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话教学,促进学生悟错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自己悟错、纠错,是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还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错误的体验和认识。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对话共同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的活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暴露错误;互动、沟通的对话过程使学生能够悟出错因;自我反省为学生修正错误、完善认知打通脉络。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话,可以促进学生悟出前概念的错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时的错误和使用方法理解知识中的错误。
  关键词:对话教学悟错物理教学前概念
  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时,大部分教师会选择马上纠正,然而这种纠错方式剥夺了学生反思、建构的机会,实际纠错效果并不理想。让学生自己悟错、纠错,则是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还给学生,能够加深学生对错误的体验和认识,体现了生本教育理念。学生悟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启发下,悟出自己的错误;二是分析同伴的思维,悟出同伴的错误。前者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分析能力,后者能发展学生的怀疑意识和分析能力。
  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在地位平等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对话共同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的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悟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对话教学对于学生悟错的作用
  (一)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暴露错误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对话教学的前提。从人格角度讲,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有独立的人格,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人格;从知识层面讲,教师与学生只是“闻道有先后”,在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自然的,教师不能以权威者自居,消极、负面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心理有安全感,才能主动敞开自己的思维,才会勇于表达真实的想法(包括一些错误的想法)。这为教师把握学情、设计对话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互动、沟通的对话过程使学生能够悟出错因
  互动、沟通的对话过程是对话教学的关键。它的本质是师生、生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和智慧,这为学生悟错创造了智力条件。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主动进行对照,在差异和矛盾中引发深入思考,并自觉加强沟通,从而发现自己或同伴的问题,明辨是非,悟出错因。
  (三)自我反省为学生修正错误、完善认知打通脉络
  互动、沟通是引起学生悟错的外因,而自我反省(也是一种“对话”)则是使得学生悟错内因。前概念又叫前科学概念,泛指学生在新课教学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丰富而稳定的经验和认知图式。错误的前概念难以转变的原因并非教师强调得不够,而是学生思想上的自然抵触太大。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和问题,通过对话引发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挖掘,促使学生修正错误的前概念,完善认知结构。
  二、对话教学促进学生悟错的实践
  (一)通过对话,促进学生悟出前概念的错误
  【案例1】 讲台为什么不动?
  师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是什么原因?请画出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讲台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图1。)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位同学画的受力分析图是否正确?
  生正确。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太小,小于静摩擦力,即F小于f静。如果加大力量,讲台将被推动。
  生不对。如果F小于f静,则物体受非平衡力,即人推讲台时讲台反而冲向人,这与现实不符。
  生不对。因为讲台静止,所以受平衡力,而水平方向只受F和f静的作用,所以兩者相等。
  师(追问)第一位同学的分析不合理的地方在哪里?
  生“推力太小”并不是指“F小于f静”。
  师那它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
  师(提示)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增大推力,但是讲台仍然静止,那么静摩擦力如何变化?
  生变大。
  师静摩擦力不能无限增大,就像一个容器最多只能盛一定体积的水。当压力和接触面不变时,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生哦,明白了。“推力太小”是指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而不是现在的静摩擦力。当推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讲台将由静止开始滑动。
  对于“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的原因,第一位学生的观点具有普遍性,是一种错误的前概念;第二位学生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作出了判断;第三位学生由观察到的客观现实出发,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得出了结论。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到了前概念与现实的矛盾,但是此时,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因为推力太小,所以F小于f静”的逻辑错误,对“逐渐用力推讲台”及“讲台由静止到运动”的物理过程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
  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讲台静止时受平衡力,所以F = f静,学生将难以认同和理解。因为这样的独白式教学缺少学生的思维参与,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正确观念。通过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进来,你一言,我一语,将各自的观点共享,相互启发。如果转变错误的前概念仍有困难,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时,教师适时地介绍了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对于促进错误前概念的转化和整个物理过程的理解大有裨益。
  (二)通过对话,促进学生悟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时的错误
  【案例2】 灯泡为什么“不亮”?
  师(将“220V 100W”“220V 40W”两盏白炽灯并联在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哪个灯更亮?
  生100W的灯比40W的灯亮。
  (教师闭合开关,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猜想一致。)
  师(将同样的两盏灯串联在家庭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哪个灯更亮?
