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中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中考作文失真现象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失真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考;作文;失真;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实的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写真人真事,考生以最熟悉的生活为基础,写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写自己经历过的体验最深的事;真实的作文,要求考生抒真情实感,考生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真实性情从笔端喷涌而出。真实的作文,是考生情怀的自然流露,是考生个性的真诚表白。可以说,谁在中考作文中注入足够多的“真”的元素,诸如感情真挚、内容真实、细节真切等等,谁就拥有了打开“高分作文”宝库的“金钥匙”,谁就会成为中考考场上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真”心英雄,从而胜券在握、笑傲考场!
“真”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义,考生切不可等闲视之。从以往参加中考阅卷的经验来看,考生们在中考作文时失“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考作文失“真”的情况
(一)胡编乱造,脱离生活
部分考生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缺乏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没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慧眼,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后大脑一片空白,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写作素材,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与作文题目所需要的题材进行有效对接。看到题目后只好挠腮抓耳,游离于自身生活之外胡编乱造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全新”材料。如安徽《师生之间》作文题,许多考生虚构自己从未参与过的抢种抢收、捐献骨髓等生搬硬凑的素材,一看就知道内容虚假,又何以让阅卷老师产生心灵的感动?由于缺乏事件、情感的真实性,可想而知这样的作文难以得到高分。
(二)内容空洞,忽视细节
许多考生的作文叙事、抒情角度大而不当,空洞无物,始终没有写具体的人和事,记叙一件事的时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不清,写人不见音容笑貌,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缺乏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让人感觉不管是人物还是事件都徒有框架,没有血肉。如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作文题,要求学生“从最熟悉的春节活动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有的考生不是具体地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而是记流水账似地罗列春节中的人和事,这样就无法具体地体现春节文化的共性特征—“处处是喜庆祥和的欢乐海洋”。这样没有涉及事件本质的泛泛而谈,甭说别人看了不满意,就是自己写着也觉得别扭、空洞,更谈不上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打动他们的心了。
(三)情感贫乏,语言干涩
许多考生情感贫乏,缺乏一颗易感的心灵,对所写的人和事,漠然视之,无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的描摹,无真实情感的流露,有的只是矫揉造作之态,无病呻吟之感。还有的生硬地引用、化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或过度地使用成语、俗语、典故。华而不实,以辞害义,语言缺乏摇曳之美,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单一,鲜见修辞手法这一“润滑剂”的运用,语言干涩,面目可憎。令阅卷老师不忍卒读,即使是抒情,也只是肤浅、庸俗地表面赞美,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作文题《与 结缘》,有的同学写“与阳光结缘”,结果单纯写自然界是阳光的作用,没有体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语言淡而无趣,味同嚼蜡。
二、中考作文失“真”的解决办法
(一)写真人真事
我们在中考作文中不反对考生虚构,我们理解的真实不仅仅停留在客观的真实上,那是科学追求的境界,作文的真实主要是情感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感动。考生应尽量选用身边的人或身边事构思成文,从自己最易把握,有话可说、有事可述的角度入手,正因为写的是自己经历过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作时其形象往往会立刻体现在脑海里,用不着虚构和编造,正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考前写作素材积累阶段可对自己初中三年来的生活作一归纳和整理,找出那些自己亲身亲历过的最令自己悲伤、喜悦或感动过的人和事纳入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以备在考场上“调兵遣将”之需。让真人真事负载我们生活中的欢笑与泪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气息。
(二)加强细节描写
“细节决定成败”,中考作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或者抒情都必须在细微的动人、感人之处落笔。对细小动作的精雕细琢,更见作者匠心独运的功力,更能體现人物的精神与性情,所以,应用敏锐的触觉体味生活的细枝末节,抓住点滴小事来感悟生活的真谛,力选富有个性的生活细节来赋予作文与众不同的特质,增强作文艺术感染力。正是纤毫毕现的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才塑造了血肉丰盈的人物形象。例如:考生在《我很幸运》(江西南昌中考题)里写道:“她安静地站着,每当蓝色的公车驶来,她便不顾雨,轻轻探出身子,有淡然焦急的容颜。她退回去时的脸上的表情依然很淡,我却莫名地感到了她的失望,大概是在等待着谁。”对母亲的动作神情描写细致入微,母亲无私的爱就在这细小的动作表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细节描写,不但真实,而且富有新意。冲击阅卷老师的视线和心灵。所以,同学们在叙事的作文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在描绘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抒发真情实感
面对中考作文题目,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酝酿自己的情感,努力把文章写得感情真挚,以情动人,情感的表达力求真实而深刻,诚挚而妥帖,不肤浅,不夸饰,既要符合生活的本真,又符合人性的自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将真情灌注到字里行间,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而细心观察体验生活是保证作文“真情实感”的不二法门。因为考生在作文中抒发的是真实的情感,这样就会触动一般人特别是阅卷老师的生活体验,阅卷老师感同身受,如同亲临其境,与考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共振,共鸣效应油然而生。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中考;作文;失真;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实的中考作文,要求考生写真人真事,考生以最熟悉的生活为基础,写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写自己经历过的体验最深的事;真实的作文,要求考生抒真情实感,考生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让自己的真实性情从笔端喷涌而出。真实的作文,是考生情怀的自然流露,是考生个性的真诚表白。可以说,谁在中考作文中注入足够多的“真”的元素,诸如感情真挚、内容真实、细节真切等等,谁就拥有了打开“高分作文”宝库的“金钥匙”,谁就会成为中考考场上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真”心英雄,从而胜券在握、笑傲考场!
