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杰出的领导者和开拓者梅益同志,在其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我这个曾在他领导下的地方老广播电视工作者,深深怀念他、敬仰他,思绪联翩,抚今忆昔。
一部在我国传播甚广、影响很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镌刻在几代人的脑子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奋进。这本书就是梅益同志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者期间翻译的。随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需要,梅益同志于1945年担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兼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1947年到延安后,在新华社总社任编委、副总编辑,分管广播。新中国建立后,梅益同志一直主持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长期担任党组书记、局长,其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第一书记等职。2003年9月13日,梅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走完了他人生90年的历程。噩耗传来,四川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哀悼他、缅怀他,追念他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对四川广播电视工作的指导和教益。
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开拓精神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中央广播事业局。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转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实况,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转播。这是我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实况转播。这次转播活动就是梅益同志亲自领导和主持的。
1952年9月,梅益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同年12月,由他主持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做好1953年度广播事业计划工作而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集中力量建设中央电台,训练基本建设骨干;调整人力,精办节目,培养编播干部,提高工作质量;巩固广播站和收音站。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精办节目,以提高宣传质量,为国家建设服务。会议认为,所有的节目必须把重视听众与经济建设联系起来。从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共举行了九次。我所工作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认真贯彻执行历次会议精神,其间有的会议我奉命参加,并亲聆梅益同志的讲话。
最令人难忘的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50周年(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50周年)纪念会于1990年12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梅益同志应邀出席。大会首先宣读了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彭真、邓颖超、李瑞环等同志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50周年的题词。李瑞环代表中共中央向创建人民广播事业的老同志,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作为四川的老广播工作者应邀参加了这次纪念会,心情非常激动。尤其又一次见到梅益等老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并发表了动人心弦的讲话,心中更有难以言表的激奋。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梅益,已白发稀疏,但精神矍铄。他说“我今天能参加这个大会,心里十分高兴”。他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2年,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12年,作了我国广播事业建设的对比剖析,并概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角色。他指出:“从规模和所发挥的作用讲起来,前一个时期与后一个时期相比成就是小的。但是从我国具体情况看,我们在第一个12年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让我们自豪。我们在这个12年里基本建立了全国的广播网和农村有线广播网。现在的国际广播电台也是在50年代后期建立起来的。从播音时间、语言种类各方面来说,那时已占到世界的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我们白手起家办起了电视……我们这种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应该作为光荣的传统继续加以发扬。……我们的事业,在第一个12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充分发挥了具有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的作用。”他最后说:“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继承了延安革命传统的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历史所赋予的光荣任务。我祝愿大家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功!祝大家新年好!”梅益这一席话,使我们感到亲切无比,意味深长,大家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引领广播电视工作者 承先启后开创未来
梅益在主持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期间,对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特别是在宣传方面的所遇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稿。他勇于和善于集中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和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智慧,形成努力办好广播电视的共同财富。1964年他起草的“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标题为“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而奋斗”,本意是“我们办广播已经18年了,我们确实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今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针,把我们的基本经验总结出来,写出一部有关广播、电视宣传业务的著作,作为今后培养干部的教材。”梅益奋笔写出了“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经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进行多次讨论,他先后又作了7次修改,在1964年3月10日经局党组讨论定稿。这个“提纲”共分15个部分,核心是为了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和观众;既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又要充分联合社会力量;重视调查研究,认真改进文风等。应该说,这是梅益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和宣传做出的一大贡献。通过传达、学习、贯彻,我们地方广播电视工作者心悦诚服,顿觉心明眼亮。
