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研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on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院校推行课程思政,既是响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为例,概述了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分别从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统一、打造具有思政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等方面,总结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为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扎实、职业素养优良的安全管理人才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C-0040-04
  现阶段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而且要从个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政素养。课程思政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的模式。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土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中,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在强化使命担当的基础上,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安全管理员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课程思政融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建筑行业中,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安全管理员承担着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编制并监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以及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演练,及时发现并监督整改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等一系列责任。职业院校在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时,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把安全管理知识讲解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相结合,进而引导学生从这些工程安全事故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牢固掌握了安全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也逐渐形成了细心、谨慎、负责的职业态度。今后他们参加工作、正式进入安全管理岗位后,才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灵活应变的能力,真正胜任安全管理这一岗位,切实维护好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和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因此,职业院校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协同进步,向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安全管理员[1]。
  二、职业院校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目前,职业院校虽然在各个专业均开设了课程思政活动,但是由于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课程教学目标还是放在了提升安全管理理论与实操的综合能力上,日常教学中还是以讲解安全管理知识、进行安全技能实训等为主。而对于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职业品德,这些“隐性”的能力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目标定位不清的前提下,课程思政未能融入专业课之中。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实施课程思政并不是在专业课教学环节简单地穿插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而是要将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密切地、有机地融合,才能达到既教授知识又提高职业素养的效果。而调查发现,很多专业课教师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没有精心准备与职业素养、思想品德有关的素材,教学方法也是单纯的理论说教。由于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的创新力度不够,学生存在不重视课程思政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专业能力出众,但是职业素养不高,不能很好地胜任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员岗位。
  (三)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的融合不够深入
  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紧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仍然是职业院校各个专业的中心任务。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如何在不影响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兼顾思政教育,成为当前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从教学实践来看,思想政治课讲解的内容很少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或将来从事的職业;而专业课上也没有围绕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开展思政教育。两者出现明显脱节,不利于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提升。
  (四)缺乏一支复合型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能否达到预期成果,主要取决于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职业院校负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对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操作规程以及施工期间有哪些安全隐患等缺乏必要的认知。这也导致在专业课教学时,教师很难针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展开有效教学[2]。“双师型”教师的匮乏,成为制约课程思政的重要障碍。
  三、课程思政融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可行性路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统一
  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应认识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属于“同向同行”的基本关系,是确保课程思政能够顺利融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教学的前提基础。此外,还要从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岗位的具体要求、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等角度确定教学目标,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实操能力,同时又具备较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摆在首位等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安全管理人才。由于当前学生就业压力较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增强专业技术水平上。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的专业知识教学中,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时,有些学生对这些理论性的内容不感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实际发生的工程安全事故案例,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掌握安全管理常识和增强安全风险意识上做到统筹兼顾,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内容,打造具有思政特色的课程体系
  1.职业使命感模块。坚定职业理想、强化使命担当,是成为一名优秀安全管理员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职业院校土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养成认真细心、严谨负责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对当下的课程学习,还是对将来的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在构建具有思政特色的安全管理课程体系时,要求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所选专业和将来职业的认同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结合当前用人单位在安全管理岗上设置的招聘条件,让学生明白胜任这一工作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使命担当,让他们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全管理员,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   2.安全与法律意识模块。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员不仅仅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的安全,而且与工程进度、投资成本、建设质量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关联。如果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引起法律纠纷。鉴于安全管理岗位的特殊性,职业院校在开设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时,必须利用课程思政,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例如,在课上向学生介绍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时,不仅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规定,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而且要注重激发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通过课程思政,把培养安全和法律意识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项核心内容,发挥思政教育提升专业教学的作用。
