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的大学生有不少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感兴趣,而我,作为一个在以色列留学的中国人,在观察他们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竟然有不一样的发现。
特拉维夫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未必比我俄语系的同学勤奋刻苦,但他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是真感兴趣。作为俄语系的学生,我很好奇外国同龄人如何学外语,而他们喜欢和我聊中国。在同这些以色列学生的交往中,我常被他们启发,也得知了好些中文系教授的八卦。比照以色列人学习中文的痛苦和学生对教授的揶揄,想到自己在俄语系“摸爬滚打”的种种,不禁感慨:天下语言狗都是一家。
犹太人的聪明是因为太懒?
光明小姐是我的学生,每周找我上一次中文课。她去过中国两次,第一次折了腿,第二次坏了胃。但说起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姑娘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
光明小姐在中国时,常被人问及来自哪里。听闻姑娘来自以色列,对方无一例外都竖起大拇指:“犹太人,聪明!很聪明!”起初,光明小姐只觉莫名—怎么见面不到五分钟,中国人就知道我很聪明?后来她明白了,犹太人在中国的形象与其在欧洲的形象截然不同。在中国,“犹太人”就是精明、富有、勤勉的代名词。光明小姐决心纠正中国人对犹太人的错误印象。此后再遇到对其竖大拇指的中国人,她就使出浑身解数,用蹩脚的中文竭力说服对方:“犹太人并不都那么聪明。比如我,我就很蠢!”
一次,我和光明小姐一起去洛德镇做志愿者,教当地的阿拉伯中学生。课余时间我和光明小姐聊起为什么以色列人这么能创 新。
她说,一是被安全形势所迫,二是因为我们懒。因为懒,所以要想办法偷懒,因此以色列人总在挖空心思琢磨如何能少花时间精力达到同样的效果。以色列人喜欢不同的解决方案,总要挖空心思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以色列人喜欢争辩,争到最后经常会跟你说:“其实我一开始就同意你的立场,只不过习惯性要反驳而已。”
我:“那你觉得中国人呢?”
她:“你们中国人比我们努力得多,但很多时候对‘为什么努力’却并不明确。你们比较擅长给定目标后去执行,却不大擅长找目标。而且你们喜欢同一种方法坚持到底,这跟我们老想尝试新方法很不一样。”
赞美要大声说出口
饶是我在国内就听过不少西方国家老师与学生关系平等的传闻,也仍然被这些大言不惭的以色列人弄得哭笑不得。
刚到以色列时我去听了一次中文课。那天的课文题为《迟到、早退、礼貌》。老师每讲完一句课文就提问:“在以色列也这样 吗?”
“在以色列不这样!”
“在以色列学生发言会先举手吗?”“不会!我们经常打断老师!”
“在以色列怎么称呼老师呢?”“叫名 字!”
“在以色列学生迟到吗?”“我们天天迟到!”
看起来,以色列的学生不那么“规矩”,但他们聊起老师却总是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以色列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他们都会给老师带礼物,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谢。中文系学生给老师送鲜花、送蛋糕、送糖果、送自制的贺卡,我还见过日语系学生自己做寿司送给老师。
在学期最后一天,托利跟我说他专门在课后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向她道谢。
“她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不仅教中文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而且她让我觉得,她就是我以后想要成为的人。而且她特别特别谦虚,她那么有才能,可是她那么谦虚。不管我们多么无理取闹,她从来不恼。唉!你真的无法体会她有多么好!”
但托利也有些不解:“不过她看起来挺不自在的。”
我:“我懂你对她的感激,也相信在场的其他老师不会心存芥蒂,但你说得那么直白,赞美得又那么夸张,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多少还是有些过了,起码考虑下在场其他老师的感受吧。”
托利:“一点儿不夸张!我就是要用我们以色列人的方式赞美她,让她知道,也让在场的老师都知道,她是多么棒的人。她就是好,她应该接受学生的感激,应该知道并承认自己多么好。其他老师也应该看到我们学生是多么尊敬她!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要把自己的才能和对别人的赞美搞得藏藏掖掖的 呢?”
以色列人眼里的中国:
只有李小龙和“Made in China”
我经常会问我的外国朋友,“什么是中国”,我的一位捷克室友说,她想到的首先是好莱坞的花木兰、满街长辫子的黄皮肤人和遍地廉价且质量低劣的商品。
一次以色列中文系学生的新年晚会上,我把这个问题再一次抛给了以色列人。他们首先想起的是李小龙、成龙、姚明,再思考一下,会想起无处不见的“Made in China”。他们眼中的中国和孔子学院展示的那个优雅体面的中国相去甚远。
近年来,中国不遗余力地对外传播古老中华文化,但收效甚微。外国友人的直言不讳,让我思考:在我们这些自称来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的故乡,扶老人都已经要三思而后行,我们却还大言不惭地向外国人推销“仁义礼智信”,哪怕在中国,这训诫早已变成了一袭爬满虱子的袍。
这场以“中国”为主题的色列人春晚,边唱中文边劲歌热舞的以色列人却看得我心里难过。今天的中国人已无力创造价值观,却仍在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吆喝着自己都不信的训诫,哪怕其只剩下诸如“上课从不迟到早退”般苍白的教条。
不过,价值观吸引不了别人?没关系,我们有钱!
5月,中国买下了以色列最负盛名的奶制品企业;6月,孔子学院的奖学金诱惑让中文系学生偷偷将同学中文晚会的PPT歌词改成了“法气功”。未来中国还能靠金钱走多远?
