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导学案”正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它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没”等问题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教师只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因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在这样背景下,我校也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以营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以“自主、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有朋友的感觉》为例,谈谈笔者用“导学案” 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设计导入,呈现目标
精彩的导入与呈现目标,能为教学过程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教学《有朋友的感觉》时,笔者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进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进行自学,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完成学案中的问题,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整理出疑点,以备课堂上集中讨论。
1.浏览教材。粗读教材中的内容,扫除障碍,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
2.精读教材。细读教材中的大字部分,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做好勾画,对难点和不懂的知识做好标记。
3.基础知识预习
(1)读一读“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思考该故事说明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有朋友的感觉。
(3)为什么说友谊促进个人成长?
(4)怎样获得真挚的友谊?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的工作,指导小组的交流,同时收集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精讲做准备。
1.课堂调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拥有这样的好朋友是什么感觉?假如没这样的朋友,会是什么感觉?(与学生交流、探讨)
2.小组交流。(小组内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准备,没有找到的重难点和疑问的学生主动向同学请教)
3.师生互动。(针对重难点问题,学生分小组展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全班交流)
4.展示问题。根据教材28页的材料谈谈以下问题:当你有了烦恼时,你最喜欢跟谁说?为什么?
(1)读教材30页方框里的材料,谈一谈:这些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2)阅读教材31页的材料,谈一谈:①主人公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原因何在?②闭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四、构建知识,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请学生说说通过学案引领学习有什么收获,哪些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疑惑。教师巡视,迅速收集整理疑难问题,进行小结。
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查缺补漏,使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和综合性。
六、拓展提高,感悟生活
青春期的我们在交往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七、课后反思
学生在系统学完新知识后,及时反馈所学情况,有无疑问,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教师摸清学生的学情,补充知识遗漏,调整教法和学法。
下面谈谈使用“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一)经过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的涵义。“导学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懂得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知道怎么去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学习氛围,使之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基本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存在基础、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收获和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
以《有朋友的感觉》为例,谈谈笔者用“导学案” 教学的具体实践。
一、设计导入,呈现目标
精彩的导入与呈现目标,能为教学过程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每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教学《有朋友的感觉》时,笔者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进而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学生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进行自学,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完成学案中的问题,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整理出疑点,以备课堂上集中讨论。
1.浏览教材。粗读教材中的内容,扫除障碍,构建对教材知识的整体感知。
2.精读教材。细读教材中的大字部分,对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做好勾画,对难点和不懂的知识做好标记。
3.基础知识预习
(1)读一读“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思考该故事说明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有朋友的感觉。
(3)为什么说友谊促进个人成长?
(4)怎样获得真挚的友谊?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的工作,指导小组的交流,同时收集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精讲做准备。
1.课堂调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拥有这样的好朋友是什么感觉?假如没这样的朋友,会是什么感觉?(与学生交流、探讨)
2.小组交流。(小组内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准备,没有找到的重难点和疑问的学生主动向同学请教)
3.师生互动。(针对重难点问题,学生分小组展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全班交流)
4.展示问题。根据教材28页的材料谈谈以下问题:当你有了烦恼时,你最喜欢跟谁说?为什么?
(1)读教材30页方框里的材料,谈一谈:这些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2)阅读教材31页的材料,谈一谈:①主人公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原因何在?②闭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其解决方法。
四、构建知识,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请学生说说通过学案引领学习有什么收获,哪些问题解决了,还有哪些疑惑。教师巡视,迅速收集整理疑难问题,进行小结。
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查缺补漏,使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和综合性。
六、拓展提高,感悟生活
青春期的我们在交往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七、课后反思
学生在系统学完新知识后,及时反馈所学情况,有无疑问,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教师摸清学生的学情,补充知识遗漏,调整教法和学法。
下面谈谈使用“导学案”引发的思考。
(一)经过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的涵义。“导学案”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懂得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知道怎么去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学习氛围,使之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基本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存在基础、水平、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收获和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