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要想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必须要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最大化。一提起家庭教育,大多数人认为是家长对儿童所实施的教育。那么,作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家长,作为儿女的第一任老师,是否具备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呢?作为家庭教育实施者的家长,是否需要接受再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以及家庭教育中问题的个性化、多样化,都要求家长不断地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教育子女的水平。本文以学前儿童家长教育为主题,阐述当前大陆地区学前儿童教育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对策。
所谓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是指社会或学校针对学前儿童的父母所实施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让父母了解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父母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这里所说的家长,主要是指学前儿童的父母,也包括对还在实际上履行父母职责的其他暂时监护人。
一、大陸地区关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现状
自2001年9月1日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中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学前儿童家长接受教育的组织形式,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1、国家关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政策法规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要求关工委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组织老同志指导家庭教育、参与社区教育,协助举办家长学校和校外教育活动基地,编写家庭与校外教育的读本和资料,开展“读书征文”、“科技扶贫”、“老园丁联系户”、“家教一条街”、“校外学习辅导站”、“双拥教育”、“文明共建”等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2004年全国妇联、教育部颁布《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家长学校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还对家长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家长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家长学校的组织与领导、家长学校的检查与评估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中,对家长教育也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和要求。
2、学前儿童家长接受教育的形式
一是家长自我学习。家长出于自觉自愿,或想找到相关幼儿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登陆育儿网站查阅资料、通过bbs交流育儿心得等方式,主动获取育儿教育的知识和经验。
二是幼儿园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学堂等活动。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家长组织起来,由专人进行指导,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及教育理念。目前大陆地区家长学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专题讲座式。主要是聘请相关专家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及咨询。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学校的领导(校长或德育主任)、教师,也有家长本人、社会知名人士等。②家长会议式。教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期1至2次的家长例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家长参与学校的形式,也是很多家长学校所采用的形式。③经验交流式。有些家长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们通过这种形式交流育子经验,一般选举家庭教育成绩突出的家长进行主要演讲,让家长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及经验感染和教育其他的家长,给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④授课教育式。通过编印教材和有关家长教育指导方面的资料组织家长接受教育。⑤“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课堂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
三是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活动。目前社会上举办的与教育相关的活动形式有:①传媒教育式。一些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利用大众传媒的辐射优势,通过开辟栏目或发行资料等方式举办家长学校。②社区网点式。有的地方在城市街道、大型企业等建有“家长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家长会和有利于改善家庭教育方面的活动。③网上家长学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家长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家校e”,“家”代表家庭,“校”代表学校,而“e”具有教育(Education )、电子信息(Electronic Information )、容易(Easiness)三重含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家长们可以通过邮件、博客和一线通等形式相互取得联系。
3、学前儿童家长接受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通过家长学校,还是自学或网络学习,学前儿童家长接受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主,主要是通过授课的形式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不正确理解,纠正家长心中固有的错误观念,向家长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端正家长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态度,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借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家庭观、教育观,从而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指导。另一类主要是向家长传达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某种教育理念的依托下,对孩子的正面、负面行为展开分析,帮助家长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棘手问题,解答家长的疑惑,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及实操性的技巧。
另外,作为学前儿童主体的80后家长来说,相比较以往的家长,他们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高。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认识误区,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教育者的身份,也不能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因此,目前对学前儿童家长所开展的教育,依旧将重点放在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的态度上。
二、问题
自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尤其是在家长学校的推广和努力下,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幼教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
1、政策层面缺乏实操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部幼儿教育法规。这些法规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往往缺乏实操性,也就是说,在怎么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方面的分工不明确,措施不具有强制性,导致政策的实效性差。另外,有关家长学校的政策也是泛指各类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的家长学校,尚未针对幼儿园制订专门的政策。这可以从2010年全国两会委员们的提案中看到端倪。委员们的议案主要集中在幼儿入托难、幼儿园收费、政府财政支持、是否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等方面,而对如何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缺乏关注。
2、社会力量在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方面显得薄弱
目前社会力量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公益性讲座和商业性讲座。公益性讲座的主办方通常是图书馆、书店等文化机构,通过邀请专业的幼教专家,向家长普及幼教知识。此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课程组织不严密,随意性大,连贯性差,使家长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而且缺乏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非公益性讲座由从事幼教产业的企业主办,主要通过幼儿园报名的形式开展相关讲座。在此类讲座中,不乏鱼目混珠之辈,名为幼教讲座,实际以推销产品为主,家长在这种讲座上的收获非常有限。而专注于家长教育的企业又受利润低、生源差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维持长久。
