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9月,广州大学城建成投入使用。建设大学城不仅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更是为了实现高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三年多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牵头积极推进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一些探讨,与我国其他大学园区的课程资源共享进行经验交流或为其提供借鉴。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
国内的大学城一般都将“课程资源共享”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课程资源共享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个理念问题。思想观念是先决条件,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要顺利实现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
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唯一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了优越的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的行动。
2.合作共赢
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环境日趋市场化,学校“成本核算”思想的确立,校与校之间的竞争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或“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新的竞争法则。每所大学各有其学科优势、课程特色、资源配备,大学之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在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个性上越来越张扬的学生的需要,这样大学间的合作就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明智的办学者不必将学校办成大而全、小而全,要学会利用外校的富余资源、优质资源,使各高校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学校的区域特点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共生共赢的目的。
3.以生为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各种市场,其中学生市场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竞争比较充分的国家,学生可以直接行使“选票在脚上”的权力,对学校不满随时可以离开,而学生的离开意味着资源的丧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以生为本不但是学生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的需要。以生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越条件,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和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引入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课程资源的共享是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标之一
广州大学城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建设起来的,其目的就是把广州市内众多大学中各学科门类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实现广州市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办学成本,为广东省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个性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升整个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质量。
就全国范围内来说,类似广州大学城这样全部由本省的重点或一般本科院校进驻的大学城园区很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较欠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通过建立大学城内通用的、有利于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推行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实现广州大学城内课程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把广州大学城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大学城。
2.教育管理理念和硬件设施先进,教学资源丰富,为推进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首先,大学城内的各高校拥有较优质的专业、课程、教师等资源,且各校的专业课程特色明显,互补性强,有非常好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条件。其次,各高校在地域分布上非常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学习,也便于管理,不用额外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各高校都有强烈的共享需求。目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高校由于师资、硬件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各高校都希望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达到这一目的。
3.推行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对提高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质量有着深刻影响
近年来,广东省高等学校在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新模式。目前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由于在资源、地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点,完全可以进行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学校间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的共享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1)可以促进各校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互选,各校通过开放本校课程、辅修专业等方式,课程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合作,通过学生的选择、认可,推动各校建设优质课程、特色课程,提高各校课程竞争力,从而提高课程建设水平。(2)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各校优势、特色资源的作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各校之间合作共享的机制。(3)提高大学城各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拓展学生视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尝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5)尝试建立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在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规范建立学分制的基础上,对相邻院校、区域范围内比较集中的院校或省属普通本科院校,逐步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第二专业辅修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各校强化竞争意 识、优化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革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直接或间接提高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质量。
4.推进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将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涉及的课程资源、学生人数相当广泛,将辐射大学城内10所高校的广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举措将整体提升广东省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整个广东省的人才素质,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显著的效益。广州大学城的实践还将给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学城教学资源合作、共享提供有益的启示。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实施举措
1.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协调机构,形成比较稳定的协调机制
大学城各院校要实现课程资源的全面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稳定的协调机制,才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各校共同协商、研究、探讨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利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目前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的主导下成立的大学城课程互选管理办公室,专职处理课程共建共享的有关事宜,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协调机制。10所高校教务处都指定了专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能经常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
2.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
资源共享要建立在各校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吸取国内外大学城的(高教园区)先进经验,结合广州大学城各院校具体情况制定了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文件,各校根据统一的文件精神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办法。其中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制定了《广州大学城普通本科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若干意见》,指导各院校统一认识、开展工作;课程互选办公室制定了《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办法(暂行)》、《关于修读广州大学城共享课程暂行规定》、《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办法》、《华南师范大学接收外校学生修读本科课程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为课程资源共享确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课程互选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开发了功能完善的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可进行相关信息发布、互选课程的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信息管理,是确保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顺利推进的重要工具。
3.建立了以华南师大为龙头,各高校积极参与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放课程体系
这主要体现在:(1)三次推出互选课程,共成功开出50门次互选课程,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互选课程的学习。(2)华南师大推出了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等4个跨校辅修专业,2007-2008年第一学期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招生,共接收了50名学生参加跨校辅修。(3)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开放了37个名家讲座,面向大学城所有学生。
