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钢琴踏板的原理以及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差异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_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的踏板是除钢琴键盘外最重要的钢琴配置,其在钢琴演奏中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如何较合理的安排使用好钢琴踏板配置部分是值得广大弹奏者研究与探讨的。现代钢琴在发展过程中分化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两种形态,钢琴踏板在两种钢琴形态中也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运用效果,所以对钢琴踏板的原理以及在两种不同形态上的差异化展现做详细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钢琴踏板  三角钢琴  立式钢琴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023-03
   同一首曲目在不同的钢琴演奏者手中可以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表达,同一个演奏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乃至不同的环境下弹奏同一首曲目,其对于踏板的使用方式和技巧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与钢琴踏板的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部分初学者在还没有参透踏板的奥秘之前,为了追求“气势”,或者是为了遮掩自身的技术缺陷而胡乱使用踏板,这就会让音乐失去美感,也让踏板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所以对钢琴踏板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能够让演奏者与钢琴本身更加契合,也能够在运用踏板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钢琴作為一种西洋古典音乐中的经典键盘乐器,有着“乐器之王”的美称,由于其具有丰富多样的音色以及较强的情绪感染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学习。钢琴这种乐器的前身为拨弦古钢琴,这种乐器也被叫作羽管键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工艺技术的进步,逐步演变为当前人们所熟知的现代钢琴。现代钢琴从外形上可以直观地被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其中,三角钢琴由于其体积以及重量因素的影响,常被运用在大型专业音乐演出场合的演奏中,这种外观形态也是钢琴最为原始的存在形态。在随后的发展中,由于三角钢琴占地面积较大且不易挪动,立式钢琴随之诞生,这种钢琴样式在设计上的特点为琴弦交错安装,这样能够很好地压缩现代钢琴的占地面积,帮助平衡音色音量,并且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各种教学以及演奏环境。本次研究便是重点围绕现代钢琴的组件之一——钢琴踏板的工作原理进行简单论述,并对其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的具体差异做合理分析。
  一、钢琴踏板的由来以及其存在的重要意义
   现代钢琴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且其中多为精密度较强的零件,但是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在基本的组成结构方面还是存在共通点的,均是由六个主要部分组成,这六大部分分别为琴壳、琴弦、支架、音板、击弦机系统(键盘、止音器、琴槌)和踏板系统(顶杆和踏板),本次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钢琴踏板的工作原理。
   通过前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钢琴是由羽管键琴为前身并不断改进而产生的,钢琴踏板也是如此,其也在随着钢琴结构和工艺的变化而逐步完善。在原始钢琴的结构上,钢琴踏板出现之前,其功能是被一种专业的控制手栓所掌控,这种控制手栓能够在乐手演奏的过程中根据曲目的需要帮助抬起低音区或者高音区的制音器。在这之后,德国企业出产的钢琴上出现了膝部杠杆,能够帮助减轻手部工作的负担。随后伦敦出现了现代钢琴踏板的雏形,也就是配置了分裂踏板控制制音器的钢琴。在多年的改进中,钢琴的结构组成开始定型,众多巧妙且富有创意的踏板类型逐步消失,最终确定留下的是普遍使用率最高的,且能够更加展现钢琴乐器演奏优势的三个踏板:右踏板、中踏板和左踏板。
   不管是钢琴初学者还是功力深厚的钢琴家,在使用钢琴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到踏板,因为这一装置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处理音乐情感和优化乐曲整体呈现效果的重要道具。通过巧妙的节点运用踏板,能够丰富钢琴的音色,也能够向听众直观展现出演奏者对于乐曲本身的理解和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所以对钢琴踏板进行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钢琴踏板工作原理简述
