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舆论量化是适应青年大学生的舆论思维特点,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提出的新的教育思路。本文从信息广度传播与测量适度参与结合、测度过程公开与决策结果公开兼重、科学量化测度与非量化式反馈并行三个方面阐述了舆论量化实施中应遵循的三原则,并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个新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教育传播 舆论 量化 班级管理
在信息传播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占网民数量大比重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提前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主体组成部分。从而,他们特有的舆论共性与思维习惯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角度来说,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外,作为最基本的舆论生活组织载体,班级管理决策中,舆论处理则对大学生舆论思维的形成具有更直接的影响。
“舆论量化”正是适应青年大学生舆论思维特点,而提出的有效的班级管理决策舆论处理新模式。首先,从年龄经历与知识水平两个层面来说,青年大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特征的社会群体,从而决定了他们的舆论观念以对“公平、公正”意识的追求为主要表现特征。“量化”正是实现“公平、公正”的最有效体现方式。其次,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决策中需要大量的舆论采集、整理、分析等基础性工作,而将舆论科学“量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也是优化舆论环境、化解舆论危机的最佳渠道。
舆论要量化,舆论也可量化。套用拉斯韦尔的著名的传播模式,教育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借鉴大众舆论传播舆论的测度与量化研究理论,加以教育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决策中舆论量化是科学可行的应用理论体系,具体体现在三项基本原则。
一、信息广度传播与测量适度参与结合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式多样,导致其头脑中教育者的权威意识越来越淡,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再适应。既然教育是一种平等的、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那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息传播的广度就决定了教育的力度。另外,信息传播是舆论产生的前提与根源。班级管理决策前期的信息要广度传播,比如,班级要进行某项重要的决议,那就让所有的同学提前知道这是一项什么决议内容,有哪些规定,又采取什么的方式,知道的同学越多越好。前期的信息广度传播会消除伴随舆论产生的不真实的次生信息传播,从而让舆论产生在一个积极健康真实的环境。
班级管理决策中的舆论量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评议。但评议测量的参与范围却并不是越广越好,这里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具体参与比例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决策而定,但有一点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要体现代表性。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思维意识和叛逆思想,对组织决策的关注点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某项评议和自己没关系,就对此舆论测量没有兴趣,甚至对全员性的评仪要求产生逆反,效果可想而知。评仪代表产生的过程就是对代表所履行职责重要性的意识强化,实践证明,面对面的、非强制性的测量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测度过程公开与决策结果公开兼重
信息公开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或组织建设过程中民主进步的标志,更是通过信息维系其正常运转的纽带。大到一个社会是如此,小到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在班级组织决策中推行信息公开制度,不但有利于班级的组织管理,还将对青年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及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在信息公开的所有内容中,决策结果的公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班级群体关注的焦点,是组织群体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班级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和决策目标。如果决策结果不能有效公开,那么,所有内容信息的公开都将并变得毫无意义。决策结果的公开,才是有效实现舆论监督最终的王牌。
然而,决策结果公开固然重要,测度过程却不容忽视。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项班级决策的制定都是符合科学的评议规定与程序,在认真地做了大量舆论测度数据统计之后,决策结果在大家的预料之内,并且及时公开,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次生的反对舆论产生。经过实践得出结论,除了结果要公开,舆论测度过程也要及时公开。只有让学生们都看得见舆论采集、处理的每个重要环节,亲身参与到舆论与结果孕育诞生的过程,才能使决策结果产生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另外,在结果得出之前,过程或测度方法更容易被认可,而过程得到认可之后,决策结果也会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群体完全来自身利益考虑而产生的次生舆论。信任是一切舆论处理的前提,而只有过程公开,舆论量化的实际意义才能完整。
三、科学量化测度与非量化式反馈并行
舆论量化,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运算,而是一个科学的测度系统。要提前制定出详实完备的测度细则与统计标准,测度过程一般包括排序优先选择法、观点程度区分选择法、认可投票等方法,统计则根据测度方法分为票数统计与序列数字统计两种。有三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舆论量化的标准一定是以班级学生基本认可为提前,而且保证通过此标准测度
参考出来的决策结果,一定与班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认识保持一致。第二,量化制度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没有可行性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好听不好用。第三,测度的各项内容应该包含管理决策需考虑的所有要素。要做到这些,就需在制定测度程序与量化标准时进行提前试验。
当然,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用数学公式计算,也不是舆论量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工作不是机械的统计,科学的量化测度一定要与非量化式的反馈并行。比如,我们在制定舆论量化标准及测度具体程序时,一定要在听取班级同学们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找同学们沟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以此来检验舆论量化体系是否科学可行,并根据同学们的描述性的语言态度來及时调整测度方法与方向。量化的测度只是一个收集群体舆论并将舆论科学体现在决策中的方法或工具,这取代不了我们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状态与想法的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
