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殡葬现行制度优化方案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青山白化”“墓穴危机”更是将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这些社会问题,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学界关于推广生态殡葬现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殡葬领域制度优化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殡葬;制度优化;环境保护;应对老龄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规模则将上升至约3.6亿人之多。老龄化趋势下老人的“身后事”值得我们关注。如果不对传统殡葬加以控制,那么“青山白化”、“死人与活人争地”等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且我国每年建成的墓地将占用约10万亩土地,约十余年以后殡葬业很可能就无地可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推广生态殡葬将是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殡葬工作的改进,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2018年民政部等16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提出到2020年,实现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覆盖到乡镇的目标。
  通过推广生态殡葬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已成为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共识。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关于生态殡葬制度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殡葬制度革新提供借鉴与研究思路。
  二、生态殡葬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1.行业供给意愿较低下
  殡葬行业处于一种价值规律扭曲的自然垄断之中,生态殡葬供给水平将会对人们的选择产生影响。亓娜认为殡葬服务机构引入生态殡葬增加的成本可能导致其利润为负,因此殡葬行业目前更倾向于选择传统模式,导致某些对生态殡葬有意向的群体无从选择。卢军指出由于民营机构完全是“自负盈亏”,国营机构大多“自收自支”,其敷衍生态殡葬推广并不奇怪。
  2.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行业管理体制是行业良性发展的保障。亓娜通过实证调研,发现近半数的调研者认为阻碍生态殡葬发展的因素是“现行的管理体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王金华指出某些殡葬机构刻意迎合封建迷信,大肆建造奢华墓葬是因为没有完善的殡葬市场管理体系。
  (二)长效机制有所缺失
  1.常态对待与思想认识的缺位
  目前有关生态殡葬的思想认识并不深入,其宣传也往往是“应景之作”。朱文伟指出受落后丧葬习俗的影响,部分群众不愿改革,部分地方领导担心推广生态殡葬会影响干群关系,不想、不敢抓,以致传统殡葬屡禁不止。卢军指出目前对生态殡葬的宣传往往一段时间后就“烟消云散”,且“生态殡葬”在地方政府与城市、行业的“生态化”合作中明显被边缘化。
  2.缺少资源整合以及长期规划
  行业缺乏长期规划,资源难得到有效利用或很容易面临枯竭。郭林指出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省级行政区对殡葬用地有规划,但其资源整合情况不佳,墓葬规划的粗放与生态殡葬推广程度的不高,使我国很多地方将面临“墓穴危机”。
  (三)政策法律较为滞后
  1.法律法规较为陈旧
  法律法规是依法行事的基本准则,1997年颁布的《殡葬业管理条例》虽已经几番修订,但整体上已经十分陈旧。亓娜认为殡葬行业立法工作相对落后,尤其是对殡葬行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 邱润根指出,我国现行的殡葬行业的法律文件对于某些法条的描述过于笼统,地方政府以《条例》为指导所作的具体规定又缺乏一定的强制力和执行力。
  2.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执法部门是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保障。执法部门无法正常行使自身权力,也将对殡葬改革造成很大阻力。朱文伟指出目前很多地区民政部门执法人员短缺,且民政部门的执法手段仅限于检查、考核或上报,没有刚性权力来推动生态殡葬的发展。 汪睿超认为由于2006年殡葬执法权交由城管部门集中行使,且民政、城管等多个政府部门未能形成有效协同机制,对信息掌握不全面,丧葬事务处理效果也就相对不理想。