   钢琴的踏板装置主要由顶杆和踏板所组成,当演奏者踩下装置时,踏板通过顶杆能够直接连接到装置内部的杠杆、弹簧等零件,并将这个作用反馈到击弦机上,从而达到控制钢琴音量、音色以及延音等。在前文概述中提到,钢琴踏板分为右踏板、中踏板和左踏板,通常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在演奏过程中,三个踏板是互相结合起来使用的,通常情况下,右踏板的使用频率最高,其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最大,所以一般都是由右脚专门负责踩右踏板,这也要求演奏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较为灵活地使用它。而左脚则需要负责中踏板和左踏板,是以脚跟作为支点,通过脚前掌的左右移动进行掌控。三个踏板在演奏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也存在着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差异化体现,所以可以单独针对不同踏板的作用展开详细探讨。
  三、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差异化体现
   (一)右踏板
   在踏板配置中,有一个踏板在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上呈现的工作原理和运用音色效果是相同的,那便是在三个踏板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是发挥作用最大的踏板,即右踏板,也叫制音器踏板。右踏板联动末端装置是制音器,平时是压在琴弦上面的,当演奏者踩下右踏板时,通常压在琴弦上的所有制音器就会马上扬起,脱离琴弦面,即可让所有的琴弦可以不受约束的较长久地保持自然持续振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弹奏出来的声音就会发生延长共鸣,一直到渐渐消失为止;当演奏者放开右踏板之后,所有的制音器就会重新回归到琴弦上,物理制止琴弦的自然振动,按下琴键之后发出的音响能够迅速停滞,制止其继续发音。因为压下制音器踏板会让琴声在一定程度上被扩大,所以其又被称为是强音踏板,除了能够增大音量之外,该踏板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增加钢琴音色的厚度与音乐整体力度的层次感,让音符与音符之间做到有效连接,增强音乐色彩。钢琴初学者在翻看乐谱的时候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多数乐谱上并没有标注出需要在哪里使用右踏板,这需要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能够自行琢磨和研究,才能够发挥出右踏板真正的优势和价值。
   (二)中踏板    中踏板在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上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所以要对其进行分开阐述:
   1.立式钢琴
   中踏板在立式钢琴中也被称为弱音踏板,其主要是通过降下隔在琴锤和琴弦之间的薄绒达到改变钢琴音色和音量的作用。当演奏者踩下弱音踏板时,弱音帘会降到琴弦和琴锤中间,琴锤在敲击琴弦时受到了阻碍,其弹奏出来的声音自然而然就被减弱了。在正常的乐曲演奏過程中,立式钢琴的中踏板通常来说是不用的,其主要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演奏者在自行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控制钢琴音量,不至于影响到他人。
   2.三角钢琴
   在三角钢琴中,中踏板被称为保持音踏板,也可被称为选择延音踏板,简单来说就是演奏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演唱部分音(部分声部)。举例来讲,在弹奏《小星星》时,可以选择让低音的某些音符自由振动,从而达到延音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弹奏断奏的主旋律,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先按下需要做延音处理的琴键,在手指不松开琴键的同时踩下保持音踏板,然后再松开琴键。演奏者在使用该踏板之后,能够有效地增加乐曲的声部表现力,从而为曲目添加不一样的音乐效果。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一点是,中踏板只会让演奏者踩下时所弹音得到延长与保持,而右踏板会让整个键盘的音都得到延长与保持,简而言之就是部分与全部的关系。当右踏板和中踏板同时使用时,弹奏者可以通过控制中踏板保留住部分音(部分声部),而右踏板依然是按照其本身的工作原理来执行工作内容。这种选择延音踏板曾经作为一种顶尖技术存在于高端钢琴的构造中,但是后来因为其使用频率并不大,也为了节约成本考虑,大部分现代钢琴的中踏板都是为了避免练琴扰民而存在。
   (三)左踏板
   左踏板与中踏板一样,在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上各有不同的展现内容,所以依旧对其进行分开阐述:
   1.立式钢琴
