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打造;策
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53—01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而这些教学目标多数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一直所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 认真备课是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材料。1.备教材。备教材,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要先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仔细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2.备学生。备学生是指,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清楚学生的起点、爱好、兴趣以及个体差异。3.备材料。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哪些材料、准备多少数量的材料,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条件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以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高中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教学案例、题集都是较为基础和普遍性的内容,距离考查学生必备的数学解题能力尚有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目光局限在教材的难度上,要不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问题思考、反思甚至是质疑与总结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的特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课堂容量的全面提升,亦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思考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培养,让学生产生独立学习的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函数部分、二次方程式部分以及坐标系图象部分,其知识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解题方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融合和交叉。因此,当学生学习完一部分相关内容与知识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适时利用多媒体是重要方法
隨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以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强势进入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效强化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利用多媒体。
以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的教学为例。集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不但要掌握集合的概念,还要掌握集合的关系。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圆圈,分别以A、B两个集合命名,并在一旁标注A集合中包含1、2、3、4四个数字,B集合中包含5、6、7、8四个数字。这时,笔者展示的两个圆圈是分开的,代表两个集合没有交集。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把两个圆圈“拉”到一起,使圆圈的部分重叠。这时,笔者问学生:“重叠部分代表了什么?”学生回答:“代表了交集。”这时,笔者要求学生替换B集合中的某些元素,让A、B两个集合拥有交集。在多媒体的大力支撑下,教师通过形象的展示和直观的操作展现了集合的概念与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并明白了什么是交集,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本文系甘肃省省级规划课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的阶段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BH1479)
编辑:谢颖丽
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53—01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而这些教学目标多数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因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教师一直所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 认真备课是前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材料。1.备教材。备教材,不是把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要先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仔细研究教材中每个活动内容及活动的内涵,研究教材中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2.备学生。备学生是指,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清楚学生的起点、爱好、兴趣以及个体差异。3.备材料。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哪些材料、准备多少数量的材料,这些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二、 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条件
新课标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以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
高中课本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教学案例、题集都是较为基础和普遍性的内容,距离考查学生必备的数学解题能力尚有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目光局限在教材的难度上,要不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问题思考、反思甚至是质疑与总结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的特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课堂容量的全面提升,亦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思考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培养,让学生产生独立学习的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函数部分、二次方程式部分以及坐标系图象部分,其知识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解题方法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融合和交叉。因此,当学生学习完一部分相关内容与知识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适时利用多媒体是重要方法
隨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以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强势进入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效强化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利用多媒体。
以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的教学为例。集合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不但要掌握集合的概念,还要掌握集合的关系。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画出两个不同的圆圈,分别以A、B两个集合命名,并在一旁标注A集合中包含1、2、3、4四个数字,B集合中包含5、6、7、8四个数字。这时,笔者展示的两个圆圈是分开的,代表两个集合没有交集。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把两个圆圈“拉”到一起,使圆圈的部分重叠。这时,笔者问学生:“重叠部分代表了什么?”学生回答:“代表了交集。”这时,笔者要求学生替换B集合中的某些元素,让A、B两个集合拥有交集。在多媒体的大力支撑下,教师通过形象的展示和直观的操作展现了集合的概念与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并明白了什么是交集,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注:本文系甘肃省省级规划课题《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的阶段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4]GBH1479)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