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篇文章总结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意义,提出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的几点尝试与做法,利用软文化教育、感染学生,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改造环境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7-02
一、引言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更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其意义在于用文化建设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从制度约束向文化影响、文化育人的教育行为转变,以达到教育人、熏陶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它润物细无声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之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强化反应。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表象的变化,而是质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怎样结合我们学校的“泉”文化, 设计出“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之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强化反应的班级文化呢?于是,我决定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设计我们班级的文化布置。
二、 以“雅”化人,营造温馨的环境文化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我和孩子们一起给我们班级取名为“泉眼班”,旨在告诉孩子们:泉眼无声惜细流。以此勉励我们做人要谦和与坚持。有了这个雅名,我和同学共同当好班级布置的“设计师”,共同设计,共同创作,组织全班学生结合“泉眼”这个名字,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的每面墙,每个脚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尽可能让它们都会“说话”,随时提醒学生应该在各方面努力上进,富有教育意义。
1.“泉花点点”——教室后墙壁的展板。这是我们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地方,是班级的眼睛 。这块高1.2米,宽3.6米的软木展板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摄取知识的主阵地。结合学校德育课题,配合班级主题班会的召开,刊出相关内容,强化主题班会的力度,同时,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甚至是孩子们自信的笑脸。我们定期更新展板上的内容。这些在悄悄地告诉孩子好学、乐学的方法,宣传着一些减压、交往的的途径,使德育效益最大化。
2.“源头活水”——我们的图书角。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是使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孩子爱看书,我开放了图书角,不需要办理借书手续,随手取,随时阅,席地而坐,三五成群,其乐融融。
3.“出山之泉”——我们的成长记录区。在前方黑板下方,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专用档案袋,袋内汇集了其整个成长和学习过程,是他们的学习成长史。以学生自我记录为主,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奖状、喜报、书法或美术作品以及学生认为可以体现其进步和成就的作品。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在班级上都受到了关注,他们这些进步有如出山之泉,定会源源不断。
4.“滴水穿石”——学生识字记生字与单词的区角。每天由小干部定时更换上20个上学期学过的词语卡片或是5个英语单词,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与自己的好朋友合作会认会读上面的字,然后相互地在墙壁上自己设计的“泉眼”(一个一次的小纸杯,自己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与色彩)加上一根彩色的吸管。
5.“细听泉声”——学生的心语箱。这是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平时教师和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交流,例如分享快乐的心情,给同学、老师送上祝福,也可以是温馨提醒,甚至是道歉请求原谅……
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活力和希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高雅愉悦的场所”、“温馨和谐的家园”,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三、以“正”启人,创建科学的自我管理的班级制度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班集体中,我们把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责任意识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我在建设我们的班级管理制度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欢爱的文化环境。正如华师大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把课堂还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由于学生讨论产生班级公约平等、谦和、正直、善良。我还请作设计的学生家长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画, 张贴在教室里。孩子们看着这些自己参与设计出来的班规,明白自己不仅是设计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这样产生的班规,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要,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保障,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进步。
2.健全班级激励、竞争机制。根据生态学理论中的“多样性”“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班每周评选一次“学习之星”、“管理之星”、“文明之星”、“友爱之星”、“进步之星”除了发给证书之外,还特别将这些学生的简介(附照片)在教室后面的“泉花点点”的展板上张贴,既推介了相关学生的事迹,树立了榜样,又有利于激发他们不断进步。为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我还设立了“我是最棒的”评分栏 ,采用表格形式,对孩子整个学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期末评选“班级明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互相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适时更新管理机制。我们采取师生互动的管理方式,如“岗位责任制”“干部轮换制”,进行创意化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如节能卫生、图书管理员、小小生物家,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学生既被别人管,同时也管理别人,力求全员参与,分岗定责,岗位能上能下,灵活评价,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一学期后,为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我采用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值日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课间纪律、卫生督查等常规事务,同时协助常务班长管好当天的两操。
四、 以“贤”感人,建设人文的精神文化教育需要精神的浇灌
班主任的教育更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拔掉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和人性的光辉里。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从班级文化的角度上说,如果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属于显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则是隐性文化。
1.班级形象个性化。班旗、班歌、班徽是一个班最外在的形象,是给其他人、其他班级最直接的印象。它们能体现出一个班级的内在文化。开学之初,我就在班上广发招募令,诚邀班上的各路英雄,悬赏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者。
2. 活动空间多彩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充当的是“引领者”的角色。我带领全校班主任,利用教室与教室之间的活动空间,布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让学生互学互比:“滴水穿石”、“可爱的小画廊”、“小小书法家”、“小巧手”等。这些栏目的设置,让学生蕴涵和保持着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3.主题活动系列化。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积极提倡“活动——体验——感悟——内化”的班级活动模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入问题情境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对道德问题获得真实感受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
“我们改造环境,随后,环境造就我们。 ”----丘吉尔对环境育人重要作用,我们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心育有形,育心无痕,此时,班级已不仅仅是习得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参考文献:
[1]徐一姝.班主任工作漫谈撷思[J].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2012(6).
