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外交舞台,领导人之间时常碰面,免不了要打招呼。
通常,领导人之间打招呼的方式有握手、拥抱、交谈等。打招呼是领导人个性的显示,其中暗含的门道也千差万别,有的释放了友好、真诚,有的则暗藏敌意,有时还可能出现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闹出尴尬的情形。
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各国领导人都有自己的打招呼方式: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向表情丰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总表现得很“酷”;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在任期间,因其不拘小节的个性,在外交场合笑料频出;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会见他国领导人时总喜欢先握手,再轻拍对方肩膀以示亲切……
握手是领导人间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以“特殊关系”定义英美间紧密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关系。
2008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英国北爱尔兰,与时任英国首相布朗会见,两人当时手握得很紧,还举到胸前,犹如好兄弟一般。
然而,并不是领导人间的每次握手都有这般热情。
2013年9月,奥巴马赴俄罗斯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虽与普京握了手,但媒体记者抓拍的照片显示,两人当时并没有眼神交流,奥巴马还紧锁双眉。
那段时间,俄罗斯拒绝按美方要求交出“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两国还就是否应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产生分歧。
2014年11月,普京赴澳大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媒体注意到,普京专机抵达后,在布里斯班机场迎接并和他握手的,是澳大利亚一名国防部官员,旁边是比他影响力更大的澳大利亚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斯。不过,布兰迪斯当时没有表示出任何迎接普京的举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和默克尔等人的专机抵达后,布兰迪斯、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等均热情相迎。
每逢大会或出访,各国领导人总避免不了碰面。但有时,是否见面,也是领导人表达态度的一种方式。
2005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日,她取消了原计划与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提前回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后来在记者会上给出解释:就在吴仪访日期间,日本领导人还在发表参拜靖国神社言论,这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缺少必要的合适气氛”。
2014年6月6日,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在法国举行,其间,因美俄关系急转直下,普京和奥巴马都刻意躲着对方。
有记者发现,在领导人合影时,奥巴马和普京都故意远离对方,共赴午宴的路上,奥巴马也故意放慢脚步,与普京保持一定距离并刻意回避他的目光。
到巴黎后,为避免让俄美元首陷入尴尬,法国总统奥朗德为两人分别设宴,一天吃了两顿晚餐。
几个月后,奥巴马与普京还是一副“相见不如绕道走”的架势。
APEC北京会议期间,美俄首脑也只是“点头之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普京与奥巴马只是碰头,并没有交谈。两人曾互致问候,这是在活动期间进行的短暂接触。
避开不见是一种向外界传递信息的“外交战术”,而领导人间的“不经意见面”更耐人寻味。
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上,路透社记者注意到,合影结束后,大多数领导人前往贝努维尔城堡吃午餐,但普京、默克尔和刚上任不久的乌克兰总统波羅申科聚到一起,并聊了起来。这是自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俄乌领导人首次会面。有媒体评述,此举可认作是俄乌两国向外界释放为紧张关系降温的信号。
要说在外交场合打招呼,最具个性者非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莫属。
2006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小布什为默克尔“按摩”双肩的“雷人”之举令人触目。
当时,正式会议尚未开始,默克尔坐在会议桌前与他国领导人交谈,小布什走到默克尔身后,双手放在她肩膀上轻揉了几下。默克尔下意识地收紧肩膀,挣脱了小布什的双手,随后才看清原来是美国总统在“献殷勤”。
对由此招致的批评,小布什却满不在乎。第二年,默克尔访问美国,小布什还在记者会上笑着对默克尔说:“不会再给你按摩了!”
作为国际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默克尔遭遇的“顽皮问好”远不止这一桩。
2008年,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与默克尔会晤,突然间“童心大发”,与默克尔玩起了“捉迷藏”。
当天,贝卢斯科尼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的里亚斯特迎接默克尔。现场录像显示,老贝溜出了欢迎队伍,藏到一根大柱子后,待默克尔走近后,他突然冒出来并大叫“咕咕”。当时已走出一段距离的默克尔回身转向他,惊讶之余笑着称老贝 “西尔维奥”,两人随后拥抱。
贴面礼是流行于欧洲的见面礼仪,在这方面,法国人最规范,英国和德国人却不常用。
一次,英国前首相布朗在向默克尔行贴面礼表达问候时,高度紧张,以致动作僵硬笨拙,最后他的吻居然落在了默克尔的鼻子上。
与小布什相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打招呼风格要谨慎许多,但不失亲切。
2010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身材高大的奥巴马与时任菲律宾女总统阿罗约站在一起,愈发衬得阿罗约身材娇小,和阿罗约握手时,奥巴马礼貌地用手护住阿罗约的背。见到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奥巴马也轻拍背部以示友好。
与奥巴马的绅士风度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打招呼就更显个性。
默克尔表情丰富,有时笑得灿烂,有时又似游离,显得“不走心”,有时也会流露出犀利、硬朗的一面。
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中,默克尔和普京握手,但外界注意到,默克尔看普京的眼神尤为犀利,普京则一脸严肃。有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默克尔在对普京实施“眼神惩罚”。
