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社区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互融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开发的移动学习社区,重点分析了移动学习社区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互融模式中的各类角色的作用。
  关键词:移动学习;分组学习;网络分析法
  一、学习社区介绍
  学习社区是一种开放型、人人参与的在线学习平台,它与其他在线学习平台最大的区别是,学习社区将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助者等)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中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并且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些学习活动中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因而学习社区原文learning community又被译为学习共同体[1] 。
  现学习社区主要由PC端与移动端两部分组成。PC端承担着更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以及交互,是学习社区的主体;移动端则满足学习者无时无刻进行学习交互的需求,是学习活动展开的主战场。两者数据共通,无缝衔接,甚至是协作共通完成一部分学习活动。
  而学习社区的主要功能也分为两块,学习模块及社交模块。学习模块学习社区借鉴了慕课、慕特的一些特点,从高校实际应用出发,结合线上开放课程及线下教学活动,分为课程学习、作业管理、分组学习、文章百家等具体功能模块;社交模块则以方便学生、教师交互及日常活动出发,主要有微博、班级、社团、活动、话题等具体功能模块。
  二、移动学习社区功能结构介绍
  移动学习社区秉承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六大理念。学习社区实现技术采用LNMP架构搭建开发,代码框架采用流行的MVC设计方式,具体语言采用 HTML5。功能模块以个人空间为中心,在个人空间中穿插学习、社交两大模块的多种功能,具体如图所示。
  2.1 课程学习模块
  课程学习模块以现下流行的慕课与慕特为参照,将课程分为两类:线上开放课程及线下应用课程。
  线上开放型课程,教师可以跨专业,跨学院自行安排所教授内容与课程结构,无开课时间与固定课程进度计划,只需将课程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便对所有学习者开放。具体课程分章节课时,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由视频、音频、文字等组成,同时辅以课外学习资料。学习者自行选择所需课程学习,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完成课后练习,给予课程评价。教师自主教学,线上可以布置作业、组织讨论、分组学习,学习者自主学习、互相推荐、反馈教学效果。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主动学习为主的课程学习,可以记录学习者的个人学习兴趣、目标、学习习惯等状态。
  线下应用课程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学习,教师可以将线下课程有限的学习资源组建线上教材,此课程不用系统全面。教师可以在线下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作业,学习者可以线上分组讨论、提交作业。在方便教师教学管理的同时提高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时整个学习共同体更加紧密。
  2.2社交模块
  学习社区在教学的同时,也兼顾成员生活,将大量的线下高校校园活动带入到线上,使学习社区成为高校“第二校园”。在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不仅可以得到线上社区的成就称号,还可以将线下的身份荣誉带入到线上,使学习者更有归属感。
  学习社区社交模块现以微博为主体,成员可以在学习社区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转发好友的独特见解,讨论时下热点,引据经典评论。在给成员一片自由天空的同时记录统计成员的言辞习惯,分享转发的传播路径,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得到成员在校园信息传播中的位置所在。
  三、技术与教学互融搭建与分析
  学习社区中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小组讨论、资源共享等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源用来建立各类学习关系,从而形成相互之间的关系网络,并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等加入、组建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学习共同体,得到一些量化指标,评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成效,从而指导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下面以现今流行的项目化分组化教学为例,阐述学习社区学习活动分析原理。
  3.1 项目化分组学习搭建
  线下项目化分组学习日益受到教师学者的青睐,教师将学习者分成多个小组,布置相同或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委任组长,在不同时间段检查学习进度及各个小组中成员的参与度与贡献度,同时结合小组的任务完成度给每一个成员打分。
  学习者则在一个小组中获得学习任务,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多人讨论,分工协作,将学习成果定期地汇总到组长处,组长整理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提交教师。在学习结束后学习者可以相互打分,从自己的角度给出所属小组所有成員的贡献度。同时不同小组的成员仍然可以在分组学习期间在课程中心进行讨论,将部分学习资料或学习成果在组与组之间传递,达到跨组传播的功能。
  以往在线的分组学习,教师由于对每一个小组中学习者的参与度,贡献度无法进行量化计算,对学习者的最终评估大部分依据来自于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以及个人的主观感觉。移动学习社区以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突破工具将每一个学习者在小组中的学习行为记录统计,从而量化分析各个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各个学习小组的群组结构。教师不仅可以更科学系统的为每一位学习者进行评估,更可以在学习中适时地监督各个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习者学习热情,真正达到项目化教学中人人参与,分工协作的教学初衷。
  3.2 分组学习模式探究
  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习者小组论坛中通过发帖回帖讨论协作。部分学习者不仅活跃在所属小组中同时活跃在课程论坛中,这部分学习者有意或无意的担任着组与组之间的桥梁,将不同小组的学习资料与成果进行分享,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知识碰撞,从而汇总成整个课程学习者的群体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输入与输出,可以轻松的把握到每一个小组中甚至是整个课程中的知识流动,不同成员对小组的知识输出或者说是协作学习贡献度,以及小组学习者的分工结构,组与组之间的影响。   3.3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
  通过记录统计各个小组中学习者的交流讨论数据,依据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各个小组的群组结构指标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当前学习小组的一个量化的学习状态。在此可以从这三方面评价学习者在小组中学习水平,也就是以下3个维度的指标。
  (1)学习者参与度
  学习者参与度是衡量项目化教学协作学习者知识共享的一个基本的参数。如果没有成员积极、自由地参于小组交流中,平等地共享自身知识,那么也将不存在学习社区知识共享,也不会出现群组网络。学习者参与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出入度与连结强度可以准确描述。
  (2)小组整体性
  教师可以依据各个小组的密度情况,查找到不理想的小组,组织其定向讨论,调动该小组中更多的学习者参与知识共建中去,发挥出集体的智慧。
  (3)小组凝聚力
