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专业适应岗位与人才培养的调查报告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0405010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数字上对接、能力上吻合,深入了解当今装备制造产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对本地区二十多家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了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接轨的可操作信息,提出中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三个“突出”,即突出职业素养、突出文化基础、突出技能方向,使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培养中职生较强的岗位能力。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适应岗位;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张忆雯,女,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9-0016-04
  一、调查背景
  (一)常熟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现状
  为了对接常熟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常熟市委、市政府根据常熟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了“凸显集约化、建设品牌校、服务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通过整合“区”校资源,职校走进经济开发区,在三大开发区配套三所各具特色的职业学校,使职业学校成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引擎。机械加工(含数控技术)是三所职业学校的主干专业,为常熟市装备制造业输送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从历年企业招聘专业和岗位设置来看,对本专业需求量连续多年位居第一。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用人标准发生较大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机械专业发展前景,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笔者从研究“常熟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报告”着手,对近三年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剖析,深入分析常熟市职业与岗位缺口状况,整理与归纳为表1。
  由此获得以下结论:(1)由于装备制造业位于本市五大新兴产业之首,需求人数一直位居第一,并有不断增长趋势;(2)机械冷加工主要指车工、钳工、铣工等,连续三年岗位缺口数最大,供不应求现状十分严重,求人倍率(所需人员与提供岗位之比)平均达205。第二是裁剪缝纫工,这与发达的常熟服装业一致;(3)从学历要求看,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需求量位居第二,也呈现上升趋势;从企业发展要求看,机械加工岗位技术标准快速更新,对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由此而见,中职机械专业在本地区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仅数量上在不断递增,而且技能要求也不断出新。职业学校必须调整办学思路,更新教学模式,加快提升毕业生的岗位适用能力,快速迎合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需求,才能高质量办学。
  (二)修订中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
  2012年底,江苏省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意见》,制定并出台了36个中职、44个高职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的迫切需要。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积极行动,对照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各专业进行完善和修订,紧跟职业教学改革,对接现代职教体系。
  为了进一步把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对接度,深入了解装备制造产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增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实践依据。笔者专门设计《中职机械专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分两个小组对江苏金龙科技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展开调研,获得可靠真实的资料。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企业面访为辅的方法。调研内容包括两个模块:(1)了解企业机械加工岗位人员需求情况,包括人才需求量与岗位布局两个方面;(2)了解企业对中职机械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等要求,包括课程设置、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校企合作四个方面。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一线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负责人,他们比较熟悉企业需求、岗位能力和员工实际表现,具有真实性。调研时,我们还准备一些相关问题,如本企业人员结构与比例、职校生思想品质与表现、紧缺岗位情况、企业未来发展、对职业学校及教师要求等,得到了企业对学校教学改革合理化建议。
  从近几年学生就业岗位情况看,用人机制灵活、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私营等内资企业,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调研的企业就不再局限于国企、外企。经过与各开发区协商,本次调查企业共计23家,其中内资企业15家,占6523%;国营企业3家,占1304%;外资企业2家,占869%;其他(合资、股份制)企业3家,占1304%。被调研的大部分企业发展趋势良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三、调研分析
  参照两个调研模块,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企业的设备情况、人员布局、企业发展等,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真实可靠的各种信息。两个小组负责人将回收的调研表和企业谈话记录等进行分类,将数据汇总,将素材归纳,整理为六个方面。
  (一)岗位需求量
  就岗位需求问题,提问围绕“录用加工制造类专业情况”设计,汇总得出的结论是:中职机械专业人才需求将持续不降,需求量最多的前三个专业,分别是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和机电技术。但就目前而言,常熟市三所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毕业生,每年只有500名毕业生走向市场,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使很多企业仍依靠外地人员来补充。
  (二)就业岗位分布
