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设立,将对提升专业市场、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富民强省,产生重大的带动效应,本文从分析浙中产业集群现状入手,探讨了如何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提出了优化发展浙中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改革试点;浙中产业集群;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浙中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浙中城市群中,有具有中国小商品城之称的义乌,中国科技五金城之称的永康,中国建筑之乡之称的东阳,中国水晶城之称的浦江。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快状经济特色鲜明,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医药化工、汽摩配,轻工纺织,工量具、食品、建材等六大产业呈现集群之势,这些产业的集聚为加强浙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结构松散,关联度低,企业间互补性、开放性和协同性较差,群内企业低端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危及了产业集群整体生存环境,产业集群内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通过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走低端路线。很多集群产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门槛低,很多以家庭企业为主,低水平和重复建设严重,人才、资金缺乏,低价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竞争力,市场信息得不到共享,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趋同化现象严重,未形成集聚效应,资源不能及时在各地达到最优化配置。
2.浙中产业集群层次低,后劲不足,集群产业大多数仍然处在价值链的末端,集群经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分工协作程度低群内企业的结构有待优化。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大部分企业感到政策有缺失,企业创新能力极低,开发新产品能力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集群更多的是集聚而不是协调整合创新。
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浙中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引擎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提到,要立足于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产业、市场等方面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强化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层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拥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日客流量21万余次,经营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同年9月,义乌市将“异地外贸公司落地”与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将经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业务扩展到在义乌注册登记的所有外贸主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行以来,外贸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9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7%。义乌海关实际监管集装箱65.4万标箱,同比增长29%。
预计到2015年,义乌市场集聚、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加速发展;到2020年,率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便利化的国际贸易体制;现代市场体系基本构筑,国际贸易的主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明显优化;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改革试点的推行势必会为浙中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和路径。
三、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浙中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
1.加强浙中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意识
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产业集群的实力。在国内外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仅凭城市单体的力量各自为战显得势单力薄。因此,浙中区域在现有的块状经济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整合浙中现有的产业集群,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把区域协作上升到产业协同调整的高度,打破现在近似割据的局面,实现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平衡,增强浙中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2.通过产业整合,完善区域产业分工层次,优化区域分工
浙中地区应基于自身的要素察赋,对优势行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逐步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或进行产业转移。以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主导,借助专业分工与合作,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挥义乌的核心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高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高地,从而达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以提高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产业竞争整体优势。
3.进一步拓展“义乌商圈”, 增强义乌作为综合改革试点的集聚辐射功能
目前,义乌市场直接带动的中小企业达20多万家,特别是来料加工业的发展,为全国25个省区30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途径。义乌处于浙中地区,毗邻东阳、永康、兰溪、浦江,借助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采购基地、信息发布中心的独特优势,可以吸引和集聚全球生产资料的主要供货商、采购商、贸易商。推动区域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小商品贸易便利化新机制,进一步降低外贸出口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增强浙中区域产业竞争力,创新交易方式、商业模式和流通业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和“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充分利用其遍布世界的商贸经销网络和由此所带来的巨大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发挥集聚辐射效应、推进区域合作共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洪祝.扎实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J].今日浙江,2011(10).
[2]汪少华,汪佳蕾.浙江产业集群高级化演进与区域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研究,2007(06).
[3]候吉刚,刘益,杨倩.基于竞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J].2009(04).
[4]张璐阳.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03).
作者简介:徐艳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科研项目: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课题-“义乌综合改革试点对浙中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7)。
关键词:国际贸易改革试点;浙中产业集群;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浙中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浙中城市群中,有具有中国小商品城之称的义乌,中国科技五金城之称的永康,中国建筑之乡之称的东阳,中国水晶城之称的浦江。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快状经济特色鲜明,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医药化工、汽摩配,轻工纺织,工量具、食品、建材等六大产业呈现集群之势,这些产业的集聚为加强浙中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结构松散,关联度低,企业间互补性、开放性和协同性较差,群内企业低端竞争、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危及了产业集群整体生存环境,产业集群内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通过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走低端路线。很多集群产业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门槛低,很多以家庭企业为主,低水平和重复建设严重,人才、资金缺乏,低价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竞争力,市场信息得不到共享,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趋同化现象严重,未形成集聚效应,资源不能及时在各地达到最优化配置。
2.浙中产业集群层次低,后劲不足,集群产业大多数仍然处在价值链的末端,集群经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分工协作程度低群内企业的结构有待优化。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大部分企业感到政策有缺失,企业创新能力极低,开发新产品能力薄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集群更多的是集聚而不是协调整合创新。
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是浙中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引擎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提到,要立足于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产业、市场等方面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强化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层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现拥有营业面积470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个,从业人员21万多,日客流量21万余次,经营16个大类、4202个种类、33217个细类、170万个单品。同年9月,义乌市将“异地外贸公司落地”与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将经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业务扩展到在义乌注册登记的所有外贸主体。“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行以来,外贸出口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9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6.7%。义乌海关实际监管集装箱65.4万标箱,同比增长29%。
预计到2015年,义乌市场集聚、辐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加速发展;到2020年,率先实现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贸易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便利化的国际贸易体制;现代市场体系基本构筑,国际贸易的主体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明显优化;区域合作和产业联动发展新机制基本建立。改革试点的推行势必会为浙中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和路径。
三、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浙中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
1.加强浙中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意识
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主要取决于产业集群的实力。在国内外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仅凭城市单体的力量各自为战显得势单力薄。因此,浙中区域在现有的块状经济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依托,整合浙中现有的产业集群,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把区域协作上升到产业协同调整的高度,打破现在近似割据的局面,实现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平衡,增强浙中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2.通过产业整合,完善区域产业分工层次,优化区域分工
浙中地区应基于自身的要素察赋,对优势行业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同时,逐步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或进行产业转移。以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主导,借助专业分工与合作,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发挥义乌的核心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高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高地,从而达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城市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以提高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域产业竞争整体优势。
3.进一步拓展“义乌商圈”, 增强义乌作为综合改革试点的集聚辐射功能
目前,义乌市场直接带动的中小企业达20多万家,特别是来料加工业的发展,为全国25个省区30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途径。义乌处于浙中地区,毗邻东阳、永康、兰溪、浦江,借助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采购基地、信息发布中心的独特优势,可以吸引和集聚全球生产资料的主要供货商、采购商、贸易商。推动区域产业合作。推动形成小商品贸易便利化新机制,进一步降低外贸出口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增强浙中区域产业竞争力,创新交易方式、商业模式和流通业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和“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充分利用其遍布世界的商贸经销网络和由此所带来的巨大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发挥集聚辐射效应、推进区域合作共赢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洪祝.扎实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J].今日浙江,2011(10).
[2]汪少华,汪佳蕾.浙江产业集群高级化演进与区域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研究,2007(06).
[3]候吉刚,刘益,杨倩.基于竞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J].2009(04).
[4]张璐阳.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03).
作者简介:徐艳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科研项目: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课题-“义乌综合改革试点对浙中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