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那堂美学感知教育课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小方块里,像一个建筑师,把最少笔画跟最多笔画的字,都放到空间一样大小的九宫格里。这时,实与虚之间,线条与点捺之间,就有了千变万化的互动。”
  汉字书法的书写,曾经是祖辈们漫长一生做人处事道理参悟的启蒙。而在我出生的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已和汉字书法的书写完全割裂。写字只要能传达意思即可,很少有人在意这个用线条架构起来的文字,有没有视觉上美的感动。
  不仅如此,长期规矩方正的硬笔书写习惯,让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懂得如何欣赏“书法之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而我只能浅薄的读懂“情文并茂”,并不懂得“章法自然、心手合一、气韵生动”的深刻。
  当年,卫夫人带着年幼的王羲之认知大自然天地万物。“高峰坠石”的“点”,是石头从高处坠落的力量;“千里阵云”的“一”,是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 “万岁枯藤”的“竖”,是一枝漫长岁月里长成的老藤……
  这种体悟,我从没有过。我对千变万化的生命形式的感知近乎麻木,知识领域和感觉世界极其贫乏。祖辈们握笔悬腕书写时的动静自如、吐纳有方,于我近乎玄幻。感受记忆的缺失,远甚于技巧的训练。
  蒋勋说,“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卫夫人懂得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她是书法老师,也是生命的老师。她的《笔阵图》是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教学法,一个彻底完全的“美学教育”,不是教技巧,不是教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回归到自身的感受去体悟生命。
  习字如此,习茶如此。
  在煮水瀹茶的一招一式,正如提笔书写的一笔一划;叶在水中浸润成茶,就像墨在纸上晕染成字;一杯茶里容纳的世相,与一个“永”字里含纳的书写之法共通共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正少了卫夫人的这堂美学感知教育课。
其他文献
荷,睡莲科,莲属,原产中国。汉以前为单瓣,魏晋时重瓣荷出现,南北朝又发展成千瓣(并蒂)荷花。作为比恐龙还要古老的植物,1.35亿年前的白垩纪荷花就在黑龙江流域绽放。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莲花河附近仍有大片野生荷花。中国从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时代,野生的荷花也种进了百姓的田间池塘。  荷可食者,莫过藕与莲实。《周书》载:“薮泽已竭,既莲掘藕。”2000年前古人食谱上蔬菜类大约只有40种,藕赫然在列。
期刊
香,对任何茶叶的品质而言,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凤凰单丛而言,更是决定性的品质因素。凤凰单丛,按香气划分,从可分为自然花香型、果味香型、药物香型还有部分其它香型,每种香型茶都具有自己的品种香,带有本身独特的韵味。那么那些单丛是如何通过香气展示不同魅力的呢?  自然化香型  八仙(高山)  外形:干茶紧卷重实,色泽黑褐润。  内质:第一道,盖香幽长清高,汤色金黄,茶汤入口鲜爽,回味略带芝兰花香;
期刊
作为福建最清新、最有文化气息的『名片』,闽茶闻名天下。从如雷贯耳的『北乌龙』武夷岩茶到『南乌龙』安溪铁观音,从白茶的发源地到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诞生,从唯一紧压青茶漳平水仙到因奇特『兰花香』而得名的平和白芽奇兰,从拥有千年历史的福州茉莉花茶到三明等新生产茶区的后起之秀高山茶,再加上厦门的国营老茶厂,细数八闽佳茗,现如今貌似除了莆田外,其余皆有知名度高的茶或茶品牌。的确,茶不是莆田的优势,但莆田并非不
期刊
金秋十月,安溪到处茶香四溢。今年的秋茶生产,可以概括为“天作美,人努力,茶更香”。随着以“中国茶·中国梦”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中国茶,都能从中看到茶业的新气象。  气象一:走“国际范”路线,开启海丝茶路新布局  在安溪茶博会上,设立了以海丝沿线国家为参展主力的海丝主题展馆(包含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促进与海丝沿线国家人员往来、互销产品、文化
期刊
余由医入茶,至今已整整四十年。  我曾于1983年10月在首届“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两篇论文,即《茶史片甲》与《茶叶药用之研究》。自此,我与茶学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与世界爱茶人一道同享茗烟茶韵之乐,又期“茶者寿,寿到茶(108岁)”之福。  35年前,我在会上提出“茶疗”这一新词。因系杜撰,未免战战兢兢,不意得到茶、医两界前辈如吴觉农、张天福与王季午[2]何任[3]等支持。十五年磨一剑
期刊
初秋的五台山,更显洁净与安宁。第二届五台山名泉汇正在举行,来自国内12名茶人布置的茶席,讲述茶味与空间之美。  本来是探寻水性与茶味共生主题的茶会,也因为这些茶席而有了更美的诠释。  “天一生水,地六得之”,是天地哺育万物的道理与本源。清宁之天地生轻活甘冽之泉,亦得无染之茶,得出尘至味。茶席方寸,如风轻拂檐角铜铃,清脆而触人心。  唐宋达到茶事巅峰,后渐衰,明又复兴,近代近乎湮灭。让人感慨古人契合
期刊
这几年,省一级举办的各类茶博会总计不下15场,各种地方市县举办的茶博更是数不胜数。茶博会,人潮熙攘者有,亦不乏门可罗雀者。不管如何,在各级茶博会的带动下,平头百姓多了一个了解茶与茶产业的平台,茶行业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总体呈现向前发展的态势,茶博会也在自身的发展过程直观地显示了整个茶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些,在刚刚闭幕的厦门茶博会上可见一斑。  大环境决定展会格局  从最开始仅仅作为佛教用品展的
期刊
伴随着徐徐凉风,夏季高温的煎熬将成为过去,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时,也别忘了防治秋季易发病。都说秋天喝茶解秋燥,可秋天喝什么茶、怎么喝最合适呢?我们请教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师梅之凌老师,探讨一番秋日喝茶养生之道。  秋季病,茶来治  刚入秋时,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水分不足,此时饮用乌龙茶类的青茶为佳,能消除体内燥热。如武夷岩茶,不寒不热,具有一定补益作用和生津功效,能让身体感觉舒适。
期刊
刚接触茶的那几年,铁观音一度占据着喝茶的全部。只是,喝茶的年限长了,所喝茶的种类也多了,虽然每年托着友人们的福,品质上佳的观音也总有机会尝到,但和它关系的疏远却不可避免。  乙未年的秋天,因着一款“白水观音”,和铁观音有关的记忆清醒了。  安溪铁观音者,香气纯细而幽雅,口感清爽而饱满,十余泡香不减水不淡,汤色始终浅白如无物,故称白水观音。  遇到的这款“白水观音”,集齐了上述的这些特征,同坐共品此
期刊
清明刚过,有朋友送龙井茶来,特别指明产地是翁家山。杭州的茶素有“狮龙云虎梅”之说,翁家山地处于狮峰、龙井中心,北有天竺山北高峰作屏障,既挡西北寒风,又纳南来湿润空气,山谷雾气笼罩,林木茂盛,溪涧纵横,土壤肥沃,生态条件得天独厚。那里的茶,品质无疑是很好的。  知道翁家山,是年轻时读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小说以桂花为喻,叙说了老郁和翁则生、莲的友情。去杭州,错过《迟桂花》的故事发生地,无论于文学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