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上扁舟》中自然的本质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上扁舟》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篇短篇小说。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出现了诸多意象,本文通过分析“舟”、“海鸥”以及“划船”动作的两重意象,探索《海上扁舟》中自然的本质。
  【关键词】《海上扁舟》;双重意象;自然
  【作者简介】杨文颖(1989.7.1- ),女,侗族,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贵州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海上扁舟》是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四人——船长、记者、加油工以及厨子在海难后,通过一叶扁舟存活下来的经历。海难后,四人只能挤在一个空间狭小的小舟上,为了生存与狂风以及海浪作斗争。《海上扁舟》不仅讲述了一个传奇的冒险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诸多意象,如“海”、“海鸥”、“划船”动作以及“舟”等。“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而本文提到的“双重意象”指的是客观物体经过创造而具有了双重含义,并且这两个含义彼此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海上扁舟》中,部分意象是含有双重含义的,其中最为明显是:“舟”、“海鸥”以及“划船”动作。“舟”既象征了“威胁”,又象征了“避难所”;“海鸥”象征着“自由”,同时又象征了“束缚”;“划船”动作既象征了“惩罚”,又象征着“救赎”。这些意象所具有的截然相反的双重含义,揭示了自然的本质。
  一、“舟”的双重意象
  舟在《海上扁舟》中的描述是空间极其狭小的,如文中写道“许多人家里应该有一个比这叶小舟大一些的澡盆”。海难之后,船长、记者、加油工以及厨子四人只能挤在空间狭小的小舟之中,此时小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四人的一种威胁,因为它是小而脆弱的,总是随时面临着被摧毁的可能。文中描述到坐在船上“就像騎在一匹弓着背,不停地跳跃,要把马背上的人摔下去的野马身上。”小舟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般,在大海上腾跃,颠簸,渴望着摆脱“背”上的束缚。作者用“野马”来形容小舟,可见小舟是尚未被人“驯服”的,是危险的,是威胁着他们生命的。四人被困在狭小的扁舟之中,而小舟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狂暴的海浪以及狂风所摧毁。在狂野的大海中,这四人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是脆弱的,是危险的,“舟”在这里无疑象征着一种“威胁”。
  而另一方面,舟又是这四人赖以生存的唯一空间。如果没有这一叶扁舟乘载着他们,或者说一旦离开了这叶扁舟,这四人则毫无疑问会被这狂野的大海所吞没,化为乌有。是舟将他们与大海相隔离,是舟保护着他们,让他们免于溺亡。舟在这里又意味着一个“避难所”。在汹涌的大海上,小舟在海浪与大风的作用下,不断地在海水中打滚,任凭着大海的摆布,随时随地都有沉没的可能,但是却“神奇地保持不翻。”一直保持着某种平衡,如避难所般保护着这四人的生命。文中又提到“但海仍像以前那样,继续猛烈地扑向小船。小船不再前进,竭力与之斗争并战胜之。”小舟不但被动地保持着平衡,也主动地去与大海恶劣的环境作斗争。“舟”在这里成了这四人在海上存活的唯一“避难所”。
  由此可见,“舟”在这篇小说中包含着含义截然相反的双重意象,既象征着一种对人类的“威胁”,又象征着能够庇护人们的“避难所”。
  二、“海鸥”的双重意象
  海鸥在《海上扁舟》中的描述中是自由自在的。可以从很多描述中看出。如“绒布色的海鸥时而飞近,时而远去。”海鸥自由自在地在海上翱翔,它们没有受到任务事物的束缚,面对海鸥的自由自在,“小船上有人很羡慕它们。”因为小船上的四人此时此刻正身陷在极度的危险与束缚之中,而海鸥却没有受到大海、海浪或风的束缚。当四人恐惧大风的时候,海鸥却是在“迎着风做斜线飞行”,风是自然的一部分,海鸥在风中的游刃有余,体现了它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自然在此时不但没有束缚它们,反而助它们飞行得更加流畅而自由。小船上四人对海鸥的羡慕,实际上是一种对自由的渴望。“海鸥”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自由”。
  然而另一方面,“海鸥”意象又意味着“束缚”。四人逐渐开始认为海鸥是“可怕和不吉利”的。小船上的四人开始厌恶起海鸥来,他们对海鸥的厌恶,是因为海鸥开始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本来小舟上的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来保持小舟的平衡,如“他们的脊梁骨对于怎样在小船里保持平衡已完全适应了。”海鸥的出现无疑打破了他们的这种平衡,使得他们乘坐的小舟变得摇摇欲坠,对四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海鸥的出现不断对他们造成了威胁,也对他们造成了束缚,如“船长自然想用缆绳的沉重的末端把这鸟给敲走,但他不敢这样做,因为任何一个有力的动作或类似的动作都会把这载重的小船给倾覆了。”海鸥的出现,使得本来做一点点小动作都容易使其倾翻的小船,变得更加的不稳定了,这无疑加大了对四人的束缚。本来他们还能在狭窄的小船中,勉强地变更一下姿势,海鸥的出现使得他们连任何一个有力的动作都不敢发出。从这一方面来看,“海鸥”意象又象征了人们想要摆脱的束缚,只有摆脱了海鸥,束缚,他们才能继续相对“自由地”去保持他们的平衡。
  由此可见,“海鸥”包含着含义截然相反的双重意象,既象征着“自由”,又象征着一种“束缚”。
  三、“划船”动作的双重意象
  “划船”动作是在《海上扁舟》中贯穿始终的,它象征了一种“惩罚”。船桨是“又薄又小”的,似乎“马上就要折断似的”。从对船桨的描述,能看出操桨的不易。小舟上的四人也认为划船对他们来说是“是一种凶暴的惩罚”。因为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划船。而划船对他们来说不但是无聊的,而且对他们的身体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痛苦与伤害,如“对肌肉来说,划船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对脊背来说,这是一种罪过。”无时无刻、没日没夜地划船,他的身体逐渐承受不住这种具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划船让他们几近筋疲力尽,但是他们又不得不继续进行,因此他们认为划船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惩罚。从这一方面来看,“划船”象征着一种“惩罚”。
  然而另一方面,“划船”又象征着一种“救赎”。因为划船是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一种自救行为,只有不停地划船,通过划船来操纵小船,才能使小船保持平衡。如“操桨者的任务就是保持船头翘起,这样巨浪的撞击不致把船倾覆”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是通过划船来保持小舟在海浪与风作用下的平衡的。
  由此可见,“划船”包含着含义截然相反的双重意象,既象征着“惩罚”,又象征着一种“救赎”。
  四、结论
  《海上扁舟》中的的双重意象,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平衡。大海是自然的一种象征。首先,小舟能在大海中保护这四人是因为大海对它有一定的浮力。而另一方面小舟又因为大海的汹涌而摇摇欲坠,几近被大海吞噬。小舟的双重意象无疑表现了一种大海的中立与平衡,因为大海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其次,海鸥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它的双重意象:自由和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也揭示了自然的本质,大自然既能给人以自由,也能带来束缚。因为人源于自然,归于自然,自然能给予人们最终的自由。然而大自然的阴晴不定、变幻莫测,如各种自然灾害,也让人们不知所措,此时又束缚了人们的行动力。大自然再一次表现了它的中立与平衡。最后,“划船”和大海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一种互动行为。自然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进行自身的发展,相当于一种“自救”。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利用、破坏又会遭到自然的反噬,从而自食其果,遭到自然的“惩罚”。因此“划船”的双重意象:惩罚和救赎,再一次表现了自然的中立与平衡。
