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高低。文章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阐述高职学生素质的内涵,分析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内涵 措施
[作者简介]张小军(1967- ),男,江苏丹徒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估与管理;尤建国(1955- ),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南京21004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0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高职和谐校园文化与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SJB88000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094-02
一、高职学生素质内涵的理解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来进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社会品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创新素质、职业岗位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仅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而且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目标、政治信仰、政治的敏感性和鉴别力等方面的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百年大计。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政治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是:高职学生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科学论断和精神实质。目标是:高职学生不仅具备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而且能够自觉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社会品德素质。高职学生将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行业一线的工作。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品德素质是今后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社会品德素质是指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道德教育及道德修养而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们处理与他人各种关系中自觉遵循的规范。社会品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要素。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诚实正直、实事求是、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
3.科学人文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人文知识素养。前者是指高职学生应该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应遵循科学规律,反对迷信、愚昧和主观臆断;后者是指高职学生应该进行科学人文知识的必要积累,并将科学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修养。这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历史、社会知识的学习,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科学人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文化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4.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实质上是一种发现精神。高职学生的职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不仅要培育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创新素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在原有知识层面上不断提高,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5.职业岗位素质。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解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内涵时,人们往往容易将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素质混为一谈。所谓职业岗位素质,就是职业所处行业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过程来看,相同行业里的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会趋于相同。如大学、技校、中学和小学的教师因为处于教育行业的不同岗位,其技能要求不一样,但为人师表的素质要求却是一样的。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理解为学生今后因从事某行业的职业后,该行业对其工作行为的长期的稳定的内在要求。
6.身心素质。从字面上理解身心素质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他们面临的实际工作环境错综复杂,而他们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他们出色地完成一线工作与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身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抗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品质。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教育缺乏思想性。其主要表现有:(1)对重大思想理论只是进行文字性的叙述,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内涵及系统性解读。(2)对重大历史事件只是放放纪录片,而没有让学生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刻把握。(3)学生对政治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处于用“耳”的角色,而用“脑”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比较少。由于独立思考少,其政治鉴别能力必然弱化。
2.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班主任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不少学生不乐意接受这样的“说教”方式,从而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从现状看,高职学生公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1)不少学生个人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比较淡薄;(2)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有待提高;(3)过于强调个人的利益,奉献精神不够;(4)个人卫生、个人形象、语言文明、遵章守纪等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种种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3.科学人文教育“形式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学人文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公共基础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二是以公共选修课进行选修;三是通过开讲座的方式。以上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每次听课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接受科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师生互动更无从谈起。从考核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学习公选课和听人文讲座均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但公选课和人文讲座对学生的考核往往过于简易。
4.创新教育的意识薄弱。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但高职教育者往往据此认为高职教育的层次比较低,所以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不够。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素质有待提高。
5.重职业技能训练,轻职业岗位素质培育。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严格地说,这里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也须具有优秀的职业岗位素质。但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却重视职业技能的教育,而轻视职业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占了整个在校学习时间的60%以上,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考核比较严格。相反,学生接受职业岗位素质的教育和训练的时间不仅比较少,而且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也不理想。
6.身心素质教育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少数学生的体魄、体能、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难以适应社会一线实践的需要;二是不少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全,步入社会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挫折,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意志力也偏弱。
三、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品格,树立起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思想观念。选择有较强政治理论素质、高尚思想品德、敬业爱岗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应加强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善于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素质教育因素,从而全方位、无痕迹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目前,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备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科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精神,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学生干部在素质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切实做好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坚持一切从同学利益出发,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坚持原则,团结同学,讲究工作方式和方法,善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育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总之,通过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素质。
3.强化政治思想的内涵和系统性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应从系统论的角度,让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科学论断进行把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本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综合运用手、眼、脑、耳、口参与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不仅知晓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和重大政治理论的内容,而且还会分析重大政治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原因及其意义。
4.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提高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仅靠课堂上的说教,往往效果不佳。学院、系部和班级应该通过多种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素养。
5.精选人文教育内容,加强过程管理,避免人文教育“形式化”。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知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时间短的特点,将高职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需要结合起来,精选教育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先进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互动、专题讨论、小组对抗辩论等教学形式,增强人文科学教育的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考核,应进一步强化学生人文科学学习过程、人文科学认识与运用等方面的考核,加强过程管理避免“形式化”,努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相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允许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提出质疑,也允许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犯错误。针对学生毕业后将面对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需求,教师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7.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培养。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关职业岗位素质的课程,聘请相关行业的优秀职业人来校开讲座,对具体的职业岗位特征、岗位对就职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8.把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今后工作的特点,大胆地对目前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教学目标设置要从竞技标准转变到提高学生体能、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上来。教学内容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耐力、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训练;不同专业的学生还要有所侧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各级学生管理组织应该发挥各自职能,通过舞蹈表演、体育竞赛等形式,广泛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团组织、系部、班级文体活动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其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有同龄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外,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职业认知等方面又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特点,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东阳.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教育与职业,2008(4).
[2]李柏良.论高职学生素质结构的内容与特点[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3]丁玉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职学生素质体系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6(1).
[4]陈志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5]李宏高,南亚.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的调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7(4).