  凝聚子群就是在小组中的彼此联系比较紧密的小团体。一个小组中拥有的凝聚子群越少,凝聚力越高,表示该小组知识共享的核心点越少,小组结构也越稳定,不容易发生变化,学习者可以紧密的围绕在一个或几个学习者周围,很快找到小组重点。但是凝聚力越高同样表示小组越排外,不容易接受新的学习者,同样不容易产生新的知识。
  3.4 教师在分组学习中的决策
  依據上述分析,得到教师在分组学习中可以依据以下5点决策可以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果。
  1. 教师需要注意局部中心度或整体中心度较高的学习者,将主要精力用于引导这些学员的学习方向、方法,从而达到影响到整体的效果。
  2. 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需要更换小组成员,尽量将核心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小组中,以便更快形成新的稳定的小组结构。
  3. 关注守门人,确保守门人的学习激情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如发现问题则及时变换小组结构。
  4. 关注密度较低的小组,如小组密度过低,则适量引导入度较低的学习者参与讨论或委派任务,使整个小组更加紧密。
  5. 将凝聚力特别高的子群在变化小组学习者时拆散,有利于所有学习者更好的融入集体。
  四、结论
  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分析,移动学习社区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互融模式中扮演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能够把教师的教学思想很好的贯彻下去,学生也能够对教学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岑郭遂红: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非正式学习策略探析[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作者简介:楼建列(1977-),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配合教师”的错误观念不仅造成了教学主体的错位,也是对教师主导地位的歪曲和异化,更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造成了教学过程离位及教学目标偏移。在教学中,应该是“教师配合学生”。尊重学生主体性是教师的应然选择,以学定教是教学的内在需求,个性化发展是学生的主体诉求,以上三个方面都要求教师甘心做学生的配角,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原有经验,注重个别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生手机的普及化,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变得越来越频繁,虽然大学都会想方设法阻止学生课堂耍手机,但是,课堂上的“低头族”依然是一大片,这也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针对该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为例,介绍如何运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与手机等移动终端有机结合,构建移动交互课堂,实现与学生的真实互动,将移动终端从教学的负担变为强大的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各类的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增加,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阅读情况,简单分析了学生在阅读时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太大的兴趣,对阅读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甚至不喜欢阅读,而且有很多同学根本没有参与阅读,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积极培育阅读推广人才。  关键词:阅读现状;推广阅读;措施  现如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期刊
摘要:职业学院的体育教学旨在提升身体素质,近年来随着 《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 的“校园足球”规划,更在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文化建设和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致力于做好青少年足球方面的各项工作,以校园足球为核心构建符合职业学校的校园足球教学与推广体系,促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发展。本文立足于当下职业学校校园足球教学与推广现状,分析当前职业学校足球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成因,为职业学校校园
期刊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互联网+教育也逐渐为广大教育界所熟知,慢慢的改变了人才的需求和教育模式。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1]指出要办好网络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2018 年 4 月 25 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2]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
期刊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断追求时尚发展,在服装选择方面要求却来越高,并追求新的时尚潮流风向,因此这对服装设计方面的要求加大,服装设计这门专业逐渐被人们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许多人纷纷投入服装设计专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严格。有许多特教中职中,有许多聋哑学生学习服装制图专业,由于聋哑学生自身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本文就特教中职聋哑学生在服装
期刊
摘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錄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并且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分类招生的模式分为:高职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示范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知识,其中包含物理知识。中职物理知识相对枯燥、乏味,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将物理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使物理知识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全面激发,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1导言  中职物理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验相互关联,提升学生动
期刊
摘要:从“重语法轻口语”的教学现状回首和中职学生目前的能力分析来看,英语听说的教与学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难点,这必然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隐患。本课题以解决实际教学盲点出发,真正调动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教育实效,进而提高学生在学业水平口语考试的成绩。  
期刊
摘要: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教科研中心、师范基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本文拟以辽宁省F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实践发展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一、F县乡镇中心园发展的概况  F县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管辖,位于辽宁省北部,共有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