  通过这些双重意象,可以看出大自然的本质是平衡而中立的,如文中也提到“大自然似乎既不残酷,也不仁慈”一方面“大自然”在“毫无约束地自由地表现自己”,又是“冷漠的”,它能给人们带来威胁。另一方面文中又说道,“风是朝岸上吹去的,这是件好事”,自然又在帮助着人们。由此可见大自然是中立的,也是平衡的,它没有站在任何一边,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只有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大自然,大自然也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斯蒂芬·克莱恩.海上扁舟[M].梅仁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其他文献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d promine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within the society, becoming completely cardless is a trend now as well as in the fu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of cell phone pay
【摘要】结合当前的小学生英语教学开展情况,在分析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从其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入手,结合相关教学实践论述了课堂中教学技巧相关问题,希望对今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所帮助,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苏凌云,甘南州卓尼县柳林小学。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教育
【摘要】蒙古族护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第一种语言蒙古语和第二种语言汉语的影响。因此,对英语学习会产生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本文以通辽一所职业院校为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构建符合蒙授护生英语学习发展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消除她们英语学习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唤醒英语学习原动力,发挥蒙授护生英语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她们英语学习能力,促进其英语学习发展。探索出促进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发展之路。  【关键词】师生学
According to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Theory, learning is based on interaction among people. Parents, peers, and cultural beliefs will influence individual learning (as cited in Mitchell, Myles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用处越来越广泛。因而,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理所当然,作为基础的小学英语也愈来愈重要。而要想打好英语基础,小学英语的教学应该更加的素质化。为此,教师需要打造多元化的英语课堂,综合发展学生的英语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元;高效  【作者简介】王倩平,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光实验小学韩森寨分校。 
【摘要】随着中国新课标实施改革以来,有很大一部分英语教师都在努力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真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方式,明确教育目标,改变教学方法。然而现阶段摆在许多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己对于高职英语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对于怎样提高英语课程教学效率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本文从现实的教学课堂经验出发,对于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加以探索。  【关键词】高职英语;
【摘要】《红楼梦》聚集华夏文明于一身,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记载着大量值得后人研究的茶文化知识。功能对等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强调语义的功能对等。本文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进行研究,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研究《红楼梦》茶文化的精髓,意在使读者掌握茶文化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技能,从而促使茶文化更好地传播。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红楼梦》;茶文
【摘要】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各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多模态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觉模态、視觉模态以及触觉模态等,其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中是指教学设计、教学应用、课堂学习、口语练习以及教学评估五个阶段。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多样化程度不够明显,为多模态理论在其中的应用,能够打破语言壁垒,减轻教学中
論文要旨:夏目漱石と魯迅は近代日本と近代中国を生きた文学者であり、日本文学と中国文学史上の泰斗である。二人とも外国留学の異国体験を持っている。留学先が違うが、その異国体験は後に二人の文学ヘの影響を与えた。日本へ留学に来た魯迅は、漱石文学を愛読していた。後に漱石の作品を翻訳し、『現代日本小説集』附録「作者に関する説明」に夏目漱石の紹介文を書いた。その紹介文から魯迅の漱石観を伺えるのであろう。本論文で
論文要旨:「日本語教授法」というのは何であろう、日本語を教えている教師の立場にして、どのような「教授法」は学習者に対する最も適切な「教授法」であろう。つまり、教師としての一番大切なコースデザインとはいったい何かいいのであろう。新しい教育理念の誕生、新しい教授法の誕生と共に日本語を教える教師の役割はいったい何だろう。本論文はこれらの問題について検討したいのである。  「日本語教育」と「国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