3、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是没有能力请相关专家来给家长讲课的,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就更不用提。有些幼儿园就由园长或老师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知识的普及,但是家长往往会对园长及老师的授课动机及理论水平持质疑态度。另外,幼儿园工作繁多,很多园长和老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些情况下,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就流于形式了,最后往往被传统的家长会所代替。
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很尴尬
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在学习意识、教育层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于那些有学习意识、主动了解幼教知识、愿意更新观念的家长来说,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相关书籍、光盘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家长缺乏引导,难以从中取舍。另外,各种书籍、光盘中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出发点不同,涉及范围不同,导致家长在自学过程中可能只接触到片面的知识点,难免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严谨、不全面、不完善。对于更多的家长来说,仅仅有想要学习的念头,却没有实际行动。甚至有些家长根本没有需要学习的意识,当幼儿园、社区或文化机构举办讲座的时候,他们就以“没时间”等理由为借口,拒绝参加。
三、对策
找到问题,才能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关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坚信,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幼儿园方面给予依托,更需要家长自身转变观念,改变认知,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1、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呼唤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到底由谁来负责管理家长教育,应该明确分工。目前我国幼教工作划归妇联管理,教委参与部分工作。结果造成了“妇联该管但管不了,教委能管但插不上手”的尴尬局面。因此目前亟需对幼教工作的分工做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确妇联和教委的权责。第二,针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应制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政策。由于幼儿园家长教育在运行机制上与中小学家长教育存在很大差别,而目前我国对家长学校的政策是针对“幼小中”三个层次的通行政策,这就使得幼儿园家长教育处境尴尬,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应该出台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政策,以区别于中小学家长学校。第三,应设立专项经费来支持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由于幼儿园的活动经费有限,只有少部分公立园和企业园有能力负担家长学校的开支,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园和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完善家长学校或家长教育。鉴于此,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设立专项经费,以支持幼儿园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减轻幼儿园的负担。第四,组织专家构建家长教育的理论体系。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混乱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规范的理论作指导。因此,应该尽快由政府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理论资料,以便在理论体系层面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进行指导。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
第一,要规范学前教育的行业规则。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使得参与到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机构良莠不齐。这种现象扰乱了家长的判断,导致家长对幼教机构的诚信度下降,这对正规的幼教机构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应该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和规则,树立幼教机构的良好信誉,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工作中去。第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儿童家长培训工作。如前所述,现阶段很多地方的家长教育工作名存实亡,有些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其中主要原因是全国学前儿童家长的需求与现阶段市场的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供不应求是现阶段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最大问题。因此,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呼吁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中来。第三,提高社会机构的水平,为学前儿童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家长对现有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工作并不满意,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机构的承诺和服务无法与家长的需求和期望达成一致。因此,社会机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把握市场的水平,将优质的、科学的、实用的教育知识传达给家长。第四,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辐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网络。与大城市相比,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长由于地域限制、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更急需获得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全国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水平,就应该鼓励专家、相关机构走入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传达家庭教育的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以幼儿园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第一,幼儿园应提高对家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家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幼儿园对家长教育和家长学校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家长工作不够重视。其实,开展对家长的教育工作,能更有效地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幼儿园应转变工作态度,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家长教育工作,使家长们能从中受益。第二,通过培训、集训等方式提高园长和老师的理论水平。对于农村地区或者获取信息不方便的地区,可以通过园长和老师给家长普及幼儿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可以通过家长会、单对单的沟通交流来解决家长的疑惑,也使得家长教育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第三,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通过现场授课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幼儿园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专栏,一方面可以向家长传达幼教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家长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幼儿园方面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家长的问题和疑虑,使后续的家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第四,幼儿园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家长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实施家长培训工程,保证家长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该通过学习、经验交流、思考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提高教育的理论水平,在感悟和体验中领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北京家园共育科技中心)
备注:
1.张蕾.家长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蘋州中学家长学校为个案[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7.
2.严俊.家长学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A校家长学校为个案[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吴采红.家园合作共育途径新探[J].早期教育.2009(2).
2.罗竞,刘奎.关于家园合作方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讨.2008(12).
3.苏玲.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2007 (7).
4.王宇平.家教先从教育家长开始[J].广东教育.2005 (1).
