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绪作为非智力因素在现代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教学中情绪管理理论和策略的探讨, 可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中情绪管理的重视。
关键词:教学;情绪;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88-01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对于情绪,我们无法直接观测个体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推断其情绪如何。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和优劣,但一般可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管理一词,源自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一、师生情绪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唤醒学生课堂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课堂中的情绪, 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快的状态中, 这有利于学生思路开阔、思维集中, 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把学习的知识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情绪被唤醒的程度越高越好。心理学家 ( Hebb , 1955 ) 指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中等唤醒水平, 最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中,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发现说外界刺激比主观意志对注意有着更大的竞争力 , 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总是先于认知而发生的。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式多变的教学手段, 人为的创造教学刺激事件, 提高学生课堂情绪的感受性, 增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显示,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学生对愉快事件的记忆要强于对不愉快事件的记忆。这是因为人倾向于保持正性情绪而忘掉负性情绪, 而且对正性情绪材料比负性情绪材料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精细加工;其次, 对情绪性材料的记忆比中性材料或事件的记忆好。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良好的课堂情绪气氛,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 学生们习得的知识将与学习时愉悦的情绪一起储存他们的记忆中。如果在课堂中遇到相同情绪的唤起时, 他们更容易提取信息, 由此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效果显著增加。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
(一)教师自身情绪的管理。
教师也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人,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对整个课堂的氛围以及对学生的情绪状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是由他人的情绪诱发自身情绪的发生,如果教师今天遇到喜事,很开心地来到课堂,那整个课堂必定充满愉悦的气氛,学生的情绪自然也是愉悦的;如果教师今天遇到不好的事,带着郁闷、伤感的情绪来到课堂,那么整个课堂的氛围必定是沉闷的,并且学生也会感到莫名的不开心。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着学生,诱发着学生情绪的发生,而情绪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充满着积极情绪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效果都好于充满消极情绪的课堂,并且这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必须控制自身的情绪,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就要抛掉个人情绪,以一个师者的身份来到课堂,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和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或喜或怒,对待事情要张弛有度,尽量赋予其正面情绪。
(二)学生情绪的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绪的管理是主要的。只有把握学生的情绪,对症下药,科学管理学生的情绪,才会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課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情绪,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尤其对消极情绪要特别注意,及时帮助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综合运用激励法、交流法、积极的暗示等情绪管理方法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管理,使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重评,将学生的注意资源分配到当前的认知任务上,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对学习形成正确的归因。
其次, 要接纳学生各种正常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于学生的各种合理、正常的情绪要全盘接纳,对于学生的积极快乐的情绪要尽力维系,对于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对症下药, 引导其逐渐转变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 用一种平和或者愉悦的情绪逐步取而代之。当学生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实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暗示自己学生的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 教师自身的情绪张力就会下降, 内心会立即恢复安静平和。用这种良好的心态管理学生的种种情绪会事半功倍, 但要切忌被学生的不良情绪所牵制,这会使事情的结果适得其反。
然后, 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情绪。教师在接纳了学生的各种正常的情绪之后,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表达各自的情绪。这种表达并非是任由学生喜怒无常地肆意发泄, 而是教会学生缓和与转变自身的情绪,同样的意思,学会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进行表达。学生总是喜欢自由,但教师喜欢控制学生,让他们的情绪不能得到自然的释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理性层面接纳学生的一切正常情绪, 就不会再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控制学生的正常情绪, 而是进行合理疏导,巧妙利用多种方式调节学生消极的情绪,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
最后,学生同伴的情绪也可转化成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生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之中,每天都与各种性格的同伴打交道与其中一些同伴也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情感上互通,他们相互理解和支持。当同伴因失去亲人而伤心时,学生也会同样感到伤心,这是基于感情之上的情感互通,学生同伴的情绪移情到学生上,这时学生就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将这份悲痛转化成正面的情绪,并且帮助学生同伴尽快走出这消极情绪。
