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探索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路子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we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领导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河南时指出:
   “能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温家宝总理对河南农业和粮食生产寄予无限希望:
   “农业是河南的优势,中原经济区建设,依然需要在念好‘粮食经’的基础上全面展开。”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
   “对河南来讲,粮食生产怎么保是个很大的问题。粮食生产,只能进,不能退。”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表示:
   “解决‘三化’协调发展问题,要通过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来稳固粮食基础。”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从根本上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河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从河南实际看,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这一状况对城镇化模式转变形成倒逼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承载能力不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我们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河南实际、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
   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是实现依城促产、以城带乡的主导力量。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优化中心城市布局和形态,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组团式发展,培育整体竞争优势。发展城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着力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要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城镇,注重内涵式发展,突出特色、提高品位,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县域经济体制改革,做好省直管县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要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纳入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
  
   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
   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力支撑“三化”协调发展。
   以做大做强为方向争创工业新优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食品工业关联工业、农业、服务业,要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食品工业强省。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在重点项目投资中的比重,发挥重点项目在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壮大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分工协作和产业配套能力。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拓展提升为重点发展壮大服务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拓宽领域、提升层次、优化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把新增建设用地和环境总量指标优先向产业集聚区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促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繁荣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
   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上实现新突破。解决好近亿人口吃饭问题,同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要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建立粮食稳产增产长效机制,力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加大高产创建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粮食生产政策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主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力度。
   在提高农业效益上取得新进展。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和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创新农民增收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迈出新步伐。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危房改造,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事业。
  
   强化“三化”协调的驱动力量,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
   加快“三化”进程、推进“三化”协调,有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有许多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有许多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要在“三化”协调发展上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优化配置。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完善财税、投资等体制。持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集体林权制度、供销社体制等改革,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支持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中原崛起,“三化”为途。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们走过了辉煌的昨天。沿着这条路子持续前行,我们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文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省九次党代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提供背景让学生生成对词汇运用的意义的理解;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主题进行预写、课文学习完毕之后进行模仿写作;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勤写勤练,并通过比赛、展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 英语写作 写作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难点就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城乡融合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城乡融合思想在当代可解读为城乡身份认同的平等性、城乡生活选择的自主性、城乡建设发展的趋
女,67岁.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9年.经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测定为2型糖尿病,以后一直口服消渴丸等药物治疗.1年前患者表现为双手活动拙笨,拿不住东西,继而出现双下肢舞动,睡眠中症状消失.1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但无智力低下,无二便障碍,于2002年9月11日因空腹血糖10.6 mmol/L收入院。
为了提高英语写作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可以将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入到英语写作课堂中,要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不断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效果。  1. 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汲取教材中的精华  高中英语教材是学生们写作最好的素材库,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更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围绕英语课本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吸取课本中的精华。  在课文导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