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要碰面如何打招呼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外交舞台,领导人之间时常碰面,免不了要打招呼。
  通常,领导人之间打招呼的方式有握手、拥抱、交谈等。打招呼是领导人个性的显示,其中暗含的门道也千差万别,有的释放了友好、真诚,有的则暗藏敌意,有时还可能出现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闹出尴尬的情形。
  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各国领导人都有自己的打招呼方式: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向表情丰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总表现得很“酷”;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在任期间,因其不拘小节的个性,在外交场合笑料频出;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会见他国领导人时总喜欢先握手,再轻拍对方肩膀以示亲切……

握个手千差万别


  握手是领导人间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以“特殊关系”定义英美间紧密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关系。
  2008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英国北爱尔兰,与时任英国首相布朗会见,两人当时手握得很紧,还举到胸前,犹如好兄弟一般。
  然而,并不是领导人间的每次握手都有这般热情。
  2013年9月,奥巴马赴俄罗斯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虽与普京握了手,但媒体记者抓拍的照片显示,两人当时并没有眼神交流,奥巴马还紧锁双眉。
  那段时间,俄罗斯拒绝按美方要求交出“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两国还就是否应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产生分歧。
  2014年11月,普京赴澳大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媒体注意到,普京专机抵达后,在布里斯班机场迎接并和他握手的,是澳大利亚一名国防部官员,旁边是比他影响力更大的澳大利亚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斯。不过,布兰迪斯当时没有表示出任何迎接普京的举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和默克尔等人的专机抵达后,布兰迪斯、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等均热情相迎。

见与不见的“战术”


  每逢大会或出访,各国领导人总避免不了碰面。但有时,是否见面,也是领导人表达态度的一种方式。
  2005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日,她取消了原计划与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提前回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后来在记者会上给出解释:就在吴仪访日期间,日本领导人还在发表参拜靖国神社言论,这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缺少必要的合适气氛”。
  2014年6月6日,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在法国举行,其间,因美俄关系急转直下,普京和奥巴马都刻意躲着对方。
  有记者发现,在领导人合影时,奥巴马和普京都故意远离对方,共赴午宴的路上,奥巴马也故意放慢脚步,与普京保持一定距离并刻意回避他的目光。
  到巴黎后,为避免让俄美元首陷入尴尬,法国总统奥朗德为两人分别设宴,一天吃了两顿晚餐。
  几个月后,奥巴马与普京还是一副“相见不如绕道走”的架势。
默克尔与奥巴马
奥巴马与阿罗约

  APEC北京会议期间,美俄首脑也只是“点头之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普京与奥巴马只是碰头,并没有交谈。两人曾互致问候,这是在活动期间进行的短暂接触。
  避开不见是一种向外界传递信息的“外交战术”,而领导人间的“不经意见面”更耐人寻味。
  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上,路透社记者注意到,合影结束后,大多数领导人前往贝努维尔城堡吃午餐,但普京、默克尔和刚上任不久的乌克兰总统波羅申科聚到一起,并聊了起来。这是自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俄乌领导人首次会面。有媒体评述,此举可认作是俄乌两国向外界释放为紧张关系降温的信号。

打招呼各有各“范儿”