   在立式钢琴中,左踏板可以被称为是行程弱音踏板。当演奏者踩下左踏板时,钢琴内部整排的琴锤会向前倾斜,从而有效缩短了其与琴弦之间的锤距,当锤距变小之后,琴锤敲击的力度也会变小,从而起到弱音的效果。在使用立式钢琴进行演奏时,这个踏板的使用位置多为帮助塑造高级曲目的部分强弱对比,让演奏出来的音色变得更加柔和且具有层次感。
   2.三角钢琴
   三角钢琴的左踏板是弱音踏板,也是移位踏板。演奏者在使用三角钢琴时,踩下左踏板,钢琴的整排琴键和琴锤都会向左移动,也就是击弦机发生了横向移动,这时再进行弹奏时,原本能够敲击到三根琴弦的琴锤现在就只能敲击到两根,而原本敲击两根琴弦的琴锤就只能敲击到一根,而只有一根弦的音则是琴锤较软的部分进行敲击,以此达到弱音的处理效果。
  四、钢琴踏板的使用原则
   钢琴踏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根据音乐曲目的需求少而精地使用踏板,并且要求演奏者能够通过借助敏锐的听觉对曲目本身的呈现效果进行检验和调整,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过多地使用踏板遮掩弹奏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将踩踏板当做打拍子,这是不可取且极其错误的行为。由于右踏板在钢琴作品中使用频繁且范围广,左踏板以及中踏板使用率相对来说不高,因此以下使用规则仅限于右踏板。
  第一,脚下的动作规范。首先我们要将脚掌中部自然轻松,放在踏板的圆滑部位上,然后脚后跟一直着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脚太靠近钢琴就会使脚尖顶着琴板,踩动不灵活,产生阻力与摩擦,如果脚离钢琴太远就会用脚趾踩踏板,踩踏板的发力点挪移,导致踏板很难受力工作,时间一久,脚会变得酸痛无力,严重者无法控制神经。因此,需要利用好脚踝,进行轻松灵活的踩放动作。
  第二,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浅程度,右踏板分为: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等层次,这需要我们理性的分析乐曲,进而确定踏板的使用程度。同理,放开右踏板也有:一次性放干净、放二分之一、放四分之一等程度。
  第三,按照踩下踏板的时间长短及切换细则,右踏板分为:
  1.弹奏与踏板同步踩下,也叫同步踏板、直踏板,具有节奏鲜明特点的弹奏作品通常会用到。有时整段音乐中都采用,有时只是为了加强某一个音或某一个和弦。那么在连续的音乐乐句节奏中,多个直踏板踩放之间会存在一些时间间隙,强调节奏鲜明的效果。它的使用规则是:踏板与需要强调的音符、节奏以及和声音响同时踩下,在下一个需要强调的音符、节奏以及和声音响出现前整齐对应放掉。
  2.弹奏的同时踏板迅速干净利落得完成切换,也叫切分踏板,即手指与脚的动作为反向。一般用于连接乐句及和声连接、加强旋律歌唱性的音乐作品等。它的使用规则是在弹奏要求连接的第二个音符或者和弦时,在手指弹奏琴键下去的那一瞬间即刻抬起脚,且在手指还未离键时迅速踩下。
  3.弹奏前已经踏板踩下去,叫预备踏板。所谓预备则是为了一个音乐氛围而作铺垫,因此预备踏板常用于弹奏作品的开始、新段落的开始或较长时值的休止符之后,对作品有一个烘托环境氛围的意义与作用。使用规则为在弹奏前,先把踏板踩下,制音器已经打开,琴弦不受制约,弹奏出来的音色便可以有充分的共鸣效果。
  4.弹奏的同时有频率的急速切换踏板,叫“颤音踏板”,是一种以16分音符的弹奏速度进行连续不断且急速频繁更换踏板的踩法,常用于音阶、半音阶上。值得注意的是动作一定做得浅一些,否则用力过大容易导致脚踝疲劳乏力,产生酸痛感。
  5.弹奏的同时只踩一半深浅的踏板踩法,即不将踏板完全踩到深处。这种踩法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踩到一半的水平位置,第二种是将踏板踩到最深处且在不完全放干净的同时就重新踩下。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便于给听者造成一种朦胧飘渺、含混迷离的音乐效果。这种做法相对来说对弹奏者的弹奏能力要求极高,一般出现在印象派和某些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具体使用规则是当想要呈现一种和声共鸣效果含混迷离、不追求颗粒清晰性且很有氛围环境感时可以采用踩到底以后放空一半踏板的方式,以便将之前的共鸣效果浅浅的带入到后续的节奏与旋律中;如果想要和声的效果在追求飘渺虚幻意境的同时,还要求音响旋律和声效果线条清晰透亮,踏板可以只踩一半,切换要完全放干净,尽可能做到没有过分夸张的混响。
  总而言之,在踏板的使用法中,同步踏板与切分踏板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余踩法一般为追求高水平演奏能力而有选择的控制使用。正确、恰当地使用踏板,把握好立式琴踏板与三角琴踏板的区分使用规则与原理,对音乐内涵的表达以及意境氛围的烘托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使音乐更加符合时代风格作品特点,让作品充满活力、富有内涵。
  五、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钢琴踏板的运用是非常复杂的,其存在也能够有效检验钢琴演奏者的专业功底和音乐敏锐力,所以也有专业人士形象地将其称呼为音乐的“调色板”。演奏者在使用钢琴踏板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少而精”的原则,让每一次使用都能够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也让音乐本身变得更加干净利索。
  
  参考文献:
  [1]薛文心.浅谈钢琴踏板的原理与运用[J].新丝路:上旬,2020(01):1-1.