  职业岗位设置取决于生产设备、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机械加工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机械装配工、钳工、普通车工、普通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计算机绘图员等。针对这个项调查,我们设计三个问题:(1)未来三年,贵单位对机械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的岗位;统计结果是数车、普车、装配工为最热门岗位,其他岗位需求相对较少;(2)贵单位录用职校机械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结论是“数车与装配工”,为中职学生就业最多的岗位,这对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改革,提供明确方向;(3)确定适应本专业的技能考工方向。关于本专业技能,企业提到最多的是数车、普车和装配钳工三个方向,即该专业前三个就业岗位是数车、普车和机械装配,各岗位分布如表2所示。   由此说明,专业岗位以实践操作为主,主要担当加工、装配、调试、设计和工艺分析等工作,也有少数从事营销、售后服务、生产管理工作。另外,我们在面访时了解到,应聘者男性求职量大于女性,为求职主体;18~24岁年龄段人员需求最多;职校、技校、中专学历的求职比重仍占主体,大部分企业对具有扎实技能的中职生需求量多且持久;职业资格要求大都为中级,很多企业适度降低技术门槛,愿意将中职生作为储备人才加以培训,掌握人才培育塑造主动权。
  (三)人才培养
  本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有利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围绕人才培养,我们设计三个提问。
  上表说明,企业在选择人才时,第一要素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人的职业道德、就业观念、意志力、价值观等个体内涵品质,即把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符合“冰山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职业素养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部分,显性部分表示人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短期培训就可获得;隐性部分主要是指人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等,这些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所以企业更关注人的隐性素养。
  2.录用中职机械专业毕业生时优先考虑哪些条件。企业一致认为,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是录用中职生最重要的两个条件,希望职业学校加大培养力度,建议学校将企业管理标准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力求做到360°全覆盖。实行“破墙”教育——不是校园内、黑板下的德育课程,不用单纯的说教,必须改变桶装式的思想教育方式。
  3.对中职生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评价分三个等级,其中“满意”占101%、“较满意”占524%,“一般”占299%,“不满意”占76%。可见,企业对中职生还不够满意,提高办学质量是首要任务,中职校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铺轨对接企业单位,完善就业培养方案,架起需求双向的立交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1)学校应大力提倡“先做人、后做事”育人理念。深化职业思想的内涵,拓展高尚道德的外延,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渗透每一门学科,定格每一个目标,让德育课程鲜活起来;(2)就业观念来自于企业,缺少企业文化的浸润,学生很难构建正确的就业思想。职业学校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课程、到课堂,不是有校园环境布置就能影响学生,最关键的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企业经验的积聚,才能影响并改变学生思想与观念;(3)树立中职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今社会价值观问题探讨很多,似乎中职学校还不够重视,缺少这方面的引导。很多实例说明,学生不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导致企业对学生认可度低,对学校产生偏见与埋怨;(4)学校应开展职业素养培养专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要请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完善中职生的评价标准。
  (四)专业技能课程
  围绕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专业技能与鉴定,我们设计三个提问。
  1.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排序。84%以上的企业认为,本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机械制图”和“金属加工与实训”。如将江苏省中职机械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的七门专业课程,以企业认为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也言语启动、公差与配合、电工电子技术。很多企业特别提出,职业学校要强化“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因为是学生岗位专业发展根基,在教学中应给予较大权重。
  2.企业对哪些职业资格证书有要求。中职生职业技能高低,往往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说明。调查时我们发现,企业对职业资格证书并不十分看重,更看重的是学生真实技能技术。由于考工标准与岗位要求尚有距离,企业认为只要具备正确的就业态度,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定能在岗位上有所发展。
  3.企业认为中职生岗位能力应该有哪些。调研结果是机械加工能力为最重要的岗位能力,接着是识读图样能力、工艺分析能力和岗位变化能力,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企业对实际操作能力看得很重。尽管现代企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绘图,但对学生看图识图能力提出高要求,尤其是实体测绘能力,需要强化与提升。
  岗位应变能力与识读图样能力的比例相近,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为此,职业学校要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还要重视拓展学生视野、改进思维模式、学习他人经验,方可逐步构建这项能力。
  (五)文化基础课程
  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历来是职教界探讨热点之一。2013年起,江苏省职业教育进行25+05(中职)、45+05(高职)学制分段改革,在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比例为4∶6。我们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文化基础课程都有要求,且按照中职生语言表达、数学能力、英语基础、计算机操作由低到高排序,如表5所示。
  1.绝大多数企业认为,文化基础是实践操作前提,是岗位发展的保障。要加强中职生语言表达、数学计算能力、计算机操作等培养,才能胜任岗位发展需要。
  2.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职业种类变多、变细、变具体,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变高。只有具备良好文化素养,才能从容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
  3.企业用实例给我们阐述就业规则:文化基础深厚的中职毕业生,岗位发展和可持续能力较一般学生高。职业素养以宽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的,这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共识。
  中职学校文化课程不仅不能削减,还需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转变传统职教课程观,提倡增设人文素养特色课程。学校对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一样重视,以制度保障,以激励促进教师人人成长。
  (六)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围绕这项主题,我们设计了如下提问。
