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问题串呈现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求.这样,整堂课始终以问题为线索,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串,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再创造”.那么,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串,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一、设计温故知新型问题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费斯汀洛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新旧知识点上设问,能充分引导学生实现用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与过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笔者找到了既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为此,从具有这双重功能的数学素材出发设计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对已有数学知识的深化研究来获取一次函数的性质. 具体设计如下:首先提出“温故引新”引例(课本练习题的改造题):已知一次函数y=2x 1.(1)画出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2)已知点(-1,a)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3)已知点(-1,a)和(12,b)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a和b的大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互动后,得出解决以上问题的两种方法(直接法——求值比较,间接法——利用图象找点的位置来比较a与b的大小). 随后提出探索问题:为什么利用图象可以间接地比较a与b的大小呢?这其中隐含着什么规律,这规律反映到其关系式中的变量x与y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从而点明了本课的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而将此问题转化成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具体如下:问题1.用文字表述一次函数y=2x 1图象的变化趋势.问题2.y=2x 1图象上的“这种变化趋势”怎样用变量x与y来表述?问题3.再换一个与y=2x 1相似的一次函数(形如y=5x 7、y=65x 1…),看一看所换一次函数的变量及其图象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实验验证)问题4.归纳总结:先写出这类函数的一般关系式,再写出它的性质.此问题串设计,让学生认识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而由点到面的拓展,为学生采用合情推理(归纳与类比)探索未知世界积累活动经验. 二、设计递进型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归纳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递进型的问题串,使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整体把握方法,逐步体验和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和能力,善于归纳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时,设置以下问题串:问题1:你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3x 1和y=3x-2的图象吗?画函数的一般步骤有哪些?问题2:观察如图1,分析函数y=23x 1和y=3x-2图象经过几个象限?问题3:点P(a,b)在一次函数y=23x 1的图象上,当a的值逐渐增大时,b的值有何变化?你有几种方法? 问题4:试着在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上取一点Q(m,n),研究当m的值逐渐增大时,n的值如何变化?和问题3中的变化规律一样吗?问题5:你能否总结出上述函数值随自变量取值的变化规律?通过设置以上问题串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以让学生初步形成学习函数的方法:利用图象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可以类比应用在其他函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初步体会和积累了研究和学习具体函数的方法和经验,在后面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可以按照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形成研究问题的模型化策略.三、设计整合型问题串,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串”,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串,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问题串,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再创造”.那么,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串,提高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一、设计温故知新型问题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费斯汀洛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在新旧知识点上设问,能充分引导学生实现用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与过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笔者找到了既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可以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来解决的数学问题.为此,从具有这双重功能的数学素材出发设计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对已有数学知识的深化研究来获取一次函数的性质. 具体设计如下:首先提出“温故引新”引例(课本练习题的改造题):已知一次函数y=2x 1.(1)画出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2)已知点(-1,a)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3)已知点(-1,a)和(12,b)在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a和b的大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互动后,得出解决以上问题的两种方法(直接法——求值比较,间接法——利用图象找点的位置来比较a与b的大小). 随后提出探索问题:为什么利用图象可以间接地比较a与b的大小呢?这其中隐含着什么规律,这规律反映到其关系式中的变量x与y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从而点明了本课的课题——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而将此问题转化成由浅入深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具体如下:问题1.用文字表述一次函数y=2x 1图象的变化趋势.问题2.y=2x 1图象上的“这种变化趋势”怎样用变量x与y来表述?问题3.再换一个与y=2x 1相似的一次函数(形如y=5x 7、y=65x 1…),看一看所换一次函数的变量及其图象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实验验证)问题4.归纳总结:先写出这类函数的一般关系式,再写出它的性质.此问题串设计,让学生认识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而由点到面的拓展,为学生采用合情推理(归纳与类比)探索未知世界积累活动经验. 二、设计递进型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归纳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递进型的问题串,使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整体把握方法,逐步体验和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和能力,善于归纳数学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时,设置以下问题串:问题1:你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3x 1和y=3x-2的图象吗?画函数的一般步骤有哪些?问题2:观察如图1,分析函数y=23x 1和y=3x-2图象经过几个象限?问题3:点P(a,b)在一次函数y=23x 1的图象上,当a的值逐渐增大时,b的值有何变化?你有几种方法? 问题4:试着在一次函数y=3x-2的图象上取一点Q(m,n),研究当m的值逐渐增大时,n的值如何变化?和问题3中的变化规律一样吗?问题5:你能否总结出上述函数值随自变量取值的变化规律?通过设置以上问题串研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以让学生初步形成学习函数的方法:利用图象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可以类比应用在其他函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初步体会和积累了研究和学习具体函数的方法和经验,在后面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可以按照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形成研究问题的模型化策略.三、设计整合型问题串,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串”,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由浅入深的小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串,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