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结合云南省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风电规划、场址选择及生态现状,分析了风电开发对云南省相关区域内野生动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和应对策略。
[关键字] 云南省 风力发电 动物 影响 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加快,从而使得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因化石能源日趋枯竭,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且资源丰富的能源,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之一,也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新动力源。
云南省风力发电起步较晚, 2006年完成的《全国风电建设前期工作成果(规划报告篇)第25卷云南省》,云南省第一批共规划了13个风电场,在《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2009)》中共规划了38个风电场,其中对2006年规划的13个风电场中部分风电场进行了调整,新增了25个风电场场址。“十二五”规划中也将风电项目列为重点开发对象。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为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电场的建设势必会对这些野生动物产生影响。探讨风电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对能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云南省风能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2.1风能资源现状
根据2006年《全国风电建设前期工作成果(规划报告篇) 第25 卷云南省》,云南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22910 MW,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50 WPm2 )面积为4.5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1.5 % ,风能资源储量为28320 MW,约占全省风能资源储量的23%;欠缺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小50 WPm2 ) 面积为34. 88 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8. 5% ,风能资源储量为94590 MW,约占全省风能资源储量的77 %。
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地区风能资源相对较丰富,多数地区风能资源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全省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在曲靖市东部、红河州中南部、大理州中部等地。全省风能开发最佳区域有3 个:①玉溪南部至红河州中南部;②曲靖市东部;③大理州与楚雄州相交处。风能开发较佳区域有2 个:①昆明市与曲靖市相邻的地区; ②丽江至永胜一带[1]。
目前,云南省已选出38个场地,作为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场地。这些风能资源的开发,可为我国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事业作出贡献。
2.2云南省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云南省属于东喜马拉雅地域之一部分,整个地形都是以高原为主体,其江河分别流向印度洋和太平洋。高原上湖泊众多,山脉高耸入云,呈现罕见的“立体气候”。其地势呈现西北高(卡格博峰海拔6740m)、东南低(河口海拔67m)的独特地理环境。其西部为著名的横断山脉,流经全省的六大水系,众多的山间碰地和冲积平原,东部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及“立体”气候等复杂自然气候环境[2]。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蕴藏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截止1998年共记载云南土著鱼类432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1023种的42.2%,是我国淡水鱼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我国仅见于云南的有4个科[3]。
云南省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物种分别有115种和162种,分别隶属于11科,3目和16科,2目[2]。云南省的两栖动物大约1/3的是特有的,如滇蝾螈、贡山树蛙等;有不少种类如大鲵、虎纹蛙、红瘰疣螈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云南省的爬行动物也有很多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如:云南竹叶青蛇、云南闭壳龟、云南华游蛇、雪山蝮、版纳摄龟、伊江巨蜥、闪鳞蛇、滇西蛇等仅见于云南或者为特有种。云南闭壳龟、大壁虎、巨蜥、蟒等物种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据《云南鸟类志》,云南省有分布记录的非雀形目鸟类18目41科340种;雀形目鸟类28科508种,共848种(1074种和亚种),全国鸟类总数1247种的64.3%[3]。
据相关资料记载云南有300种,占世界兽类总种数的7.5%,占中国兽类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总种数的7.5%,占中国兽类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兽类达55种,占云南兽类种数的18.3%,占中国陆栖保护兽类总种数的56.7%;有66种兽类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
