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老师还能当班主任?我没有遇到过,我孩子也从来没有哪个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当的……”,这是某初三班一位学生家长在一次座谈会上表达的不满。值得高兴的是,发言随即遭到了其他家长的集体反对,因为三年来,该班级文化课在同级中名列第一,行为习惯、班风班貌的改观有目共睹。作为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荣获区“优秀班集体”,已经积累了15年班主任经验的笔者,心里也是十分欣慰的。
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班主任大都由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学科”教师担任。在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心中:语文、数学、外语或物理、化学教师担任班主任理所应当,再不济也应当是生物、地理、政治、历史教师,对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担任班主任一般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怎么可以做班主任呢?这种学科歧视性观点,是我国千百年“重文轻武”封建糟粕思想的残余,必须得到改变。事实上,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
首先,体育是最顶尖的教育。早在1919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样前瞻性的教育主张。1920年,毛泽东担任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时,倡导学校“宜三育并重”,并强调“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人被冠以的“头脑简单”的称号,其实是体育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与工作事务时的一种单纯、率真,是在长期的比赛和艰苦训练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认识自己、约束自己、依靠自己的行为,一切按规则、按规律办事的独特的体育思维模式,是一种健全的人格魅力。
其次,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学科更均衡。2010 年起,为了解决“择校热”和“教育公平”等问题,全国各地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实行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计划,实现区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取得了良好效果。教育均衡包括学科均衡。当前,“主”“副”科教师的分类,就是基层应试教育压迫下的产物,“唯分数论”大行其道,各类文化课补习班铺天盖地,且已经渗透到了学龄前儿童。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堪忧:青少年体质连续30年下降;“小豆芽”“小驼背”“小眼镜”比比皆是。而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无形当中会提高体育学科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起到均衡学科的作用。
一、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具有不一样的“班主任效应”
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没有明显的“班主任效应”,学生会把时间合理分配到每一门学科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各学科的均衡发展,且总分不低。以笔者学校为例:原本,学校把成绩排名不高、行为习惯“困难”、没有教师想接管的班级交给体育老师,初衷本是“维稳”。结果,体育教师班主任以体育为抓手,不仅加强了班级凝聚力,成绩也得到逐步上升,甚至名列同级前茅。现在,体育教师班主任反而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
二、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体育教师当班主任能“跳出体育看体育”,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寓教于体,体教相长”,为素质教育打开新的空间。体育教师当班主任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的关注点会放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上面,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体育和艺术特长。其次,师生之间可以在“师生、队友、对手”之间“无缝对接”——体育比赛中没有教师和学生之分,只有对手和队友的关系和比赛规则的约束。体育比赛,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强信任。在操场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思想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抵触情绪、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三、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有助于开发学生“动商”
2012年,王宗平教授提出“动商”(Dong Quotient)理念,把体育提高到人格培养的高度,目的在于纠正人们对体育的偏见,重新发掘体育的教育功能,让体育重回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利用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的动商,从而促进智商和情商的提升。一周一节班会课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阵地,如,长跑可以培养同学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牵引”游戏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信任等。
四、体育教师当班主任与搭班老师关系更融洽
班主任与搭班教师相处融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有利于班级的发展。体育教师生活方式健康、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智商、情商、动商都不低,他们能够团结并感染一批同样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教师,更较容易与各科教师和睦相处,与学校各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使班级向着良性的态势发展。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普遍智商很高、情商不低,缺的是动商,德智体美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担当,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班主任大都由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学科”教师担任。在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心中:语文、数学、外语或物理、化学教师担任班主任理所应当,再不济也应当是生物、地理、政治、历史教师,对体育、音乐、美术教师担任班主任一般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体育教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怎么可以做班主任呢?这种学科歧视性观点,是我国千百年“重文轻武”封建糟粕思想的残余,必须得到改变。事实上,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
首先,体育是最顶尖的教育。早在1919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样前瞻性的教育主张。1920年,毛泽东担任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时,倡导学校“宜三育并重”,并强调“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人被冠以的“头脑简单”的称号,其实是体育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与工作事务时的一种单纯、率真,是在长期的比赛和艰苦训练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认识自己、约束自己、依靠自己的行为,一切按规则、按规律办事的独特的体育思维模式,是一种健全的人格魅力。
其次,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学科更均衡。2010 年起,为了解决“择校热”和“教育公平”等问题,全国各地开始实行“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实行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计划,实现区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取得了良好效果。教育均衡包括学科均衡。当前,“主”“副”科教师的分类,就是基层应试教育压迫下的产物,“唯分数论”大行其道,各类文化课补习班铺天盖地,且已经渗透到了学龄前儿童。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全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堪忧:青少年体质连续30年下降;“小豆芽”“小驼背”“小眼镜”比比皆是。而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无形当中会提高体育学科在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起到均衡学科的作用。
一、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具有不一样的“班主任效应”
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没有明显的“班主任效应”,学生会把时间合理分配到每一门学科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各学科的均衡发展,且总分不低。以笔者学校为例:原本,学校把成绩排名不高、行为习惯“困难”、没有教师想接管的班级交给体育老师,初衷本是“维稳”。结果,体育教师班主任以体育为抓手,不仅加强了班级凝聚力,成绩也得到逐步上升,甚至名列同级前茅。现在,体育教师班主任反而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
二、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体育教师当班主任能“跳出体育看体育”,深刻认识到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寓教于体,体教相长”,为素质教育打开新的空间。体育教师当班主任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的关注点会放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上面,更容易发现学生的体育和艺术特长。其次,师生之间可以在“师生、队友、对手”之间“无缝对接”——体育比赛中没有教师和学生之分,只有对手和队友的关系和比赛规则的约束。体育比赛,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强信任。在操场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思想沟通,可以有效缓解抵触情绪、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三、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有助于开发学生“动商”
2012年,王宗平教授提出“动商”(Dong Quotient)理念,把体育提高到人格培养的高度,目的在于纠正人们对体育的偏见,重新发掘体育的教育功能,让体育重回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利用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的动商,从而促进智商和情商的提升。一周一节班会课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阵地,如,长跑可以培养同学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牵引”游戏可以增进学生间的信任等。
四、体育教师当班主任与搭班老师关系更融洽
班主任与搭班教师相处融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团队,有利于班级的发展。体育教师生活方式健康、阳光积极、充满正能量,智商、情商、动商都不低,他们能够团结并感染一批同样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教师,更较容易与各科教师和睦相处,与学校各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团队,使班级向着良性的态势发展。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普遍智商很高、情商不低,缺的是动商,德智体美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担当,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