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以它强大的功能促进着数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数学教学从静态展示模式转变为动态演示模式,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使学生从“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还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不仅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它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了一种学习工具,增强了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整合使学生实现由“学数学”向“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转变。
高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1.树立教学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对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如“几何画板”、智能“Z Z”平台等),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
2.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现数学对象。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分析数学知识,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数学,但是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还得看个人的潜质和能力。数学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明明变量是可以变化的,可是到学生那里它就是不变的。原因是教师难以讲清楚的变量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变量的关系。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变量可以连续变化,对应的图像也可以连续变化,传统教学中黑板和书本难以呈现这些可变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变量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不断改变其中的变量,观察结果中的变与不变,从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这样信息技术将数学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数学,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实效。
3.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如果直接将这些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就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现在,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三角函数图像的教学,过去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师依次画出y=Asinx、y=sinωx、y=sin(x φ)的图像,然后通过推理合成函数的图像,再分析这个函数的性质。这样教学,许多学生不但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感到困难,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认识顺序。我在教学中引入了试验的方法:先为学生准备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当A、ω、φ取不同的值时图像怎样变化,研究它们对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单调区间的影响;接着让学生对A、ω、φ自由赋值,输入后观察图像的变化;再让学生变换输入这三个值的先后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了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和单调区间。特别是通过实践,他们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集体备课,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普通高级中学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完善,多媒体软硬件、校园网、互联网上网终端等正逐步成为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而教师已实现了网上办公,教师之间建立QQ群,为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集体备课,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网络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备课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其他教师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共同研讨怎样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辨析易混点,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最后把集体的智慧进行整理共享,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5.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等,培养这些能力必须以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研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又可以简单地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6.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进入师生互动的各个环节,这一活动的完成需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及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社区,通过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或Blog,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共享资源,主要包括七大模块:课堂教学视频模块,巩固练习模块,协作学习模块,疑难解答模块,当堂检测模块,作业训练模块,测试模块。
高中数学教学应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进行探索和发现。
1.树立教学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也日新月异。对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可采用“任务驱动式”进行,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如“几何画板”、智能“Z Z”平台等),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意识,从而在以后自己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
2.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展现数学对象。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分析数学知识,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数学,但是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如何还得看个人的潜质和能力。数学研究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明明变量是可以变化的,可是到学生那里它就是不变的。原因是教师难以讲清楚的变量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变量的关系。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变量可以连续变化,对应的图像也可以连续变化,传统教学中黑板和书本难以呈现这些可变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变量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不断改变其中的变量,观察结果中的变与不变,从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这样信息技术将数学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数学,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实效。
3.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
在高中数学里有很多定理、性质、规律和结论,如果直接将这些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在理解上很可能就会产生困难,很难接受。现在,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亲历整个数学探索的过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要理解的数学问题必然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例如三角函数图像的教学,过去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师依次画出y=Asinx、y=sinωx、y=sin(x φ)的图像,然后通过推理合成函数的图像,再分析这个函数的性质。这样教学,许多学生不但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感到困难,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认识顺序。我在教学中引入了试验的方法:先为学生准备好演示软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当A、ω、φ取不同的值时图像怎样变化,研究它们对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单调区间的影响;接着让学生对A、ω、φ自由赋值,输入后观察图像的变化;再让学生变换输入这三个值的先后顺序,反复实验、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实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很快发现了规律,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正,正确写出了函数的周期、取值范围和单调区间。特别是通过实践,他们懂得了在分析若干个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时,应该对各参数分别研究,改变一个参数的值时要保持其他参数的值不变。这样,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探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集体备课,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普通高级中学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完善,多媒体软硬件、校园网、互联网上网终端等正逐步成为普通高中的基础设施。而教师已实现了网上办公,教师之间建立QQ群,为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进行集体备课,以个人备课为基础,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网络式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要备课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其他教师集体讨论教学方法,共同研讨怎样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辨析易混点,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最后把集体的智慧进行整理共享,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5.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如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等,培养这些能力必须以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为载体,通过对它们的研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又可以简单地将研究过程中碰到的抽象问题形象化、一般的问题具体化,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6.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进入师生互动的各个环节,这一活动的完成需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及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离不开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社区,通过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或Blog,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共享资源,主要包括七大模块:课堂教学视频模块,巩固练习模块,协作学习模块,疑难解答模块,当堂检测模块,作业训练模块,测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