。今年我带五年级的五个班音乐课,发现学生的乐理知识几乎为零,声乐水平也是差得很,简单的歌曲许多同学也会走调。原因到底在哪里?为此我最近作了一个专项调查,发现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对音乐课并非像许多教师想象的那样有非常高的兴趣。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如何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的素质当然很重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也不可忽视。作为音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