根据《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2009)》,云南省规划的38个风电场分别为于大理州、红河州、楚雄州、麗江、昭通、昆明、怒江、曲靖等地。这些地区都是云南省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但云南风电场规划选址一般都在山区风力资源较好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一些物种的分布数量随之减少。有学者认为进入云南境内的候鸟的迁徙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青藏高原沿云岭东侧向南而下,形成了西线;另一条是由四川盆地逆金沙江向南迁徙,形成了东线[8]。这些规划的风电场多数在这两条线的区域内。
3.风力发电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1对鱼类的影响
经调查已建的风电场和在建的风电场均没有涉及大中型的河流,只有小山涧和小型水库。由于项目区域大部分在山区,海拔跨度比较大(云南省风电场分布的海拔范围2000~3800),山涧中基本没有鱼类。水库中有少数人工养殖的鱼类,但没有土著鱼类存在。弃渣场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水蚀后,会进入到地下或者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等,这些水流的酸碱度等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山涧中没有鱼类,且弃渣场选址避开水库,且在运营阶段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此不会对鱼类造成影响。
3.2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
云南省内风电场布设基本沿山脊线布设,由于山区人为活动较少,生境基本没有遭受破坏,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总体来说多数规划的风电场海拔多数均在3000m左右,这些高海拔地区植被稀少、单一,加之没有稳定的水源,故少有两栖爬行动物活动的痕迹,只有蛇类和一些蜥蜴类。个别所处海拔相对较低,山上植被良好的风电场,有山涧溪流的区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两栖爬行动物。
施工噪声将促使部分受影响的两栖爬行动物迁移,但依水而生,且活动能力较差的两栖爬行类不能迁移至别处,因此,如果施工区域内有山涧,若施工及进场道路覆盖山涧的情况,这类动物将面临灭亡的威胁;同时,多数弃渣场会选择布设在沟箐中,沟箐中一般情况良好,有些沟箐会有山涧小溪。弃渣场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水蚀后,会进入到地下水或者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等,这些水流的酸碱度等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山涧中的两栖爬行动物。同时,弃渣场,道路及风机安装平台的建设都需占地,会造成的植被和野生动物生境的破碎化,从而造成一定数量的两栖爬行动物灭亡,但由于受这部分两栖爬行动物活动能力,及实际分布情况的制约,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将是极其有限的。
3.3对鸟类的影响
风电场建设和风电机运行对鸟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当地留鸟和季节性迁徙鸟类的影响。对于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其栖息环境、隐蔽条件、取食地、食物类型、季节性迁徙和数量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及风电项目的实施者最关心的就是鸟撞风机的事件,这在国内外都有发生过。鸟撞事件主要与自然因素,食物资源,光源,风电场选址、布局,电线等因素相关。而与风电场直接相关的因素为:食物资源,随着认为活动的增加,一些啮齿类动物将会相应的增加,这务必将部分作为捕食者的鸟类吸引到项目区域来,增加了撞机的几率;光源是诱发鸟类撞击的又一原因;风电场不当的选址和布局以及电线的不合理布设也是诱发鸟类撞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3.4对兽类的影响
兽类活动能力较强,对风电场施工和运营潜在的威胁因素,兽类动物会选择主动避让。风电场建设对兽类动物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动物栖息地的减少,及人为捕猎对兽类动物资源的威胁。
综上所述,风电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鸟类的影响,但是对于其他的野生动物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只有在一定的本底调查为我们在风电场的选址、规划和施工等阶段,提供了参考依据,才能在最有限的环境影响范围内更好的发挥风力发电产业。
4.建议
(1)做好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掌握动物的分布、觅食场、繁殖场、迁徙路线等相关信息,给项目的规划和布局提供相关依据,项目建设尽量避开野生动物集中活动及分布的区域;
(2)项目区涉及山涧,溪流的要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点评估,避免因新建道路而对分布有珍稀两栖爬行类的溪流、山涧的占用或者影响;
(3)合理规划弃渣场,避免弃渣场堆渣因雨水冲刷而污染地表水体;
(4)做好施工及运营阶段的鸟类监测工作;布设好项目区域内的电线,减少鸟撞事件的发生;夜间做好光源的遮挡,防止鸟撞事件的发生;
(5)加强对施工人员及运营期工作人员的环保宣传,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6)加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垃圾管理,避免区域内啮齿内动物的聚集和增加;
(7)在施工期结束后做好项目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承志.2009.源及开发问题初探[J].云南水利发电,25(1),5~19.
[2]杨大同,饶定齐.2008.云南两栖爬行动物[M].云南科技出版社.
[3]陈银瑞,杨君兴,李再云.1998.云南鱼类多样性和面临的危机[J].生物多样性,6(4):272~277.
[4]杨岚等.1995.云南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M].云南科技出版社.
[5] 杨岚等.2004.云南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云南科技出版社.
[6]云南省发改委.2006.风电建设前期工作成果(规划报告篇) :第25卷云南省[M].
[7]云南省发改委.2009.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
[8]吴金亮,李宗强.1999.云南/打雀点0的调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2):106~108.