大家对梅益主持全国广播电视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言论、好作风、好业绩,备加称赞,深受教益,铭刻在心。
就以我曾经工作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来说,它在1952年10月1日成立后,都是根据梅益主持的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来开展工作的,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进行了三次改进工作。
第一次,为贯彻1952年12月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调整人力,精办节目,四川电台一方面制定改进节目方案,另一方面开展改进节目试点。由编辑部主要领导武子芳和周瑞先后带领农村组、工业组的编采播人员,分别到都江堰石羊乡和隆昌义大煤矿开展调查研究,制订改进节目的方针、方法和措施,包括对节目的内容、形式、语言、播讲方法等都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次改进节目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次,为贯彻1954年11月第二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四川电台积极培训和组建自己的编辑、记者队伍,逐步在各地、市、州建立记者站。
第三次,为贯彻1956年7月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以新闻性和文艺性节目为主,努力把日常节目办得适合听众需求为中心任务和为群众生活服务,同时加强了文艺广播、艺术知识、群众业余文艺等节目的播出。
梅益主持召开多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期间,曾提倡举办过许多专业性学习会、研讨会、欣赏会、培训会等。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召开工业报道会,在1957年春召开全国首次录音报道学习会,在1963年秋举行全国优秀节目欣赏会等。当我从事全省农村广播网建设工作时,为促进市、地、州、县广播宣传质量提高,建议举办评比会,得到省局领导的支持。这就是1980年春在绵阳市召开全省首届县广播站录音报道评比会的由来。其后,全省优秀节目的评选坚持不断、越办越好。实践说明,历史经验在与时俱进的征途中会发挥镜鉴作用。
新世纪之初,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发起出版中国老广播电视工作者感悟录《世纪心语》一书。年近九旬的梅益在2002年7月5日为这本书做了序,并写了专文《回忆与思考》。他在文章中说“还有几个重要问题,以后再写。”当我们翘首期待他写的回忆与思考时,不料病魔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我在哀悼之余,想到梅益在1951年3月8日为《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版后记”中写道:“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给中国青年读者的献言(载于新版首篇),是她在病中为本译书的出版而作的。”此文开头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
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谨以这段名言来追念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梅益。令人欣慰的是,《梅益谈广播电视》一书,由广播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编辑部编辑出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面世。这部书分两个部分,既录入了梅益同志撰写的回忆党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的文章,更多的录入了梅益同志有关广播电视工作的论述、报告、讲话、谈话、书信以及为党组撰写的文稿,全书共57篇。我一直珍藏着这部书,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读、来借鉴、来评论,这部书不仅对当年,而且对现在广播电视工作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价值和对研究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历史发展都有益。这也可印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生最美好的……..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作者系四川省广电局老干部)
(本文编辑:裴建平)
一部在我国传播甚广、影响很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镌刻在几代人的脑子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奋进。这本书就是梅益同志于上个世纪30年代在上海做党的地下工作者期间翻译的。随着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需要,梅益同志于1945年担任中共驻南京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兼代表团发言人,新华社南京分社社长。1947年到延安后,在新华社总社任编委、副总编辑,分管广播。新中国建立后,梅益同志一直主持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长期担任党组书记、局长,其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第一书记等职。2003年9月13日,梅益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走完了他人生90年的历程。噩耗传来,四川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哀悼他、缅怀他,追念他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对四川广播电视工作的指导和教益。
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开拓精神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中央广播事业局。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转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实况,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转播。这是我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实况转播。这次转播活动就是梅益同志亲自领导和主持的。
1952年9月,梅益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同年12月,由他主持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做好1953年度广播事业计划工作而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集中力量建设中央电台,训练基本建设骨干;调整人力,精办节目,培养编播干部,提高工作质量;巩固广播站和收音站。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精办节目,以提高宣传质量,为国家建设服务。会议认为,所有的节目必须把重视听众与经济建设联系起来。从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共举行了九次。我所工作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认真贯彻执行历次会议精神,其间有的会议我奉命参加,并亲聆梅益同志的讲话。