5.吴晓兰.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所谓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是指社会或学校针对学前儿童的父母所实施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让父母了解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父母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这里所说的家长,主要是指学前儿童的父母,也包括对还在实际上履行父母职责的其他暂时监护人。
一、大陸地区关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现状
自2001年9月1日颁布的《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中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学前儿童家长接受教育的组织形式,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1、国家关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政策法规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要求关工委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组织老同志指导家庭教育、参与社区教育,协助举办家长学校和校外教育活动基地,编写家庭与校外教育的读本和资料,开展“读书征文”、“科技扶贫”、“老园丁联系户”、“家教一条街”、“校外学习辅导站”、“双拥教育”、“文明共建”等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2004年全国妇联、教育部颁布《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家长学校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还对家长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家长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家长学校的组织与领导、家长学校的检查与评估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中,对家长教育也做出了具体的说明和要求。
2、学前儿童家长接受教育的形式
一是家长自我学习。家长出于自觉自愿,或想找到相关幼儿问题的答案,通过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登陆育儿网站查阅资料、通过bbs交流育儿心得等方式,主动获取育儿教育的知识和经验。
二是幼儿园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学堂等活动。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家长组织起来,由专人进行指导,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及教育理念。目前大陆地区家长学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专题讲座式。主要是聘请相关专家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理念、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及咨询。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学校的领导(校长或德育主任)、教师,也有家长本人、社会知名人士等。②家长会议式。教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这实际上是一个学期1至2次的家长例会,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家长参与学校的形式,也是很多家长学校所采用的形式。③经验交流式。有些家长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们通过这种形式交流育子经验,一般选举家庭教育成绩突出的家长进行主要演讲,让家长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及经验感染和教育其他的家长,给家长们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④授课教育式。通过编印教材和有关家长教育指导方面的资料组织家长接受教育。⑤“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课堂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使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性。
三是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与教育相关的活动。目前社会上举办的与教育相关的活动形式有:①传媒教育式。一些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利用大众传媒的辐射优势,通过开辟栏目或发行资料等方式举办家长学校。②社区网点式。有的地方在城市街道、大型企业等建有“家长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家长会和有利于改善家庭教育方面的活动。③网上家长学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家长学校,也就是所谓的“家校e”,“家”代表家庭,“校”代表学校,而“e”具有教育(Education )、电子信息(Electronic Information )、容易(Easiness)三重含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家长们可以通过邮件、博客和一线通等形式相互取得联系。
3、学前儿童家长接受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通过家长学校,还是自学或网络学习,学前儿童家长接受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以纠正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主,主要是通过授课的形式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不正确理解,纠正家长心中固有的错误观念,向家长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端正家长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态度,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借此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家庭观、教育观,从而对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指导。另一类主要是向家长传达学前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某种教育理念的依托下,对孩子的正面、负面行为展开分析,帮助家长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棘手问题,解答家长的疑惑,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及实操性的技巧。
另外,作为学前儿童主体的80后家长来说,相比较以往的家长,他们思维活跃,受教育程度高。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认识误区,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教育者的身份,也不能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因此,目前对学前儿童家长所开展的教育,依旧将重点放在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的态度上。
二、问题
自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尤其是在家长学校的推广和努力下,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幼教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和问题。
1、政策层面缺乏实操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部幼儿教育法规。这些法规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往往缺乏实操性,也就是说,在怎么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方面的分工不明确,措施不具有强制性,导致政策的实效性差。另外,有关家长学校的政策也是泛指各类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的家长学校,尚未针对幼儿园制订专门的政策。这可以从2010年全国两会委员们的提案中看到端倪。委员们的议案主要集中在幼儿入托难、幼儿园收费、政府财政支持、是否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等方面,而对如何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缺乏关注。
2、社会力量在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方面显得薄弱
目前社会力量对学前儿童家长进行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公益性讲座和商业性讲座。公益性讲座的主办方通常是图书馆、书店等文化机构,通过邀请专业的幼教专家,向家长普及幼教知识。此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课程组织不严密,随意性大,连贯性差,使家长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而且缺乏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导。非公益性讲座由从事幼教产业的企业主办,主要通过幼儿园报名的形式开展相关讲座。在此类讲座中,不乏鱼目混珠之辈,名为幼教讲座,实际以推销产品为主,家长在这种讲座上的收获非常有限。而专注于家长教育的企业又受利润低、生源差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维持长久。
3、部分幼儿园在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方面力不从心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是没有能力请相关专家来给家长讲课的,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就更不用提。有些幼儿园就由园长或老师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知识的普及,但是家长往往会对园长及老师的授课动机及理论水平持质疑态度。另外,幼儿园工作繁多,很多园长和老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些情况下,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就流于形式了,最后往往被传统的家长会所代替。