[关键字] 云南省 风力发电 动物 影响 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加快,从而使得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因化石能源日趋枯竭,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且资源丰富的能源,将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之一,也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的新动力源。
云南省风力发电起步较晚, 2006年完成的《全国风电建设前期工作成果(规划报告篇)第25卷云南省》,云南省第一批共规划了13个风电场,在《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2009)》中共规划了38个风电场,其中对2006年规划的13个风电场中部分风电场进行了调整,新增了25个风电场场址。“十二五”规划中也将风电项目列为重点开发对象。
云南省大部分地区为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风电场的建设势必会对这些野生动物产生影响。探讨风电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对能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2.云南省风能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2.1风能资源现状
根据2006年《全国风电建设前期工作成果(规划报告篇) 第25 卷云南省》,云南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22910 MW,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50 WPm2 )面积为4.5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1.5 % ,风能资源储量为28320 MW,约占全省风能资源储量的23%;欠缺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小50 WPm2 ) 面积为34. 88 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88. 5% ,风能资源储量为94590 MW,约占全省风能资源储量的77 %。
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地区风能资源相对较丰富,多数地区风能资源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全省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在曲靖市东部、红河州中南部、大理州中部等地。全省风能开发最佳区域有3 个:①玉溪南部至红河州中南部;②曲靖市东部;③大理州与楚雄州相交处。风能开发较佳区域有2 个:①昆明市与曲靖市相邻的地区; ②丽江至永胜一带[1]。
目前,云南省已选出38个场地,作为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场地。这些风能资源的开发,可为我国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事业作出贡献。
2.2云南省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云南省属于东喜马拉雅地域之一部分,整个地形都是以高原为主体,其江河分别流向印度洋和太平洋。高原上湖泊众多,山脉高耸入云,呈现罕见的“立体气候”。其地势呈现西北高(卡格博峰海拔6740m)、东南低(河口海拔67m)的独特地理环境。其西部为著名的横断山脉,流经全省的六大水系,众多的山间碰地和冲积平原,东部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及“立体”气候等复杂自然气候环境[2]。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蕴藏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截止1998年共记载云南土著鱼类432种,占全国淡水鱼类种数1023种的42.2%,是我国淡水鱼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我国仅见于云南的有4个科[3]。
云南省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物种分别有115种和162种,分别隶属于11科,3目和16科,2目[2]。云南省的两栖动物大约1/3的是特有的,如滇蝾螈、贡山树蛙等;有不少种类如大鲵、虎纹蛙、红瘰疣螈等,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云南省的爬行动物也有很多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如:云南竹叶青蛇、云南闭壳龟、云南华游蛇、雪山蝮、版纳摄龟、伊江巨蜥、闪鳞蛇、滇西蛇等仅见于云南或者为特有种。云南闭壳龟、大壁虎、巨蜥、蟒等物种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据《云南鸟类志》,云南省有分布记录的非雀形目鸟类18目41科340种;雀形目鸟类28科508种,共848种(1074种和亚种),全国鸟类总数1247种的64.3%[3]。
据相关资料记载云南有300种,占世界兽类总种数的7.5%,占中国兽类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总种数的7.5%,占中国兽类总种数的50%以上。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兽类达55种,占云南兽类种数的18.3%,占中国陆栖保护兽类总种数的56.7%;有66种兽类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
根据《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2009)》,云南省规划的38个风电场分别为于大理州、红河州、楚雄州、麗江、昭通、昆明、怒江、曲靖等地。这些地区都是云南省境内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但云南风电场规划选址一般都在山区风力资源较好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一些物种的分布数量随之减少。有学者认为进入云南境内的候鸟的迁徙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青藏高原沿云岭东侧向南而下,形成了西线;另一条是由四川盆地逆金沙江向南迁徙,形成了东线[8]。这些规划的风电场多数在这两条线的区域内。
