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正确运用探究学习于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探究学习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应用。
  一、展示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的方法,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
  如在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如果教师一开始就马上切入正题简单地一下子就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提出来,学生会觉得这定律很简单,学不学无所谓。所以很有必要带领学生先回顾一下力和运动史,了解亚里士多德的“受力则动,不受力则止”的观点曾经统治了两千年,直到伽利略才对此提出质疑,水到渠成地介绍伽利略如何发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他著名的理想实验的构想,此后,又有许多科学家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补充,最后由牛顿把它总结成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在这个美妙故事的讲述过程中,学生不但深刻地掌握了教材所要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鲜活过程的阅读理解和老师、同学的分析,从中领悟到抽象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科学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创设科学探究情境,促使学生全员参与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将数种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或生产各式各样的、专业的和业余的文化产品。每个学生的智能只有倾向和强弱的不同,而没有好坏之分,成绩差并不意味着各方面都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鼓励全员参与。
  例如在学习压力压强概念时,我就让每位学生带一个气球来;学习液体压强时,让每位学生带一个塑料饮料瓶;学习大气压时,每位同学发两个塑料吸盘……师生在课堂上一起探究物理规律,一起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一起动脑设计实验,一起动手做实验。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发展自己的智能。
  三、注重科学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方法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它是在科学认识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运用恰当的科学方法可以提高科学认识活动的效率,提高人们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全面的物理教育不仅包括物理知识和能力教育,而且包含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学习,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注重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等,但多数科学方法在教材中却没有明确提起。例如控制变量法,事实上这一方法贯彻于物理教学始终:对物体快慢——速度的研究、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对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研究等等,都隐含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教师必须点明这一点。运用物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思想来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四、挖掘课本潜力,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
  运用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从开发学生潜能的角度去考虑教材的处理方法:变教师提出问题为教师引导,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将教师讲授问题的解决方法改成师生共同讨论,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将课本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比如密度概念的建立,就可以每组学生发一组不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外表漆成相同颜色的铜块、铝块和石块,让学生进行辨别,由此引出问题,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解决而自然建立密度的概念。又如关于焦耳定律的学习,就可以运用科学探究这一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对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假设和猜想,然后分组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动手实验并对实验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相互交流各组的实验结论,评估总结,最后得出完整的结论并应用。还有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学习、欧姆定律的学习等等,都可以变常规的讲授式教学为探究式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更多的时候不是整节课运用探究式学习,而可以是一节课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运用探究式学习,我们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在安排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学生实验时,除了准备书本规定的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测定所需的器材外,还可把思考练习中如何测定塑料泡末块密度的器材——细铜丝和小石块也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自己探究,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得出最后的结论。有的同学不满足于我们准备的器材,要用细沙子来代替水做实验等等,多种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五、延伸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第二特点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学生终将结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踏上社会,如果仅仅拥有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况且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飞快更新,只有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的培养,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必须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使物理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如有位学生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理论后提问:既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应线能产生感应电流,而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那么我们如果也用导体去切割地磁场的磁感应线,不就能够发电了吗?老师对学生的这种大胆猜测表示肯定和鼓励,但并不马上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而是把问题移交给同学们,让大家集体讨论探究。虽然同学们最后的辩论结果并不完全正确,却通过辩论对这部分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了,尤其可贵的是学生冒出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因而得以燎原。最后布置学生课后可以去查阅资料,也可以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正确答案。
  探究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令其领会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付诸实际行动。相信课程改革能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其他文献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使受教育者由“他发”到“自发”、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的职能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自己科学定位,全面贯彻教
期刊
摘 要: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教材的新局面,近年来国家对现行中职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作为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老师,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首位,并努力通过加强“说”的训练,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既增长学生适应社会的才干,又增长学生观察社会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情感融合、能力升华”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精彩源于预设的绝妙生成。为此,我将教师精心预设、课堂精彩生成之见献于同仁,以求赐教。  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生成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和超越,没有教师的精心预设,就不可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教师上课是教案的再创造过程,要注重观察学生、倾听学生、捕捉亮点;同时要以学生暴露的
期刊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党和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但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短缺以及农村家长意识落后等问题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得到解决。如果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大舞台、实验场,同样能干出一番事业。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
期刊
目前,安顺市农村小学通过实施第一轮“农远工程”已基本实现“校校通”。“农远工程”给农村小学送来了丰富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和教师培训资源,为我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起来,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践。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除了指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外,更指学生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数学实践活动应融入现实生活中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语文教师,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学生品味诗歌的美、感悟中国文化的魂,以传承国学精髓。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长。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出诗歌教学的三步法: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在诗歌的品诵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迁移,轻松应对考试题中的诗歌默写与鉴赏。  一、读出韵
期刊
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开讲部分,他们常常会在导入设计上绞尽脑汁,而对结讲则大为忽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向。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开场戏”固然要有吸引观众的作用,而“收场戏”则更应具有撼动人心的功效,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做到一堂课有良好的结讲,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设置悬念法  即在下课前结合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收中富展,构成悬念,以激起
期刊
立体几何中涉及到的空间距离有八种: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以及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这八种距离,都可以归结到求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这三种距离。求这些距离的常规方法是先找到表示该距离的线段,再证明该线段合题意,最后得到该线段所在的三角形,解这个三角形,求出距离,即“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步骤。但其
期刊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装着一些片断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的确,学过的知识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只有经过整理和复习,把这些散落的珍珠穿成一串,我们的头脑中才会条理清晰。本学期在数学复习方面,我用心培养学生的习惯,下面将我的点滴做法整理如下:  一、培养学生“单元知识回顾与整理”的习惯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单元后面安排有“整理和复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