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16日,北碚区北温泉街道办事处,河长张伟正打算出门巡河。
今年,随着《北碚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作为分管水利工作的办事处副主任,张伟和全区其他369名干部一起,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河长。
按照分工,张伟任北温泉街道辖区内全部河库的副河长——这一新身份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北碚是重庆的‘后花园’,管不好江河湖库等水体,这个美名就保不住。”张伟坦言。
在这样的责任感倒逼下,这位新上任的河长有了一句口头禅:“再硬的骨头,打碎牙也得啃!”
正是凭着这股“狠劲”,张伟恪守职责、尽心履职,和同事们一起用行动捍卫着辖区的碧水青山。
巡河
16日上午11点,马鞍溪湿地公园。
三三两两的市民,正在公园里跑步、健走、打太极拳……作为北碚区重点打造的湿地公园,这里已经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公园徜徉的群众并不知道,为保护湿地公园环境,张伟和同事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自从当上河长,张伟就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每周巡河计划——周一巡查马鞍溪干流和龙滩子水库,周二周三去巡查其他7条河流……每周至少三天在外巡河,对张伟来说已是“规定动作”。
作为城市内河,马鞍溪河一直是张伟的重点巡查对象之一。
“我家就住在马鞍溪河畔,沿岸大部分都是老旧社区,没有雨污分流设施。多年来,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进入马鞍溪河,严重污染了水体,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张伟说。
来到河边,张伟开始沿河岸检查是否有垃圾和漂浮物。
“近两年,区委、区政府对马鞍溪河进行了大力治理,水体环境因此大幅改善。作为河长,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每天监控水体质量,看到任何可能导致污染反弹的迹象,就要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张伟说。
巡河途中,张伟碰到了经常在河畔钓鱼的居民老王。
“张主任,你又来了啊!”老王笑道。
张伟满面笑容,凑到近前看了看老王的“战利品”:“今天钓了不少哟!”
“现在河里干净了,鱼又回来了!”老王笑道。
老王是个资深钓鱼爱好者,嘉陵江边常有他的身影。如今,马鞍溪河的水质得到改善,河里也有了鱼儿,他也三天两头朝这里跑了。
不仅如此,更多的“老王”也出现在马鞍溪河畔。
“以前都没人敢来这里耍,更莫说钓鱼了!现在这里又能钓鱼,空气也新鲜,回去就有新鲜的鱼头吃,巴适惨了!”听到老王这番话,张伟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截至目前,北碚区共开展巡河1152次,其中区级河长巡河23次,街道(镇)级河长巡河270次,村(社区)级河长巡河859次,切实保证北碚山长青、水常绿。
迎考
下午2点,张伟来到朝阳正码头。
对这位河长来说,这里是一块“硬骨头”。
长期以来,码头周边非法摆摊经营侵占河道、乱排污水等问题突出,通过宣传引导和执法整治仍未彻底根治。
河道治理和水体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如何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长期不松劲”,这是摆在河长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更好地将河长制落到实处,北碚区构建了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明确了各级河长的职能职责,同时改变原有逐级汇报的流程,首创区河长办直接向区级河长报告情况的“直通车”制度,确保政令畅达。
为避免“考核难以落地”的问题,北碚区还对水体保护责任进行了明确——分河流、以镇村为单位,设立碑牌,明确范围,并公布河段各级河长及联系方式,鼓励公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不留任何“法外之地”。
同时,北碚区正对全区109条河流开展河库健康普查,建立“一河一档”,启动“一河一策”,分层级开展河库“健康体检”,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让工作层层落实,我们每位河长都要接受‘周清月结’这项严格的考核。”张伟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巡河以来每周巡河的情况和总结。“只有做到每周汇报总结,接受上级监督,才能激发每位河长的积极性,实现河长制长期有效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主体之后,也就没有人再“踢皮球”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合力逐渐形成,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河长制以及配套机制推动下,朝阳正码头这块“硬骨头”很快被“啃”了下来。
北碚区依托河长制及配套协调联通机制,发挥制度“直通车”的优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地非法摆摊经营侵占河道、乱排污水等问题进行了治理。
“以前這里到处是违法摊点,不但堵塞交通、影响市容市貌,还常常发生把垃圾和污水排入嘉陵江的现象,造成了更大的污染。这次治理大快人心。”盯着焕然一新的朝阳码头,张伟笑了。
截至目前,北碚区基本完成河库摸底工作,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澄江、东阳等8个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管网25.72公里。
通过河长制及配套制度体系的严格实施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北碚区朝着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又进了一步。
联防
下午4点,张伟来到位于马鞍溪河上游的龙滩子水库。
看着眼前的一汪清水,张伟闭目做了个深呼吸:“这感觉,爽!”
