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赛先生来了”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赛先生来了”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在2014年举办的第2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的评审和展示过程中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肯定,最终荣获了一等奖。回顾这个活动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组织执行过程,我有些感受和收获与科技馆的各位同事们一起分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经验。
  在推出“赛先生来了”这个项目之前,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在展厅以外的独立区域举办的。比如探索角活动区和小课堂教室,主要原因是为了为活动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传播空间、有桌椅方便观众们就坐、有投影或者黑板方便书写等。但是,教育活动独立于展厅之外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在博物馆里开展的教育活动,具备了大量课堂教育所需要的条件,却恰恰浪费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的最独特的资源——展厅里的展览。我回想起自己在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看到的特色解说活动“大王鱿鱼”,这个活动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厅每月固定活动,由1位志愿解说员带着1辆放满了各类鱿鱼标本的简易推车在展厅中开展,就鱿鱼这一物种为观众们作专题解说。参观的观众们均席地而坐,随时可以举手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我们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的雏形。
  有了初步的想法,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谋划项目的具体细节。我们首先考虑这个项目必须在展厅内举办,围绕展览的主题和内容开展。其次,我们希望作一项导览解说式的服务,以科学知识的讲解传播为主,而不是以“动手做”活动为主。另外,我们希望这个项目的互动形式多种多样,讲解员与观众的交流也是多向的。当然了,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不断更新主题和内容,成为展厅中的一项特色解说服务。
  经过讨论,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的框架基本确定了:这是一个面向各年龄段的参观观众,尤其面向青少年受众,在展厅展示内容、标本等教育资源基础之上,以博物馆馆藏标本、模型及图片等其他手段结合讲解员特别设计的讲解内容,让观众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或话题作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触摸、观察、与讲解人员言语肢体互动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对科学知识有更切身的了解和感知的特色讲解活动。我们将这个活动命名为“赛先生来了”,取意这项活动将百年前到来中国的“科学”请进自然博物馆的展厅,重新燃点起我们对于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的学习和追求。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人数比较有限,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具有一支极富热情且讲解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团队。我们的具体项目交给了志愿讲解员的负责人去进行具体工作的组织和部署。在日常讲解活动中,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形成了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体这4个联系较为紧密的专业小组。志愿者负责人安排各小组分头为每一期“赛先生来了”准备新的主题,各小组成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或专长的领域方向提出想法,得到负责老师的初步认可,之后着手查阅资料撰写讲解词和具体的活动方案与规划。在基本完成这些前期的内容准备后,还需要通过我馆科研部门的相关领域专业研究人员的科学性审核。最后,由志愿者负责老师来完成活动所需的材料购买、展板设计、标本借出、模型制作等各项具体准备工作。
  2013年4月“赛先生来了”首期活动“鸟与鸟蛋”推出。在活动过程中,“赛先生”为大家介绍了鸟类适应飞翔的身体机制、鸟类的生态类群,以及关于鸟蛋的一些知识,继而为观众们展示了部分鸟类的骨骼标本、图片和20余种珍贵的鸟蛋标本。讲解过程中,通过亲手触摸鸟蛋的现场体验环节,增加了观众对鸟类的认知与亲近感。首期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场观众参与积极、反响热烈。之后,“赛先生来了”每个月都推出一个新的主题,截至2014年6月,“赛先生来了”共举办13期活动。
  “赛先生来了”项目从推出伊始需要展厅反复广播、工作人员去展厅内组织观众,到现在观众们提前查询活动举办日期和时间而主动追捧,已经成为北京自然博物馆又一成功推出的品牌活动。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的热情追捧,能够获得业界专家和同仁们的较高评价与认可,离不开我们的优秀志愿讲解员独特而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讲解,更重要的是项目策划中的准确定位和组织实施过程的细致严密,我们总结为5个“多”。
  让展厅的信息承载量变多
  北京自然博物馆8000平方米的展示和陈列面积显得有些局促,展览能够呈现的信息比较有限。展厅互动式解说以展厅环境和展示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在此基础之上加以扩展和延伸,以讲解服务向受众提供展板以外更多更深入的知识与信息。
  让信息传播的手段变多
  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追根究底还是展厅讲解服务的一种独特形式,语言传播是其基础。但是,在解说的过程中我们额外添加了更丰富的传播手段,比如专门制作的图板、专门借用的标本、专门制作的模型和具有明确表征意义的指向性的动作手势等。这些辅助的传播手段能够帮助观众增强感官认识和体验,让观众的学习过程从接受单一的语言信息,变为视觉、触觉、味觉、肢体体验等多途径的信息接收,不但让认知的过程不那么枯燥,也让认知的效果得以增强。
  让传播者与受众交流的方向变多
  展厅互动式解说项目其中一个灵魂主旨就在于互动。每一期活动的设计,都要求充分考虑观众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于互动体验的需求。因此,我们的每一期活动都要尽可能地加入现场提问、鼓励观众发声、要求观众回应、提供触摸机会、给予观众参与现场操作等多种互动形式。因此,“赛先生来了”完全颠覆了传统讲解服务的“讲解人→观众”的单向交流,而是呈现出讲解人与多个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传播载体之间的多向交流。整个过程不仅是受众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反馈的过程。
  让讲解的主线变多
  “赛先生来了”是主题式的特色讲解。主题式讲解与日常展厅讲解不同之处在于,它打破了日常展厅讲解按照展览陈列的顺序来进行,即由展览线索而决定的线性学习顺序,而是按照主讲人所选择的主题阐释的顺序来进行。比如,自然博物馆古哺乳动物展厅按照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等的分类顺序展示,日常讲解一般均会按照这一顺序来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但是“赛先生来了”在2014年5月推出的“伴随世界屋脊成长的远古巨兽”活动,则以板块运动的不同阶段作为主线,讲述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各种代表性哺乳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迁而在形态、习性上发生的改变。这就打破了展览陈列相对固定的既有顺序,从而实现了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更多种主线的讲解。