  生(大部分)100W的灯比40W的灯亮。   (教师闭合开关,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与之前的猜想不一致:40W的灯亮,而100W的灯“不亮”了。)
  师(引入话题)咦,什么原因?是不是哪里出故障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生100W的灯灯丝烧断了。
  生100W的灯短路了。
  生电路中可能存在断路现象。
  ……
  生如果100W的灯灯丝烧断了,40W的灯应该也不亮。同样的道理,电路中存在断路现象的分析也不对。
  (教师断开开关,让学生观察100W的灯,确认灯丝正常,同时肯定上述分析。)
  生如果100W的灯短路了,40W的灯应该正常发光,而现在40W的灯明显比刚才暗,所以短路也不可能。
  师嗯,分析得很好!那么灯“不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再次闭合开关,启发学生思考。)
  生(坐在前排,兴奋)老师,100W的灯灯丝略微发红,不是不亮。
  (该生用纸半遮住100W的灯,增强效果。他其他学生也看到了实验现象,发出了阵阵惊呼声。)
  师(追问)100W的灯确实发光了,只是难以觉察到。那么为什么100W的灯只是灯丝略微发红呢?
  (学生讨论。)
  生100W的灯电阻比40W的灯小很多,串联时电流一样,根据电功率公式W=UI=I2R,产生的热量少很多,因而发出的光弱很多。
  师那么为什么并联时100W的灯比40W的灯亮呢?
  生并联时电压一样,根据电功率公式W=UI=U2R,100W的灯产生的热量多,因而发出的光强。
  师很好!串联和并联对应的不变量不同,我们要具体地分析各种情况,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这里,通过“比较白炽灯亮暗”实验中一个“意外”的现象,自然引出学生的错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下,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开对话。教师没有立刻指正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再次演示和深入追问,引导学生持续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地响应同伴的分析和观点,从而悟出其中的错误。
  (三)通过对话,促进学生悟出使用方法理解知识中的错误
  【案例3】 究竟哪个图像正确?
  (教师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出小灯泡的U-I图像。学生先画出图2,感觉不对,又改为图3,反复几次,还是确定不了。)
  生记不清图像是向上弯还是向下弯了。当时只是机械记忆,没有深入理解。
  师机械记忆只能保持较短时间,时间一长,记忆的东西就容易遗忘。学习任何知识,首先应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稍停)这位同学画出的两幅图,哪一幅正确?
  (教室里沸腾了,两幅图都有支持者。)
  师(追问)怎样判断其正确性呢?
  (教室安静了。过了一会,才有一位学生举手。)
  生(画出图4)在第一幅图上任选一点A,作U轴的平行线,交I轴于点A1, 则UA的大小为AA1,IA的大小为OA1,所以RA=UAIA=AA1OA1=tan∠AOA1;在点A右侧另取一点B,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得到RB=tan∠BOB1。UB比UA大,灯泡更亮、更热,所以RB比RA大,但是tan∠BOB1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教师启发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分析第二幅图,学生交流讨论后认为这幅图正确。)
  师(画出图5)将第二幅图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交换,变成这样的I-U图像,正确吗?
  (很多学生依葫芦画瓢,作出如图6所示的辅助线,得出RA=tan∠AOA1,RB=tan∠BOB1,从而判断相应的图像不正确。教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纠正错误:图6中,UA的大小对应的是OA1,IA的大小对应的是AA1,所以RA=UAIA=OA1AA1=tan∠OAA1,同理RB=tan∠OBB1;tan∠OAA1  师将电阻值转化成正确的角的正切值,是确定小灯泡的U-I图像和I-U图像的关键。在应用某方法时,一定要充分理解方法的核心和关键,切忌不动脑筋、生搬硬套。
  生小灯泡的U-I图像和I-U图像极易混淆,我有一个独特的记忆方法:I(我)和U(你)相比,I(我)的吸引力更大,故两个图像均偏向I(我)轴。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理解之后,再辅以形象生动的记忆方法,知识的掌握将非常牢固。
  这里,学生因为没有理解生成知识的方法,只能机械记忆知识,导致出现混淆。教师依靠优秀学生充当引擎,启动对话,打开其他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思维体验,相互沟通、启发,悟出出错的关键点,同时领悟到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理解方法的核心。
  三、对话教学促进学生悟错的反思
  (一)把握学情,设计悟错之问
  没有问题就没有对话,注重问题的设计是悟错教学的关键一环。首先,问题应有针对性。在悟错前,可以采用口头访谈或者文本对话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错误分布及原因,并在出错点上设计问题。其次,问题应有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坡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问题串的导引下,让学生逐步审视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最终转变错误想法。最后,问题应有开放性。“对不对”“是不是”等封闭性问题将答案限定在预设的范围内,很难诱发学生头脑中深藏的错误认知,而开放性问题则可以让教师获取更多的错误资源。
  (二)用心倾听,开启悟错之旅
  倾听是师生参与对话的重要行为,作为对话主体的师生都应做到认真倾听,相互尊重、理解,提高悟错的质量和效率。学生要倾听同伴和教师的观点、意见,并与自己的想法对照,发现自己或他人思维上的不足和错误;教师既要倾听学生的有声表达,也要“倾听”学生的无声表达,如文本作业等,以获取学生原生态的想法,把握错误的范围和特点,设计有利于学生悟错的问题。
  (三)注意调控,留足悟错时间