“真”是中考作文的第一要义,考生切不可等闲视之。从以往参加中考阅卷的经验来看,考生们在中考作文时失“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考作文失“真”的情况
(一)胡编乱造,脱离生活
部分考生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缺乏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没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的慧眼,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后大脑一片空白,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写作素材,无法将自己的生活与作文题目所需要的题材进行有效对接。看到题目后只好挠腮抓耳,游离于自身生活之外胡编乱造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全新”材料。如安徽《师生之间》作文题,许多考生虚构自己从未参与过的抢种抢收、捐献骨髓等生搬硬凑的素材,一看就知道内容虚假,又何以让阅卷老师产生心灵的感动?由于缺乏事件、情感的真实性,可想而知这样的作文难以得到高分。
(二)内容空洞,忽视细节
许多考生的作文叙事、抒情角度大而不当,空洞无物,始终没有写具体的人和事,记叙一件事的时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不清,写人不见音容笑貌,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缺乏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让人感觉不管是人物还是事件都徒有框架,没有血肉。如贵州省铜仁市中考作文题,要求学生“从最熟悉的春节活动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有的考生不是具体地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而是记流水账似地罗列春节中的人和事,这样就无法具体地体现春节文化的共性特征—“处处是喜庆祥和的欢乐海洋”。这样没有涉及事件本质的泛泛而谈,甭说别人看了不满意,就是自己写着也觉得别扭、空洞,更谈不上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打动他们的心了。
(三)情感贫乏,语言干涩
许多考生情感贫乏,缺乏一颗易感的心灵,对所写的人和事,漠然视之,无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的描摹,无真实情感的流露,有的只是矫揉造作之态,无病呻吟之感。还有的生硬地引用、化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或过度地使用成语、俗语、典故。华而不实,以辞害义,语言缺乏摇曳之美,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单一,鲜见修辞手法这一“润滑剂”的运用,语言干涩,面目可憎。令阅卷老师不忍卒读,即使是抒情,也只是肤浅、庸俗地表面赞美,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作文题《与 结缘》,有的同学写“与阳光结缘”,结果单纯写自然界是阳光的作用,没有体现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语言淡而无趣,味同嚼蜡。
二、中考作文失“真”的解决办法
(一)写真人真事
我们在中考作文中不反对考生虚构,我们理解的真实不仅仅停留在客观的真实上,那是科学追求的境界,作文的真实主要是情感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感动。考生应尽量选用身边的人或身边事构思成文,从自己最易把握,有话可说、有事可述的角度入手,正因为写的是自己经历过的,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作时其形象往往会立刻体现在脑海里,用不着虚构和编造,正所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在考前写作素材积累阶段可对自己初中三年来的生活作一归纳和整理,找出那些自己亲身亲历过的最令自己悲伤、喜悦或感动过的人和事纳入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以备在考场上“调兵遣将”之需。让真人真事负载我们生活中的欢笑与泪水,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气息。
(二)加强细节描写
“细节决定成败”,中考作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或者抒情都必须在细微的动人、感人之处落笔。对细小动作的精雕细琢,更见作者匠心独运的功力,更能體现人物的精神与性情,所以,应用敏锐的触觉体味生活的细枝末节,抓住点滴小事来感悟生活的真谛,力选富有个性的生活细节来赋予作文与众不同的特质,增强作文艺术感染力。正是纤毫毕现的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才塑造了血肉丰盈的人物形象。例如:考生在《我很幸运》(江西南昌中考题)里写道:“她安静地站着,每当蓝色的公车驶来,她便不顾雨,轻轻探出身子,有淡然焦急的容颜。她退回去时的脸上的表情依然很淡,我却莫名地感到了她的失望,大概是在等待着谁。”对母亲的动作神情描写细致入微,母亲无私的爱就在这细小的动作表情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细节描写,不但真实,而且富有新意。冲击阅卷老师的视线和心灵。所以,同学们在叙事的作文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在描绘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抒发真情实感
面对中考作文题目,同学们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调动酝酿自己的情感,努力把文章写得感情真挚,以情动人,情感的表达力求真实而深刻,诚挚而妥帖,不肤浅,不夸饰,既要符合生活的本真,又符合人性的自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将真情灌注到字里行间,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而细心观察体验生活是保证作文“真情实感”的不二法门。因为考生在作文中抒发的是真实的情感,这样就会触动一般人特别是阅卷老师的生活体验,阅卷老师感同身受,如同亲临其境,与考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共振,共鸣效应油然而生。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