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办高校发展:阻力与动力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的459份问卷调查显示:人力、物力、财力和权力的缺乏四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阻力。面对阻力,民办高校需重点做两件事:一是减少阻力;二是增加新动力。民办高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有四个方面:教育大众化的冲击力;投资者办教育的内动力;社会人才市场的拉动力;政府政策的推动力。新动力来源于两大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和发展模式创新。
  关键词:民办高校;发展;阻力;动力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070-03
  中国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产物,是解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短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学的改革举措。回顾过去,民办高校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谓步履艰难。是什么绊住了民办高校发展的脚?其发展的阻力是什么?动力又是什么?从力学角度讲,一个物体的运动总是受到两种力的支配,即动力和阻力。当动力大于阻力时,物体是前进的;当阻力大于动力时,物体则会倒退。减少阻力,增加动力是物体前行的必备条件,民办高校的发展亦然。因此,厘清什么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阻力和动力因素,是突破民办高校发展瓶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
  一、民办高校发展的阻力
  社会阻力作为社会动力的反面存在,是指阻碍或滞缓社会发展的力或力的系统,它使社会运行呈现出停滞、倒退、危机、分叉和动乱等态势。认清阻力,才能有效地冲破阻力。民办高校发展阻力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和权力四個方面。
  (一)人力不足
  师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条件,教师的数量、质量以及对教师资源的配置决定着教育质量和学校发展潜力,没有强大的教师队伍,教育无从谈起。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教师在大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显得薄弱,学历和职称偏低、学术梯队年龄偏小、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够合理、教师队伍不稳定等,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阻力。例如,2006年山东省民办高校高级职称比例比公办低6.24%,2007年低2.3%。[2]
  (二)物力匮乏
  这里的物力主要指学校的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学校固定资产总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2014年,四个发达地区民办高校中(见表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1.15平方米,生均固定资产总值6.5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78万元,[3]而2010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这三项数字分别是33.43,5.15,1.02,[4]民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低了6.8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低23.53%。连发达地区都有这么大差距,不发达地区差距就更不用说了。本课题组调查也表明,民办高校的师生对其硬件设施、教学资源等资产情况不满意度很高,认为教学资源和设施匮乏的占48.58%。
  (三)财力薄弱
  “学校的教育经费如同教育的脊梁”[5],经费是组织一切活动必备的首要条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民办高校融资难已是举办者普遍遭遇的困境,其办学经费主要靠学费。2013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学杂费614.11亿元,占总经费来源的78.79%。[3]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资金差距巨大,2010年,国家公共教育经费14670亿元,分配给高等学校的比例是28.78%,经费有4222.03亿元,公办高校1682所,平均每所高校有2.51亿元,公办高校的经费每年都上涨,而民办普通高校在2013年经费总收入只有779.38亿元,718所民办高校平均拥有1.09亿元,只占公办高校资金的43.43%。[7]
  (四)权力失衡
  “组织不仅是资本的生产得以实现的基本单元,而且是资本本身实现对社会控制的基本单元,因此组织中的权力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8]高校亦然,其组织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力,权力是一种支配和控制力,一个经济组织的权力来源于资本,投资者拥有组织的决策管理的控制权。以投资形式创立的民办高校,其决策管理的控制权自然是投资者。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董事会或理事会是民办高校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在董事会做决策时,举办者最有决策权,因为校长和教职工都是民办高校聘用的,他们为了保住饭碗也不可能否定、制约投资者的权力。
  从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和北京吉利学院三个样本学校来看(见表1),校董分离体制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尤其是董事长、投资方和校长合为一体的模式很容易导致由董事长(资方)做为权源的行政权力过大、过滥的情况出现。
  二、民办高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一)教育大众化的冲击力
  1998年大学开始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提高,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计,199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0.5%,到2002年超过了15%,这标志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成为历史。[9]然而,公办高校的数量和教学资源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于是,拓展体制外的教育空间已成为趋势。从2000年开始,一批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目前已达到74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28.58%。中国大学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民办高校异军突起。
  (二)社会人才市场的拉动力
  民办高等教育在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本课题组调查显示,民办高校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师生对这三项的认可度分别占80.61%、61.66%、71.02%,在民办高校的特色办学中也是以这三方面作为培养重点。调查中还显示,民办高校具有较强的办学自主权,能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应用性强;而公办高校要想调整专业,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层层审批,对市场的需求信号调整较慢。因此,民办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为社会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求提供了灵活快捷的教育服务,也正是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拉动了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三)投资者办教育的内动力
  在新时期,民办高校举办者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兴教育、办大学,这是他们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说,“我向往那种崇高的教育境界,那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这充分彰显了一个民办高校创办者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厚重的社会责任。不可否认,中国民办高校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利益驱动因素,许多人是带着“淘金”梦想涉足民办教育领域的。无论是哪一种办学动机,他们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壮大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的新动力来自于创新,民办高校发展需要两大创新:一是体制机制创新;二是管理和发展模式创新。
  (一)体制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
  本文讲的“混合所有制”概念是指不同性质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主要是公有制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不是相同性质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不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等公有制资本之间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也不是私有制资本等非公有制资本之间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教育领域使用的混合所有制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多样性、运行机制灵活性的特点。投资主体应具有两个以上不同属性的主体,并至少有一个是公有(国有)資本的主体,这是“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必要条件。混合所有制应用到民办高校管理中,不仅使不同性质资本能够实现共赢,而且对不同性质投资主体的权力进行相互制衡和监督。
  首先,混合所有制可以使分散的公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积聚到某个企业,寻求相关利益主体的共赢。其次,混合所有制不同性质投资主体可以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和监督。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是背离的,然而社会主义民办高校必须将资本的逐利性和教育公益性加以平衡。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主体多元化,采用混合所有制投资形式,可以实现盈利性与公益性有机融合,投资者的权力与政府的监管有效制衡。