在张伟的记忆中,这个水库从未像今天这样干净过。
龙滩子水库自上世纪70年代建成以来,多年未进行清淤,加上周围工厂和小区常年排入大量废水,致使水库变成了臭水塘。
今年下半年,区河长办公室和区水利局等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内源整治、外源截污、加强巡查等举措,大大提高了水库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并以城市水体为依托,对龙滩子水库进行景观打造,使以前群众避之不及的“臭水塘”变为市民争相前往的亲水胜地。
“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在张伟心里,环境,就是民生,做好河道治理,群众才有获得感。
“看到我们护水治污的决心,群众的环保意识和举报违法分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张伟说。
今年8月,张伟接到群众举报,金可园石材有限公司违法作业,严重破坏嘉陵江岸生态环境,区水利局等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后仍未整改。8月29日至8月31日,北碚区法院对金可园石材有限公司进行了司法强制执行。
这让张伟感到十分欣慰。
“以前大家都是‘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群众对周边的污染见怪不怪。现在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只要发现污染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河长。”张伟说。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北碚区河长办开通了“北碚河长”微信公众号,方便举报河库污染、侵占河道等问题,形成了水体保护工作的良好互动局面。
同时,北碚区正在大力建设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将水利、环保、市政、农业等部门资源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涉水信息一张网,形成河长制相关工作线上“一条龙”,实现资源共享,畅通交流渠道,实现河库共管,真正做到了全区上下一条心,全力投入河库治理工作,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铺筑了一条康庄大道。
今年,随着《北碚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作为分管水利工作的办事处副主任,张伟和全区其他369名干部一起,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河长。
按照分工,张伟任北温泉街道辖区内全部河库的副河长——这一新身份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北碚是重庆的‘后花园’,管不好江河湖库等水体,这个美名就保不住。”张伟坦言。
在这样的责任感倒逼下,这位新上任的河长有了一句口头禅:“再硬的骨头,打碎牙也得啃!”
正是凭着这股“狠劲”,张伟恪守职责、尽心履职,和同事们一起用行动捍卫着辖区的碧水青山。
巡河
16日上午11点,马鞍溪湿地公园。
三三两两的市民,正在公园里跑步、健走、打太极拳……作为北碚区重点打造的湿地公园,这里已经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公园徜徉的群众并不知道,为保护湿地公园环境,张伟和同事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自从当上河长,张伟就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每周巡河计划——周一巡查马鞍溪干流和龙滩子水库,周二周三去巡查其他7条河流……每周至少三天在外巡河,对张伟来说已是“规定动作”。
作为城市内河,马鞍溪河一直是张伟的重点巡查对象之一。
“我家就住在马鞍溪河畔,沿岸大部分都是老旧社区,没有雨污分流设施。多年来,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进入马鞍溪河,严重污染了水体,影响了周边居民生活。”张伟说。
来到河边,张伟开始沿河岸检查是否有垃圾和漂浮物。
“近两年,区委、区政府对马鞍溪河进行了大力治理,水体环境因此大幅改善。作为河长,我的主要职责就是每天监控水体质量,看到任何可能导致污染反弹的迹象,就要立即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张伟说。
巡河途中,张伟碰到了经常在河畔钓鱼的居民老王。
“张主任,你又来了啊!”老王笑道。
张伟满面笑容,凑到近前看了看老王的“战利品”:“今天钓了不少哟!”
