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振明 赖天德 陈雁飞 马 凌
  摘要:课程目的不仅在于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有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建立“课程目标——领域(或直接称为内容)目标——水平目标(或年级目标)——某水平的内容目标”的目标层次体系;取消“运动参与”的单列目标,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目标内容纳入其他目标中;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合并成为“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消“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目标。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性质;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01-04
  
  “五年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2001年7月出版并在当年新学期开始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充分发挥了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作用后,也到了必须完善和修订的时刻。本文认为:《课标》凝聚了全国众多体育专家的心血,是一个颇有新意和有许多研究作为背景的纲领性的文件,它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承认《课标》是一个较好的体育课程文件。但由于《课标》“是一个实验稿,还只是一个假说”,《课标》文本中一些问题也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提出来与大家商讨研究,为即将开始的《课标》修改工作提供参考。
  
  1 关于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
  
  1.1 《课标》对体育课程性质表述不完整
  在5年来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一味迁就学生兴趣’、‘淡化运动技术’、‘轻视规范教学’、‘无劣评定评价’、‘过于追求优质课效应’、‘课堂失真情景’、‘不考虑运动负荷’等现象,显示出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不协调”。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和实践的误差与人们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认识偏差有关,与指导这些认识的《课标》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表述不够完整、准确也不无关系。因此,曾有学者疾呼《课标》要“还原体育教学本来面目,使体育课程真的反映体育的本质属性。”
  《课标》对体育课程性质是如此描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这段表述不够准确,也欠全面,其中的主要问题有:
  (1)“体育与健康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的表述是对体育课程地位和意义的表述,但与体育课程性质基本无关。
  (2)“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表述不够全面,缺乏对主要学习内容的描述,这容易导致产生轻视运动技术和运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3)体育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不够全面,也比较笼统,难以准确地说明体育“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没有反映学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的终极目的性。
  
  1.2 修改和完善体育课程性质表述的建议
  建议将体育课程性质的表述修改为:“体育是一门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2 关于“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习领域一至五”等的问题
  2.1 概念含义和关系表述不清晰
  以目标的层次体系作为《课标》文本的基本主线,是本次设计《课标》时的有益尝试,提出“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和“学习领域一至五”等新概念也是本次《课标》的首创。但是,上述概念在含义和相互关系上还有许多不清晰之处,这是造成体育教师对《课标》体系理解困难,并在课堂教学目标上照搬《课标》目标的原因所在。上述诸概念和相互关系的不清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按字面理解,“学习领域目标”中的“领域”含义应该是“内容”,因为如果把“领域”理解为“目标”,那么“学习领域目标”就变成“学习目标的目标”而导致更为严重的错误,因此,“学习领域目标”的含义应该是“学习内容的目标”。但是,《课标》却在“学习领域目标”下面设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这就使得“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在逻辑上都成为了“内容”。但实际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都不是内容,而把它们当成内容就会造成类似“学习身体健康的目标”一样在文法与词义上的错误。
  (2)《课标》在“内容标准”中设置了“学习领域一至五”,这使得“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在“内容”、“目标”和“标准”的性质之间游离,让人难以理解和把握,而且,“内容标准”一词既不准确,也不符合语言习惯。
  (3)当我们把相关《课标》中的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后就出现了:“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内容标准——5个学习领域——(一)、(二)、(三)等的表述——水平目标”这样一个非常令人费解的层次体系,这样一个把目标、内容和标准相互交叉和混用的体系恐怕难以为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所理解。
  
  2.2 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1)建立一个“课程目标——领域(或直接称为内容)目标——水平目标(或年级目标)——某水平的内容目标”符合体育教师理解习惯的较为清晰的目标层次体系。
  (2)将“领域”的概念改为(或正确地理解为)“内容”;将含有很强的目标含义“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分别在课程目标体系中表述,而将“领域”(或内容)划分为“体育知识”、“运动技术”、“身体素质”、“锻炼方法”和“情感体验”5个部分。
  
  3 关于“运动参与”目标的问题
  
  3.1 “运动参与”作为目标单列不合理
  《课标》在提出“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等与传统目标相近的目标外,还提出了“运动参与”的新目标。这个目标的现实意义提醒体育教师:在当前学生参加体育积极性不太高,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终生体育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以更好的教学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实践中来。但是,“运动参与”作为一个目标单列出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
  (1)“运动参与”是一个中性的行为概念,含义中自然包括了“积极、主动的运动参与”和“消极、被动的运动参与”两个方面,把这样一个中性的词作为目标,不但意思不清晰, 也不恰当。
  (2)“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目标都有实体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支撑,甚至比较抽象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理论的教学内容支撑,而“运动参与”却明显缺乏这种支撑。
  (3)在“运动参与”的水平目标中,有很多并不代表“愿意并能够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的含义,说明体育课程理论在建构“运动参与”的目标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设立能够指导体育教学的“运动参与”目标存在较大的难度。
  
  3.2 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取消“运动参与”的单列目标,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目标内容纳入其他目标中。
  
