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归于美好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cu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学生代表小美,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艺术节现场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审美情趣源于生活,归于美好。
  审美情趣源于我们对自我的探索和提升的愿望。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类由原始而至文明,由原始的祭祀舞蹈到现代的斑斓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正如穆罕默德所说,审美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前提的活动,而审美情趣也是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拥有的精神之花。正是在這一发展过程中,正是人类对于自我的探索和提升的动力,才有了审美情趣的诞生和发展。穆罕默德的“水仙花”并不能果腹,却能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和愉悦,让人类的精神世界以及物质世界得以发展和进步。
  审美情趣根植于生活,取决于我们发现美的能力,也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美。众所周知,审美情趣源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因为“美”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就像苏轼所说,世间的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在这“无尽藏”中发现、审视美的能力,体现着我们的审美情趣。我们也应该明白,虽然生活中“美”千变万化,可以是话语、文字,也可以是绘画、物理现象,但我们的审美情趣在这千变万化中所凝结出的,正是不变的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提升和对价值观的正向启示。而当这种活动积少成多,便能促进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出“美”的行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明白,审美情趣必须自己主动培养,在审美、得美之后,更要主动地去创造美,从而让世界更美好。
  而且,不仅美能传递,审美情趣也能在渲染熏陶中陶冶他人和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常常将凝结着生活中不起眼的美的小花递给后学,这不仅仅是在传递着美,更是在以最简单的行动进行着最伟大的事业。审美有成者,不但可以独善其身,更可以兼济天下,在外化的行动中无声息地宣扬正向、高雅的审美观。而这一行动又不仅仅局限于大家,也可以由平凡的我们朴素而切实地做到。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热心地帮助他人,尽好自己普通却应当的责任……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自己,也向世界上的所有人宣扬着真正的美,陶冶着我们的审美情趣,最终又会促进人类的文明更加向前进步。而这,正是审美情趣的终极追求。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更要“外化于行”,主动地传递和分享美,在尽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能让彼此在和谐相处中“美美与共”。
  源于生活,归于美好。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次的艺术节上加深对美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为今后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的定位做准备,做一个有丰富正向审美情趣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吴 琴)
  ★点评★
  全文立意鲜明,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作者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进行演讲,抓住了“审美情趣源于生活,归于美好”的主题,从源于生活、取决自我、归于美好三方面逐层阐述,表达出自己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有观点,有个性。尤其是将审美“外化于行”而最终“美美与共”的主张,更让人点赞。
其他文献
时空旋转飞逝如电  梦见你千万遍  只想触模你五官  一眼千年  无言也胜万语千言  足以带给我多少次的沧海桑田  文物是历史,是时间,是生命。是故事。它们与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长久对视。当我们书写它们,就是在书写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自己的未来。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那么一次对某一件文物的惊鸿一瞥。只一眼,我们记住的便是永恒……  素纱禅衣:情之所起处  @心芸  笛声起,辛追长袖曼舞,无数
期刊
家乡水多,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小河流过。那时的水很清,鱼也多。  三爷爷是做蒸鱼的高手。  他的蒸鱼味香肉美,出锅的都是整鱼,冒着热气。那鱼肉极柔软,看上去近乎透明。鱼身上撒了剁椒绿葱和微微泛黄的蒜,令人食欲顿开。  小时候,我们就经常跑去三爷爷家“蹭饭”,排排坐在凳子上,手里握着筷子,一吸溜鼻子:“啊,这味道真香!”三爷爷也乐意给我们做蒸鱼吃,用白瓷盘托着鱼端上了桌子,水汽扑满脸,暖融融的。蒸鱼的味
期刊
编辑推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刮起过一股叫作“寻根文学”的狂潮。当代作家韩少功曾发表《文学的“根”》一文,他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这篇“宣言”带动了一大批作家向广泛而深刻的传统文化“岩层”开掘。  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学“寻根”,带动了文学取材和主题意旨向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形态回归,但在当时也饱受诘难——忽略对现
期刊
今天,我独自乘车回到故乡。  刚下车时,看到街道两旁飘零的橙黄枫叶,竟有些迷惘。与以前大不一样了,目之所及的绿意与标语全然透露着现代化的气息。我凭着记忆闲散地漫步着,追寻着。搜寻到街道两边充满温馨记忆的面馆,马路对面熟悉又陌生的巷道,心头熟悉的那一抹色彩悄然浮现……  父亲曾骑摩托车载着年幼的孩子穿梭过大街小巷。小小村庄里的人们也很繁忙。夜晚,人们纷纷入梦时,暖暖的橘色路灯才会低头凝视着与它相伴多
期刊
一次前往一所高中进行作文交流,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台下一名学生发问:“明灯老师,你有什么好的书单给我们推荐吗?”这个简单的问题,着实让我为难了一下。虽然作家、名人、学者对此乐此不疲,但我向来不喜推荐书单,若直截了当地回复“没有”,非但过于“绝情”,更显得没有“文化人”的排面;硬着头皮推荐一些,多少又违反本心。  首先,对早出晚归、睡眠严重不足,除了上课、写作业几乎没有额外富裕时间的高中生来说,到底有
期刊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
期刊
清晨的山间燕雀啁啾、溪水叮咚,流光灿灿、鳞波闪闪。阿兰拨开垂下的杨叶,踏着湿软的青草探到山坡旁,那一大片雪白的防风就恣意而张扬地撞进眼帘。  看到防风,阿兰忽然想起修竹前几日发来的微信:“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了沉香。离情抑郁,金镂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阿兰知道,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以中药名入诗的《满庭芳》,当然,阿兰更读懂了修竹的心意,她
期刊
互联网时代下,表情包成了新兴的网络用语。表情包是一種低门槛的表达方式,它突破了地域、文化和教育程度的限制,从而风靡网络。但也正因为“低门槛”,导致表情包并不能真正表“情”。  表情包正在杀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尽管表情包也是一种语言,但说到底是一种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便是简单、直观。例如,形容一道菜肴的香味,正常情况下,可以用这是一种让人闻之“垂涎欲滴”的香味来形容。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些
期刊
那一年秋,彭城罕有的特大暴雨。  如何形容?小雨可以用“淅淅沥沥”;中雨可以用“雨脚如麻”;大雨可以用“倾盆瓢泼”。而那场雨,那场雨足以让你丧失一切形容事物的本领,任是大作家抑或小学生,只得惊惊然叹道——  “好大的雨!”  那时临近期末,课程紧,语文老师正讲着考试中环境描写如何扣题……可谁又听得进去呢?老师忽地停下来,将大家“赶”出了教室——“不学了,去看雨!”  清秋的风凛而不冽,雨幕低垂,与
期刊
面对缤纷多彩、价值多元的世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彷徨无奈,更不是牢騷满腹,而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欣赏美的心灵。  要享受当下。人的本性会驱使我们的眼光始终放在光鲜亮丽的远方,而忽视当下的、身边的、属于自己的光芒。或许朝九晚五的日子会枯燥,平淡无奇,但只需稍稍留意,便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小乐趣,许多绚丽多姿的微风景,许多令人难忘的快乐瞬间。例如,无意间抓拍的照片,近亲好友的关心,宠物猫咪的撒娇
期刊