  (二)管理和发展模式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高校发展模式
  中国民办高校自产生之初就与西方私立大学走的路径不同,再者,一个国家的教育模式是与其国情无法割裂的。从调查中显示,人们对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是看好的,75.16%的人认为,如果有好的创新发展模式,会发展得很好。对于发展模式的选项中,91.72%的人选择了“可以借鉴西方好的做法,但要考虑中国国情”。这说明创新民办高校的发展模式已是众望所归,应该成为民办高校改革的着力点。创新民办高校发展模式,就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高校发展模式,要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与教育市场相结合;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与教育市场相结合
  “逐利性”是产业的本质属性,教育产业也不例外。如果市场不加约束,则会出现凡是与求利相违背,或者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教育行为,都将会被无情地淘汰。但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中国教育最大的公益就是要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也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只有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应该与教育市场化统一起来。
  (二)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
  虽然民办高校管理模式是“法人治理”,不是像公办高校那样要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管理理应发挥党委的作用。《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九条规定:民办学校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民办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样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指出,坚持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的,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我国高校的优势。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基于利益驱动和市场的需求,大多偏重于专业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不符合中国民办大学发展要求的。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平衡和结合是决定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前途的关键因素。
  总之,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模式突显的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以及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选择这样的模式,中国的民办高校才有光明的未来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梅贻琦.中国的大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1.
  [2]刘翠兰.民办高校教师薪酬制度与薪酬激励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65.
  [3]周海涛,钟秉林.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4[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7-29,25.
  [4]刘俊贵.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2.
  [5]周国平.社会资本与民办高校资源整合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社会上大多数用工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命。因此,大部分理工科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校人文教育缺位,学生发展失衡。本文从人文教育视域下分析了高职院校毛概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从教材定位、课程定位、能力定位、思想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毛概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职院校;毛概课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资源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大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学校加大对网络教育的扶持力度,网络教育平台加强自我管理,政府发挥引领作用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互联网 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资源;信息素养;共享教育;互联网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摘要:本文总结了作为专业课任课教师项目的出国公派人员的访学心得和学习体会,關注美国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与中国大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对比,讨论如何在回国教学工作中对美国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借鉴,探讨访学经验在本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公派访学;美国大学;中国大学;教学对比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
摘要:毕业实习是学生获得市级生产知识的有效方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分析草业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草业科学毕业实习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对如何构建毕业实习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草业科学;毕业实习;教学质量;考核方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5-0173-02  新疆有
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在世界职业技能大赛、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民航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大背景下,第九届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民航安全检查员技能大赛如期举行。大赛对促进专业课程改革、双证融通、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说明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对于民航安检专业建设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
摘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助推器。本文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以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为着手,从制定周密计划、速读竞赛图纸、高效技能训练、细微体贴“心育”、因明果断决定、不断总结与反思等方面措施,阐述如何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中图分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备受各方重视,陕西省实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高校落实“双创”工作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大创计划”培养中存在师资队伍、管理体制、设施条件及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本文结合本校实际,从以上几个问题出发,探究我校“大创计划”培养中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创计划”;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探索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以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为突破口,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学院13号公寓楼——纳兰阁为实践对象,成立以教工党员牵头的公寓服务站。按照“四个结合”的工作要求,运用“三个走进,三个注重,三个针对”的工作方法,从公寓文化建设入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的公寓党建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公寓;党
摘要:为了了解当今职业教育背景下残疾学生的就业状况,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残障生就业主要存在缺乏职业意识、沟通障碍、家庭支持力度低、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完善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法律政策;给予残疾人家庭更多的支持,帮助其端正就业观;各方加强合作,做好转衔服务工作,优化资源整合,更好地促进残障学生就业及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残障学生;就业;职业教育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结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点,构建了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实施情况,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学分制;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22-02  随着学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地方本科院校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