最令人难忘的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50周年(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50周年)纪念会于1990年12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梅益同志应邀出席。大会首先宣读了江泽民、邓小平、杨尚昆、李鹏、彭真、邓颖超、李瑞环等同志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50周年的题词。李瑞环代表中共中央向创建人民广播事业的老同志,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工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作为四川的老广播工作者应邀参加了这次纪念会,心情非常激动。尤其又一次见到梅益等老领导坐在主席台上,并发表了动人心弦的讲话,心中更有难以言表的激奋。时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梅益,已白发稀疏,但精神矍铄。他说“我今天能参加这个大会,心里十分高兴”。他对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2年,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12年,作了我国广播事业建设的对比剖析,并概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广播电视事业的角色。他指出:“从规模和所发挥的作用讲起来,前一个时期与后一个时期相比成就是小的。但是从我国具体情况看,我们在第一个12年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让我们自豪。我们在这个12年里基本建立了全国的广播网和农村有线广播网。现在的国际广播电台也是在50年代后期建立起来的。从播音时间、语言种类各方面来说,那时已占到世界的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我们白手起家办起了电视……我们这种坚持自力更生的精神,应该作为光荣的传统继续加以发扬。……我们的事业,在第一个12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充分发挥了具有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的作用。”他最后说:“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继承了延安革命传统的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历史所赋予的光荣任务。我祝愿大家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功!祝大家新年好!”梅益这一席话,使我们感到亲切无比,意味深长,大家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引领广播电视工作者 承先启后开创未来
梅益在主持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期间,对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特别是在宣传方面的所遇的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文稿。他勇于和善于集中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和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智慧,形成努力办好广播电视的共同财富。1964年他起草的“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标题为“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质量而奋斗”,本意是“我们办广播已经18年了,我们确实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今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针,把我们的基本经验总结出来,写出一部有关广播、电视宣传业务的著作,作为今后培养干部的教材。”梅益奋笔写出了“宣传业务整改提纲(草案),经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进行多次讨论,他先后又作了7次修改,在1964年3月10日经局党组讨论定稿。这个“提纲”共分15个部分,核心是为了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争取尽可能多的听众和观众;既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又要充分联合社会力量;重视调查研究,认真改进文风等。应该说,这是梅益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和宣传做出的一大贡献。通过传达、学习、贯彻,我们地方广播电视工作者心悦诚服,顿觉心明眼亮。
大家对梅益主持全国广播电视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言论、好作风、好业绩,备加称赞,深受教益,铭刻在心。
就以我曾经工作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来说,它在1952年10月1日成立后,都是根据梅益主持的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来开展工作的,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进行了三次改进工作。
第一次,为贯彻1952年12月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调整人力,精办节目,四川电台一方面制定改进节目方案,另一方面开展改进节目试点。由编辑部主要领导武子芳和周瑞先后带领农村组、工业组的编采播人员,分别到都江堰石羊乡和隆昌义大煤矿开展调查研究,制订改进节目的方针、方法和措施,包括对节目的内容、形式、语言、播讲方法等都提出了改进的要求。实践证明,这次改进节目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次,为贯彻1954年11月第二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四川电台积极培训和组建自己的编辑、记者队伍,逐步在各地、市、州建立记者站。
第三次,为贯彻1956年7月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精神,以新闻性和文艺性节目为主,努力把日常节目办得适合听众需求为中心任务和为群众生活服务,同时加强了文艺广播、艺术知识、群众业余文艺等节目的播出。
梅益主持召开多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期间,曾提倡举办过许多专业性学习会、研讨会、欣赏会、培训会等。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召开工业报道会,在1957年春召开全国首次录音报道学习会,在1963年秋举行全国优秀节目欣赏会等。当我从事全省农村广播网建设工作时,为促进市、地、州、县广播宣传质量提高,建议举办评比会,得到省局领导的支持。这就是1980年春在绵阳市召开全省首届县广播站录音报道评比会的由来。其后,全省优秀节目的评选坚持不断、越办越好。实践说明,历史经验在与时俱进的征途中会发挥镜鉴作用。
新世纪之初,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发起出版中国老广播电视工作者感悟录《世纪心语》一书。年近九旬的梅益在2002年7月5日为这本书做了序,并写了专文《回忆与思考》。他在文章中说“还有几个重要问题,以后再写。”当我们翘首期待他写的回忆与思考时,不料病魔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我在哀悼之余,想到梅益在1951年3月8日为《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版后记”中写道:“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给中国青年读者的献言(载于新版首篇),是她在病中为本译书的出版而作的。”此文开头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
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谨以这段名言来追念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梅益。令人欣慰的是,《梅益谈广播电视》一书,由广播电视部政策研究室和《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编辑部编辑出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面世。这部书分两个部分,既录入了梅益同志撰写的回忆党中央领导同志关怀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的文章,更多的录入了梅益同志有关广播电视工作的论述、报告、讲话、谈话、书信以及为党组撰写的文稿,全书共57篇。我一直珍藏着这部书,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读、来借鉴、来评论,这部书不仅对当年,而且对现在广播电视工作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价值和对研究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历史发展都有益。这也可印证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生最美好的……..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作者系四川省广电局老干部)
(本文编辑:裴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