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于多数国有企业缺乏竞争意识,管理粗放,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导致破产关闭。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序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成果丰硕。然而,部分国有企业过度解放思想,激进追逐利润,甚至将投机者的心态、理念运用到经营中去。此种不良现象的产生原因,危害和管控方法,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追逐利润;危害;管控
国有企业,通常是指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其所有者权益全部归全民所有。国有企业既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又以其在行业的主导和引领地位,调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在行业中失去竞争优势,丧失其主导地位。此时,部分国有企业为挽救颓势,开始激进追逐利润,甚至以投机者的心态和方法投身到各种与主业无关的行业中,妄图通过获取巨额利润使企业反败为胜。
一、导致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因素
近年来,众多国有企业从立足主业不急不躁稳步求发展,转变为激进地追逐利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界舆论压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管理等多方面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过分依赖政府资金注入及补助补贴弥补经营亏损并缓解企业生存压力,经营效果不佳甚至连年亏损不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外界舆论的压力,迫使监管机构以及国有企业自身更加注重其盈利情况,以期通过创造利润来改善其社会形象。
2.绩效考核压力
自从国有企业开始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以来,绩效指标侧重体现企业的盈利性或者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用收入、利润来衡量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完成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自然要以收入、利润为中心。此种不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发了企业追求利润的激进思路。
3.自身追逐利润的倾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民营企业研究市场动向,寻找盈利机遇,高效灵活管理,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拥有较民营企业更为丰富、优质的资源。部分具有经营主动性的国有企业,自身激发出在活跃市场条件下,利用自身巨大优势追逐利润的要求,甚至将经营目标逐渐转变为追逐利润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危害
企业对经营利润成果的渴求是迫切的,而对一些在主业方面经营效果不佳甚至经营较为失败的企业来说,如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丰硕的经营利润成果,不免会产生“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的投机者激进思路,引发一系列危害后果。
1.投身高风险业务,风险意识缺失造成资产损失
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行业的兴起,主业毛利空间被逐渐压缩的国有企业,开始将部分资金抽出,以“产融结合”的名义进军金融各细分领域,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设立小贷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基金公司等等金融类子公司。踏足新领域不经充分论证,经营金融业务好大喜功不经风险评估,更甚者自身资金不足,通过母公司向银行借款开展金融业务……大量国有资金变为风险债权,进一步变为坏账,即使通过法律程序追偿,也不免陷入“赢了官司输了本金”的困局,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2.以国有项目建设为名囤积土地,将土地增值作为自身经营成果
随着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带来的土地价格的上涨,部分国有企业看到这一契机,联合民营企业成立项目公司,利用自身国有背景获取政府支持,优先拿到土地。在支付土地出让金获取土地使用权后,国有企业通常会收到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或各种返还。此后部分国有企业不再进一步投资,直接退出项目合作,将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财政补助、返还以及土地增值直接导致股权可溢价转让。此种投资方式回报率高,资金回收期短,依靠转让土地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部分国有企业极为青睐。此种行为不但干扰了土地市场的价格秩序,而且严重阻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3.开展贸易融资,未控制风险造成资产损失
部分國有企业在经营主业得不到理想回报的情况下,不去研究市场需求,探寻解决办法,反而放弃主业经营,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行业内开展贸易融资,代其他企业垫付款项采购原材料或商品,以赚取资金占用费。多数贸易融资中,融资方仅凭在行业内的信用借取资金,不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抵押物或其他形式的担保,收到货物不归还资金的情况并不少见。国有企业因贸易融资业务陷入追债困局,大多以资产损失收场。
三、国有企业经营应服从战略布局,立足主业稳步求发展
国务院向社会发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后,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并不是什么赚钱就投什么。”国有企业不能一味跟风在市场上追逐眼前小利、短利,而是要高瞻远瞩,追逐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长远大利。国有资本考虑“国计民生”进行战略布局,国有企业应服从战略布局,丢弃“抄近路”激进追逐利润的思想,集中资源和力量在其所在行业和领域,建立长远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兼容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风险意识,杜绝盲目投资,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专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
四、防止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几点建议
1.遵照国务院指示修正考核指标,引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应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主管部门或上级企业应遵照国务院指示,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修正,以期引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2.限制国有企业涉足高风险领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文限制国有企业涉入。国有企业经营范围不包括金融类业务的,绝不允许经营或变相经营金融类业务。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确有实力对外开展经营业务的,应要求其正式组建金融类子公司,并限定对子公司的资金投入总额(包括但不限于资本金、借款以及其他方式的资金来源),以保证主业经营资金不被挪用,并锁定高风险行业损失。合法经营金融类业务的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特别是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的内控制度,必须坚决落到实处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3.限制国有企业偏离主业,跟风涌入高利润行业
国有企业在跟风投身房地产开发等高利润行业之前,应首先保证主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主业经营情况良好的国有企业,方可考虑利用剩余资源拓展新领域业务。主管部门可通过对主业的经营考核成果设定对副业的准入门槛。对于某些在主业领域经营失败或经营效果不佳的企业,不追寻失败原因,不探索成功方法,反而以赌徒的心态妄图跟风涌入高利润行业打个翻身仗,主管部门可发文明令禁止。
参考文献:
[1]朱继东. 论国有企业公益性的具体表现[J]. 国企,2012,(01):92-97.
[2]傅子恒.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 中国市场,2012,(16):28-30.
[3]朱继东. 论国有企业公益性的具体表现[J]. 国企,2012,(01):92-97.
[4]唐轶.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楼俊超. 如何理解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 当代经济,2016,(01):6-8.