  要说在外交场合打招呼,最具个性者非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莫属。
  2006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小布什为默克尔“按摩”双肩的“雷人”之举令人触目。
  当时,正式会议尚未开始,默克尔坐在会议桌前与他国领导人交谈,小布什走到默克尔身后,双手放在她肩膀上轻揉了几下。默克尔下意识地收紧肩膀,挣脱了小布什的双手,随后才看清原来是美国总统在“献殷勤”。
  对由此招致的批评,小布什却满不在乎。第二年,默克尔访问美国,小布什还在记者会上笑着对默克尔说:“不会再给你按摩了!”
  作为国际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默克尔遭遇的“顽皮问好”远不止这一桩。
  2008年,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与默克尔会晤,突然间“童心大发”,与默克尔玩起了“捉迷藏”。
  当天,贝卢斯科尼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的里亚斯特迎接默克尔。现场录像显示,老贝溜出了欢迎队伍,藏到一根大柱子后,待默克尔走近后,他突然冒出来并大叫“咕咕”。当时已走出一段距离的默克尔回身转向他,惊讶之余笑着称老贝 “西尔维奥”,两人随后拥抱。
  贴面礼是流行于欧洲的见面礼仪,在这方面,法国人最规范,英国和德国人却不常用。
  一次,英国前首相布朗在向默克尔行贴面礼表达问候时,高度紧张,以致动作僵硬笨拙,最后他的吻居然落在了默克尔的鼻子上。
  与小布什相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打招呼风格要谨慎许多,但不失亲切。
  2010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身材高大的奥巴马与时任菲律宾女总统阿罗约站在一起,愈发衬得阿罗约身材娇小,和阿罗约握手时,奥巴马礼貌地用手护住阿罗约的背。见到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奥巴马也轻拍背部以示友好。
  与奥巴马的绅士风度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打招呼就更显个性。
  默克尔表情丰富,有时笑得灿烂,有时又似游离,显得“不走心”,有时也会流露出犀利、硬朗的一面。
  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中,默克尔和普京握手,但外界注意到,默克尔看普京的眼神尤为犀利,普京则一脸严肃。有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默克尔在对普京实施“眼神惩罚”。
其他文献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首先必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笔者有以下体会。    一、创设愉悦的读书环境。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首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我们学校是新建的,由于学校困难,
摘 要:20世纪 80年代以后,身体成为显著的文化景观并走进文学的视野,疾病也脱离生理意义进入文学的隐喻系统,成为话语阐释的空间和意义生发的载体。与身体热潮同步进行创作的叶兆言在自身的疾病體验中,以文学的想象性赋予肺病、癌症、性病、残疾、不孕之症等多种疾病以超越医学的文化意蕴,传统文化无可奈何的衰微、个体无处逃遁的生命悲剧、身体的“支出”与情感的回归通过疾病得到身体性的表述。作为言说意义世界的新话
在美国格里利堡导弹防御中心巡邏的波多黎各国民警卫队队员
X01卡賓枪转换套件是火力控制器公司针对西格-绍尔P320和P250手枪研制的一款卡宾枪转换套件。常见的像美国CAA武器公司RONI系列卡宾枪转换套件,都是将手枪整体安装在套件内实现卡宾枪型的转换。X01卡宾枪转换套件则采用新的转换方式,将原手枪拆卸后,用新的聚合物下机匣替换原手枪的套筒座,使得转换套件与原枪合为一体,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将手枪拆卸后装入转换套件中,拉机柄卡住套筒,拉动拉机柄可进行供
年销量始终不离前三的一汽大众。在SUV最火爆的时候,却迟迟没有推出SUV产品,这让很多人都在干着急。7月30日晚,T-ROC探歌终于以一汽一大众大众品牌首款SUV车型的身份上市,补上了这个空白。  无论从颜值,还是产品力上来说,探歌都很强。“型格美学”设计,让探歌在造型上堪称大众品牌最具个性SUV。大量的全系标配配置以及全液晶数字仪表、电动尾门等多项领先细分市场的越级配置,在紧凑级SUV市场树起了
1俄罗斯KSVK反器材/狙击步枪发射( )。  A.12.7×108mm枪弹 B.12.7×99mm枪弹 C.12.7X100mm枪弹  2奥地利Voere公司$16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的弹匣插槽设置在机匣( ),插入弹匣后,弹匣横置。  A.左侧 B.右侧 C.下方  3意大利贝内利公司生产的超级黑鹰3霰弹枪采用( )型枪托,该枪托为公司的专利设计,可有效降低后坐。  A.Comfort Tech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艺作品永远是时代的表现者与倾诉者。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舞蹈、绘画,乃至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曲艺……艺术只有扎根生活,立足时代,才能受到群众的喜爱,引领时代之风气。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集结了多部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现實主义题材作品。作为打响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平台,一部部为大时代礼赞、为平凡人歌唱的文艺作
摘 要:在王尔德及郁达夫的诸多作品中,“唯美主义”的美学色彩俯拾即是。文章借由《道连·格雷的画像》(后文简称为《道连》)以及《沉沦》两部作品中所映射出的美学观念作为基准,从王尔德“艺术至上”的价值理念回溯其“唯美主义”创作观的文学内质,进而在影响沿袭的角度上明晰郁达夫“自我小说”当中的私人美感隐含的“唯美主义”特征。  关键词:唯美主义 王尔德 郁达夫 《道连·格雷的画像》 《沉沦》  “为艺术而
連续4届世界杯进球  C罗在小组赛对阵西班牙的第2分钟,通过点球帮助葡萄牙首开纪录,连续4届世界杯进球,追平了贝利(巴西)、乌维-席勒(德国)以及克洛泽(德国)三大传奇,成为历史第四人。连续5届参加淘汰赛  墨西哥老将马科斯在对阵巴西的比赛中首发出场,成为了世界杯历史上第一个连续5届世界杯参加淘汰赛的球员。场均进球2.6个  目前60场比赛157个进球(不算点球大战),场均2.6球,仅高于1974
影片内容概要  米奇·尼尔森是美国陆军“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第5特种作战群595小队的队长。他深受部下拥戴并且在日常训练中表现出色。后来,尼尔森离开所在小队,并且被上级下令调往指挥机关从事参谋工作。本来,尼尔森可能从此要与办公桌打交道,并且能够陪伴家人,然而“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这一切。尼尔森坚决要求上前线,还得到了手下老兵哈尔的支持,最终如愿以偿被派往阿富汗作战。  在阿富汗,尼尔森所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