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奠定下初中体育教学基调,即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学习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学习、合作和探究等活动。因此,我们要更新体育教学的观念、探究新教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其可以切实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有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下面简要谈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运用这一问题。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分组活动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心理品质乃至人文素养、达成终身学习能力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的“一言堂”现象,革新过分强调课堂结构模式化的现象。如以前的体育课严格分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将课堂限定过于严格,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他们的合作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一切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不仅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的团结互助意识。而开展分组教学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共同提高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分组活动的分法很多,比如男女生混合分组,体育能力强弱分组等。我们的分组要讲求民主化、合理化、人文化,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及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分组,一方面,让班级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接触、交流的机会,更让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改变学生分组活动的角色,让他们更能体悟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运动技能。
二、营造师生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能动发挥
体育老师一般给人的感觉是严厉有余,宽容、关爱不够。但事实上,相对于文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没有严格的文化考试,因此,学生们在体育学习中感受的压力没有文化科那么强烈,对体育老师的畏惧、排斥反而没有十分浓厚。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是文化学习的有效调节,学生一般还是喜欢上体育课程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体育老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应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的教学、学习氛围。如性格外向且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喜欢跟老师探讨运动明星,那么,我就让他们知道运动明星们更多的艰辛与磨难;而性格内向、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生怕老师批评、指责,我就鼓励他们要坚持、多努力,尽力就行。我从不斥责、挖苦那些在体育能力方面暂时欠缺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能力可能不足,但是人格、尊严却是与其他同学一样重要。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不再是“路边鼓掌的人”,他们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良好的师生教学氛围,能够推动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他们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在教学活动中,我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之前就感受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要点,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削减学生的畏惧情绪。在教学中,我让运动能力强的同学做示范,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而放手让他们自己研究,合作解决运动技巧的重难点;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体育教学活动参与率高,小组合作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明显。
三、重视评价手段运用,增强合作学习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一定的评价、推动机制,不能盲目、随意。首先,分组合作中,要注意兼顾学生体育能力差异,通过有效、合理搭配,让他们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动力。对于同一训练动作、项目,采用相邻两组互助法、竞赛法;让组内、组外都形成讨论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互助中进步,在讨论中提高,在批评中发现差距。初中生一般都有好胜的心理,也有着一定的团队意识,适时采用竞赛活动,激发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组员们的相互依靠与相互支持,而让小组成员自己去评价同学、小组,往往更能提高协作力,实现共同进步。当然,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全面地、客观地对学生们予以评价,每节课都要做点评,指出优点,批评不足,提出要求,并能切实做到将平时体育成绩和表现与最终考核结合。明确制度和要求,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小组乃至每一组员。
“小组合作学习”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其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在素质教学方面应起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分组活动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品质、心理品质乃至人文素养、达成终身学习能力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的“一言堂”现象,革新过分强调课堂结构模式化的现象。如以前的体育课严格分成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程式化教学模式将课堂限定过于严格,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他们的合作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一切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不仅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的团结互助意识。而开展分组教学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共同提高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分组活动的分法很多,比如男女生混合分组,体育能力强弱分组等。我们的分组要讲求民主化、合理化、人文化,有效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能力及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分组,一方面,让班级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接触、交流的机会,更让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改变学生分组活动的角色,让他们更能体悟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运动技能。
二、营造师生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能动发挥
体育老师一般给人的感觉是严厉有余,宽容、关爱不够。但事实上,相对于文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没有严格的文化考试,因此,学生们在体育学习中感受的压力没有文化科那么强烈,对体育老师的畏惧、排斥反而没有十分浓厚。另一方面,体育运动是文化学习的有效调节,学生一般还是喜欢上体育课程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体育老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应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的教学、学习氛围。如性格外向且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喜欢跟老师探讨运动明星,那么,我就让他们知道运动明星们更多的艰辛与磨难;而性格内向、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生怕老师批评、指责,我就鼓励他们要坚持、多努力,尽力就行。我从不斥责、挖苦那些在体育能力方面暂时欠缺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能力可能不足,但是人格、尊严却是与其他同学一样重要。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不再是“路边鼓掌的人”,他们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良好的师生教学氛围,能够推动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他们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良好的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在教学活动中,我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运动之前就感受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要点,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削减学生的畏惧情绪。在教学中,我让运动能力强的同学做示范,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而放手让他们自己研究,合作解决运动技巧的重难点;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体育教学活动参与率高,小组合作学习气氛浓厚,教学效果明显。
三、重视评价手段运用,增强合作学习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一定的评价、推动机制,不能盲目、随意。首先,分组合作中,要注意兼顾学生体育能力差异,通过有效、合理搭配,让他们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动力。对于同一训练动作、项目,采用相邻两组互助法、竞赛法;让组内、组外都形成讨论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互助中进步,在讨论中提高,在批评中发现差距。初中生一般都有好胜的心理,也有着一定的团队意识,适时采用竞赛活动,激发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组员们的相互依靠与相互支持,而让小组成员自己去评价同学、小组,往往更能提高协作力,实现共同进步。当然,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全面地、客观地对学生们予以评价,每节课都要做点评,指出优点,批评不足,提出要求,并能切实做到将平时体育成绩和表现与最终考核结合。明确制度和要求,激励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小组乃至每一组员。
“小组合作学习”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种新模式的尝试,其优势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体育教学在素质教学方面应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