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表现为重“教”而不重“育”,重“教”而不重“学”,多“唯理性教育”,缺“情感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知行分离,人格畸形发展。只关注中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情商培养,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合格人才,应具有基本的人格素质、知识修养、健康体魄和健全心理,既是有高智商(IQ),又有高情商(EQ)和行为能力(BQ)的现代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明确把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作为学习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认为没有情感活动,学习活动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增强真实情感,“教”与“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教,健全学生人格,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1.营造和谐师生氛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学民主,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学有一种愉悦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敢思、敢说。教师应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消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要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和方法,主动积极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材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教师应从情感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
林格先生说:“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是保卫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这句话说得在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注意调动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情需要,学生感到有需求时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需要时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变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选择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艺术性强的教学方法,增强教法的感情色彩。另外,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发组员学习、合作和互助的热情,使整个课堂彰显着“向上”的精神。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主动。
教育因“活动”而精彩,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前提。课前运用大量课外资源创设能够互动合作的学习情境,设置可讨论、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点的简单机械提问。现代信息时代,学生接触面广,表现力强。课堂被动地听讲只会换来他们慵懒的姿态,他们需要参与、表现。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便成了关键,优秀的教学情境应具有激趣、激情、激疑和启智培德的特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优秀的情境再辅以各种形式,如讨论、辩论、角色体验、社会调查等,使其融入其中,使整个课堂真正“活”起来,让热情充斥其中。
三、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具体策略
1.钻研教材,深入浅出。
要想让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其次教师必须注重知识储备,增强自身“修为”,每一节课都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所谓“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将课外知识与书本教材有机结合,寓情于教,打造出“精品课堂”。
2.发掘情感要素,适时教学。
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据,但有时不宜过分拘泥于教材而放走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要真正做到寓情于教。如讲《经济生活》时,可将培养学生的诚信观、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观和维权意识等融入课堂。讲《政治生活》时,国家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培养要体现其中。讲《哲学生活》,更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3.严中有情,以情启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是对他们充满人情味的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谦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与学生沟通牢记谈得来就“通”,谈不来就“崩”的道理。一味地埋怨不如换一种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教育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循序渐进的“梯度教育”。教育专家余国良说:要把学生视为“恋人”。面对特难教的孩子,把他们当做一般朋友是没用的,要把他们当“恋人”看待,凡事从“他是我的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注重情感教育和情商培养,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其心灵世界,以情服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表现为重“教”而不重“育”,重“教”而不重“学”,多“唯理性教育”,缺“情感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知行分离,人格畸形发展。只关注中学生的智力培养,而忽视情商培养,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合格人才,应具有基本的人格素质、知识修养、健康体魄和健全心理,既是有高智商(IQ),又有高情商(EQ)和行为能力(BQ)的现代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明确把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作为学习过程中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认为没有情感活动,学习活动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增强真实情感,“教”与“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教,健全学生人格,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1.营造和谐师生氛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学民主,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学有一种愉悦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敢思、敢说。教师应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消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要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和方法,主动积极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材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教师应从情感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组织,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
林格先生说:“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是保卫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这句话说得在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注意调动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情需要,学生感到有需求时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需要时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变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选择科学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艺术性强的教学方法,增强教法的感情色彩。另外,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设,实行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发组员学习、合作和互助的热情,使整个课堂彰显着“向上”的精神。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主动。
教育因“活动”而精彩,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自主活动的前提。课前运用大量课外资源创设能够互动合作的学习情境,设置可讨论、探究的问题,而不是知识点的简单机械提问。现代信息时代,学生接触面广,表现力强。课堂被动地听讲只会换来他们慵懒的姿态,他们需要参与、表现。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便成了关键,优秀的教学情境应具有激趣、激情、激疑和启智培德的特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优秀的情境再辅以各种形式,如讨论、辩论、角色体验、社会调查等,使其融入其中,使整个课堂真正“活”起来,让热情充斥其中。
三、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具体策略
1.钻研教材,深入浅出。
要想让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这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要求。其次教师必须注重知识储备,增强自身“修为”,每一节课都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所谓“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将课外知识与书本教材有机结合,寓情于教,打造出“精品课堂”。
2.发掘情感要素,适时教学。
教学应以教材为依据,但有时不宜过分拘泥于教材而放走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要真正做到寓情于教。如讲《经济生活》时,可将培养学生的诚信观、科学发展观、绿色消费观和维权意识等融入课堂。讲《政治生活》时,国家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培养要体现其中。讲《哲学生活》,更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乐观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3.严中有情,以情启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批评的艺术在于严厉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批评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是对他们充满人情味的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是对学生错误的一味谦让,而是包含着有理有节的批评。与学生沟通牢记谈得来就“通”,谈不来就“崩”的道理。一味地埋怨不如换一种眼光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教育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循序渐进的“梯度教育”。教育专家余国良说:要把学生视为“恋人”。面对特难教的孩子,把他们当做一般朋友是没用的,要把他们当“恋人”看待,凡事从“他是我的恋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应注重情感教育和情商培养,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其心灵世界,以情服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开拓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