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现代教育强烈提倡人文的教育,日本一位著名教育家把它定义为润泽的教育。在诠释润泽的教育时,他用四个问题加以阐述:你的课堂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吗?你的课堂富有文化吗?你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吗?你的课堂影响着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吗?从这几个问题中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幸福。
关注人格,享受关注的幸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师普遍把着眼点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但是在重过程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多次的公开教研活动课中,特别是评优课中,我发现常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讨论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新异的,总有个别同学提出让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的教者经常会委婉地对那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很好,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一起商量好吗?”试问:这样的课是否成功?实际上老师课后把该承诺忘到了脑后。难怪那些执著的孩子会追着我们的老师说:“老师,辩论会什么时候开啊?”那眼中闪动的求知的光芒着实让人心痛!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注,希望获得老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只有在得到尊重、关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我们的学生才会享受更多的幸福。
关注美育,享受美的幸福。教师的语言美本身就蕴含着奇异的魔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于一个表情,对学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行教材中插图很多,这些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如果教师能关注并有效利用它,就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月亮湾》,课文中就配有一幅非常精美的水墨山水画,像月牙一样的小河,连绵起伏的小山、茶园,灿若朝霞的桃花,远处一望无边的绿油油的农田,这些都给孩子们以直观的感受。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小作者,站在村口,根据课文中的语言,看着美丽的画面,动情地介绍月亮湾,孩子们字字入耳人心,在享受美的同时,心中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插图,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熏陶浸润,从而达到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享受。
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的幸福。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教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会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会激励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苏教版教材第三册最后一课《夕阳真美》,既是赞美自然界夕阳壮美的景色,又是爷爷奶奶幸福晚年的生动写照,一语双关。在教学中,我找来了夕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在华丽壮美的情景中,学生不禁啧啧称赞。再读语言文字时,已不再是干巴巴的语音了,那种感悟的语音让朗读有了丰满的感觉。我还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用敏锐的双眼去捕捉大自然中真实的夕阳情景,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看夕阳。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过了大约两个星期,一个孩子喜滋滋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昨天傍晚我和爷爷奶奶去散步的时候看到夕阳了,跟书上写的差不多,好美啊!”我眼睛一亮,连忙夸奖了他一番!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祖孙三人其乐融融的场面,够温馨,够让人羡慕!
关注成功,享受成功的幸福。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享受成功。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采用赏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班上有一名孩子,非常内向,上课几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总好像怕这怕那,我很担心她一直这样闷下去。在上《雨后》这篇课文时,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妹妹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突然我发现这个孩子好像和以前不同,竟然举起了小手,可一看到我的眼睛,又慌乱地把手放下了。我看出了她的犹豫和不自信,心想这是个机会,我想推她一把,于是就以鼓励的眼光叫了她。谁知她说出的答案,让大家怎么都没有想到。“小妹妹也想跌一跤,是也想挨妈妈的骂。”我愕然,孩子们哄堂大笑。这个小女孩红着脸不知所措。我定了定神,心想暂且不评论,让她说说理由,再见机行事,于是就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我也有一个哥哥,他很调皮,但我们很要好,有别的孩子欺负我,哥哥总是保护我。哥哥经常犯错被妈妈骂,我想我也摔一跤,妈妈就不会单单骂哥哥一个人了。”说完低下头,小手指使劲地扭着衣角。多么透明、多么细腻的童心啊!我想这个小女孩一定触景生情,感受到了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兄妹之情,想到了自己,有了生活的经验,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而今天的发言,也是她难得的一次主动举手,一定要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带头给这个小女孩鼓掌,孩子们也跟着我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一学期下来,这个孩子无论是性格还是成绩都大变样了。
我想,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经常感受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创造一切机会给他们发挥,搭建不同层次的舞台,让他们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体验成功的滋味。
润泽的课堂,幸福的教育是一种理想状态,只要我们多关注一点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时时刻刻都想着孩子,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离润泽不远了,孩子们也就能享受到幸福的教育了!
