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heny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意识,丰富其言谈举止中的文化修养,既是终身体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中的重点所在。结合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师德育能力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有效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的实践性策略,以充实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 体育教师 德育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重自身德育能力的提升,以深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综合性的体育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和成长的要求。虽然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已然成为普遍认同教学理念,但体育教师在德育能力方面的不足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有必要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能力提升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以丰富体育教师的德育综合能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能力发展遭遇的挑战
  1.德育理念滞后
  作为指导教师如何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思想观念,教学理念具有明显的主观性。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的理念进行了明确,但是由于教师知识储备、教学理解能力的个性化差异,往往会出现区别明显的教学理念,最终对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教育,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实际技能。在这种片面教学思想的作用下,教师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缺乏准确的认知,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德育能力发展的思想和行为。
  2.德育转化能力薄弱
  德育转化能力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思想与行为双向转化的一种教学能力,即将生活或教学中的新想法转化为体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或者方法,并根据教学结果对教学想法进行修正完善的一种核心教学思维和能力。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逐步形成了以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体育运动体能的体育教学能力,但在德育转化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缺乏深刻的认知,造成自身德育能力滞后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德育培育要求。
  3.德育结果评价能力不足
  德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和目标,教师除了要在如何渗透德育方面下功夫思考和探索以外,还要对教学活动开展后学生德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掌握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目前教师会通过学生课堂的表现对学生的德育行为表现进行打分,但这种基于主观思想基础上的分数评价机制缺乏科学的依据,也难以有效突出德育中存在的缺陷,使教师误认为德育教育工作做得很好,削弱了德育创新的动力。
  二、提升初中体育教师德育能力的具体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科学把握德育内涵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除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以外,还能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课程教学价值定位明确了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德育素养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准确把握德育的内涵。
  首先,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德育基本点。新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的规范性体育教学标准,其中既明确了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身心健康方面的基础教学内容,也强调了学生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德育相关的内容,是塑造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参考。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活动设计、开展过程中,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炼其中关于德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点,作为德育能力培养的理论和规范指导。
  其次,以德育为主线,梳理教材内容。教材是教师育人的载体,也是教师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参考指南。体育教材中除了包含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以外,还对学生应当具备的思想道德情感进行了阐述,是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从德育出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梳理,挖掘单元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关键点,丰富自己的体育教学理念,突出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侧重。
  第三,保持持续学习,掌握德育新思想。教学环境在变化,教学主体的思想也在变化,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学生德育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阅读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性地参与各种体育教学研讨会,通过思想的碰撞丰富自己德育思维。
  2.创新体育教学,丰富德育经验
  同一个体育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实现的教学效果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尝试来增强自己德育思维与行为的转化能力,以适应德育教学的要求。
  第一,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为确保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培育的真正落地生根,教师要尽量避免孤立地进行单项的体育教学,以基础教学内容为核心拓展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德育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丰富教师德育创新的机会。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以团队比赛的方式开展运球技能训练,这样既可以对学生的运球技能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合作精神、奋斗精神,使学生的德育水平有明显的提升。
  第二,开展情景化教学。情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化的体育学习场景,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师德育创新的思想,促进教师德育思想与行为的转化。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真实、趣味的教学情景来打造综合性的体育教学机会,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更多的乐趣和意义,丰富德育素养。例如,在开展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关于武术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从文化的视角对武术进行初步的理解,然后再借助专业化的武术动作演示和指导来训练学生具体的技能,这样既可以为教师的武术教学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爱好。
  3.构建德育评价体系,深挖德育缺陷
  德育评价是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以及学生德育水平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德育教学开展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便于准确地掌握德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优化德育教学。
  首先,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行为习惯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直接性体现,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德育重点的重要依據。在开展德育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以课时为单位的短期行为评价,尽可能以长期性的行为习惯为评价内容,获得真实、准确的德育教学效果。
  其次,以结果为依据客观评价德育得失。在获得学生德育评价结果以后,教师要对结果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中掌握每个学生德育表现的实际情况,为接下来的德育活动开展提供指导。同时,教师要善于从结果中找问题,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综合评估来掌握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来明确德育教学改革完善的方向和目标。
  三、结语
  德育教学能力作为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体育综合教学能力中的基础性内容,不仅影响到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同时也会对学生德育的水平产生重大的作用。为了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际要求,教师要通过德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学的创新和德育教学结果的评价反思等策略,来增强自己的德育能力,丰富学生的德育成长的路径。
  
  参考文献:
  [1]王竹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9,(02) :56.
  [2]邱伟臣.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14):82.
  [3]王瑞.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07):91.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实践是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它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同时表现为按照一定的想法和目标改造自然和社会。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首先征集学生意见,然后将学生意见整理、归类,针对各学科制定实践计划,实践活动结束后,班级教师针对本班情况,收集学生的不同
在美术世界里,创意手工颇受学生喜爱。创意手工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发展美育素养。创意手工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教师要积极搭
影壁是中国古代院落大门内(或大门外)的一种屏障,最早发现于西周遗址中,后逐渐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鼎盛,由最初的帝王、诸侯宫室前特有的礼仪设施变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装饰。
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其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一些因素调查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生
<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领导科学不断发展壮大并走向成熟。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在小学语文课上诸多教师性存在着教学手段滞后、理念陈旧的问题,忽视了对学生兴趣上的激发,也是对新课改的理解不足。当下的语文教学提倡的是注重学生自学,对学生实施积极性
为了减轻或消除人工流产时疼痛和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了人工流产手术,应用了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虽然品牌忠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对于品牌忠诚强度的测量,由于态度和行为的测量方法、标准等不一致,因此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本文
江阴市中医院最近设立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室,安排专职人员对所有出院病人进行电话随访。
【摘要】小学作为一个人开始步入学习的起点,其管理工作是否完善、科学,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学习道路。小学的管理工作旨在完善学校的具体设施、师资力量、教学制度等,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完善,发挥管理职能,创建全新且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更佳的发展道路。简要讲述当前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