  三、生态殡葬现行制度与政策优化方案
  (一)推动殡葬供给侧改革,激发社会市场活力
  1.正确引导社会资本流向
  生态殡葬行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应积极强化生态殡葬服务供给。亓娜指出应对传统殡葬征税,并補贴选择生态殡葬的机构,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增加生态殡葬服务的供给。 王金华认为应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社会资本流入,通过政府购买以提供更优质的殡葬服务。 邱润根认为应改革民政部门审批权,实行许可制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2.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
  殡葬市场的混乱与管理的无力紧密相关,为了整治殡葬行业中出现的“恶性竞争”、“封建迷信”、“垄断经营”等乱像,亓娜认为政府应加强殡葬行业监管措施与标准制定以规范机构行为,同时民政部门还应积极推行管办分开,实现透明化、市场化的行业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性地位,促进多元协同合作
  1.纠正认识加强源头管控
  解放思想是推广生态殡葬的关键一步,这需要抓住群众和殡葬行业这两个需求和供给“源头”的价值观。亓娜在宣传内容上,要着力强调生态殡葬的重要意义,并对“入土为安”等进行正确解读;在宣传时间上,既要抓住清明等特殊节点的宣传,更要注重长效、坚持不懈的宣传。汪睿超提出推进生态殡葬,应实行行业源头上的管控,一是斩断土葬用品的来源,教育棺材铺等工商业主转行转业;二是斩断“私坟”来源,教育山主不再兴建坟墓;三是斩断“封建”乱象,对风水先生等传统殡葬从业人员进行普法教育。
  2.推进长期规划资源整合
  为了使生态殡葬的推广更高效、更长久,必须制定殡葬行业纳入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长期规划。卢军认为政府应制定生态殡葬的流程等相关标准,对殡葬机构的节能减排的投入做出规划设定,并将殡葬行业的技术改进纳入城市“生态化”建设规划。郭林提出应逐渐引导“殡葬休闲”的思维,突破殡葬忌讳,将生态化公墓与休闲场所相结合,积极推广生态殡葬。   (三)发挥政法兜底性作用,依令行政有法可依
  1.不断更新殡葬法律法规
  为了使生态殡葬的推广有法可依,必须不断更新法律法规。卢军认为目前应不断针对推广生态殡葬遇到的新问题,如生态葬品收费、火葬污染排放标准等,修订相关法律法規。张贤认为应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法》,既要明确公民自由选择殡葬方式的权利,还应从法律上明确公民具有选择生态殡葬的义务,使殡葬工作做到“情理法”的统一。邱润根指出应从法律角度重塑“厚养薄葬”的观念,以鼓励群众摒弃落后殡葬观念。
  2.确立协同合作执法机制
  殡葬行业涉及政府,公众、殡葬机构多个主体,涵盖文化、民俗等多各领域,进行殡葬改革,应做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王金华认为应形成民政为主体,国土、民宗等部门协同合作联合执法机制。邱润根认为殡葬改革,首先应加强内部监管,做到殡葬管理处与殡仪馆、殡葬执法机构与殡葬服务机构两个分离,集中力量抓好公共管理与市场监管;同时还应加强外部监管,发挥公众的力量。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的研究仍然有值得深入的方向,目前很多学者的针对生态殡葬的制度方面提出的优化方案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如针对殡葬机构管办不分,学者普遍认为应适度引入社会资本激发行业活力,但具体应怎样平衡资本逐利性与生态殡葬的公益性,却少有提及。这些具体的操作手段也值得深入研究。
  同时我国关于推广生态殡葬制度缺陷领域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推广生态殡葬的原有形式,很多学者都在推广生态殡葬中提到了“互联网+生态殡葬”或类似的概念,还有学者已将目光远眺到了殡葬活动的末端——祭祀用品的生态化,这些也都是值得继续深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Revision https://population.un.org/wpp/Download/Standard/Population/
  [2]葛文.对丧葬民俗及殡葬业相关问题的数学视角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汪睿超.基于协同治理的绿色殡葬研究[D].南昌大学,2018.
  [4]亓娜.基于博弈论的绿色殡葬营销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334-335.
  [5]卢军,郭灿辉,沈宏格.现代殡葬服务生态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3(04):27-30.
  [6]朱文伟.我国生态殡葬科学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6(02):3-4.