  对于容易纠正的错误,对话的节奏可以放快一些;而对于前概念的错误或者不易发现、纠正的错误,对话的节奏应该放慢一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体验时间。同时,在悟错过程中,一般会生成一些其他的小错误,教师要注意取舍,把握对话方向和重点,不偏离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其落实的关键就是进行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尝试,充分参与,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悟方法、孕育情感,获得自主发展。  罗杰斯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
期刊
精心设计新知的引入接口、建构活动和应用练习是提高数学新授教学质量的关键。不过,教学终究是遗憾的艺术,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找到不足并作出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专业素养。  “因数与倍数”是学习分数约分、通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运算的关键。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分為三大板块:例题1通过摆小正方体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例题2寻找因数及发现因数特征,例题
期刊
摘要:评价一堂课,总有一个可以贯穿的标准:是“教”得精彩,还是“学”得精彩?前者基于教师行为,后者基于学生行为。本来,教是为了学,学是在教的引导下进行的,二者是并无矛盾的二元对立,但在现实的课堂上,往往呈现两种价值追求。《天净沙·秋思》的同课异构分析发现,阅读任务设计应以“学”为核心,这决定了语文课的品质。  关键词:阅读任务设计核心  同样一节课,同一个文本,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同,达到的教学目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指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字面的意思和创作背景,还要深入体会其背后寄托的情感及诗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孙双金老师执教送别诗的案例为切入点,尝试从基本字词入手,导入话题;抓住关键词,品鉴诗韵;领会表达之法,品悟诗意等层面,探究聚焦语用的诗歌教学路径。  关键词:语用诗歌教学送别组诗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
期刊
摘 要:受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美读说明文”的启发,第二次执教《故宫博物院》,变换设计角度,趣味引领代替范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代替单一的方法指导,从学生的学出发代替从教师的教出发。当然,并不是放弃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些说明文的精髓不能丢。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 设计 角度  三年前的一次公开课,我执教了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文,从说明文教学的一般角度切入
期刊
摘要:当下,课堂教学改革风生水起,一派繁荣盛况,但许多教学的基本问题被遮蔽、被悬置、被误读。秉持初心、坚守本常,才是教育的正道。教育的初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意涵在于传承知识,培育智慧,尊重生命。坚守本常就是对教学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的遵从,遵循学生自身成长的轨迹,把他们培养成应有的样子。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心本常化学平衡复习课  日前,江苏省中学化学命题研讨会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期间,该校储开桂
期刊
摘要:在《原电池》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经历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化学史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过程与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原电池教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节选类文本,教师对这类文本的教学解读往往存有“低效”和“短效”之憾。《动物笑谈》就是一篇节选类文本,吕莉老师执教这一文本时,将教学解读前延,溯本求源,让学生熟读相关章节的环节;更烛照未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从而推动学生课后主动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实现了“高效”和“长效”的统一。  关键词:节选类文本 教学解读 高效 长效  在中学
期刊
摘 要:以“学习活动形式如何有效”为主题,制订观察量表,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进行课堂观察。通过此次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是:(1)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2)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充分交流;(3)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关键词:课堂观察 报告 学习活动形式 有效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在当下的课堂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重心转向
期刊
李邦河院士说过:“数学是玩概念的,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在概念学习中养成的思维方式、方法迁移能力也最强。”章建跃博士指出:“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往往具有鲜明的直观背景,简单、易懂且威力无穷,是开启中学数学大门的金钥匙。”数学概念是对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活动经验的体现。中学数学核心概念蕴涵于中学数学课程之中,是内容的自然起点,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