关注人格,享受关注的幸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新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师普遍把着眼点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但是在重过程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多次的公开教研活动课中,特别是评优课中,我发现常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讨论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新异的,总有个别同学提出让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的教者经常会委婉地对那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很好,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课后一起商量好吗?”试问:这样的课是否成功?实际上老师课后把该承诺忘到了脑后。难怪那些执著的孩子会追着我们的老师说:“老师,辩论会什么时候开啊?”那眼中闪动的求知的光芒着实让人心痛!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关注,希望获得老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只有在得到尊重、关注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我们的学生才会享受更多的幸福。
关注美育,享受美的幸福。教师的语言美本身就蕴含着奇异的魔力,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于一个表情,对学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行教材中插图很多,这些生动有趣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说插图是文本的补充。如果教师能关注并有效利用它,就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月亮湾》,课文中就配有一幅非常精美的水墨山水画,像月牙一样的小河,连绵起伏的小山、茶园,灿若朝霞的桃花,远处一望无边的绿油油的农田,这些都给孩子们以直观的感受。课堂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小作者,站在村口,根据课文中的语言,看着美丽的画面,动情地介绍月亮湾,孩子们字字入耳人心,在享受美的同时,心中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作者的心灵,走进插图,在不知不觉中被语文学习中的美所熏陶浸润,从而达到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享受。
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的幸福。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教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会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会激励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苏教版教材第三册最后一课《夕阳真美》,既是赞美自然界夕阳壮美的景色,又是爷爷奶奶幸福晚年的生动写照,一语双关。在教学中,我找来了夕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在华丽壮美的情景中,学生不禁啧啧称赞。再读语言文字时,已不再是干巴巴的语音了,那种感悟的语音让朗读有了丰满的感觉。我还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用敏锐的双眼去捕捉大自然中真实的夕阳情景,和爷爷奶奶一起去看夕阳。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过了大约两个星期,一个孩子喜滋滋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昨天傍晚我和爷爷奶奶去散步的时候看到夕阳了,跟书上写的差不多,好美啊!”我眼睛一亮,连忙夸奖了他一番!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祖孙三人其乐融融的场面,够温馨,够让人羡慕!
关注成功,享受成功的幸福。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享受成功。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采用赏识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班上有一名孩子,非常内向,上课几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总好像怕这怕那,我很担心她一直这样闷下去。在上《雨后》这篇课文时,最后讨论“为什么小妹妹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突然我发现这个孩子好像和以前不同,竟然举起了小手,可一看到我的眼睛,又慌乱地把手放下了。我看出了她的犹豫和不自信,心想这是个机会,我想推她一把,于是就以鼓励的眼光叫了她。谁知她说出的答案,让大家怎么都没有想到。“小妹妹也想跌一跤,是也想挨妈妈的骂。”我愕然,孩子们哄堂大笑。这个小女孩红着脸不知所措。我定了定神,心想暂且不评论,让她说说理由,再见机行事,于是就鼓励她继续说下去。“我也有一个哥哥,他很调皮,但我们很要好,有别的孩子欺负我,哥哥总是保护我。哥哥经常犯错被妈妈骂,我想我也摔一跤,妈妈就不会单单骂哥哥一个人了。”说完低下头,小手指使劲地扭着衣角。多么透明、多么细腻的童心啊!我想这个小女孩一定触景生情,感受到了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兄妹之情,想到了自己,有了生活的经验,才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而今天的发言,也是她难得的一次主动举手,一定要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带头给这个小女孩鼓掌,孩子们也跟着我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一学期下来,这个孩子无论是性格还是成绩都大变样了。
我想,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经常感受成功的经历和体验,创造一切机会给他们发挥,搭建不同层次的舞台,让他们各尽所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去体验成功的滋味。
润泽的课堂,幸福的教育是一种理想状态,只要我们多关注一点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时时刻刻都想着孩子,那么我们的课堂就离润泽不远了,孩子们也就能享受到幸福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