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很尴尬
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在学习意识、教育层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于那些有学习意识、主动了解幼教知识、愿意更新观念的家长来说,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相关书籍、光盘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家长缺乏引导,难以从中取舍。另外,各种书籍、光盘中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出发点不同,涉及范围不同,导致家长在自学过程中可能只接触到片面的知识点,难免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学到的知识不系统、不严谨、不全面、不完善。对于更多的家长来说,仅仅有想要学习的念头,却没有实际行动。甚至有些家长根本没有需要学习的意识,当幼儿园、社区或文化机构举办讲座的时候,他们就以“没时间”等理由为借口,拒绝参加。
三、对策
找到问题,才能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关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坚信,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需要幼儿园方面给予依托,更需要家长自身转变观念,改变认知,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
1、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呼唤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到底由谁来负责管理家长教育,应该明确分工。目前我国幼教工作划归妇联管理,教委参与部分工作。结果造成了“妇联该管但管不了,教委能管但插不上手”的尴尬局面。因此目前亟需对幼教工作的分工做一个合理的定位,明确妇联和教委的权责。第二,针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应制定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政策。由于幼儿园家长教育在运行机制上与中小学家长教育存在很大差别,而目前我国对家长学校的政策是针对“幼小中”三个层次的通行政策,这就使得幼儿园家长教育处境尴尬,教育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应该出台专门针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政策,以区别于中小学家长学校。第三,应设立专项经费来支持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由于幼儿园的活动经费有限,只有少部分公立园和企业园有能力负担家长学校的开支,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园和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完善家长学校或家长教育。鉴于此,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设立专项经费,以支持幼儿园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减轻幼儿园的负担。第四,组织专家构建家长教育的理论体系。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混乱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规范的理论作指导。因此,应该尽快由政府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理论资料,以便在理论体系层面对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进行指导。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
第一,要规范学前教育的行业规则。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目的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使得参与到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机构良莠不齐。这种现象扰乱了家长的判断,导致家长对幼教机构的诚信度下降,这对正规的幼教机构造成严重的冲击。因此应该加强对该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行业标准和规则,树立幼教机构的良好信誉,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工作中去。第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儿童家长培训工作。如前所述,现阶段很多地方的家长教育工作名存实亡,有些地区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家长教育工作,其中主要原因是全国学前儿童家长的需求与现阶段市场的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供不应求是现阶段大陆地区学前儿童家长教育的最大问题。因此,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呼吁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中来。第三,提高社会机构的水平,为学前儿童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家长对现有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工作并不满意,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机构的承诺和服务无法与家长的需求和期望达成一致。因此,社会机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把握市场的水平,将优质的、科学的、实用的教育知识传达给家长。第四,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辐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网络。与大城市相比,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家长由于地域限制、自身知识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更急需获得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全国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水平,就应该鼓励专家、相关机构走入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传达家庭教育的理念,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以幼儿园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第一,幼儿园应提高对家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家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幼儿园对家长教育和家长学校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家长工作不够重视。其实,开展对家长的教育工作,能更有效地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幼儿园应转变工作态度,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家长教育工作,使家长们能从中受益。第二,通过培训、集训等方式提高园长和老师的理论水平。对于农村地区或者获取信息不方便的地区,可以通过园长和老师给家长普及幼儿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可以通过家长会、单对单的沟通交流来解决家长的疑惑,也使得家长教育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第三,对于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通过现场授课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前儿童家长教育工作。幼儿园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辟专栏,一方面可以向家长传达幼教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广大家长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幼儿园方面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家长的问题和疑虑,使后续的家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第四,幼儿园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家长教育工作,有计划地实施家长培训工程,保证家长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该通过学习、经验交流、思考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提高教育的理论水平,在感悟和体验中领悟家庭教育的真谛,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生!
(作者单位:北京家园共育科技中心)
备注:
1.张蕾.家长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永州市蘋州中学家长学校为个案[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7.
2.严俊.家长学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A校家长学校为个案[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参考文献
1.吴采红.家园合作共育途径新探[J].早期教育.2009(2).
2.罗竞,刘奎.关于家园合作方式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讨.2008(12).
3.苏玲.幼儿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2007 (7).
4.王宇平.家教先从教育家长开始[J].广东教育.2005 (1).
5.吴晓兰.开展家园合作共育优化家长教育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