舆论,是一个社会组织生活中伴随信息传播的产物,舆论,也是一个由青年大学生群体组成的班级在管理决策中不能回避的声音。重视班级管理决策中的舆论处理工作,对青年大学生的舆论思维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促进社会民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舆论量化是适应青年大学生舆论思维特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从管理学角度实践得出的一种新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孔林.论教育中权威存在的可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
[关键词]:教育传播 舆论 量化 班级管理
在信息传播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占网民数量大比重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提前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主体组成部分。从而,他们特有的舆论共性与思维习惯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角度来说,除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外,作为最基本的舆论生活组织载体,班级管理决策中,舆论处理则对大学生舆论思维的形成具有更直接的影响。
“舆论量化”正是适应青年大学生舆论思维特点,而提出的有效的班级管理决策舆论处理新模式。首先,从年龄经历与知识水平两个层面来说,青年大学生都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特征的社会群体,从而决定了他们的舆论观念以对“公平、公正”意识的追求为主要表现特征。“量化”正是实现“公平、公正”的最有效体现方式。其次,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决策中需要大量的舆论采集、整理、分析等基础性工作,而将舆论科学“量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也是优化舆论环境、化解舆论危机的最佳渠道。
舆论要量化,舆论也可量化。套用拉斯韦尔的著名的传播模式,教育就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借鉴大众舆论传播舆论的测度与量化研究理论,加以教育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决策中舆论量化是科学可行的应用理论体系,具体体现在三项基本原则。
一、信息广度传播与测量适度参与结合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式多样,导致其头脑中教育者的权威意识越来越淡,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再适应。既然教育是一种平等的、特殊的信息传播过程,那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息传播的广度就决定了教育的力度。另外,信息传播是舆论产生的前提与根源。班级管理决策前期的信息要广度传播,比如,班级要进行某项重要的决议,那就让所有的同学提前知道这是一项什么决议内容,有哪些规定,又采取什么的方式,知道的同学越多越好。前期的信息广度传播会消除伴随舆论产生的不真实的次生信息传播,从而让舆论产生在一个积极健康真实的环境。
班级管理决策中的舆论量化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评议。但评议测量的参与范围却并不是越广越好,这里有一个适度的问题。具体参与比例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决策而定,但有一点必须遵循的原则是要体现代表性。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思维意识和叛逆思想,对组织决策的关注点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某项评议和自己没关系,就对此舆论测量没有兴趣,甚至对全员性的评仪要求产生逆反,效果可想而知。评仪代表产生的过程就是对代表所履行职责重要性的意识强化,实践证明,面对面的、非强制性的测量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
二、测度过程公开与决策结果公开兼重
信息公开制度,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或组织建设过程中民主进步的标志,更是通过信息维系其正常运转的纽带。大到一个社会是如此,小到一个组织也是如此。在班级组织决策中推行信息公开制度,不但有利于班级的组织管理,还将对青年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及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在信息公开的所有内容中,决策结果的公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班级群体关注的焦点,是组织群体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班级组织管理的核心问题和决策目标。如果决策结果不能有效公开,那么,所有内容信息的公开都将并变得毫无意义。决策结果的公开,才是有效实现舆论监督最终的王牌。
然而,决策结果公开固然重要,测度过程却不容忽视。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项班级决策的制定都是符合科学的评议规定与程序,在认真地做了大量舆论测度数据统计之后,决策结果在大家的预料之内,并且及时公开,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次生的反对舆论产生。经过实践得出结论,除了结果要公开,舆论测度过程也要及时公开。只有让学生们都看得见舆论采集、处理的每个重要环节,亲身参与到舆论与结果孕育诞生的过程,才能使决策结果产生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另外,在结果得出之前,过程或测度方法更容易被认可,而过程得到认可之后,决策结果也会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群体完全来自身利益考虑而产生的次生舆论。信任是一切舆论处理的前提,而只有过程公开,舆论量化的实际意义才能完整。
三、科学量化测度与非量化式反馈并行
舆论量化,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运算,而是一个科学的测度系统。要提前制定出详实完备的测度细则与统计标准,测度过程一般包括排序优先选择法、观点程度区分选择法、认可投票等方法,统计则根据测度方法分为票数统计与序列数字统计两种。有三点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舆论量化的标准一定是以班级学生基本认可为提前,而且保证通过此标准测度
参考出来的决策结果,一定与班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认识保持一致。第二,量化制度要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没有可行性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好听不好用。第三,测度的各项内容应该包含管理决策需考虑的所有要素。要做到这些,就需在制定测度程序与量化标准时进行提前试验。
当然,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用数学公式计算,也不是舆论量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的工作不是机械的统计,科学的量化测度一定要与非量化式的反馈并行。比如,我们在制定舆论量化标准及测度具体程序时,一定要在听取班级同学们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并在执行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找同学们沟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以此来检验舆论量化体系是否科学可行,并根据同学们的描述性的语言态度來及时调整测度方法与方向。量化的测度只是一个收集群体舆论并将舆论科学体现在决策中的方法或工具,这取代不了我们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状态与想法的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
舆论,是一个社会组织生活中伴随信息传播的产物,舆论,也是一个由青年大学生群体组成的班级在管理决策中不能回避的声音。重视班级管理决策中的舆论处理工作,对青年大学生的舆论思维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也对优化社会舆论环境、促进社会民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舆论量化是适应青年大学生舆论思维特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从管理学角度实践得出的一种新的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孔林.论教育中权威存在的可能.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