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企鹅北极的熊

来源 :初中生学习·初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uan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纬度最高的两块区域,同时也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却分布着不同的动物群。北极没有企鹅,南极大陆则没有北极地区常见的现存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北极熊。这是为什么呢?
  
  南极为什么没有熊
  
  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地质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南、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极是被大陆围绕的洋盆,而南极洲早在距今6 000万年前便是一个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陆了,不与其他任何大陆相连。那时,熊类祖先还没有出现。大洋的隔断使陆生熊类根本不可能往那里迁移,所以南极不可能发现北极熊的踪影。在这个面积达1 4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上没有大陆区系的动物,所有动物均属于海洋动物区系。
  熊类是杂食、适应性强的陆生动物,从北极到热带均有分布。第三纪由于地球上出现了寒冷气候,南北极形成了冰川,来不及由极地往温暖地区迁移的喜温动物都灭绝了,仅有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冰川边缘生存下来。原来以北极植物为主食的穴居熊绝迹了,而体温调节能力和越冬生理都适应严寒的熊类则在北极生存下来,这便是以后的北极熊了。它们以海豹、幼海象、鱼类、鸟蛋以及搁浅鲸的腐肉为食,成为名副其实的食肉动物。
  
  北极为什么没企鹅
  
  事实上,在很久以前,北极地区曾经生存过一种企鹅,只是现在已经灭绝了。这种企鹅,人称“北极大企鹅”,身高60厘米,头部呈棕色,背部羽毛呈黑色,很像穿着夜礼服的绅士。它们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和俄罗斯北部的海流地区,以及所有北极和亚北极的岛屿上。最多时,数量曾达几百万只。
  大约1 000年前,北欧海盗发现了大企鹅。从此,大企鹅的厄运来临了。特别是16世纪后,北极探险兴起,大企鹅就成了探险家、航海者以及土著居民竞相捕杀的对象。长时间的狂捕滥杀,最终导致了北极大企鹅的彻底灭绝。
  如今,生活在南极一带的企鹅,其祖先管鼻类动物是在赤道以南区域发展起来的。科学家推测,它们不继续向北挺进到北半球的原因,可能是企鹅忍受不了热带的暖水,因为它们分布范围的最北限与年平均气温20℃区域的连线非常一致。温暖的赤道水流和较高的气温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阻隔了企鹅跨越赤道北上的脚步。企鹅们必须待在由来自南极的冰雪融化的水或由深海涌来的较冷的水流经过的海域里。现在,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以南极大陆为中心,北至非洲南端、南美洲和大洋洲,主要居住在大陆沿岸和某些岛屿上。
其他文献
口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一道笔算题可以看成是若干道相关口算题的组合,口算是否正确决定着笔算是否正确。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对培
一天中午,邻居那个四岁的孩子用细绳牵着一个空铁皮罐头,一边在走廊里走,一边嘴里“呜——”地叫着。他显然以火车司机自居,那空罐头在地板上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犹如
老师给我小腊笔,问我爱画啥东西分我向老师大声说.今天我要画国旗!中J国女排好阿谈,打球比赛得第一;发奖大会奏国歌,场上徐冷升国旗。画国旗@陈磊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
期刊
本文介绍由美国 BIO—RAD 公司生产的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新型快速糖尿病检测仪的用途、特点及构造原理。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urpo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
本文介绍了利用Talbot效应制作自成像光栅和泰曼干涉仪实时制作光栅来形成消除系统误差的大口径、高灵敏度、高精度莫尔偏折仪的设计方法和原理;并利用这种偏折仪获得了火箭
岱山县岱西公社利民大队是个半农半盐的生产大队。1977年,大队办起了幼儿园,陆菊英、李彩清,刘雅琴三位同志挑起了教育幼儿的重担。她们凭着一颗热爱幼教事业的红心,克服困
这天,上幼儿园之前,小毛头儿一定让妈妈帮他带一包好吃的糖果。妈妈说:“那可不行。幼儿园老师说了,不能随便带吃的东西去幼儿园,我们可不能违反纪律。”小毛头儿不肯,非要带
“无米为炊”是考生在考场上面对作文题时常陷入的困境。“一材多向,随题应变”则是考生走出这一困境的良方。这里的“材”是指自己写过的较有个性、构思新颖的佳作;“多向”
题目(浙江舟山)如图1,有长为24米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a为10米),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如果要围 Title (Zhoushan, Zhejiang) As shown in Figur
本文以探索科技论文管理的新思路为目的.我院在科技论文的管理活动中,以创新求发展的思想做指导,以不断创新的管理为目标,通过运用有效的评估奖励、竞争和制约机制,以及支撑条件的建设等,建立了科技论文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发挥管理制度的引导和制约作用,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0年发表论文110篇,到2000年发表论文的最高峰5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