[2]孙忠萍.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改造环境 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7-02
一、引言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更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其意义在于用文化建设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从制度约束向文化影响、文化育人的教育行为转变,以达到教育人、熏陶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它润物细无声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之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强化反应。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表象的变化,而是质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怎样结合我们学校的“泉”文化, 设计出“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之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强化反应的班级文化呢?于是,我决定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设计我们班级的文化布置。
二、 以“雅”化人,营造温馨的环境文化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我和孩子们一起给我们班级取名为“泉眼班”,旨在告诉孩子们:泉眼无声惜细流。以此勉励我们做人要谦和与坚持。有了这个雅名,我和同学共同当好班级布置的“设计师”,共同设计,共同创作,组织全班学生结合“泉眼”这个名字,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的每面墙,每个脚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尽可能让它们都会“说话”,随时提醒学生应该在各方面努力上进,富有教育意义。
1.“泉花点点”——教室后墙壁的展板。这是我们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地方,是班级的眼睛 。这块高1.2米,宽3.6米的软木展板也是学生施展才华、展示自我、摄取知识的主阵地。结合学校德育课题,配合班级主题班会的召开,刊出相关内容,强化主题班会的力度,同时,展示学生绘画作品、优秀作文、手工作品,甚至是孩子们自信的笑脸。我们定期更新展板上的内容。这些在悄悄地告诉孩子好学、乐学的方法,宣传着一些减压、交往的的途径,使德育效益最大化。
2.“源头活水”——我们的图书角。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是使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孩子爱看书,我开放了图书角,不需要办理借书手续,随手取,随时阅,席地而坐,三五成群,其乐融融。
3.“出山之泉”——我们的成长记录区。在前方黑板下方,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专用档案袋,袋内汇集了其整个成长和学习过程,是他们的学习成长史。以学生自我记录为主,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奖状、喜报、书法或美术作品以及学生认为可以体现其进步和成就的作品。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在班级上都受到了关注,他们这些进步有如出山之泉,定会源源不断。
4.“滴水穿石”——学生识字记生字与单词的区角。每天由小干部定时更换上20个上学期学过的词语卡片或是5个英语单词,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与自己的好朋友合作会认会读上面的字,然后相互地在墙壁上自己设计的“泉眼”(一个一次的小纸杯,自己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与色彩)加上一根彩色的吸管。
5.“细听泉声”——学生的心语箱。这是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平台,平时教师和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交流,例如分享快乐的心情,给同学、老师送上祝福,也可以是温馨提醒,甚至是道歉请求原谅……
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活力和希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高雅愉悦的场所”、“温馨和谐的家园”,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三、以“正”启人,创建科学的自我管理的班级制度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班集体中,我们把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主人翁责任意识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我在建设我们的班级管理制度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欢爱的文化环境。正如华师大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把课堂还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由于学生讨论产生班级公约平等、谦和、正直、善良。我还请作设计的学生家长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画, 张贴在教室里。孩子们看着这些自己参与设计出来的班规,明白自己不仅是设计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这样产生的班规,由于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要,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生也乐于执行和遵守,有了制度保障,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进步。
2.健全班级激励、竞争机制。根据生态学理论中的“多样性”“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我班每周评选一次“学习之星”、“管理之星”、“文明之星”、“友爱之星”、“进步之星”除了发给证书之外,还特别将这些学生的简介(附照片)在教室后面的“泉花点点”的展板上张贴,既推介了相关学生的事迹,树立了榜样,又有利于激发他们不断进步。为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我还设立了“我是最棒的”评分栏 ,采用表格形式,对孩子整个学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期末评选“班级明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互相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适时更新管理机制。我们采取师生互动的管理方式,如“岗位责任制”“干部轮换制”,进行创意化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如节能卫生、图书管理员、小小生物家,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学生既被别人管,同时也管理别人,力求全员参与,分岗定责,岗位能上能下,灵活评价,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一学期后,为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我采用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值日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课间纪律、卫生督查等常规事务,同时协助常务班长管好当天的两操。
四、 以“贤”感人,建设人文的精神文化教育需要精神的浇灌
班主任的教育更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拔掉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和人性的光辉里。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从班级文化的角度上说,如果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属于显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则是隐性文化。
1.班级形象个性化。班旗、班歌、班徽是一个班最外在的形象,是给其他人、其他班级最直接的印象。它们能体现出一个班级的内在文化。开学之初,我就在班上广发招募令,诚邀班上的各路英雄,悬赏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者。
2. 活动空间多彩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充当的是“引领者”的角色。我带领全校班主任,利用教室与教室之间的活动空间,布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让学生互学互比:“滴水穿石”、“可爱的小画廊”、“小小书法家”、“小巧手”等。这些栏目的设置,让学生蕴涵和保持着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3.主题活动系列化。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积极提倡“活动——体验——感悟——内化”的班级活动模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入问题情境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对道德问题获得真实感受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
“我们改造环境,随后,环境造就我们。 ”----丘吉尔对环境育人重要作用,我们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心育有形,育心无痕,此时,班级已不仅仅是习得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
参考文献:
[1]徐一姝.班主任工作漫谈撷思[J].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学,2012(6).
[2]孙忠萍.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