  让讲解服务的对象变多
  长期以来,公众普遍对自然类科普场馆的认识就是“小孩子适合去的地方”,因为大多数公众认为进自然博物馆无非就是看老虎、狮子各种动物的标本和蝴蝶、甲虫各种昆虫的标本,那些都是孩子才会喜欢的东西。因此,平常来自然博物馆参观的家长会在意让孩子认真地听讲解员讲解,而自己则远远地站着百无聊赖地等候。“赛先生来了”执行团队中的一部分优秀志愿讲解员发现,在“赛先生来了”活动中,家长与讲解人之间距离相对近,为吸引住家长们的注意力提供了可能。于是他们积极思考,在语言、内容、态度、手势及内容选择方面,如何兼顾低龄观众和成年观众需求的交集,如何激发成年观众的学习热情,如何让成年观众更加积极地投入现场互动……经过为期近一年半的实践和摸索,“赛先生来了”有若干期主题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场不少成年观众在活动过程中不但紧紧跟随,而且还成为最踊跃、最热情的互动参与者。有不少家长之后表示,“赛先生来了”不止是自己的孩子喜欢,也让自己受益不浅。
  “赛先生来了”目前还存在着亟需改进的地方,比如基于志愿讲解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大多批次的活动还是以低龄观众为主要受众,会更加注重语言、形式和手段的趣味性、鲜活性,因此在专业性、科学性方面尚有欠缺。要真正实现同时满足成年观众知识需求和学习习惯,又能兼顾儿童学习特点和能力这一目标,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摸索。另外,在不断推出新的主题之余,还需要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修改和提高过去做过的主题,让每一期的无形投入和物料投入能够实现更大的使用价值,让“赛先生”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厅里影响更多的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最后,我有几句“获奖感言”想跟每一位科学教育人分享,希望有同仁能够有所共鸣,因为这正是我认为的面对现实局限我们应该保有的坚持和信念:展厅的空间是有限的,背后看不见的资源是无限的,只要教育者对知识传播的热情足够充沛炽烈,博物馆的宝藏就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他文献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太湖西岸一个小县城金坛的华老祥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呱呱坠地。华老祥是一个小杂货铺的店主,中年得子,欣喜若狂。他把儿子抱过来往空箩筐里一放,说:“进箩筐辟邪,同庚百岁,就叫华罗庚吧!”这就是日后成为大数学家和教育家的华罗庚。  华罗庚小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获奖学校介绍  “英特尔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Intel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旨在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10年将这个项目带入中国,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起,设立“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在全国范围内
概述  “星际障碍赛”是一款简易的鲁布·戈德堡机械装置,它由6个关卡组成:滑轮启动器、斜面轨道、弹力蹦床、角动量黑洞、杠杆起重器和磁力升旗台。拉动滑轮启动器,弹珠从斜面轨道滑下,经过弹力蹦床,落入角动量黑洞中,最后启动杠杆起重器,抬起磁力升旗台上的旗子表示胜利。  适合年龄  6-8年级  必需材料  硬纸板、彩色卡纸、竹筷、吸管、竹签、塑料瓶、纸胶带、透明胶带、厕纸卷筒、棉线、瓶盖、串珠、气球、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统称。STEM教育旨在与真实世界的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并启发他们应用科学技术助力日常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解决。STEM教育除了技能上的要求,还强调对思考模式的培养,对弱势和少数群体的重视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预计到2018年,全球各地将有780万个STE
研究背景  希罗喷泉是古代欧洲科学家希罗发明的。它的结构巧妙,趣味十足。希罗喷泉的工作原理是在密封的容器里,利用水流位置落差下行到容器底部,水体对底部容器内的空气进行挤压形成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再将储水器里的水体挤压喷向高处形成喷泉,这种“自压自喷”喷泉现象给人一种神秘悦目的感觉。  平常我们能见到或动手仿制成的多数是单体希罗喷泉,尤其是以塑料瓶做成的柱状希罗喷泉居多(如图1所示)。  可是,你们发
“观察与提问”是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提出探究的问题,需要强烈的好奇心;“猜想与假设”是架设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计划与组织”是规划继续探究的路线,作好人、财、物、时的准备,需要周密的思考。让我们沿着探究的途径,继续探寻下一个路标吧!  事实与证据  充分的“计划与组织”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保证,我们的“猜想与假设”一定要通过“事实与证据”进行验证。“事实与证据”是探究活动的核心,是
9月19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2020年全国科普日特别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办。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科技专家与科普日北京主场公众一起参加了现场活动。  “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成立仪式在特别活动中举办。武向平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专家徐颖,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議,号召
2012年7月15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分营(简称“上海科学营”)在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开营,营员们在上海的科学之旅自此开始。  复旦大学的科学营活动为期7天。根据学生提交的课题设想,复旦大学将他们分学科编入不同的学科组,并根据该校的资源特色和学科特色,以探究型的学习方式贯穿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在此次夏
2019年5月,世界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的召开发来贺信。习近平指出:“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自2017年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各地广泛开展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活动,让青少年能够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存在,培养他们乐于参与人工智能活动的热情。  借助学生身边的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NGSS) (NGSS Lead States.2013)已经发布2年了,与之相关的工作及其采纳与实施在美国全国持续推进着。各州采纳NGSS的步伐、它的实施及如何评测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们现在到了哪儿,以及到目前为止我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当我们实施NGSS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