3.风力发电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1对鱼类的影响
经调查已建的风电场和在建的风电场均没有涉及大中型的河流,只有小山涧和小型水库。由于项目区域大部分在山区,海拔跨度比较大(云南省风电场分布的海拔范围2000~3800),山涧中基本没有鱼类。水库中有少数人工养殖的鱼类,但没有土著鱼类存在。弃渣场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水蚀后,会进入到地下或者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等,这些水流的酸碱度等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山涧中没有鱼类,且弃渣场选址避开水库,且在运营阶段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此不会对鱼类造成影响。
3.2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
云南省内风电场布设基本沿山脊线布设,由于山区人为活动较少,生境基本没有遭受破坏,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总体来说多数规划的风电场海拔多数均在3000m左右,这些高海拔地区植被稀少、单一,加之没有稳定的水源,故少有两栖爬行动物活动的痕迹,只有蛇类和一些蜥蜴类。个别所处海拔相对较低,山上植被良好的风电场,有山涧溪流的区域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两栖爬行动物。
施工噪声将促使部分受影响的两栖爬行动物迁移,但依水而生,且活动能力较差的两栖爬行类不能迁移至别处,因此,如果施工区域内有山涧,若施工及进场道路覆盖山涧的情况,这类动物将面临灭亡的威胁;同时,多数弃渣场会选择布设在沟箐中,沟箐中一般情况良好,有些沟箐会有山涧小溪。弃渣场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经过水蚀后,会进入到地下水或者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流等,这些水流的酸碱度等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山涧中的两栖爬行动物。同时,弃渣场,道路及风机安装平台的建设都需占地,会造成的植被和野生动物生境的破碎化,从而造成一定数量的两栖爬行动物灭亡,但由于受这部分两栖爬行动物活动能力,及实际分布情况的制约,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将是极其有限的。
3.3对鸟类的影响
风电场建设和风电机运行对鸟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当地留鸟和季节性迁徙鸟类的影响。对于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其栖息环境、隐蔽条件、取食地、食物类型、季节性迁徙和数量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及风电项目的实施者最关心的就是鸟撞风机的事件,这在国内外都有发生过。鸟撞事件主要与自然因素,食物资源,光源,风电场选址、布局,电线等因素相关。而与风电场直接相关的因素为:食物资源,随着认为活动的增加,一些啮齿类动物将会相应的增加,这务必将部分作为捕食者的鸟类吸引到项目区域来,增加了撞机的几率;光源是诱发鸟类撞击的又一原因;风电场不当的选址和布局以及电线的不合理布设也是诱发鸟类撞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3.4对兽类的影响
兽类活动能力较强,对风电场施工和运营潜在的威胁因素,兽类动物会选择主动避让。风电场建设对兽类动物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动物栖息地的减少,及人为捕猎对兽类动物资源的威胁。
综上所述,风电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鸟类的影响,但是对于其他的野生动物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只有在一定的本底调查为我们在风电场的选址、规划和施工等阶段,提供了参考依据,才能在最有限的环境影响范围内更好的发挥风力发电产业。
4.建议
(1)做好野生动物本底资源调查,掌握动物的分布、觅食场、繁殖场、迁徙路线等相关信息,给项目的规划和布局提供相关依据,项目建设尽量避开野生动物集中活动及分布的区域;
(2)项目区涉及山涧,溪流的要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点评估,避免因新建道路而对分布有珍稀两栖爬行类的溪流、山涧的占用或者影响;
(3)合理规划弃渣场,避免弃渣场堆渣因雨水冲刷而污染地表水体;
(4)做好施工及运营阶段的鸟类监测工作;布设好项目区域内的电线,减少鸟撞事件的发生;夜间做好光源的遮挡,防止鸟撞事件的发生;
(5)加强对施工人员及运营期工作人员的环保宣传,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6)加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垃圾管理,避免区域内啮齿内动物的聚集和增加;
(7)在施工期结束后做好项目区域的植被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承志.2009.源及开发问题初探[J].云南水利发电,25(1),5~19.
[2]杨大同,饶定齐.2008.云南两栖爬行动物[M].云南科技出版社.
[3]陈银瑞,杨君兴,李再云.1998.云南鱼类多样性和面临的危机[J].生物多样性,6(4):272~277.
[4]杨岚等.1995.云南鸟类志(上卷.非雀形目)[M].云南科技出版社.
[5] 杨岚等.2004.云南鸟类志(下卷.雀形目)[M].云南科技出版社.
[6]云南省发改委.2006.风电建设前期工作成果(规划报告篇) :第25卷云南省[M].
[7]云南省发改委.2009.云南省风电场规划报告.
[8]吴金亮,李宗强.1999.云南/打雀点0的调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