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用一张试卷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试卷的命题形式也应随之变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感滋润 个性张扬 思维空间 生活问题
如何使小学数学的命题形式能体现出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呢?实践证明,在命题过程中,我们要力争凸显以下四个方面。
一、凸显情感滋润
传统命题形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叙述简单、直白、明了,缺少人文性、趣味性和情感性。这种试卷只适合古板的教育教学,没有新意,学生不喜欢,老师也是几十年教学一成不变。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使试卷具有亲和力,注入情感,贯穿兴趣,使题目要求新奇中带着趣味,情境中带着问题,简洁中带着诙谐。
例如:填空题用“聪明的一休”、“智慧小擂台”等;选择题用“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判断题用“公正的小法官”、“相信你一定是个公正的小裁判员”、“火眼金睛”等;计算题用“过五关,斩六将”、“你是计算小能手”等;应用题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你能帮助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等;动手画的数学题用“妙笔回春”、“你是一个出色的小画家”等。
这样的命题形式改变了传统试题叙述的口吻,使一些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情境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了。让整张试卷活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做题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凸显个性张扬
新课程标准提倡创新精神。创新就是超越、超前、与众不同、独辟蹊径。这些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数学教育教学中对个性张扬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愿意通过做题展示自己独特的想法,走出一条奇异的小路,张扬个性,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对解题的要求就要有所不同。
例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8-9=?”
学生有可能这样计算:9 9=18,所以18-9=9;有的可能是:把18分成10和8,10减9等于1,1再加8等于9;有的可能是:把18分成9和9,9减9等于0,0再加9等于9;还有的把9分成8和1,18减8等于10,10再减1等于9,等等。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计算都是正确的,这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教师应该张扬学生的这种个性,真正显示出独立个体的思维特点。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三、凸显广阔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标准,其特点是富有指导性、灵活性、弹性、创造性。那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赋予教师的使命是把教材看做载体,有自主选择教材、重组教材、开发教材的权力。由于各地方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校本课程各具特色,因此今后试题的命题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中宏观上要求达到的程度。那么,命题的形式也要变单一的思维空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试题呈现的信息多维,层次各异,条件开放。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从书本中走出来,从纯知识的框架中解脱出来,从单一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朝着培养开放型、创造型、适用型人才的方向迈进。
例如:“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的试题富有弹性,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内容,也没有统一的答案,这与传统的试卷相比截然不同。它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用自己的理解水平解决问题的机会。无论他们的数学能力差异如何,都能做出不同层次的展示。
四、凸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育将数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数学。它的目的是把枯燥的数学趣味化、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活学、活用,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那么,命题时就要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社交环境出发,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一些客观性知识的能力,并能灵活处理书本上没有的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既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让学生能把书本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掌握生活实际问题。
例如,出这样的试题:“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会计师,算算看!”
我校要为全体学生购买校服。原来与厂家订购850套。规定:身高不足1米的交65元;1米~1.3米的交72元;高于1.3米的交80元。新生入学后,又增加了150套。据统计,不足1米的有300人,1米~1.3米的有500人,高于1.3米的有200人。由于增加了人数,现在厂家给予八折的优惠。请算一算,你应交多少钱?平均每人交多少钱?全校一共要用多少钱?
在这一题中,既体现了积累,又体现了运用;既体现了学科知识,又体现了生活知识;既评价了单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评价了多种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试卷命题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和谐统一,真正把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使“试卷”这个指挥棒给广大一线教师指点正确的行为方向。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情感滋润 个性张扬 思维空间 生活问题
如何使小学数学的命题形式能体现出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呢?实践证明,在命题过程中,我们要力争凸显以下四个方面。
一、凸显情感滋润
传统命题形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叙述简单、直白、明了,缺少人文性、趣味性和情感性。这种试卷只适合古板的教育教学,没有新意,学生不喜欢,老师也是几十年教学一成不变。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使试卷具有亲和力,注入情感,贯穿兴趣,使题目要求新奇中带着趣味,情境中带着问题,简洁中带着诙谐。
例如:填空题用“聪明的一休”、“智慧小擂台”等;选择题用“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判断题用“公正的小法官”、“相信你一定是个公正的小裁判员”、“火眼金睛”等;计算题用“过五关,斩六将”、“你是计算小能手”等;应用题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你能帮助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等;动手画的数学题用“妙笔回春”、“你是一个出色的小画家”等。
这样的命题形式改变了传统试题叙述的口吻,使一些原本枯燥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情境化、情感化和趣味化了。让整张试卷活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做题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二、凸显个性张扬
新课程标准提倡创新精神。创新就是超越、超前、与众不同、独辟蹊径。这些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数学教育教学中对个性张扬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愿意通过做题展示自己独特的想法,走出一条奇异的小路,张扬个性,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对解题的要求就要有所不同。
例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8-9=?”
学生有可能这样计算:9 9=18,所以18-9=9;有的可能是:把18分成10和8,10减9等于1,1再加8等于9;有的可能是:把18分成9和9,9减9等于0,0再加9等于9;还有的把9分成8和1,18减8等于10,10再减1等于9,等等。
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计算都是正确的,这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教师应该张扬学生的这种个性,真正显示出独立个体的思维特点。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三、凸显广阔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标准,其特点是富有指导性、灵活性、弹性、创造性。那么,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赋予教师的使命是把教材看做载体,有自主选择教材、重组教材、开发教材的权力。由于各地方所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校本课程各具特色,因此今后试题的命题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中宏观上要求达到的程度。那么,命题的形式也要变单一的思维空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试题呈现的信息多维,层次各异,条件开放。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从书本中走出来,从纯知识的框架中解脱出来,从单一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朝着培养开放型、创造型、适用型人才的方向迈进。
例如:“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的试题富有弹性,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内容,也没有统一的答案,这与传统的试卷相比截然不同。它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用自己的理解水平解决问题的机会。无论他们的数学能力差异如何,都能做出不同层次的展示。
四、凸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育将数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数学。它的目的是把枯燥的数学趣味化、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活学、活用,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那么,命题时就要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及社交环境出发,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一些客观性知识的能力,并能灵活处理书本上没有的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既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让学生能把书本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掌握生活实际问题。
例如,出这样的试题:“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会计师,算算看!”
我校要为全体学生购买校服。原来与厂家订购850套。规定:身高不足1米的交65元;1米~1.3米的交72元;高于1.3米的交80元。新生入学后,又增加了150套。据统计,不足1米的有300人,1米~1.3米的有500人,高于1.3米的有200人。由于增加了人数,现在厂家给予八折的优惠。请算一算,你应交多少钱?平均每人交多少钱?全校一共要用多少钱?
在这一题中,既体现了积累,又体现了运用;既体现了学科知识,又体现了生活知识;既评价了单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评价了多种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试卷命题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和谐统一,真正把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使“试卷”这个指挥棒给广大一线教师指点正确的行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