“现在河里干净了,鱼又回来了!”老王笑道。
老王是个资深钓鱼爱好者,嘉陵江边常有他的身影。如今,马鞍溪河的水质得到改善,河里也有了鱼儿,他也三天两头朝这里跑了。
不仅如此,更多的“老王”也出现在马鞍溪河畔。
“以前都没人敢来这里耍,更莫说钓鱼了!现在这里又能钓鱼,空气也新鲜,回去就有新鲜的鱼头吃,巴适惨了!”听到老王这番话,张伟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截至目前,北碚区共开展巡河1152次,其中区级河长巡河23次,街道(镇)级河长巡河270次,村(社区)级河长巡河859次,切实保证北碚山长青、水常绿。
迎考
下午2点,张伟来到朝阳正码头。
对这位河长来说,这里是一块“硬骨头”。
长期以来,码头周边非法摆摊经营侵占河道、乱排污水等问题突出,通过宣传引导和执法整治仍未彻底根治。
河道治理和水体保护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如何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长期不松劲”,这是摆在河长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更好地将河长制落到实处,北碚区构建了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明确了各级河长的职能职责,同时改变原有逐级汇报的流程,首创区河长办直接向区级河长报告情况的“直通车”制度,确保政令畅达。
为避免“考核难以落地”的问题,北碚区还对水体保护责任进行了明确——分河流、以镇村为单位,设立碑牌,明确范围,并公布河段各级河长及联系方式,鼓励公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不留任何“法外之地”。
同时,北碚区正对全区109条河流开展河库健康普查,建立“一河一档”,启动“一河一策”,分层级开展河库“健康体检”,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让工作层层落实,我们每位河长都要接受‘周清月结’这项严格的考核。”张伟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巡河以来每周巡河的情况和总结。“只有做到每周汇报总结,接受上级监督,才能激发每位河长的积极性,实现河长制长期有效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主体之后,也就没有人再“踢皮球”了,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合力逐渐形成,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
在河长制以及配套机制推动下,朝阳正码头这块“硬骨头”很快被“啃”了下来。
北碚区依托河长制及配套协调联通机制,发挥制度“直通车”的优势,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当地非法摆摊经营侵占河道、乱排污水等问题进行了治理。
“以前這里到处是违法摊点,不但堵塞交通、影响市容市貌,还常常发生把垃圾和污水排入嘉陵江的现象,造成了更大的污染。这次治理大快人心。”盯着焕然一新的朝阳码头,张伟笑了。
截至目前,北碚区基本完成河库摸底工作,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澄江、东阳等8个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管网25.72公里。
通过河长制及配套制度体系的严格实施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北碚区朝着实现“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又进了一步。
联防
下午4点,张伟来到位于马鞍溪河上游的龙滩子水库。
看着眼前的一汪清水,张伟闭目做了个深呼吸:“这感觉,爽!”
在张伟的记忆中,这个水库从未像今天这样干净过。
龙滩子水库自上世纪70年代建成以来,多年未进行清淤,加上周围工厂和小区常年排入大量废水,致使水库变成了臭水塘。
今年下半年,区河长办公室和区水利局等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内源整治、外源截污、加强巡查等举措,大大提高了水库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并以城市水体为依托,对龙滩子水库进行景观打造,使以前群众避之不及的“臭水塘”变为市民争相前往的亲水胜地。
“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在张伟心里,环境,就是民生,做好河道治理,群众才有获得感。
“看到我们护水治污的决心,群众的环保意识和举报违法分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张伟说。
今年8月,张伟接到群众举报,金可园石材有限公司违法作业,严重破坏嘉陵江岸生态环境,区水利局等部门对其进行处罚后仍未整改。8月29日至8月31日,北碚区法院对金可园石材有限公司进行了司法强制执行。
这让张伟感到十分欣慰。
“以前大家都是‘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群众对周边的污染见怪不怪。现在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只要发现污染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河长。”张伟说。
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北碚区河长办开通了“北碚河长”微信公众号,方便举报河库污染、侵占河道等问题,形成了水体保护工作的良好互动局面。
同时,北碚区正在大力建设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将水利、环保、市政、农业等部门资源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涉水信息一张网,形成河长制相关工作线上“一条龙”,实现资源共享,畅通交流渠道,实现河库共管,真正做到了全区上下一条心,全力投入河库治理工作,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铺筑了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