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学校生源不断萎缩,一个个“小班”自然天成。且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是千差万别。面对这样一个个“小班”,面对这样一个个差异巨大的个体,我们的教育如何因应?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据此开展了以《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为题的校本课题研究,该课题被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題。编号:2013X130615.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生本;农村;地理;小班化;分层教学
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呼唤生本理念教育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人的大脑的丰富性,在于人的自成系统的独立思考。它可以接受外界的影响和指挥,然而,它始终有最隐蔽的自我在管理自己。这种独立性伴随人的一生,儿童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其学习的巨大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身体状况、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潜在优势领域等方面。
2、生本教育才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长期以来,我们主要采取师本教育模式,师本教育模式突出以老师为中心,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是为老师好教而服务,教学过程采用“一刀切”,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自主、主动的权益和能力,也难以顾及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而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生本教育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是为学生好学而服务,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尊重,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独立性和学习差异性的肯定。实践证明,生本教育大大提高了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激发了人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是高效的教育模式。
二、小班化分层教学是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途径
1、城市化背景下小班化分层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必然趋势。
第一,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作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加以保障。随后,北美、西欧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随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二,小班化分层教学是体现差异教学的重要手段。小班额不等于小班化。小班额只是量的变化,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的质的变革。小班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是在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化分层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班级人数减少和学生占有空间增大,有利于教师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课程改革结构领域提出“课程内容层次化”的要求,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第三,小班化分层教育是农村教育的最佳出路。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务工,自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的现象。农村小学学龄数相继减少,人口数较少的乡镇呈现出生源不足趋势。尽管各乡镇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对部分村完小进行撤拼。但是,对于一些较小的乡镇来说,生源还是较少。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所在乡镇人口15538人。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城市化造成的大量学生流向县城学校,或跟随父母到外出打工地就学,导致我校生源大量流失。目前,在校中小生锐减至不足500人,设20个班,班级学生数基本上在30人以下,而教职工人数达95人。我校生源来自全乡各个自然村,学生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个性差异大。在以前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简单划一。为了克服这种弊病.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水平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和提高。采用分层教学是最佳途径之一。
2、实践地理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
第一,学生分层。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智能理论是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理论依据。重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并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特质等非智力因素及潜在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具体操作上主要以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上学期学习成绩等方面由差到优分为A、B、C三个层次。为尊重和保护/1层学生的自尊心,并充分发挥C层学生的指导引领作用,我们建立了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1位A层同学,2位。层同学,1位C层同学构成,C层同学担任小组长,/1层同学担任纪律委员,B层同学担任学习委员负担检查作业。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力戒贴标签,有时采用一段时间后重新分层,使/1层学生有一个递进的机会;有时在一堂课中根据学习困难学生达标情况,及时表扬,把他们递进到B层,使学生有个奔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开展组际评比。
第二,教学目标分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成人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每节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的,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七年级地理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有关四季的形成的课堂教学中,在认知目标上,A层学生只要求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并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对于B层以上的学生则要求能用简单的工具在地球仪上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并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对于C层的学生则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能通过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达标时间。对整个课时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C层次学生在一课时内达标,B层次学生在二课时的练习后达标,A层次则可以放宽到几天的时间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标。 第三,建构“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如何做才能达到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消化得了的教学效果呢?其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分层教学。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
其一,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发给学案,学案中给不同层次学生布置相应的前置作业,并要求各学习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中五带的划分这部分内容时,就设计了下列问题:①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别是什么?五带的划分界线是怎样的?(针对/1层学生,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②五带划分的依据是选样的?五带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针对BC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答到)③要是直射范围扩大,五带的范围有何变化?(针对C层学生,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答)。
其二,各学习小组课堂讨论学习(约10分钟):组长组织对学案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要求组长(C层学生)一定要引导好A层同学。
其三,师生互动导学(约25分钟):三个环节,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上台进行答案展示并进行过程讲解(小组中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发言)。二是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讨论、点评。三是教师引领,释疑解难,归纳知识点,揭示规律。
其四,活学活用(约10分钟):课堂训练。注重布置分层次练习题,提问时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相应层次的学生。
其五,课后巩固应用:布置分层次巩固练习,在各层次学生独自完成的情况下,要求小组组织进行检查讨论。
第四,学生评价分层。多元智力评价观启发我们,要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发展,一定要从漠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转变为尊重学生发展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多样化的评价。对C层生采用发展性评价,在合作学习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B层生采用激发式评价,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激发他们努力拼搏;A层生采用鼓励性评价,努力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实验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小班化分层教学实验,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一,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三,营造了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其四,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激励和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而学习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后,课题实验班的地理科成绩,期末统考平均分与兄弟学校相比,名次由第8名进步到第3名,且及格率、优秀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当然,课题的研究实践当中也还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提高。①现行的新教材的系统性很强,因而对教师分层备课带来很大的困难。②要处理好学习小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避免让后进生产生自悲的心理阴影。③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作业等的分层。要兼顾后进生的系统知识的掌握,促进他们统考成绩的提升,从而维持后进生的高昂的学习激情。