通常,领导人之间打招呼的方式有握手、拥抱、交谈等。打招呼是领导人个性的显示,其中暗含的门道也千差万别,有的释放了友好、真诚,有的则暗藏敌意,有时还可能出现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闹出尴尬的情形。
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各国领导人都有自己的打招呼方式: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一向表情丰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总表现得很“酷”;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在任期间,因其不拘小节的个性,在外交场合笑料频出;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会见他国领导人时总喜欢先握手,再轻拍对方肩膀以示亲切……
握个手千差万别
握手是领导人间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以“特殊关系”定义英美间紧密的政治、文化和历史关系。
2008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访问英国北爱尔兰,与时任英国首相布朗会见,两人当时手握得很紧,还举到胸前,犹如好兄弟一般。
然而,并不是领导人间的每次握手都有这般热情。
2013年9月,奥巴马赴俄罗斯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虽与普京握了手,但媒体记者抓拍的照片显示,两人当时并没有眼神交流,奥巴马还紧锁双眉。
那段时间,俄罗斯拒绝按美方要求交出“棱镜门”事件揭秘者斯诺登,两国还就是否应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产生分歧。
2014年11月,普京赴澳大利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媒体注意到,普京专机抵达后,在布里斯班机场迎接并和他握手的,是澳大利亚一名国防部官员,旁边是比他影响力更大的澳大利亚总检察长乔治·布兰迪斯。不过,布兰迪斯当时没有表示出任何迎接普京的举止。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巴马和默克尔等人的专机抵达后,布兰迪斯、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等均热情相迎。
见与不见的“战术”
每逢大会或出访,各国领导人总避免不了碰面。但有时,是否见面,也是领导人表达态度的一种方式。
2005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日,她取消了原计划与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提前回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后来在记者会上给出解释:就在吴仪访日期间,日本领导人还在发表参拜靖国神社言论,这让“两国领导人的会晤缺少必要的合适气氛”。
2014年6月6日,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在法国举行,其间,因美俄关系急转直下,普京和奥巴马都刻意躲着对方。
有记者发现,在领导人合影时,奥巴马和普京都故意远离对方,共赴午宴的路上,奥巴马也故意放慢脚步,与普京保持一定距离并刻意回避他的目光。
到巴黎后,为避免让俄美元首陷入尴尬,法国总统奥朗德为两人分别设宴,一天吃了两顿晚餐。
几个月后,奥巴马与普京还是一副“相见不如绕道走”的架势。
APEC北京会议期间,美俄首脑也只是“点头之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说,普京与奥巴马只是碰头,并没有交谈。两人曾互致问候,这是在活动期间进行的短暂接触。
避开不见是一种向外界传递信息的“外交战术”,而领导人间的“不经意见面”更耐人寻味。
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上,路透社记者注意到,合影结束后,大多数领导人前往贝努维尔城堡吃午餐,但普京、默克尔和刚上任不久的乌克兰总统波羅申科聚到一起,并聊了起来。这是自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俄乌领导人首次会面。有媒体评述,此举可认作是俄乌两国向外界释放为紧张关系降温的信号。
打招呼各有各“范儿”
要说在外交场合打招呼,最具个性者非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莫属。
2006年7月,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小布什为默克尔“按摩”双肩的“雷人”之举令人触目。
当时,正式会议尚未开始,默克尔坐在会议桌前与他国领导人交谈,小布什走到默克尔身后,双手放在她肩膀上轻揉了几下。默克尔下意识地收紧肩膀,挣脱了小布什的双手,随后才看清原来是美国总统在“献殷勤”。
对由此招致的批评,小布什却满不在乎。第二年,默克尔访问美国,小布什还在记者会上笑着对默克尔说:“不会再给你按摩了!”
作为国际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女性领导人,默克尔遭遇的“顽皮问好”远不止这一桩。
2008年,时任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与默克尔会晤,突然间“童心大发”,与默克尔玩起了“捉迷藏”。
当天,贝卢斯科尼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的里亚斯特迎接默克尔。现场录像显示,老贝溜出了欢迎队伍,藏到一根大柱子后,待默克尔走近后,他突然冒出来并大叫“咕咕”。当时已走出一段距离的默克尔回身转向他,惊讶之余笑着称老贝 “西尔维奥”,两人随后拥抱。
贴面礼是流行于欧洲的见面礼仪,在这方面,法国人最规范,英国和德国人却不常用。
一次,英国前首相布朗在向默克尔行贴面礼表达问候时,高度紧张,以致动作僵硬笨拙,最后他的吻居然落在了默克尔的鼻子上。
与小布什相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打招呼风格要谨慎许多,但不失亲切。
2010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身材高大的奥巴马与时任菲律宾女总统阿罗约站在一起,愈发衬得阿罗约身材娇小,和阿罗约握手时,奥巴马礼貌地用手护住阿罗约的背。见到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时,奥巴马也轻拍背部以示友好。
与奥巴马的绅士风度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打招呼就更显个性。
默克尔表情丰富,有时笑得灿烂,有时又似游离,显得“不走心”,有时也会流露出犀利、硬朗的一面。
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中,默克尔和普京握手,但外界注意到,默克尔看普京的眼神尤为犀利,普京则一脸严肃。有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是默克尔在对普京实施“眼神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