作者简介:
乔文颖(1982—),女,籍贯:河南省开封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现有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审计。
【关键词】国有企业;追逐利润;危害;管控
国有企业,通常是指国家出资设立的企业,其所有者权益全部归全民所有。国有企业既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又以其在行业的主导和引领地位,调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在行业中失去竞争优势,丧失其主导地位。此时,部分国有企业为挽救颓势,开始激进追逐利润,甚至以投机者的心态和方法投身到各种与主业无关的行业中,妄图通过获取巨额利润使企业反败为胜。
一、导致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因素
近年来,众多国有企业从立足主业不急不躁稳步求发展,转变为激进地追逐利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界舆论压力
长期以来,大多数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管理等多方面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过分依赖政府资金注入及补助补贴弥补经营亏损并缓解企业生存压力,经营效果不佳甚至连年亏损不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外界舆论的压力,迫使监管机构以及国有企业自身更加注重其盈利情况,以期通过创造利润来改善其社会形象。
2.绩效考核压力
自从国有企业开始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以来,绩效指标侧重体现企业的盈利性或者说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用收入、利润来衡量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益。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完成年度绩效考核目标,自然要以收入、利润为中心。此种不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发了企业追求利润的激进思路。
3.自身追逐利润的倾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民营企业研究市场动向,寻找盈利机遇,高效灵活管理,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拥有较民营企业更为丰富、优质的资源。部分具有经营主动性的国有企业,自身激发出在活跃市场条件下,利用自身巨大优势追逐利润的要求,甚至将经营目标逐渐转变为追逐利润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危害
企业对经营利润成果的渴求是迫切的,而对一些在主业方面经营效果不佳甚至经营较为失败的企业来说,如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丰硕的经营利润成果,不免会产生“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的投机者激进思路,引发一系列危害后果。
1.投身高风险业务,风险意识缺失造成资产损失
随着“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行业的兴起,主业毛利空间被逐渐压缩的国有企业,开始将部分资金抽出,以“产融结合”的名义进军金融各细分领域,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设立小贷公司、典当公司、担保公司、基金公司等等金融类子公司。踏足新领域不经充分论证,经营金融业务好大喜功不经风险评估,更甚者自身资金不足,通过母公司向银行借款开展金融业务……大量国有资金变为风险债权,进一步变为坏账,即使通过法律程序追偿,也不免陷入“赢了官司输了本金”的困局,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2.以国有项目建设为名囤积土地,将土地增值作为自身经营成果
随着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带来的土地价格的上涨,部分国有企业看到这一契机,联合民营企业成立项目公司,利用自身国有背景获取政府支持,优先拿到土地。在支付土地出让金获取土地使用权后,国有企业通常会收到政府对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或各种返还。此后部分国有企业不再进一步投资,直接退出项目合作,将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财政补助、返还以及土地增值直接导致股权可溢价转让。此种投资方式回报率高,资金回收期短,依靠转让土地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部分国有企业极为青睐。此种行为不但干扰了土地市场的价格秩序,而且严重阻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3.开展贸易融资,未控制风险造成资产损失
部分國有企业在经营主业得不到理想回报的情况下,不去研究市场需求,探寻解决办法,反而放弃主业经营,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行业内开展贸易融资,代其他企业垫付款项采购原材料或商品,以赚取资金占用费。多数贸易融资中,融资方仅凭在行业内的信用借取资金,不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抵押物或其他形式的担保,收到货物不归还资金的情况并不少见。国有企业因贸易融资业务陷入追债困局,大多以资产损失收场。
三、国有企业经营应服从战略布局,立足主业稳步求发展
国务院向社会发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后,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指出:“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并不是什么赚钱就投什么。”国有企业不能一味跟风在市场上追逐眼前小利、短利,而是要高瞻远瞩,追逐国家和民族振兴的长远大利。国有资本考虑“国计民生”进行战略布局,国有企业应服从战略布局,丢弃“抄近路”激进追逐利润的思想,集中资源和力量在其所在行业和领域,建立长远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兼容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风险意识,杜绝盲目投资,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专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
四、防止国有企业激进追逐利润的几点建议
1.遵照国务院指示修正考核指标,引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应加强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的考核。”“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主管部门或上级企业应遵照国务院指示,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修正,以期引导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2.限制国有企业涉足高风险领域,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应发文限制国有企业涉入。国有企业经营范围不包括金融类业务的,绝不允许经营或变相经营金融类业务。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确有实力对外开展经营业务的,应要求其正式组建金融类子公司,并限定对子公司的资金投入总额(包括但不限于资本金、借款以及其他方式的资金来源),以保证主业经营资金不被挪用,并锁定高风险行业损失。合法经营金融类业务的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特别是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的内控制度,必须坚决落到实处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3.限制国有企业偏离主业,跟风涌入高利润行业
国有企业在跟风投身房地产开发等高利润行业之前,应首先保证主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主业经营情况良好的国有企业,方可考虑利用剩余资源拓展新领域业务。主管部门可通过对主业的经营考核成果设定对副业的准入门槛。对于某些在主业领域经营失败或经营效果不佳的企业,不追寻失败原因,不探索成功方法,反而以赌徒的心态妄图跟风涌入高利润行业打个翻身仗,主管部门可发文明令禁止。
参考文献:
[1]朱继东. 论国有企业公益性的具体表现[J]. 国企,2012,(01):92-97.
[2]傅子恒.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若干热点问题[J]. 中国市场,2012,(16):28-30.
[3]朱继东. 论国有企业公益性的具体表现[J]. 国企,2012,(01):92-97.
[4]唐轶.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5]楼俊超. 如何理解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 当代经济,2016,(01):6-8.
作者简介:
乔文颖(1982—),女,籍贯:河南省开封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现有职称: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