总之,情绪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人本原理,是从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强调保持乐观心态;强调使人的情绪、人性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高效课堂也强调我们教师对课堂的追求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成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情绪;情绪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88-01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对于情绪,我们无法直接观测个体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推断其情绪如何。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和优劣,但一般可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管理一词,源自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一、师生情绪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唤醒学生课堂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课堂中的情绪, 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和愉快的状态中, 这有利于学生思路开阔、思维集中, 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把学习的知识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情绪被唤醒的程度越高越好。心理学家 ( Hebb , 1955 ) 指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有效的情绪管理是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中等唤醒水平, 最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二)增强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中,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发现说外界刺激比主观意志对注意有着更大的竞争力 , 这是因为人的情绪总是先于认知而发生的。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式多变的教学手段, 人为的创造教学刺激事件, 提高学生课堂情绪的感受性, 增强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记忆的效果。
心理学研究显示, 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 学生对愉快事件的记忆要强于对不愉快事件的记忆。这是因为人倾向于保持正性情绪而忘掉负性情绪, 而且对正性情绪材料比负性情绪材料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精细加工;其次, 对情绪性材料的记忆比中性材料或事件的记忆好。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良好的课堂情绪气氛,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 学生们习得的知识将与学习时愉悦的情绪一起储存他们的记忆中。如果在课堂中遇到相同情绪的唤起时, 他们更容易提取信息, 由此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效果显著增加。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
(一)教师自身情绪的管理。
教师也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人,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对整个课堂的氛围以及对学生的情绪状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是由他人的情绪诱发自身情绪的发生,如果教师今天遇到喜事,很开心地来到课堂,那整个课堂必定充满愉悦的气氛,学生的情绪自然也是愉悦的;如果教师今天遇到不好的事,带着郁闷、伤感的情绪来到课堂,那么整个课堂的氛围必定是沉闷的,并且学生也会感到莫名的不开心。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着学生,诱发着学生情绪的发生,而情绪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充满着积极情绪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效果都好于充满消极情绪的课堂,并且这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必须控制自身的情绪,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就要抛掉个人情绪,以一个师者的身份来到课堂,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和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或喜或怒,对待事情要张弛有度,尽量赋予其正面情绪。
(二)学生情绪的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绪的管理是主要的。只有把握学生的情绪,对症下药,科学管理学生的情绪,才会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課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情绪,充分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尤其对消极情绪要特别注意,及时帮助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综合运用激励法、交流法、积极的暗示等情绪管理方法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管理,使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重评,将学生的注意资源分配到当前的认知任务上,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对学习形成正确的归因。
其次, 要接纳学生各种正常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对于学生的各种合理、正常的情绪要全盘接纳,对于学生的积极快乐的情绪要尽力维系,对于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要对症下药, 引导其逐渐转变不良情绪和消极心态, 用一种平和或者愉悦的情绪逐步取而代之。当学生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事实时,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暗示自己学生的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这样一暗示, 教师自身的情绪张力就会下降, 内心会立即恢复安静平和。用这种良好的心态管理学生的种种情绪会事半功倍, 但要切忌被学生的不良情绪所牵制,这会使事情的结果适得其反。
然后, 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情绪。教师在接纳了学生的各种正常的情绪之后,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表达各自的情绪。这种表达并非是任由学生喜怒无常地肆意发泄, 而是教会学生缓和与转变自身的情绪,同样的意思,学会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进行表达。学生总是喜欢自由,但教师喜欢控制学生,让他们的情绪不能得到自然的释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理性层面接纳学生的一切正常情绪, 就不会再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控制学生的正常情绪, 而是进行合理疏导,巧妙利用多种方式调节学生消极的情绪,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
最后,学生同伴的情绪也可转化成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生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之中,每天都与各种性格的同伴打交道与其中一些同伴也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情感上互通,他们相互理解和支持。当同伴因失去亲人而伤心时,学生也会同样感到伤心,这是基于感情之上的情感互通,学生同伴的情绪移情到学生上,这时学生就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将这份悲痛转化成正面的情绪,并且帮助学生同伴尽快走出这消极情绪。
总之,情绪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人本原理,是从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出发,强调保持乐观心态;强调使人的情绪、人性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高效课堂也强调我们教师对课堂的追求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达成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