[6]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内涵 措施
[作者简介]张小军(1967- ),男,江苏丹徒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估与管理;尤建国(1955- ),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苏南京21004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07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高职和谐校园文化与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SJB880009)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2-0094-02
一、高职学生素质内涵的理解
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围绕高职教育的目标来进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社会品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创新素质、职业岗位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仅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而且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目标、政治信仰、政治的敏感性和鉴别力等方面的教育,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百年大计。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在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政治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是:高职学生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科学论断和精神实质。目标是:高职学生不仅具备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而且能够自觉地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2.社会品德素质。高职学生将直接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行业一线的工作。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品德素质是今后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社会品德素质是指个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道德教育及道德修养而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们处理与他人各种关系中自觉遵循的规范。社会品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要素。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诚实正直、实事求是、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
3.科学人文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人文知识素养。前者是指高职学生应该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认识和解决问题应遵循科学规律,反对迷信、愚昧和主观臆断;后者是指高职学生应该进行科学人文知识的必要积累,并将科学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修养。这其中包括自然科学、历史、社会知识的学习,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科学人文素质对于高职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文化底蕴具有深远的意义。
4.创新素质。创新素质实质上是一种发现精神。高职学生的职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不仅要培育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创新素质,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在原有知识层面上不断提高,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5.职业岗位素质。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所以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解读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素质的内涵时,人们往往容易将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素质混为一谈。所谓职业岗位素质,就是职业所处行业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从具体工作岗位的过程来看,相同行业里的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素质要求会趋于相同。如大学、技校、中学和小学的教师因为处于教育行业的不同岗位,其技能要求不一样,但为人师表的素质要求却是一样的。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理解为学生今后因从事某行业的职业后,该行业对其工作行为的长期的稳定的内在要求。
6.身心素质。从字面上理解身心素质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一线,他们面临的实际工作环境错综复杂,而他们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他们出色地完成一线工作与自我成长的重要保障。身体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职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和保护能力、抗挫折承受能力等心理品质。
二、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思想教育缺乏思想性。其主要表现有:(1)对重大思想理论只是进行文字性的叙述,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内涵及系统性解读。(2)对重大历史事件只是放放纪录片,而没有让学生从政治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刻把握。(3)学生对政治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处于用“耳”的角色,而用“脑”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往往比较少。由于独立思考少,其政治鉴别能力必然弱化。
2.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班主任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不少学生不乐意接受这样的“说教”方式,从而影响了其教育效果。从现状看,高职学生公德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1)不少学生个人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比较淡薄;(2)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有待提高;(3)过于强调个人的利益,奉献精神不够;(4)个人卫生、个人形象、语言文明、遵章守纪等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种种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3.科学人文教育“形式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学人文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公共基础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二是以公共选修课进行选修;三是通过开讲座的方式。以上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每次听课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在接受科学人文教育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师生互动更无从谈起。从考核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学习公选课和听人文讲座均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但公选课和人文讲座对学生的考核往往过于简易。
4.创新教育的意识薄弱。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但高职教育者往往据此认为高职教育的层次比较低,所以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不够。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地解决问题的素质有待提高。
5.重职业技能训练,轻职业岗位素质培育。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严格地说,这里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也须具有优秀的职业岗位素质。但在高职教育的实践中,人们却重视职业技能的教育,而轻视职业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占了整个在校学习时间的60%以上,而且学校在这方面的考核比较严格。相反,学生接受职业岗位素质的教育和训练的时间不仅比较少,而且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也不理想。
6.身心素质教育没有摆在突出的位置。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全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少数学生的体魄、体能、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难以适应社会一线实践的需要;二是不少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健全,步入社会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挫折,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意志力也偏弱。
三、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品格,树立起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思想观念。选择有较强政治理论素质、高尚思想品德、敬业爱岗的教师作为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应加强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使其善于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素质教育因素,从而全方位、无痕迹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目前,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而且备受学生重视。如果在学生最关心、花时间精力最多的专业课程中贯穿和渗透人文科学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精神,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学生干部在素质教育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切实做好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这就需要培养他们坚持一切从同学利益出发,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坚持原则,团结同学,讲究工作方式和方法,善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育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总之,通过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素质。
3.强化政治思想的内涵和系统性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应从系统论的角度,让学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科学论断进行把握;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本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综合运用手、眼、脑、耳、口参与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不仅知晓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和重大政治理论的内容,而且还会分析重大政治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原因及其意义。
4.通过形式多样的载体提高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仅靠课堂上的说教,往往效果不佳。学院、系部和班级应该通过多种载体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素养。
5.精选人文教育内容,加强过程管理,避免人文教育“形式化”。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知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时间短的特点,将高职教育目标和学生自身需要结合起来,精选教育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先进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互动、专题讨论、小组对抗辩论等教学形式,增强人文科学教育的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人文科学教育的考核,应进一步强化学生人文科学学习过程、人文科学认识与运用等方面的考核,加强过程管理避免“形式化”,努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相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同时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允许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提出质疑,也允许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犯错误。针对学生毕业后将面对不断变化的职业岗位需求,教师更要着力培养学生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7.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岗位素质培养。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关职业岗位素质的课程,聘请相关行业的优秀职业人来校开讲座,对具体的职业岗位特征、岗位对就职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等进行讲解,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8.把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今后工作的特点,大胆地对目前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教学目标设置要从竞技标准转变到提高学生体能、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上来。教学内容要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耐力、意志力、坚持性等意志品质训练;不同专业的学生还要有所侧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此外,各级学生管理组织应该发挥各自职能,通过舞蹈表演、体育竞赛等形式,广泛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团组织、系部、班级文体活动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其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有同龄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外,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意志品质、职业认知等方面又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特点,应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东阳.高校思想政治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教育与职业,2008(4).
[2]李柏良.论高职学生素质结构的内容与特点[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3]丁玉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职学生素质体系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6(1).
[4]陈志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
[5]李宏高,南亚.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的调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07(4).
[6]刘春生.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