  [7]亓娜.生态文明视角下绿色殡葬营销政府功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37-338.
  [8]郭林.人本、营益与治理:中国殡葬服务制度的建构策略[J].浙江社会科学.2016(12):71-76.
  [9]王金华.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与深化改革的若干建议[J].社会治理.2019(11):35-39.
  [10]邱润根,邹元君.农村殡葬改革的法律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2(04):107-112.
  [11]本刊编辑部.推行生态安葬激发殡改活力[J].中国民政.2016(07):1.
  [12]卢军.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殡葬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01):39-41.
  [13]张贤.论新时代我国的殡葬制度改革[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5):21-25.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往往映射出这个国家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果没有清楚了解典故的来源和流变,就很难准确理解典故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的意义内涵。本文将举例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来源,以及将英文中的典故翻译成中文的技巧策略,为从事翻译行业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英语文学;典故;翻译技巧  引言  典故的翻译是翻译者在翻译外国文学时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又相当重要的问题,精彩的典故翻
期刊
摘要:对于我国当下的国家政府建设来说,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完善的高度,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任职期间,我国的政府官员及相关党员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但从这一点来看还远远不够,如果想要切实保障我国未来的道路正确发展和走向,那么其就需要针对当下的党员自身的干部角色意识和相匹配的党性修养进行深层次的加强和概况,因为对于党员的自身发展来说,其党性修养可谓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关注点,而且也是我国广大
期刊
摘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织员是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应运而生并成长壮大起来的。独立学院是党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责,肩负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组织员亦是责任重大。  关键词:新时代;独立学院;组织员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组织员在工作中所扮演的是“六员一体”综合角色
期刊
摘要:《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从建党之日起就是如此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人民的共同选择,是在漫长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集中一切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历史意义  一、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历史的必然性和人民的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鸦片战争起至八国联军侵
期刊
摘要:党内法规不仅是治党管党的重要依据,也为依法治国提供了保障。只有厘清党内法规的功能定位,把握党内法规功能的科学内涵,努力實践党内法规的功能。本文主要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党内治理三方面论述党内法规的功能,试图揭示党内法规功能背后的政治理论和价值个性。  关键词:党内法规;功能;治理  在当今公民日益成长的趋势下,党内法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我们党正是秉持着依法执政的理念和依法治国的方略,不断
期刊
摘要:利用以CentOS为平台的NS2网络仿真软件,对Ad Hoc网络中典型的路由协议 DSDV、DSR 、AODV进行仿真与分析。仿真中选取丢包率这个指标对DSDV、DSR 、AODV进行性能评估。通过改变数据流速度、节点停留时间来分析比较这些参数的改变对这三个协议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Ad Hoc 网络;DSDV;DSR;AODV  0 引言  在Ad Hoc网络中,各节点兼有主机和路由器的
期刊
摘要: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喀什地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使得党在部分地区基层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新疆社会稳定工作。本文以伽师县A村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为例,探索了开展喀什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对喀什地区农村党组织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南疆地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践探索  中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国际社会中的不断发展,物联网作为当前高科技产品当中的佼佼者,可谓是首屈一指。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仅推进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线上和线下消费二者的完美融合,互联网的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利用和吸收,对于这种高科技的产物,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社会那是必然的。现代社会当中的高科技研发当中的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物联网的迅速成长使得物联网在科技方面的核心技术和科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
期刊
摘要:面对山东能源公司成立后的发展战略和五个超越的企业文化内涵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方向。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山东能源公司成立后的发展战略和五个超越的企业文化内涵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期刊
摘要:中国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活动相统一,只有把中国红色文化放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实践的大背景下研究,才能确立中国红色文化史的科学地位,才能更好的发挥红色文化作用。对红色文化相关的从严、研究人员,掌握红色文化的历史分区框架,也大有裨益。对中国红色文化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起点。  关键词:红色文化;历史分期  中国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实践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