  1.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培养工作主要有哪些途径。我们提供了四种培养途径,分别是委托学校培养、校企共同培养、企业直接培养和仅在学校培养。对23家企业调查,有4/5的企业认为校企共同培养是中职生成长与发展的最近、最可行路径;另外三种培养模式,占比均不满15%。说明企业对职业教育有更加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前景十分美好。
  2.对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有哪些认识。有85%以上的企业都认为,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教育的延伸;有43%的企业同时认为是“为企业服务,可提供学生报酬”,仅有6%的企业认为“岗位不受学校限制”。
  顶岗实习已经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同与支持,是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调查中我们听到另一种声音——希望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企业期待与学校深层合作,希望构建政府推进、学校主动、企业积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理查德·德斯贾丁斯(Richard Desjardins)教授,加拿大出生。经济学硕士,国际比较教育和经济学双料博士。现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社会科学与比较教育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终身教育体系、经济学、教育与技能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对中国的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等领域也有着浓厚兴趣。  与理查德·德斯贾丁斯教授的第一次见面经历非常具有戏剧性。在同学的推荐下我顺利地获得了旁听他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处于定位模糊、价值冲突和改革步履维艰的困境。以职业导向进行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改革,对文化基础课进行技能化改造,不断增强文化基础课教师开展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课程系统改革。  关键词: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技能化;课程改革;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王妙娟,女,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院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通过对巴内特·索斯盖特(Barnet and Southgate)学院等英国高职院校及其相关机构的考察,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以巴内特·索斯盖特(Barnet and Southgate)学院为例,通过学习国外职业院校在发展战略制定方面好的做法、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及其校本实际,进行借鉴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实施路径;英国  作者简介:保
期刊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在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在认识、关怀、鼓励等情感上的支持不够;在资金投入、教育培训设备、校舍等物质上的支持不力;在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等知识技能上的支持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弱势群体;教育支持;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潘艳丽,女,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胡义秋,男,湖南农业大学教育
期刊
摘 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口,探索和实践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的需要,为实现连锁专业人才培养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
期刊
摘 要: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基础上,简要概述网络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的定义、背景、特征等,并基于对网络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调查及分析,归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精品课程;建设;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刘在国,男,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8-00
期刊
主持人按语: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我国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能按部就班地做事,更需要的是能做职业化的事;不仅仅是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更应该是具有追求幸福能力和职业精神的人。本栏目三篇文章通过放眼世界、立足当代、聚焦问题,分别着眼于职业院校的办学根本,深入探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途径;比较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转型、经济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符合新要求,我们培养的职业人当会做职业化的事,做有精神追求的人。由此,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仍然在“成人”,在学会做事中塑造人格完善的职业人。而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当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职业底线道德,追求职业共同信仰,形成职业精神。  关键词: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匡瑛,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
期刊
摘 要: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较大,急需急诊、重症监护、造口、静脉等各专科护理、临床整体护理等岗位人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核心技能强调护理基本操作、应急处理技能、对病情和心理等观察、配合抢救技能、人际沟通等技能,一致重视的资格证书为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等,职业学校应该据此进行护理专业群建设,进行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社会需求;岗位群;江西省  作者简介:陈春霞,女,浙江
期刊
摘 要: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广泛存在于中职生群体中,理解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特征和形成因素有重要意义。个案研究的分析表明,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特征包括逆反性、群体性和玩乐性。中职生反学校文化形成因素有内在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归属需要和家庭需要,外在因素是社会、家庭影响和同伴影响。  关键词: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特征;形成机制  作者简介:章华丽,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