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土配方“3414”田间肥效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田间肥效试验,能得出各种肥料在各地不同土壤上的增产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以及土壤供肥量与农作物需肥的规律,为确定项目区最佳的N、P、K施肥配比,为小麦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木咱镇耕地面积15430.8亩,秋种面积小麦占58%,为此,在我镇坡贡村开展小麦田间“3414”肥效试验,探索出当地小麦生产的最佳施肥量,为实现增产增收作指导。下面,将我镇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料试验情况详细总结如下:
一、试验点基本概况
本试验点设在我镇坡贡村二组王家会的承包田内,境内海拔118米,境内年均气温18.6度,降水量1485.6毫米,日照时数1535,8小时,积温5685度,无霜期286天以上,田块通风向阳,该试验田土壤类型为大眼泥田,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偏上等,试验田肥力情况已取样待测,水源排灌方便,常年小麦平均亩产215.8公斤。
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川麦;肥料品种选用尿素(含N量46%),钙镁磷(含P205量12%),氯化钾(含K20量60%)。
(二)试验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3414”试验方案。试验田共分14处理,各小区重复一次,共2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m,16日,全生育期179天。
三、结果分析:
从表二和表三可以看出:无氮处理②和有氮处理③、⑥、⑩相比较,无氮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最大,株高、穗长短、有效穗少,实测产量最低;无钾处理⑧和有钾处理⑨、⑩、 相比较,无钾处理⑧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不大,实测产量适中,但植株不健壮;无磷处理④和有磷处理⑤、⑥、⑦对小麦生物学性状较大,穗实粒数少,结实率低,千粒重小,可看出影响较大。因此,综上得出氮、磷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影响最大,钾次之。N、P205、K20的最佳施肥量为22.8kg/亩、41.6 kg/亩、6.6kg/亩时产量最高。
四、结论
(一)从以上试验结果得出、尿素(含N46%);磷肥为钙镁磷肥(含P20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060%)的最佳施肥量为22,8kg/亩、41.6kg/亩、6.6kg/亩时小麦产量最高。即小麦“3414”设计处理N3P2K2,(N、P205、K20养分含量比为22.8:41.6:6.6)。(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9个百分点,可为小麦节本增效40元/亩,既降低了肥料污染,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机区组排列。小麦目标产量400kg/亩为基础进行确定:尿素为15kg/亩、钙镁磷为40kg/亩,氯化钾为6,5 kg/亩(注:其中0水平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氮、钾肥分基肥与蘖肥分期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钾肥中基肥与蘖肥比例为5:5,基肥一次性施用。2008年10月17日施基,12月26日追施蘖肥。(见表1)1、保护行及沟系。试验前,精心整地,做到面积一致,每个小区20m,划定小区时采用“勾股”定理,确保小区呈直角,定桩三点一线划齐,避免目测带来的误差,处理问以小土埂相隔,重复间走道有50厘米,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带,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整地质量和苗数一致,试验小区设置后,插上标牌(重复号和小区号及处理名称或代号),直到收获。2、称肥下田。根据试验设计,将每亩养分用量换算成亩肥料用量。再根据小区面积换算成小区实际用肥量,在田头称肥下田。试验的氮、磷、钾肥料品种统一: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钙镁磷肥(含P20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060%)。3、选种、定量撒播。根据选定的当地首选品种“川麦”,共28个小区,每小区20平米进行撒播,并确保每小区基本苗保持一致。4、田间管理即观察:小麦采用分厢撤播方式,于2008年10月L7日播种,用种量为10公斤/亩,10月28日为小麦分蘖始期,2009~2月18日达分蘖高峰期,成熟期:4月14日,收获期4月。
一、试验点基本概况
本试验点设在我镇坡贡村二组王家会的承包田内,境内海拔118米,境内年均气温18.6度,降水量1485.6毫米,日照时数1535,8小时,积温5685度,无霜期286天以上,田块通风向阳,该试验田土壤类型为大眼泥田,前茬作物为水稻,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偏上等,试验田肥力情况已取样待测,水源排灌方便,常年小麦平均亩产215.8公斤。
二、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供试小麦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川麦;肥料品种选用尿素(含N量46%),钙镁磷(含P205量12%),氯化钾(含K20量60%)。
(二)试验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3414”试验方案。试验田共分14处理,各小区重复一次,共2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0m,16日,全生育期179天。
三、结果分析:
从表二和表三可以看出:无氮处理②和有氮处理③、⑥、⑩相比较,无氮处理对小麦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最大,株高、穗长短、有效穗少,实测产量最低;无钾处理⑧和有钾处理⑨、⑩、 相比较,无钾处理⑧对小麦生物学性状不大,实测产量适中,但植株不健壮;无磷处理④和有磷处理⑤、⑥、⑦对小麦生物学性状较大,穗实粒数少,结实率低,千粒重小,可看出影响较大。因此,综上得出氮、磷对小麦生物学性状影响最大,钾次之。N、P205、K20的最佳施肥量为22.8kg/亩、41.6 kg/亩、6.6kg/亩时产量最高。
四、结论
(一)从以上试验结果得出、尿素(含N46%);磷肥为钙镁磷肥(含P20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060%)的最佳施肥量为22,8kg/亩、41.6kg/亩、6.6kg/亩时小麦产量最高。即小麦“3414”设计处理N3P2K2,(N、P205、K20养分含量比为22.8:41.6:6.6)。(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9个百分点,可为小麦节本增效40元/亩,既降低了肥料污染,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机区组排列。小麦目标产量400kg/亩为基础进行确定:尿素为15kg/亩、钙镁磷为40kg/亩,氯化钾为6,5 kg/亩(注:其中0水平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氮、钾肥分基肥与蘖肥分期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钾肥中基肥与蘖肥比例为5:5,基肥一次性施用。2008年10月17日施基,12月26日追施蘖肥。(见表1)1、保护行及沟系。试验前,精心整地,做到面积一致,每个小区20m,划定小区时采用“勾股”定理,确保小区呈直角,定桩三点一线划齐,避免目测带来的误差,处理问以小土埂相隔,重复间走道有50厘米,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带,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整地质量和苗数一致,试验小区设置后,插上标牌(重复号和小区号及处理名称或代号),直到收获。2、称肥下田。根据试验设计,将每亩养分用量换算成亩肥料用量。再根据小区面积换算成小区实际用肥量,在田头称肥下田。试验的氮、磷、钾肥料品种统一: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钙镁磷肥(含P20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060%)。3、选种、定量撒播。根据选定的当地首选品种“川麦”,共28个小区,每小区20平米进行撒播,并确保每小区基本苗保持一致。4、田间管理即观察:小麦采用分厢撤播方式,于2008年10月L7日播种,用种量为10公斤/亩,10月28日为小麦分蘖始期,2009~2月18日达分蘖高峰期,成熟期:4月14日,收获期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