中国能用钱买下Tnuva(以色列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可是买不到以色列人对其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在这宣纸、脸谱、银白衣袂和五彩龙舟之外,我们遗失的已太 多。
特拉维夫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未必比我俄语系的同学勤奋刻苦,但他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是真感兴趣。作为俄语系的学生,我很好奇外国同龄人如何学外语,而他们喜欢和我聊中国。在同这些以色列学生的交往中,我常被他们启发,也得知了好些中文系教授的八卦。比照以色列人学习中文的痛苦和学生对教授的揶揄,想到自己在俄语系“摸爬滚打”的种种,不禁感慨:天下语言狗都是一家。
犹太人的聪明是因为太懒?
光明小姐是我的学生,每周找我上一次中文课。她去过中国两次,第一次折了腿,第二次坏了胃。但说起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姑娘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
光明小姐在中国时,常被人问及来自哪里。听闻姑娘来自以色列,对方无一例外都竖起大拇指:“犹太人,聪明!很聪明!”起初,光明小姐只觉莫名—怎么见面不到五分钟,中国人就知道我很聪明?后来她明白了,犹太人在中国的形象与其在欧洲的形象截然不同。在中国,“犹太人”就是精明、富有、勤勉的代名词。光明小姐决心纠正中国人对犹太人的错误印象。此后再遇到对其竖大拇指的中国人,她就使出浑身解数,用蹩脚的中文竭力说服对方:“犹太人并不都那么聪明。比如我,我就很蠢!”
一次,我和光明小姐一起去洛德镇做志愿者,教当地的阿拉伯中学生。课余时间我和光明小姐聊起为什么以色列人这么能创 新。
她说,一是被安全形势所迫,二是因为我们懒。因为懒,所以要想办法偷懒,因此以色列人总在挖空心思琢磨如何能少花时间精力达到同样的效果。以色列人喜欢不同的解决方案,总要挖空心思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以色列人喜欢争辩,争到最后经常会跟你说:“其实我一开始就同意你的立场,只不过习惯性要反驳而已。”
我:“那你觉得中国人呢?”
她:“你们中国人比我们努力得多,但很多时候对‘为什么努力’却并不明确。你们比较擅长给定目标后去执行,却不大擅长找目标。而且你们喜欢同一种方法坚持到底,这跟我们老想尝试新方法很不一样。”
赞美要大声说出口
饶是我在国内就听过不少西方国家老师与学生关系平等的传闻,也仍然被这些大言不惭的以色列人弄得哭笑不得。
刚到以色列时我去听了一次中文课。那天的课文题为《迟到、早退、礼貌》。老师每讲完一句课文就提问:“在以色列也这样 吗?”
“在以色列不这样!”
“在以色列学生发言会先举手吗?”“不会!我们经常打断老师!”
“在以色列怎么称呼老师呢?”“叫名 字!”
“在以色列学生迟到吗?”“我们天天迟到!”
看起来,以色列的学生不那么“规矩”,但他们聊起老师却总是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以色列学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学期的最后一堂课,他们都会给老师带礼物,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感谢。中文系学生给老师送鲜花、送蛋糕、送糖果、送自制的贺卡,我还见过日语系学生自己做寿司送给老师。
在学期最后一天,托利跟我说他专门在课后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向她道谢。
“她真的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不仅教中文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而且她让我觉得,她就是我以后想要成为的人。而且她特别特别谦虚,她那么有才能,可是她那么谦虚。不管我们多么无理取闹,她从来不恼。唉!你真的无法体会她有多么好!”
但托利也有些不解:“不过她看起来挺不自在的。”
我:“我懂你对她的感激,也相信在场的其他老师不会心存芥蒂,但你说得那么直白,赞美得又那么夸张,对中国人来说可能多少还是有些过了,起码考虑下在场其他老师的感受吧。”
托利:“一点儿不夸张!我就是要用我们以色列人的方式赞美她,让她知道,也让在场的老师都知道,她是多么棒的人。她就是好,她应该接受学生的感激,应该知道并承认自己多么好。其他老师也应该看到我们学生是多么尊敬她!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要把自己的才能和对别人的赞美搞得藏藏掖掖的 呢?”
以色列人眼里的中国:
只有李小龙和“Made in China”
我经常会问我的外国朋友,“什么是中国”,我的一位捷克室友说,她想到的首先是好莱坞的花木兰、满街长辫子的黄皮肤人和遍地廉价且质量低劣的商品。
一次以色列中文系学生的新年晚会上,我把这个问题再一次抛给了以色列人。他们首先想起的是李小龙、成龙、姚明,再思考一下,会想起无处不见的“Made in China”。他们眼中的中国和孔子学院展示的那个优雅体面的中国相去甚远。
近年来,中国不遗余力地对外传播古老中华文化,但收效甚微。外国友人的直言不讳,让我思考:在我们这些自称来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的故乡,扶老人都已经要三思而后行,我们却还大言不惭地向外国人推销“仁义礼智信”,哪怕在中国,这训诫早已变成了一袭爬满虱子的袍。
这场以“中国”为主题的色列人春晚,边唱中文边劲歌热舞的以色列人却看得我心里难过。今天的中国人已无力创造价值观,却仍在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吆喝着自己都不信的训诫,哪怕其只剩下诸如“上课从不迟到早退”般苍白的教条。
不过,价值观吸引不了别人?没关系,我们有钱!
5月,中国买下了以色列最负盛名的奶制品企业;6月,孔子学院的奖学金诱惑让中文系学生偷偷将同学中文晚会的PPT歌词改成了“法气功”。未来中国还能靠金钱走多远?
中国能用钱买下Tnuva(以色列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可是买不到以色列人对其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在这宣纸、脸谱、银白衣袂和五彩龙舟之外,我们遗失的已太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