4.除了整个广州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外,还开展了校际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校之间也已经开展师资互聘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5.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反馈机制
首先,定期召开课程资源共享工作会议,及时收集各校相关管理人员在课程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研讨解决的对策,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及时的修正。其次,设计《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充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程资源共享实施的重要参考。再次,在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开辟“问题解答”专栏,及时解答学生对相关管理制度、操作办法等方面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意见,作为工作推进的依据。
经验及启示
目前,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其中大学城的课程互选、学分互选工作已经成为10所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的一项比较成熟的常规工作。并将长期、稳定地推行下去。课程资源共享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高校高度重视课程互选工作,积极配合课程互选办公室开展工作
各高校从根本上重视课程互选工作,在优质、特色课程的组织,相关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完善,以及选课之前的深入宣传、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大学城课程互选办公室的部署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各高校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深入。
2.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管理模式,使课程互选工作常规化
目前,各校制定了学校层面的互选课程管理的工作流程,将其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这将有利于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工作的长期、稳定推行。
3.积极提升互选课程的质量,真正反映出各校的优质特色
从两次开课的经验来看,相对而言更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一般都是各校的优势特色课程以及实用性强的课程。且从长远来看,欲将课程互选工作长期推行下去,必须建设一批有品牌效应的课程,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为此,各高校都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互选课程质量。一是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制订开课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定优势学科开出一些特色课程和辅修专业。二是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对开出的优秀课程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4.扩大课程资源共享的规模,深化共享的层次。拓展共享范围
第一,注重开课技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从两次开课情况来看,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课程的学分数等都是影响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好课程后,各校都比较讲究课程的开设技巧。开课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尽量和学生的本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错开,课程的学分数一般控制在2学分左右,较适合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选课。
第二,推出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各校都建设有一批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将在近期推出给其他高校的学生选修。网络课程的学习安排比较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扩大学生规模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推进各校共同参与开设跨校辅修专业,深化共享层次。跨校辅修是更深层次的优质学科、课程的共享。学生因此能接触到开课学校优势专业有计划的课程体系,能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学习,因而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推动各高校积极开设优质特色辅修专业,可以将共享推向深入。
第四,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共享,拓展共享范围。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的共享不拘泥于组织开设互选课程、跨校辅修专业,也在一直积极推进其他形式的合作共享,例如师资互聘、人才培养合作、实验室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以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办学资源的配置,实现办学高效益。
5.在大学城互选办公室的组织下,做好全面深入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
选课前后,大学城互选办公室会通过发传单、挂横幅、发通知等形式在各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整个过程中,各个学校都有指定联系人配合大学城互选办公室,做好通知的下发以及其他的宣传工作。
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
国内的大学城一般都将“课程资源共享”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人们希望通过大学城的建设探索各独立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新型办学之路。课程资源共享是—个实践问题,更是—个理念问题。思想观念是先决条件,没有共享的理念就没有共享的实践。要顺利实现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理念。
1.开放教育
知识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的开放性,而开放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教育家Paul Lengrand所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已经使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为发展的唯一选择。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不得不进一步打开面向政府、社会、国际高等教育的大门,首当其冲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要形成开放的态势。因此,大学的开放可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开放、学校与外部社会、企业、政府等的开放、学校向国外的开放。前两个层次的开放可称之为高等教育内部的开放,是外部开放的基础。尤其是在大学城已经提供了优越的区域条件时,区位因素更使得大学之间的相互开放成为应有之义,先有开放的理念,才会有合作、互补和共建的行动。
2.合作共赢
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环境日趋市场化,学校“成本核算”思想的确立,校与校之间的竞争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竞争不排斥合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竞争中达到“双赢”或“多赢”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新的竞争法则。每所大学各有其学科优势、课程特色、资源配备,大学之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在数量上日益增长、在个性上越来越张扬的学生的需要,这样大学间的合作就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明智的办学者不必将学校办成大而全、小而全,要学会利用外校的富余资源、优质资源,使各高校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完全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学校的区域特点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共生共赢的目的。
3.以生为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领域也形成了各种市场,其中学生市场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竞争比较充分的国家,学生可以直接行使“选票在脚上”的权力,对学校不满随时可以离开,而学生的离开意味着资源的丧失,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以生为本不但是学生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的需要。以生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为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越条件,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和合作,创新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引入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充分全面发展。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课程资源的共享是广州大学城建设的目标之一
广州大学城是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建设起来的,其目的就是把广州市内众多大学中各学科门类的优质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互补实现广州市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办学成本,为广东省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个性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升整个广东省的高等教育质量。
就全国范围内来说,类似广州大学城这样全部由本省的重点或一般本科院校进驻的大学城园区很少,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较欠缺,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通过建立大学城内通用的、有利于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推行的教学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实现广州大学城内课程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把广州大学城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大学城。
2.教育管理理念和硬件设施先进,教学资源丰富,为推进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首先,大学城内的各高校拥有较优质的专业、课程、教师等资源,且各校的专业课程特色明显,互补性强,有非常好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条件。其次,各高校在地域分布上非常集中,交通便利,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学习,也便于管理,不用额外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各高校都有强烈的共享需求。目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高校由于师资、硬件等因素的制约,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各高校都希望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达到这一目的。