  3.务实创新模块。对安全管理要求日益严格,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整个施工周期内的“零事故”,除了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安全检查与监督外,还必须主动引进和应用一些安全管理新技术。例如,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使用无人机进行塔式起重机等重要设备的巡检,不仅显著提高了巡检效率,而且避免了以往高空巡检面临的安全隐患,对预防起重机出现安全事故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职业院校在开设基于课程思政的安全管理课程时,在教學内容的设置上也必须增加务实创新模块,在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良好工作习惯的基础上,使他们始终保持创新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保障工程安全。
  4.责任与担当模块。如上文所述,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安全、工程建造质量、项目施工进度等方面均有影响。对于职业院校土建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责任担当精神。例如,要敢于指出安全隐患,绝不为了顾及面子或害怕影响工程进度而回避安全隐患。要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意识,利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等机会,为学生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训、实习任务,既增强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不惧怕困难、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优良品质。
  (三)深化知识融合,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
  1.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课程思政以专业课教学为基础,以渗透思政教育为手段,最终达到知识与素养同步提升的目标,培养复合型安全管理人才。因此,要求任课教师必须遵循“专业中有思政,思政紧系专业”的原则,挖掘并利用专业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教学中,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在“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中,增强学生遵章守纪、履职尽责的职业态度。让思政教育体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在知识融合的基础上,利用思政教育深刻影响学生,从内心深处增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确保在参加工作后能够胜任安全管理员工作。
  2.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合作。近年来,职业院校各个专业均在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为满足课程开设需要,应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交流合作,应面向专业课教师加强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其政治素养、职业理想、思想觉悟,使其承担起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任。
  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教材中,本身包含了许多可用于思政教育的素材,但是,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关注专业方面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而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利用不够彻底。鉴于此,要求拓宽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密切交流、深化合作渠道,增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其一,定期开展专题讨论会,由教研组长统筹协调,专业课和思政课的骨干教师参与讨论,由思政教师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教材中挑选可用于思政教育的内容,研究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思政教育。其二,集体备课,打造课程思政的精品课。既要在专业课中穿插讲解思政内容,也要在思政课上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和将来职业实际,这对提升课程思政成效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3]。
  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来说,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培养既熟练掌握安全管理常识,又具备优良职业道德和思政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大有裨益。为提高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职业院校必须将专业知识讲解和思政教育统一起来,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具有思政特色的安全管理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宣东,邓雪莲,刘晶.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2).
  [2]周颖越,曹剑敏,邱伟强,等.实验室安全管理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
  [3]张译.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程为例[J].新智慧,2018(6).
  责任编辑:王新国
  收稿日期:2021-09-05
  作者简介:许素荣,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南京,211135)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教学。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自我伤害流行特征,探讨自我伤害与自杀相关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6所学校初一至高三5 8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中学生35.6%报告发生自我伤害,7.0%经常发生自我伤害行为;女生自我伤害报告率高于男生,初二女生和初三男生是自我伤害发生的高发年级;重点高中、单亲和重组家庭学生是自我伤害的高发人群;自我伤害行为发生越频繁的学生,自杀相关行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培养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是提高我国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护理和康复技术专业为例,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元”培育养老服务人才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关键词:“双元”;培育;养老服务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0C-0062-04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出台的《关
目的描述2006-2012年全国伤害监测工作现状,为监测数据的利用和解释及监测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统一方案,通过回顾性自查收集2006-2012年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监测点伤害监测漏报率、错填率、漏录率、错录率、伤害监测产出数量以及2012年伤害监测专职工作人员数、伤害监测配套工作经费数及伤害监测数
目的分析安徽省居民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安徽省地理特征分片区对2013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DSPs)常住人口多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安徽省及各片区人口均呈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为江淮>皖南>淮北。居民死亡率为627.10/10万。疾病死亡率存在片区、性别、年龄差异。总死亡率及慢性病、伤害死亡率均为淮北>江淮>皖南;感染类疾病死亡率在不同片区间
期刊
目的探讨麻疹病毒(MeV)流行株血凝素蛋白(H)抗原表位上氨基酸(aa)变异对病毒抗原性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eV H蛋白上B细胞线性表位,设计并合成来源于疫苗株和流行株表位以及同一区域非表位上的多肽对。间接ELISA法检测合成多肽的免疫原性,并制备多肽免疫血清。采用交叉ELISA法分析两条多肽间的抗原性差异,计算抗原比。结果合成的多肽均能与MeV免疫血清结合,其中设计在表位区的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收集有关中国人群RBP4水平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2月。由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全人群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PPS抽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全年龄组常住居民19 315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影像(CT/MRI)等辅助确诊和体格检查。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全人群脑血管病患病率为1 812.06/10万(男性2 008.86/10万,女性1 613.24/10万)。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且男性高于女性,乡村人群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