  [2]陈杨.浅谈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J].科普童话,2020(08):80-80.
  [3]文廉.试析触键与踏板在钢琴演奏中对音色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9(35).
  [4]郭永波.简述三角琴和立式琴踏瓣结构的不同[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8(07):59.
  [5]张国艳.钢琴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作用探析[J].东京文学,2019(11):80-81.
  [6]周呈穗.钢琴踏板的合理运用[J].大众文艺,2019(12):121-122.
其他文献
传统音乐保护传承关系重大,但实践中面临一些困惑和分歧,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本文就其中关注度较高、认识分歧较大的“田野”作业、“活态”传承、传承主体、人才培养等问题结合重庆实际作了粗浅的思考.
摘要:声乐表演本身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声乐表演中会伴随着丰富的内容,通过唱演结合的形式能表现出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唱及表演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出歌曲本身所蕴含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表达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渗透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使歌曲的情绪更加饱满,表现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而肢体语言则是一种通过表演者的各种表情、手势和身体部位来使自身的思想感情得到具体表达的媒介,肢体语言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化了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交流的多边合作,对全球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非遗传承保护为视角,对大庆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总览概述,并根据它目前的现状,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提出大庆市音乐类非遗的保护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大庆市音乐类非遗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
摘要:本文从影视作品视角出发,通过对原生态舞蹈影像及相关电影的梳理,展开对云南傣族孔雀舞特点变化及审美特征的研究。傣族,又可称为泰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故称之为“水的民族”。古代的“百越”族群是傣族的发源地,而傣族则是一个跨五个国家而居的民族,其舞蹈多是在“摆”(节日)时跳的,主要特点为立颈挺身,加之特有的“三道弯”躯体体态及灵活多变的手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傣族独有的孔雀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要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让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育改革得到有效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互联网+”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有效融合情况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微课与慕课的形式促使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摘要:高校书法教育由老一辈教育家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等先生创办,又经欧阳中石、启功等诸先生的引领,再到当代陈振濂、叶培贵等高校教授们的推进,如今已在全国蓬勃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院校各自的书法教育理念受当时历史人文、教育观念、时代发展、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书法教育发展演变的梳理与辨析,总结四十余年来的书法教育发展经验,探索新时代高
陶埙作为中华民族边棱乐器的鼻祖,在戏剧音乐中多取其哀婉、悲凉的音效.在贾平凹《带灯》的花鼓戏改编中,陶埙是贯穿始终的隐形叙事,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承载和塑造了带灯的命运形象.同时,戏剧中的埙声和有关埙的曲词构建了一个由多个情境组成的文化时空.
本文试图从19世纪下半叶的北欧危机与欧洲整体的战前局势开始探寻,对表现主义先驱蒙克的作品进行时代解析,论述表现主义的兴起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一战爆发前后期的德国表现主义思潮,探究战争对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
摘要:和声与旋律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优美的音乐。旋律是要通过演奏者一定的构思下才会形成的,节奏感要强。而和声是要具备一定的规律,再经过有逻辑的演变从而形成旋律。所以在钢琴的演奏中,旋律占整个音乐的主导地位,需要演奏者对其进行精准的掌握,还要特别注意对和声的分析,注意旋律线条时,也要让和声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让钢琴演奏的作品更有内涵。要想在让钢琴演奏更加流畅优美,就一定要不断
自上古周代礼乐教育制度建立以来,“以乐辅德”思想成为音乐学习之精髓,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教育之中,至今仍然极具启迪意义。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收集研究,试图从上古时期“以德为乐本”之核心思想,中古时期“以琴修德”之价值观,再到近古时期古琴“德艺兼修”的总汇体现,阐释我国传统“以乐辅德”教育思想的演化历程。  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传达和道德品质的培育,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