  4 关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
  
  4.1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难以理解和操作
  《课标》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传统目标外,还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有所拓展的新目标。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这两个目标提醒我们要注重体育对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的促进,而且这两个目标的提出为一些新教材(如“心理拓展训练”)的开发提出了要求。但是自2001年《课标》实施以来,“关于课程目标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新课程标准实验工作的展开,‘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在实践中不可操作情况加剧了争论”。而在实践层面,许多体育教师因为这两个目标难以理解和操作,于是“以领域目标直接作为课程内容的分类标准,完全混淆了目标体系和内容分类的差别”,而且从实践中看,“‘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本文认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心理的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在现实中,‘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含、互相交融的行为和概念,《课标》把两个互为依托的目标分别予以单列自然会引起交叉和混乱。
  (2)在《课标》中,有许多“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与“已经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已经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目标到达”状态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没有任何关系,说明我们现在还很难建构出科学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体系。
  (3)很多“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是不容易在教学情景下达成的,因此这些目标既难以和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也与教学情景不吻合,因此这些目标自实验以来,就游离在体育教科书和教学改革实践之外。这类目标的典型范例有:1)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的目标);2)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的目标);3)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心理健康的目标);4)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心理健康的目标);5)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情绪调控方法(心理健康的目标);6)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社会适应的目标);7)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社会适应的目标);8)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社会适应的目标);9)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社会适应的目标);10)运用互联网制订和改进体育锻炼、健康、娱乐或旅游等计划(社会适应的目标)。
  (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不能直接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得体育课程中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失。这与当前党和国家强调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神不符合,也难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4.2 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1)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合并成为“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2)取消“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的目标。
  
  [编辑 李寿荣]
其他文献
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每百克大豆可为人体提供近40克的蛋白质,是瘦猪肉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鱼的2倍多。大豆含有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配比非常接近人体的需要,容易吸收。更为重要的是大豆不含胆固醇,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还可降低人体胆固醇,从而抑制和预防一些癌症的发生。豆腐是豆制品的精华,所以人们应该多吃豆腐少吃肉。吃豆腐应该注意科学搭配,最科学的搭配方式有以下几种。  
【摘要】本文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从媒体弱智论、受众心态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低俗化炒作作一分析,并指出俗化炒作对媒介生态环境和媒体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低俗化炒作 受众 社会价值 媒介生态环境    随着“凤姐”的蹿红,伴随其而来的经典语句,“信凤姐,得自信”也成为继09年度“信春哥,得永生”之后的网络热门口号。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例典型的炒作事件。现从媒体弱智论、受众心态以及社会价值三
紫菜,为红藻门红毛菜科紫菜属中叶状藻体可食用的种群:藻体呈薄膜状,新鲜时呈红色、褐黄、褐绿或黑紫色,干了以后均呈紫色。由单层或双层细胞组成,形态随种类而异,边缘、全缘或有锯齿,固着器为盘状,生长于浅海潮地带的岩石上。  紫菜历来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我国食用紫菜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至
俗话说:“病急乱投医”,意思是说有了病很着急,只要听到有医治的地方,就要急着去看病,就像慌不择路、饥不择食一样,这样胡乱地看病,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了病,特别是有重病、较复杂的病和久病者,受着病痛的折磨,急于找医生看病,求愈心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病乱投医的做法却不可取,因为有病乱投医的过程中潜伏着许多危险因素。比如一些癌症病人早期手术或化疗,是有可能治愈的,如果道听途说或听信一些虚
说不清已是第几轮次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再次行至紧关要节的中盘。此次调控的成败如何,已很有些好事者做了或乐观、或悲观的预测。当然,也就很有些受众因这些言论而或喜或悲。不过,笔者在此并无意再赘述关于房价、成交量、保障房乃至差别利率等热点问题,只是觉得,历经数次调控,为什么房地产领域仍是民怨沸腾?或许真正的问题在于,调控当局和市场的其他参与者,譬如居民,譬如开发商,从未真正形成过目标共识。  缺乏目标共识的
借助高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趋势是手术有限化和人工智能化:许多过去需要开“大刀”的,现在“小手术”即可解决问题;不少手术更加安全,更加简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人们在看病方面更加“精打细算”,方便经济的门诊手术将越来越受到众多病人的青睐。  门诊手术一般说来都比较小,危险性不大,来了就做,做完就回去。病人既治好了病,又省去了住院时间和经费
【摘 要】有记者节以来,各大新闻媒体的新闻理念都在发生或多或少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南方周末》历年记者节前后的新闻报道分析探讨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新闻本位、人文关怀以及舆论监督。  【关键词】《南方周末》 新闻本位 人文关怀 舆论监督  一家新闻媒体的办报理念决定了这家媒体的立场、原则以及风格走向,而办报理念的高度决定了这家媒体的社会高度。以政府言论为新闻本位的新闻媒体充其量只是政府的附庸,没有自身
生活小窍门五则    眼镜防雾方法:天冷时眼镜片遇热容易发雾气,使人看不清东西。可用半干的肥皂块擦镜片两面,然后抹匀拭亮。用此法,即使到浴室里洗澡,镜片上也不会有雾气。  厕所除味方法:室内厕所即使冲洗得再干净,也常会留下一股异味,只要在厕所内放置一小杯香醋,异味便会消失。其有效期为6-7天,可每周换1次。  热水泡双手可治偏头痛:将双手浸入热水中,水量以浸过手腕为宜,并不断地加热水,以保持水温。
很多曾经被当成“精神污染”的东西实质上只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精神,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经过这样的污染,简直就不够完整。      有一年,两个姑娘聊天,说起好久没看演唱会了,“你说,谁办个演唱会,咱们两个一定会去看呢?”两个人相对沉思,过了会儿,不约而同地说:“邓丽君。”那时候邓丽君已经仙逝,办演唱会这么一说显得有些晦气,又沉思了那么一会儿,两个人又不约而同地说:“杰克逊。”这又是一场不可能的演唱会——
观看天文科幻电影的益处有很多,比如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青少年学习天文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毅力和胆识等等。  天文科幻电影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欣赏:一是思想性,即电影所体现的意义、价值和精神;二是技术性,如电影的视觉元素(包括人、景、物、光、色等)和听觉元素(包括声音、音响、音乐等);三是科学性,即其中蕴含的知识点。  (回答者:李庆康)天文科幻电影《星际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