3.推行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对提高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质量有着深刻影响
近年来,广东省高等学校在规模不断扩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新模式。目前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由于在资源、地域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点,完全可以进行校际间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学校间教育教学资源共知共建共享新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的共享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1)可以促进各校的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互选,各校通过开放本校课程、辅修专业等方式,课程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学习、合作,通过学生的选择、认可,推动各校建设优质课程、特色课程,提高各校课程竞争力,从而提高课程建设水平。(2)建立和完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各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各校优势、特色资源的作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各校之间合作共享的机制。(3)提高大学城各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拓展学生视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尝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模式。(5)尝试建立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在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规范建立学分制的基础上,对相邻院校、区域范围内比较集中的院校或省属普通本科院校,逐步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第二专业辅修等教学资源共享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各校强化竞争意 识、优化资源共享,推进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改革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将直接或间接提高广东省高校的办学质量。
4.推进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将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涉及的课程资源、学生人数相当广泛,将辐射大学城内10所高校的广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举措将整体提升广东省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整个广东省的人才素质,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显著的效益。广州大学城的实践还将给全国其他地区的大学城教学资源合作、共享提供有益的启示。
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的实施举措
1.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统一管理协调机构,形成比较稳定的协调机制
大学城各院校要实现课程资源的全面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和稳定的协调机制,才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各校共同协商、研究、探讨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利用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目前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的主导下成立的大学城课程互选管理办公室,专职处理课程共建共享的有关事宜,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协调机制。10所高校教务处都指定了专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能经常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
2.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统一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平台
资源共享要建立在各校达成共识,共同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吸取国内外大学城的(高教园区)先进经验,结合广州大学城各院校具体情况制定了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管理文件,各校根据统一的文件精神以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实施办法。其中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制定了《广州大学城普通本科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若干意见》,指导各院校统一认识、开展工作;课程互选办公室制定了《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办法(暂行)》、《关于修读广州大学城共享课程暂行规定》、《广州大学城课程互选办法》、《华南师范大学接收外校学生修读本科课程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为课程资源共享确立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课程互选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开发了功能完善的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可进行相关信息发布、互选课程的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信息管理,是确保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顺利推进的重要工具。
3.建立了以华南师大为龙头,各高校积极参与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放课程体系
这主要体现在:(1)三次推出互选课程,共成功开出50门次互选课程,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互选课程的学习。(2)华南师大推出了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等4个跨校辅修专业,2007-2008年第一学期已经进行了第一次招生,共接收了50名学生参加跨校辅修。(3)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开放了37个名家讲座,面向大学城所有学生。
4.除了整个广州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外,还开展了校际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校之间也已经开展师资互聘等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5.建立了完善、有效的反馈机制
首先,定期召开课程资源共享工作会议,及时收集各校相关管理人员在课程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认真研讨解决的对策,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及时的修正。其次,设计《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充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课程资源共享实施的重要参考。再次,在广州大学城高校互选课程管理系统开辟“问题解答”专栏,及时解答学生对相关管理制度、操作办法等方面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的相关意见,作为工作推进的依据。
经验及启示
目前,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其中大学城的课程互选、学分互选工作已经成为10所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的一项比较成熟的常规工作。并将长期、稳定地推行下去。课程资源共享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高校高度重视课程互选工作,积极配合课程互选办公室开展工作
各高校从根本上重视课程互选工作,在优质、特色课程的组织,相关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完善,以及选课之前的深入宣传、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大学城课程互选办公室的部署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各高校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做深入。
2.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稳定的管理模式,使课程互选工作常规化
目前,各校制定了学校层面的互选课程管理的工作流程,将其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这将有利于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共享工作的长期、稳定推行。
3.积极提升互选课程的质量,真正反映出各校的优质特色
从两次开课的经验来看,相对而言更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一般都是各校的优势特色课程以及实用性强的课程。且从长远来看,欲将课程互选工作长期推行下去,必须建设一批有品牌效应的课程,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为此,各高校都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互选课程质量。一是根据本校学科特色,制订开课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定优势学科开出一些特色课程和辅修专业。二是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对开出的优秀课程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4.扩大课程资源共享的规模,深化共享的层次。拓展共享范围
第一,注重开课技巧,吸引更多学生加入。从两次开课情况来看,课程开设的时间和课程的学分数等都是影响学生选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好课程后,各校都比较讲究课程的开设技巧。开课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尽量和学生的本专业课程的上课时间错开,课程的学分数一般控制在2学分左右,较适合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样,才能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选课。
第二,推出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各校都建设有一批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将在近期推出给其他高校的学生选修。网络课程的学习安排比较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扩大学生规模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三,推进各校共同参与开设跨校辅修专业,深化共享层次。跨校辅修是更深层次的优质学科、课程的共享。学生因此能接触到开课学校优势专业有计划的课程体系,能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学习,因而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推动各高校积极开设优质特色辅修专业,可以将共享推向深入。
第四,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共享,拓展共享范围。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的共享不拘泥于组织开设互选课程、跨校辅修专业,也在一直积极推进其他形式的合作共享,例如师资互聘、人才培养合作、实验室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以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办学资源的配置,实现办学高效益。
5.在大学城互选办公室的组织下,做好全面深入的宣传工作,扩大影响
选课前后,大学城互选办公室会通过发传单、挂横幅、发通知等形式在各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整个过程中,各个学校都有指定联系人配合大学城互选办公室,做好通知的下发以及其他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