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莫要“真”空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中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中考作文失真现象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失真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考;作文;失真;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实的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写真人真事,考生以最熟悉的生活为基础,写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写自己经历过的体验最深的事;真实的作文,要求考生抒真情实感,考生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真实性情从笔端喷涌而出。真实的作文,是考生情怀的自然流露,是考生个性的真诚表白。可以说,谁在中考作文中注入足够多的“真”的元素,诸如感情真挚、内容真实、细节真切等等,谁就拥有了打开“高分作文”宝库的“金钥匙”,谁就会成为中考考场上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真”心英雄,从而胜券在握、笑傲考场!
  “真”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义,考生切不可等闲视之。从以往参加中考阅卷的经验来看,考生们在中考作文时失“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考作文失“真”的情况
  (一)胡编乱造,脱离生活
  部分考生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缺乏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没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慧眼,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后大脑一片空白,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写作素材,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与作文题目所需要的题材进行有效对接。看到题目后只好挠腮抓耳,游离于自身生活之外胡编乱造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全新”材料。如安徽《师生之间》作文题,许多考生虚构自己从未参与过的抢种抢收、捐献骨髓等生搬硬凑的素材,一看就知道内容虚假,又何以让阅卷老师产生心灵的感动?由于缺乏事件、情感的真实性,可想而知这样的作文难以得到高分。
  (二)内容空洞,忽视细节
  许多考生的作文叙事、抒情角度大而不当,空洞无物,始终没有写具体的人和事,记叙一件事的时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不清,写人不见音容笑貌,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缺乏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让人感觉不管是人物还是事件都徒有框架,没有血肉。如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作文题,要求学生“从最熟悉的春节活动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有的考生不是具体地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而是记流水账似地罗列春节中的人和事,这样就无法具体地体现春节文化的共性特征—“处处是喜庆祥和的欢乐海洋”。这样没有涉及事件本质的泛泛而谈,甭说别人看了不满意,就是自己写着也觉得别扭、空洞,更谈不上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打动他们的心了。
  (三)情感贫乏,语言干涩
  许多考生情感贫乏,缺乏一颗易感的心灵,对所写的人和事,漠然视之,无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的描摹,无真实情感的流露,有的只是矫揉造作之态,无病呻吟之感。还有的生硬地引用、化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或过度地使用成语、俗语、典故。华而不实,以辞害义,语言缺乏摇曳之美,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单一,鲜见修辞手法这一“润滑剂”的运用,语言干涩,面目可憎。令阅卷老师不忍卒读,即使是抒情,也只是肤浅、庸俗地表面赞美,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作文题《与 结缘》,有的同学写“与阳光结缘”,结果单纯写自然界是阳光的作用,没有体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语言淡而无趣,味同嚼蜡。
  二、中考作文失“真”的解决办法
  (一)写真人真事
  我们在中考作文中不反对考生虚构,我们理解的真实不仅仅停留在客观的真实上,那是科学追求的境界,作文的真实主要是情感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感动。考生应尽量选用身边的人或身边事构思成文,从自己最易把握,有话可说、有事可述的角度入手,正因为写的是自己经历过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作时其形象往往会立刻体现在脑海里,用不着虚构和编造,正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考前写作素材积累阶段可对自己初中三年来的生活作一归纳和整理,找出那些自己亲身亲历过的最令自己悲伤、喜悦或感动过的人和事纳入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以备在考场上“调兵遣将”之需。让真人真事负载我们生活中的欢笑与泪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气息。
  (二)加强细节描写
  “细节决定成败”,中考作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或者抒情都必须在细微的动人、感人之处落笔。对细小动作的精雕细琢,更见作者匠心独运的功力,更能體现人物的精神与性情,所以,应用敏锐的触觉体味生活的细枝末节,抓住点滴小事来感悟生活的真谛,力选富有个性的生活细节来赋予作文与众不同的特质,增强作文艺术感染力。正是纤毫毕现的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才塑造了血肉丰盈的人物形象。例如:考生在《我很幸运》(江西南昌中考题)里写道:“她安静地站着,每当蓝色的公车驶来,她便不顾雨,轻轻探出身子,有淡然焦急的容颜。她退回去时的脸上的表情依然很淡,我却莫名地感到了她的失望,大概是在等待着谁。”对母亲的动作神情描写细致入微,母亲无私的爱就在这细小的动作表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细节描写,不但真实,而且富有新意。冲击阅卷老师的视线和心灵。所以,同学们在叙事的作文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在描绘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抒发真情实感
  面对中考作文题目,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酝酿自己的情感,努力把文章写得感情真挚,以情动人,情感的表达力求真实而深刻,诚挚而妥帖,不肤浅,不夸饰,既要符合生活的本真,又符合人性的自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将真情灌注到字里行间,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而细心观察体验生活是保证作文“真情实感”的不二法门。因为考生在作文中抒发的是真实的情感,这样就会触动一般人特别是阅卷老师的生活体验,阅卷老师感同身受,如同亲临其境,与考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共振,共鸣效应油然而生。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新课标体系的持续完善与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了更大的更新发展,由以往的单纯知识教学发展成更加重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更快的满足新课标要求,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新时期人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引入多元化模式。本文针对这一目标展开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对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凸显多元化教学的功能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需求,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摘要】教无定法,教是为了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更轻松地学习。课堂虽是一个小社会,但却是一个大世界。有时候,在教学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样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想对策。要使得课堂教学少出乱子,做教师的就得优化课堂教学,你的课精彩了,学生自然而然就“规矩”了,你所上的课也就成功了。把握好一堂课,主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之间始终有一条看不见
【摘要】语文自学能力是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是指学生能在原有的语文基础和技能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在这样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究,获得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点。培养高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是教师需要重视的关键点,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当下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现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
【摘要】众所周知,绘本也称为图画书,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但它却与一般的图画书不一样,它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图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补充,而是作为主体的存在。绘本中的每幅图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图与图之间还存在着故事发展的连接性,绘本的意蕴就这样被呈现和表达出来。为此,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重视绘本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绘本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美国英特尔80286微型计算机为主机(以下简称中心控制机),控制多台美国GOULD公司的884型可编程序控制器(以下简称“PC”机),完成对水泥厂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
择伐主要适用于复层异龄林和为形成复层异龄结构或为培育超大径级木材的成过热同龄林和异层林.择伐伐区内保留木是由部分成熟林木、不成熟林木和不适合采伐的林木共同组成的,
【摘要】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学校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高效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要实
文中的定理2给出了H(o)ldel不等式在∑n J=11/Pj≥1时的推广形式.我们将对0<∑n J=1/Pj<1和∑n J=1/Pj<0时给出其推广形式,并给出文[3]中的加权均值不等式在Pj <0时的推广.
【摘要】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及语言支撑。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就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生成评价性的语言,通常对教学起着调控、导向、促进作用。本论文从三方面来论述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第一部分从课堂评价语的内涵、特点及作用入手,对课堂评价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通过分析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的现状,从中找出一些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启迪学生,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基。从《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这句话中看出阅读教学要注重“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重点倡导“有效性”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有效倡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