关键词:生本;农村;地理;小班化;分层教学
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呼唤生本理念教育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差异性。人的大脑的丰富性,在于人的自成系统的独立思考。它可以接受外界的影响和指挥,然而,它始终有最隐蔽的自我在管理自己。这种独立性伴随人的一生,儿童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其学习的巨大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身体状况、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潜在优势领域等方面。
2、生本教育才能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长期以来,我们主要采取师本教育模式,师本教育模式突出以老师为中心,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是为老师好教而服务,教学过程采用“一刀切”,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自主、主动的权益和能力,也难以顾及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而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而生本教育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所有环节都是为学生好学而服务,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尊重,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独立性和学习差异性的肯定。实践证明,生本教育大大提高了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激发了人的学习与发展潜能,是高效的教育模式。
二、小班化分层教学是实施生本教育的重要途径
1、城市化背景下小班化分层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必然趋势。
第一,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作为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一大举措,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加以保障。随后,北美、西欧等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1996年,上海市率先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随后,北京、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第二,小班化分层教学是体现差异教学的重要手段。小班额不等于小班化。小班额只是量的变化,小班化教育是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的质的变革。小班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是在以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化分层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班级人数减少和学生占有空间增大,有利于教师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课程改革结构领域提出“课程内容层次化”的要求,也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第三,小班化分层教育是农村教育的最佳出路。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镇务工,自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的现象。农村小学学龄数相继减少,人口数较少的乡镇呈现出生源不足趋势。尽管各乡镇因地制宜,认真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对部分村完小进行撤拼。但是,对于一些较小的乡镇来说,生源还是较少。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所在乡镇人口15538人。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城市化造成的大量学生流向县城学校,或跟随父母到外出打工地就学,导致我校生源大量流失。目前,在校中小生锐减至不足500人,设20个班,班级学生数基本上在30人以下,而教职工人数达95人。我校生源来自全乡各个自然村,学生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个性差异大。在以前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简单划一。为了克服这种弊病.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水平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和提高。采用分层教学是最佳途径之一。
2、实践地理分层教学的主要措施。
第一,学生分层。学生的差异性和多元智能理论是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理论依据。重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并兼顾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特质等非智力因素及潜在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具体操作上主要以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积极性、上学期学习成绩等方面由差到优分为A、B、C三个层次。为尊重和保护/1层学生的自尊心,并充分发挥C层学生的指导引领作用,我们建立了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1位A层同学,2位。层同学,1位C层同学构成,C层同学担任小组长,/1层同学担任纪律委员,B层同学担任学习委员负担检查作业。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力戒贴标签,有时采用一段时间后重新分层,使/1层学生有一个递进的机会;有时在一堂课中根据学习困难学生达标情况,及时表扬,把他们递进到B层,使学生有个奔头,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大力开展组际评比。
第二,教学目标分层。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他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成人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每节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的,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七年级地理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有关四季的形成的课堂教学中,在认知目标上,A层学生只要求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并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对于B层以上的学生则要求能用简单的工具在地球仪上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并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对于C层的学生则要求在B层的基础上能通过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达标时间。对整个课时的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C层次学生在一课时内达标,B层次学生在二课时的练习后达标,A层次则可以放宽到几天的时间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标。 第三,建构“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如何做才能达到让优生吃得饱.后进生消化得了的教学效果呢?其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分层教学。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
其一,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发给学案,学案中给不同层次学生布置相应的前置作业,并要求各学习小组进行检查考核。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中五带的划分这部分内容时,就设计了下列问题:①地球上的五带名称分别是什么?五带的划分界线是怎样的?(针对/1层学生,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②五带划分的依据是选样的?五带分别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针对BC层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答到)③要是直射范围扩大,五带的范围有何变化?(针对C层学生,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答)。
其二,各学习小组课堂讨论学习(约10分钟):组长组织对学案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要求组长(C层学生)一定要引导好A层同学。
其三,师生互动导学(约25分钟):三个环节,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上台进行答案展示并进行过程讲解(小组中A、B、C层次的学生都要发言)。二是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讨论、点评。三是教师引领,释疑解难,归纳知识点,揭示规律。
其四,活学活用(约10分钟):课堂训练。注重布置分层次练习题,提问时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相应层次的学生。
其五,课后巩固应用:布置分层次巩固练习,在各层次学生独自完成的情况下,要求小组组织进行检查讨论。
第四,学生评价分层。多元智力评价观启发我们,要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发展,一定要从漠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价转变为尊重学生发展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多样化的评价。对C层生采用发展性评价,在合作学习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B层生采用激发式评价,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激发他们努力拼搏;A层生采用鼓励性评价,努力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题实验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小班化分层教学实验,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一,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其三,营造了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其四,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激励和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而学习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后,课题实验班的地理科成绩,期末统考平均分与兄弟学校相比,名次由第8名进步到第3名,且及格率、优秀率均有大幅度提高。
当然,课题的研究实践当中也还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提高。①现行的新教材的系统性很强,因而对教师分层备课带来很大的困难。②要处理好学习小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避免让后进生产生自悲的心理阴影。③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作业等的分层。要兼顾后进生的系统知识的掌握,促进他们统考成绩的提升,从而维持后进生的高昂的学习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